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猪的应激是指有一定遗传素质的猪受到各种应激因素的刺激后发生的反应,应激具有一定的遗传性且能被恶劣环境所加重[1]。疾病是我国现代养猪生产中最大的问题,而应激则是导致猪只抗病力下降进而诱发多种疾病的重要因素,它甚至可以直接造成猪只的死亡[2]。应激因素广泛存在于养猪场生产管理的各个环节,包括剪牙、断尾、打耳号、阉割去势、断奶、捕捉、转群(包括长距离运输)、混群、注射疫苗、料中投药、气温变化和环境改变等;此外,饲养管  相似文献   

2.
猪饲养环境的福利问题与安全猪肉生产的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生猪饲养环境较差,不注重养猪福利,导致猪只生产性能和健康受到损害,使猪肉产品品质下降,并产生以药物和激素残留为主的肉质安全问题。本文分析了我国生猪饲养环境中存在的动物福利问题及其对猪肉质量和安全的影响,提出了改善饲养环境中的猪福利、提高猪只健康、实现安全猪肉生产的对策。同时指出,注重饲养过程的猪只福利,重视并积极落实动物福利问题,也有助于增强我国养猪业的竞争力,从而打破所谓的“动物福利壁垒”。  相似文献   

3.
目前,在养猪生产中,应激综合症多发,对养猪业生产的经济效益有很大影响,同时也降低了猪肉的肉品品质。因此应引起广大兽医和人民群众的关注。猪应激综合症是现代规模化饲养条件下,猪只受饲养环境、饲养管理、猪只品种等不良因素刺激而引起的非特异性反应。  相似文献   

4.
李华志 《当代畜牧》2014,(26):23-24
由于生猪的饲养环境普遍较差,饲养人员也不是很注重猪的饲养福利问题,这会直接造成生猪的生产性能下降以及猪只的身体健康受到损伤,从而导致猪肉的产品品质下滑,还可能会产生猪肉中存有药物或者激素的生产安全问题。本文针对会泽县生猪饲养环境的动物福利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相关的解决对策,这对于提升猪只的整体健康质量,从而实现安全猪肉的生产,起到了非常显著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本文还指出了在饲养猪只的过程中,如若注重落实动物的福利问题,则非常有利于增强我县养猪业的竞争能力,且打破一直以来所谓的“动物福利壁垒”。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畜牧业的不断壮大,养殖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空间,其中猪只的饲养占有非常大的比重。所以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要根据饲养区域和气候环境的不同,因地制宜而选择适宜的饲养模式。预防猪群中有疾病发生常采用的方式就是疫苗免疫,这就要求科学合理的选择疫苗,并且正确的加以使用,避免影响猪只的免疫反应和免疫效价。1猪常用疫苗的种类1.1弱毒活疫苗主要就是通过人工致弱或者是筛选的自然弱毒株,使其可以保持抗原性和遗传特性毒株的疫苗。  相似文献   

6.
张振玲 《猪业科学》2020,37(6):18-23
为研究和评估猪只的决策行为,开发了猪博弈任务(Pig Gambling Task, PGT)。在PGT中共有两种选择(有利和不利)可供试验猪只选择:有利选择意味着每次选择的结果风险较低,回报频次高,但每次回报较少;不利选择意味着每次选择结果风险高,回报频次低,但却回报多。猪只做出有利选择会得到更多的奖励和更少的惩罚。训练所有供试猪只使其适应和习惯测试设备和测试方法(耗时大约4周时间),在9周龄时(获得技能阶段,acquisition phase)供试猪只学会了区分有利选择和不利选择。再过14周(技能保持阶段,retention phase;即24周龄)时,对供试猪只进行保持技能的测试。在上述两个(获得技能和保持技能)阶段,每天进行20次测试,总共进行120次。在两个阶段结束时均采集唾液和毛发样品以测定其皮质醇浓度水平,并在第二个阶段(获得技能阶段)结束时测量体重。在训练过程中,供试猪只做出有利选择的数量增加了。在技能获得阶段,贫瘠环境中生长的供试猪只比富集环境中生长的猪只做出的有利选择更多。在技能保持阶段则没有发现两者间的差异。所有供试猪只在技能保持阶段开始时做出有利选择的数量均较获得阶段结束时少。贫瘠环境中饲养的猪只毛发皮质醇水平高于富集环境条件下饲养的猪。两种环境中猪毛发皮质醇水平的差异在获得技能(9周龄)后比技能保留阶段(之后的14周)更为显著。试验结束时,两种环境对猪只体重增长亦无明显影响。总之,贫瘠环境中生长的猪只毛发皮质醇浓度水平较高,表明贫瘠环境中饲养的猪只,比富集环境中饲养的猪只所经受的应激压力更大,从而贫瘠环境中饲养的猪只能够更好地完成PGT任务。  相似文献   

7.
猪栏是养猪生产中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之一。在规模化猪场内,猪的一生无外乎在几个不同阶段的饲养栏中度过,因此猪栏设计的好与坏对猪生活环境的舒适程度起着重要的作用。好的猪栏能为猪只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有利于猪只的身心健康,使其少受折磨甚至伤害,有利于疫病的防控和饲养管理工作,有助于提高劳动效率、猪只生产能力及猪场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正>冬季由于猪舍封闭较严,往往会造成有害气体聚集,常引发猪只呼吸系统疾病。猪肺疫是由猪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Pm)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当饲养环境突然改变或猪只受到较大刺激时常诱发此病,给养猪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1]。本研究针对乌鲁木齐市某猪场猪只发生的呼吸系统疾病,通过剖解、细菌分离、PCR鉴定分离得到了一株D型  相似文献   

9.
在养猪生产中,生产者往往运用遗传育种的手段,提高猪只的生长速度和瘦肉率,提高母猪产仔性能和使用年限。但我们知道,除了运用遗产手段,改善生产设备设施、环境、饲养模式,提高饲养管理水平等,也可以提高母猪的个体产仔数量、成活率和生长速度。在此,笔者仅就如何提高母猪生产成绩,讨论实际生产中遗传育种手段之外的相关方案和措施。后备母猪的培育是种猪培育的关键环节。现代母猪和仔猪的生长速度较之前更快,尤其是后备母猪的生长速度。初情时,后备母猪体重较大、初情日龄相对较小、背膘相对较薄等。  相似文献   

10.
猪只饲养在错误的管理方法和不良的饲养环境下,即使饲养者提供平衡的日粮或者采用优良的品种,猪场的整体经济效益仍然是负面的结果。所以,一个成功猪场应具备两个重要条件:猪种和饲料品质(这两项属于遗传和营养因子的改善),还必须再加上适当的饲养管理和良好的饲养环境才能获得最大利润,疾病的控制则是另一重要因子,与饲养管理和环境间有密切的关联。  相似文献   

11.
猪场生产效益的好坏很大程度上是由母猪生产性能的好坏决定的,而决定母猪生产性能的因素又是多方面的,比如遗传、环境、营养和饲养管理等。其中,遗传因素是无法人为改变的,而环境、营养和饲养管理条件能够通过科学的饲养管理手段加以改善。而在养猪生产中决定猪场生产效益好坏除了以上因素外还有一个关健性因素,那就是后备母猪的培育。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不但影响到母猪的发情配种,还能够影响到母猪的产后哺乳、断奶后发情,以及种猪的利用年限。  相似文献   

12.
冬季影响猪只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重要因素就是猪舍模式。传统的大棚式养猪采用开放或半开放的猪舍,冬天不利于保温,没有环境控制,生产效益不高;标准化养猪采用全封闭式饲养猪舍,四周墙体房顶地面采用保温材料,强调环境控制,猪只在最适宜的环境中可舒适生活,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13.
在匈牙利的大型猪场内,虽然大多数猪场对生长和肥育猪在每天的大部分时间里是保持在黑暗中的。但新的研究证明,采用红色光线将有利于猪只的生产性能。为了了解猪只对环境中的各种刺激因素,特别是不同颜色的光线对猪只的生产性能产生不同的效应。我们在商业性农场中进行了蓝光、白光和红光(每日照射12小时,光密度10—20勒克司)对猪只日增重和特种饲料转化率效应的试验。并将在黑暗条件下饲养的、即大  相似文献   

14.
动物微生态制剂应用于养猪生产可以改善猪只肠道中微生物菌群平衡,增强猪只对肠道内有害微生物的抑制作用,防止某些疾病的发生,并能提高猪只对饲料的利用率,增强机体免疫力,促进生长,改善生产性能和饲养环境,获得安全无公害的猪肉产品,在养猪业中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付娟林 《养猪》2011,(1):47-48
1饲养密度对猪群生产性能和健康状况的影响 集约化养猪场采用工厂化生产工艺流程,饲养密集,母猪常年连续分娩、始终处于高强度的生产状态,这与小群分散、季节性繁殖等相比,发生很大变化。猪只将对这些变化做出反应,导致猪体躯功能、结构和行为改变。  相似文献   

16.
绵羊繁殖力是指绵羊繁殖后代的能力。繁殖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羊的数量发展和生产性能的提高。绵羊的繁殖力受遗传、营养、年龄及其他外界环境条件(如光照、温度)所影响。因此,提高绵羊的繁殖力不仅要通过选种选配、杂交改良和改变遗传特性来进行探讨,而且还要对饲养管理、繁殖技术和改变外界环境条件给予应有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我县推广应用生态发酵床养猪,将猪只排泄物的无污染处理与饲养过程有机结合在一起,从源头上实现了饲养污染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不仅改善饲养环境,增进猪只健康和畜产品安全,还不需要额外占用土地来处理猪只排泄物,消除2次污染,提高饲养收益.两年来,我县饲养能繁母猪1 050头,出栏肥猪44 873头,增收、节支总额达946.229万元.  相似文献   

18.
炎热的夏季,对于猪场来说,是一个高热、漫长的季节。尤其在南方地区高温高湿的环境中,如果猪场饲养者不能及时改善猪只的饲养环境,猪场就会出现热应激、采食量下降、增重减慢、繁殖障碍等一系列问题和不良影响。因此,在猪场的日常生产过程中,饲养者应采取有效的饲养管理措施以消除或缓解炎热对猪只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9.
正最近这些年,市场对于猪肉及其制品的需求不断的增加,猪肉几乎成为家家户户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食材,所以饲养行业中对于猪只的饲养比较重视,更多的饲养者加入到猪只饲养的行列,猪只饲养量也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而目前猪只的繁育成为饲养的主要任务,生产中都是通过人工授精的方式进行繁育,所以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饲养的成败。所以临床生产时应该了解猪只人工授精成功的标准,并且掌握可以提高人工授精成功率的措施,从而增加猪场的饲养经济  相似文献   

20.
美国现场兽医师约瀚、拉奇辛格指出,控制猪痢疾的经济损失,关健在于饲养管理。包括防止疫病传入畜群、感染畜群时防治、最终地消灭疾病。基本管理原则:(1)有一个清洁的、通风良好的环境,尽量减少猪只紧张和拥挤。(2)建立能识别每个猪只营养改变需要和提供相应完成日粮数据的列表。(3)防疫灭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