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阿维菌素与噻唑膦混配对南方根结线虫的联合毒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延缓根结线虫的抗药性发展,同时减少药剂使用剂量,对阿维菌素和噻唑膦进行了混配,测定这2种单剂及不同配比对南方根结线虫的毒力.结果表明,阿维菌素和噻唑膦原药单剂都有较高的杀线虫活性,LC50值分别为23.8和56.55mg/L;阿维菌素+噻唑膦(原药比例)1∶4,1∶2,1∶1,2∶1,4∶1比例混配LC50值分别为40.07,31.67,28.38,27.15和24.64mg/L,对南方根结线虫的共毒系数CTC分别为110.84,122.67,118.36,108.97和109.62.阿维菌素+噻唑膦(原药比例)1∶2有明显增效作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2.
赤眼蜂寄生于多种鳞翅目害虫的卵内,是重要的寄生性天敌昆虫,又是农药登记环境评价的重要靶标生物。为明确阿维菌素等药剂及其混配制剂对赤眼蜂的毒性,采用管测药膜法测定了阿维菌素等药剂及其混配制剂对玉米螟赤眼蜂的毒性,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阿维菌素等单剂中,15%虫螨腈水乳剂和98%噻虫嗪原药对玉米螟赤眼蜂毒性较高,LR50分别是1.30×10-7和8.90×10-6 mg/cm2,为极高风险性药剂;5%阿维菌素乳油和95.8%吡虫啉原药对玉米螟赤眼蜂的LR50分别为2.00×10-5和2.91×10-5 mg/cm2,为高风险性药剂;98.1%哒螨灵原药和92%吡蚜酮原药对玉米螟赤眼蜂的LR50分别是1.71×10-2和2.43×10-2 mg/cm2,毒性较低,为低风险性药剂。12%阿维菌素·噻虫嗪悬浮剂、36%阿维菌素·吡虫啉水分散粒剂和12%阿维菌素·虫螨腈水乳剂对玉米螟赤眼蜂的LR50分别为2.26×10-7、3.64×10-6和8.57×10-6 mg/cm2,毒性较高,均为极高风险性药剂;18%阿维菌素·吡蚜酮悬浮剂和6%阿维菌素·哒螨灵乳油的LR50分别为6.23×10-5和2.49×10-4 mg/cm2,风险性等级较低,安全性高。阿维菌素混配制剂对玉米螟赤眼蜂的毒性,不仅与混剂中的另一单剂的毒性大小有关,还与混剂中阿维菌素的含量有关。因此,在大田释放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棉铃虫等害虫时,应避免高风险药剂的使用,以避免对赤眼蜂的伤害。  相似文献   

3.
浅谈阿维菌素及混剂开发现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阿维菌素是我国近年来开发的杀虫、杀螨剂,它对害虫和害螨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并有微弱的熏 蒸作用。由于阿维菌素属于生物农药,且它干扰昆虫的生理活动机制与常规杀虫剂不同,因此其良好的 防效与广阔的市场前景倍受业内人士的关注,产品的开发十分火爆。据粗略的统计,到2001年底阿维 素原药登记企业8家,单剂132家(次),混剂达306家(次)。本文就阿维菌素及混剂的开发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在前期工作中,初步发现斑蝥素具有杀虫活性,同时发现其具有增效作用。为进一步探索斑蝥素与杀虫剂的混配增效效果,筛选具有增效作用的组合物,采用浸叶法在室内条件下测定了1.0%斑蝥素乳油与5种杀虫剂单剂及其混配制剂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L.)的毒力,筛选出了药剂间的较佳配比,评价了各配方的增效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斑蝥素与阿维菌素混配,协同毒力指数测定值为-1.75,表现为相加作用;斑蝥素与硫丹、氟啶脲、杀虫双和灭多威等4种杀虫剂分别以LC_(50)剂量比为1:1、2:3、3:7和4:1比例混配,其共毒系数分别为408.11、718.97、216.39和414.64,CTC测定值均显著大于100,表明斑蝥素与这4种供试药剂混配均具有不同的增效作用,其中与氟啶脲混配增效比值最大,增效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5.
36个农药单剂和33个混配农药的稳定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33个混配农药和32个农药单剂,在54±2℃贮存14d的热贮稳定性试验,以及4个农药单剂常温贮存的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混剂中大部分农药成分的稳定性不如其单剂稳定。例如,高效氯氟氰菊酯单剂热贮是稳定的,但是在与吡虫啉混配时,高效氯氟氰菊酯的分解率为61.07%;阿维菌素与毒死蜱混配时,阿维菌素热贮分解率为100%,但是阿维菌素的单剂热贮也是稳定的。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一种可同时测定印楝素·阿维菌素乳油中印楝素和阿维菌素B1a的液相色谱法。该方法使用Hypersil ODS C18(250 mm×4 mm,5 μm)色谱柱和紫外检测器(印楝素λ 215 nm,阿维菌素B1a λ 240 nm),印楝素和阿维菌素B1a的回收率分别为97.5%~105.0% 和98.0%~107.5%,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70%和1.60%,达到了简便、快速、准确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乳液聚合法制备阿维菌素微胶囊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乳液聚合法制备了阿维菌素微胶囊,其包裹率达99.98%,载药率达37.5%。用动态光散射粒度分析仪和冷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微胶囊颗粒平均粒径为278 nm,单分散性较好。渗透性与传导性试验结果表明,在植物体内,该阿维菌素微胶囊比乳油具有更好的渗透性与传导性。室内杀虫活性研究表明,该阿维菌素微胶囊制剂的杀虫活性与原药相近。  相似文献   

8.
7%阿维菌素·高效氯氰菊酯乳油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研究了正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阿维菌素和高效氯氰菊酯混配制剂中有效成分进行同柱定量分析的方法。本方法标准偏差分别为0.013、0.012;变异系数分别为1.30%、0.20%;线性相关系数值(R)分别为0.9934、0.998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54%、100.14%。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阿维菌素及其几种混配制剂对家蚕的毒性,采用食下毒叶法测定了阿维菌素、阿维·螺螨酯悬浮剂、阿维·虫螨腈水乳剂、阿维·吡蚜酮悬浮剂、阿维·炔螨特水乳剂、阿维·吡虫啉微乳剂、阿维·噻螨酮微乳剂共7种农药制剂对家蚕2龄幼虫的毒性,并对家蚕中毒症状进行了观察记录。试验结果表明:将7种农药制剂分别配制成不同浓度梯度的药液浸渍桑叶饲喂家蚕48 h后,各制剂对家蚕的LC_(50)值均小于0.1 mg/L,均属剧毒级农药,对家蚕有极高风险性;各制剂引起的家蚕中毒表现出多种特征症状,如吐液、体褐、体僵直、摆头、侧卧、身体扭曲呈"C"形等。因此,阿维菌素及其各混配制剂不适合在桑园及其附近农田使用,同时也验证了阿维菌素与各种低毒农药混配后依然对非靶标生物不安全。  相似文献   

10.
为了寻找高效、低毒、持效期长的冬枣截形叶螨防治药剂。本研究采用叶螨载玻片浸渍法和喷雾法,开展了室内配方筛选试验和田间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阿维菌素和螺螨酯以1∶9混配时,共毒系数为148. 56,表现为明显的增效作用; 30%阿维菌素·螺螨酯悬浮剂对冬枣截形叶螨有较好防效,且防效与施药量呈正相关,制剂量8 000倍液时与240 g/L螺螨酯悬浮剂4 000倍液的防效基本相当,持效性明显优于3%阿维菌素水剂。因此,使用30%阿维菌素·螺螨酯悬浮剂防治冬枣截形叶螨推荐使用制剂量为5 500~8 000倍液。  相似文献   

11.
针对苹果黄蚜防治药剂类型单一、药剂敏感性下降等问题,采用浸叶法开展几种药剂对苹果黄蚜室内毒力测定,并用共毒系数法进行联合毒力评价。结果显示,氟啶虫胺腈和阿维菌素在8∶1~1∶8、氟啶虫胺腈和吡虫啉1∶1、氟啶虫胺腈和高效氯氟氰菊酯在4∶1~1∶4配比范围对苹果黄蚜有增效作用,3种组合最佳增效比均为1∶1。田间应用结果显示,药后3~21 d,22%氟啶虫胺腈SC单剂对苹果黄蚜防效达94.77%~99.40%;22%氟啶虫胺腈SC分别与5%阿维菌素EC、70%吡虫啉WG和2.5%高效氯氟氰菊酯EW按有效成分1∶1混配后对苹果黄蚜防效达86.43%~97.00%,均显著高于相应单剂对照,持效期可达21 d。推荐采用氟啶虫胺腈单剂及氟啶虫胺腈与阿维菌素、吡虫啉或高效氯氟氰菊酯混配剂作为替代药剂防治苹果黄蚜。  相似文献   

12.
为了更科学合理地选择防治苹果黄蚜的药剂, 采用浸渍法测定了虫生真菌毒素-破坏素A和杀虫剂1.8%阿维菌素EC、4.5%高效氯氰菊酯EC、10%吡虫啉WP、40%啶虫脒WG、10%烯啶虫胺AS等对苹果黄蚜的毒力, 结果显示, 上述药剂对苹果黄蚜的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0.016、0.221、0.221、2.242、9.793和8.247 mg/L, 表明破坏素A对苹果黄蚜具有较高的毒力, 1.8%阿维菌素EC和4.5%高效氯氰菊酯EC次之。进一步筛选破坏素A与杀虫剂的最佳混配比例, 结果表明, 当破坏素A和1.8%阿维菌素EC以4∶6、5∶5、6∶4、7∶3、8∶2、9∶1的比例混配时均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 混配比为9∶1时共毒系数为176.36, 毒力效果最佳。生物杀虫剂破坏素A与阿维菌素的混配施用在苹果黄蚜的防治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草甘膦、草铵膦产品特性及作用机理,单制剂及混配制剂登记情况,初步分析了我国市场发展。  相似文献   

14.
利用矿物油N24替代甲苯和二甲苯,开发出1%阿维菌素乳油新型产品,产品各项技术指标符合农药产品标准,产品中N24矿物油含量达到50%。混配剂的急性经口、经皮均属低毒性,对家兔急性皮肤刺激和眼刺激试验为中等刺激性;致敏试验属Ⅰ级弱致敏物。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阿维菌素乳油与1.8%阿维菌素乳油防治效果相当,优于24.5%阿维菌素.机油乳油和95%机油乳油,且无药害产生。  相似文献   

15.
采用浸叶法在室内条件下测定5%氟啶脲乳油(抑太保)、4.5%高效氯氰菊酯单剂以及不同配比混配物对小菜蛾幼虫的毒力。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5%氟啶脲乳油(抑太保)与4.5%高效氯氰菊酯5种混配物对小菜蛾均有显著的增效作用,其中混配物(10:1)的增效作用最显著,此时的共毒系数最高为178.78。  相似文献   

16.
阿维菌素与其他3种药剂复配对朱砂叶螨的联合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室内采用叶片残毒法测定了阿维菌素、丁醚脲、哒螨灵和炔螨特对朱砂叶螨雌成螨的毒力及其复配剂的联合作用。结果表明,以阿维菌素为主干药剂,与其他3种杀螨剂复配对朱砂叶螨雌成螨的增效作用显著,相同浓度下复配剂显著优于各单剂,其中,阿维菌素和丁醚脲(1∶1、1∶49)、阿维菌素和哒螨灵(1∶19、1∶29)、阿维菌素和炔螨特(1∶1、1∶2、1∶4、1∶39)增效作用显著,共毒系数分别为350.9、488.4、465.9、582.5、349.7、350.5、436.1、452.6。阿维菌素与其他3种杀螨剂复配可有效克服或延缓害螨抗性的产生,并且可以提高药效、降低成本,在害螨防治中极具应用前景和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7.
为减少紫外线对黑附球菌 Epicoccum purpurascens 分生孢子的影响,提高分生孢子在田间的生物活性,在室内检测了6种紫外线吸收剂和4种光稳定剂之间的不同组合(复合型抗紫外线保护剂)对黑附球菌XF1菌株分生孢子抗紫外线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不同复合型抗紫外线保护剂对XF1分生孢子的保护效率差异较大,其中苯并三唑类与六甲基磷酰三胺的组合(a3b1)及苯甲酮与六甲基磷酰三胺的组合(a4b1和a5b1)保护作用较强,在253.7 nm波长紫外灯下照射40 min,保护效率均达90%以上;水杨酸苯酯类与六甲基磷酰三胺的组合(a1b1)对分生孢子的保护效率较低,仅为37.12%;水杨酸苯酯类、苯并三唑类、苯甲酮类与光稳定剂770(b2)的组合(a1b2、a3b2、a4b2和a5b2)则无保护作用。对于选出的3种复合型抗紫外线保护剂(a3b1、a4b1、a5b1),其最适宜的溶剂组合为 V (正己烷)∶V (花生油)=1∶1,a4b1和a5b1使用时的质量浓度应大于7.5 mg/mL,而a3b1的质量浓度应大于10 mg/mL。采用波长为253.7 nm的紫外灯照射90 min,所选出的3种复合型抗紫外线保护剂对分生孢子的保护效率均保持在88%以上;照射180 min后,保护效率均大于63%。  相似文献   

18.
A.药效1.有效成分a.化学名称(使用 IUPAC 的命名法—国际纯粹和应用化学联合会)b.结构式(经验式和结构式)及分子量c.其他名称(ISO—国际标准组织—的名称和同义词、代号等)d.原药的制造厂及合成方法e.原药的成分f.不同条件下的稳定性,在水中或无机溶剂中g.熔点、沸点、蒸汽压、密度h.溶解度,分配系数,克分子消光率2.加工产品a.申请人的姓名和住址b.产品的名称和制造厂  相似文献   

19.
稻田常用农药对四地区二化螟盘绒茧蜂雌成蜂的触杀毒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明确稻田常用农药对二化螟幼虫期优势寄生性天敌二化螟盘绒茧蜂Cotesia chilonis(Mat-sumura)的毒性,采用药膜法在室内测定了7种杀虫剂原药以及18种常用农药制剂对扬州、安吉、金华和乐清4个地区二化螟盘绒茧蜂雌成蜂的触杀毒性。结果表明,7种杀虫剂原药中氟虫腈、毒死蜱和三唑磷对该蜂毒性较高,杀虫单、吡虫啉和阿维菌素次之,氯虫苯甲酰胺则最低。12种杀虫剂制剂中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和3种阿维菌素相关制剂对该蜂毒性相对较低,其余均具高毒性;4种杀菌剂中的异稻.三环唑对该蜂高毒,苯甲.丙环唑次之,井岗.蜡芽菌(井冈霉素)和盐酸吗啉胍.三氮唑核苷则毒性最低;2种除草剂中苄嘧.丙草胺毒性高于苄.二氯。此外,同一种药剂对不同地区雌蜂的毒性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20.
含有机硅助剂的阿维菌素微乳剂的研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研制了含有机硅助剂的阿维菌素微乳剂,并以常规阿维菌素微乳剂或乳油为对照,从制剂质量技术指标、理化性能及生物学效应等方面进行了评价。所配制的含有机硅助剂(Silwet 408)的1.8%阿维菌素微乳剂(含质量分数为6%的环己酮、4%的二甲基亚砜、7%的0203B和5%的Silwet 408,余量为自来水)不仅达到一般微乳剂的质量要求,阿维菌素热贮分解率为1.12%,有机硅助剂的热贮分解率也低于1%,而且通过溶剂优化,节约了70%的有机溶剂用量和7%的表面活性剂用量,还比常规微乳剂和乳油的表面张力降低10 mN/m左右、减小液滴接触角10°以上、增大液滴的扩展面积5 mm2以上,药液的润湿时间从乳油和常规微乳剂难于润湿降低到1 min以内。每公顷7.2 g (有效成分含量)含有机硅助剂的阿维菌素微乳剂对菜青虫的田间防效为96.8%,显著高于相同剂量的乳油制剂(防效94.5%);特别是低容量喷雾增效更为显著,每公顷3.6 g的微乳剂防效为88.4%,明显高于同剂量的大容量喷雾(防效82.7%)。试验结果表明,含有机硅助剂的阿维菌素微乳剂比常规微乳剂或乳油性能更为优越,防效更显著,特别适合于低容量喷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