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实地调查、临床剖解、细菌分离培养及PCR检测等方法,对来自天峻县木里镇某养殖户的病死牦牛进行诊断,从死亡牦牛肺脏组织中分离到巴氏杆菌,经PCR检测发现多杀性巴氏杆菌特异性条带,因此该病例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牛出败而导致死亡的。  相似文献   

2.
某奶牛场犊牛相继发生肺炎和关节炎,为确诊该牛场犊牛群发病的原因并提出防控方案,本试验剖检新生犊牛并采集病料,分别开展牛支原体及其他病原菌的分离培养、PCR鉴定及药敏分析;进行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牛口蹄疫病毒和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PCR检测;制作犊牛肺脏组织病理切片并进行观察和评估。从犊牛肺脏组织分离到牛支原体和牛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牛口蹄疫病毒和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检测均为阴性;肺脏组织病理切片可见肺泡结构破坏、出血及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药敏试验结果显示,牛支原体和牛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分别对泰乐菌素和头孢唑啉敏感,但对青霉素、庆大霉素、林可霉素和氨苄西林均呈现耐药。该犊牛群确诊为牛支原体肺炎继发牛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采用泰乐菌素联合头孢唑啉肌肉注射,配合对症治疗和规范管理,有效控制了该场犊牛疾病。  相似文献   

3.
奶牛荚膜血清A型巴氏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省某规模化奶牛场10~30日龄的犊牛出现发热、咳嗽和关节肿大的临床症状,并造成部分犊牛死亡。为查明死亡原因并制定相应的防控方案,在流行病学调查和现场剖检的基础上,对采集的病料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细菌分离鉴定、生化试验,并对鉴定的病原菌进行动物感染试验和药敏试验,对分离菌的PCR产物进行多杀性巴氏杆菌特异性基因和荚膜血清型特异性基因序列的测定。结果表明,该场犊牛主要死于以纤维素性肺炎为特征的败血症,死亡原因为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所致,且分离的多杀性巴氏杆菌为荚膜血清A型高致病性菌株,对小鼠呈高致死性;该分离菌株对林可霉素、头孢噻呋、多西环素耐药,对恩诺沙星、氟苯尼考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4.
兔巴氏杆菌病(Rabbit Pasteurellosis)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严重危害养兔生产的重点传染病,也是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本试验从保定市某县獭兔养殖场病死兔肝脏和鼻咽部分分离到的一株细菌,通过对病死兔的病理解剖、细菌的分离、筛选、纯化、鉴定。结果显示该株细菌为多杀性巴氏杆菌。  相似文献   

5.
对急性败血性死亡,怀疑为牦牛炭疽病的病死牛,两端结扎取其耳朵,进行巴氏杆菌和炭疽杆菌的分离与培养鉴定,结合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诊断为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牦牛出血性败血症。  相似文献   

6.
对江西省某养鸭场送检的病死鸭进行病理剖检、细菌分离,经生化鉴定确定病原为多杀性巴氏杆菌。该分离菌株对头孢氨苄、头孢曲松、头孢唑啉、甲氧嘧啶、复方新诺明和氯霉素高度敏感;对大观霉素、卡那霉素等中度敏感;对头孢噻肟、四环素、林可霉素和诺氟沙星低度敏感;对阿莫西林、青霉素、氨苄西林和头孢吡肟不敏感。将分离菌株人工感染鸡、鸭、兔和小白鼠,感染后24 h内死亡率为100%,死亡动物均分离到与原分离菌株形态特征、培养特性一致的细菌,结果表明该分离菌株为多杀性巴氏杆菌强毒株。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旨在对江苏某牧场引发犊牛呼吸道综合征的多杀性巴氏杆菌进行分离鉴定,并分析其遗传进化关系及耐药情况。首先对引起犊牛呼吸道症状致犊牛死亡案例进行剖检,发现肺脏肿大,肺门淋巴结肿胀、出血,肺部形成多处结节,然后取肺门淋巴结进行细菌分离培养与鉴定,并进行16S rRNA扩增、测序分析、血清型鉴定和耐药性分析。质谱鉴定和测序分析结果显示,该菌株与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属于同一亚群,其序列与已经发布的CQ2、CQ7菌株同源性较近。药敏结果显示,该菌株对林可霉素耐药,对其余13种常用抗生素具有高度敏感性。以上结果表明,引发该牧场犊牛肺炎的病原为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且与国内报道的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同源性较高,提示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在国内牧场具有较广泛的流行性。本研究为犊牛呼吸道综合征的病原学调查和多杀性巴氏杆菌流行病学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8.
对急性致血性死亡,怀疑为牦牛炭疽痛的病死牛的耳进行巴氏轩菌和炭疽杆菌的分离与培养鉴定,结合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捡查.诊断为炭疽杆菌和多杀性巴氏杆菌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9.
2010年5月,北京动物园饲养的1只大灰袋鼠急性死亡。解剖发现其胰腺、心肌、大网膜、肾上腺等大面积出血。无菌采集肝、脾、大网膜接种于血琼脂培养基,分离到一株细菌。对细菌纯培养物进行形态学观察,并分别做氧化酶、触酶、糖发酵等生化特性试验,初步判定为多杀性巴氏杆菌。同时,API鉴定系统显示,该菌为氧化酶阳性、触酶阳性。API20E鉴定试纸鉴定为多杀性巴氏杆菌,鉴定百分率为90%。用该菌的培养物对6只小白鼠做致病性试验。6只小鼠均于6 h内死亡,经剖检均从心血中分离到较纯的多杀性巴氏杆菌。进一步说明分离到的菌株为多杀性巴氏杆菌。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对河南某兔场发生呼吸道感染病死兔的组织样本进行病原核酸检测、分离鉴定和生物学特性研究.病原核酸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多杀性巴氏杆菌呈现阳性;细菌分离获得多杀性巴氏杆菌,命名为HN0604株;特异性和荚膜血清型PCR鉴定结果显示,该细菌为荚膜D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将分离株HN0604人工感染兔后,复制出纤维素性化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