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黄颡鱼人工养殖过程中,由于养殖水环境恶化等原因,黄颡鱼病害时有发生。常见有出血性水肿病等细菌性疾病、车轮虫病等寄生虫性疾病,但累枝虫病鲜有报道,仅有珠蚌累枝虫寄生于黄颡鱼鱼苗的首次报道。2014年9月在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教学实习基地首次发现的累枝虫寄生于黄颡鱼成鱼,现对黄颡鱼累枝虫病的防治措施进行总结,以期为广大养殖户提供参考和借鉴并指导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2.
正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增加放养密度和扩大养殖面积的同时,黄颡鱼的病害也逐渐增多,严重制约了黄颡鱼养殖发展。为此,笔者于2014-2015年在峡江县开展了黄颡鱼病害种类调查,并结合养殖区域的实践经验,总结出黄颡鱼养殖常见病害的主要防治技术,报道如下。一、烂鳃病1.病因由柱状屈桡杆菌感染引起。病鱼体色发黑,离群独游,游动缓慢,少食或停食。体表无异  相似文献   

3.
正鲈鱼、黄颡鱼池塘混养是指鲈鱼、黄颡鱼和其他鱼类在同一水环境养殖,其中黄颡鱼能吃掉病鱼体表的部分锚头鳋,预防鲈鱼寄生虫病的发生;适量搭配鲢、鳙、团头鲂和罗非鱼等鱼种,可以调节水质,改善鱼类生活环境。混养技术具有生态调节、互利互补及减少鱼病的优点,有利于鲈鱼、黄颡鱼等鱼类生长。因此进行鲈鱼、黄颡鱼池塘混养能减少能耗和渔药使用,提高产量,增加收益,是值得推广的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4.
<正>8.柱形病(Columnaris)病原:柱形病是危害罗非鱼养殖的主要病害之一。柱形病的病原为柱状黄杆菌(Flavobacterium columnare),是一种严格需氧的革兰氏阴性菌,菌体呈细长弯曲的柱状,具有滑动能力和团聚性,在世界范围  相似文献   

5.
不同饵料对黄颡鱼稚鱼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大量无序捕捞和水环境恶化等原因,自然水域中黄颡鱼产量越来越少,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因此近年来各地进行其人工养殖。但黄颡鱼苗种培育成活率较低,制约了黄颡鱼养殖的大面积推广。笔者比较了四种饵料对黄颡鱼稚鱼体长增长的影响,以期为该鱼的苗种  相似文献   

6.
黄颡鱼的微生物病及其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是我国江河湖泊中常见的一种小型经济鱼类。它无肌间刺,肉质细嫩鲜美.广泛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市场价格一直居高不下。近几年来。在全国各地已开展多种模式的人工养殖,但黄颡鱼的病害多.已制约了黄颡鱼养殖业的发展。而黄颡鱼的微生物病,2000年以前国内仅有鳃霉病、出血性水肿病和肠炎病的报道。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黄颡鱼的疾病有日趋增多和严重的趋势,近年来又出现了一些新的微生物病㈣。笔者结合当前的养殖生产实际.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对黄颡鱼养殖过程中出现的微生物病及其防治方法做了一个总结,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黄颡鱼(Peletobagrus fulvidraco)俗称黄姑、黄腊丁、嘎鱼等,属鲇形目、鲿科,属小型底栖淡水温水性鱼类,杂食性,最佳生长温度25-28℃,常见于我国江河湖泊中.它以其肉质细嫩、无鳞、少肌间刺、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等特点,深受广大养殖者和消费者的青睐.也因此,黄颡鱼市场价格居高不下,成为具有发展潜力的淡水养殖品种之一.黄颡鱼在自然水域中生长慢,又因养殖成活率低,不但严重影响了养殖经济效益,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其市场发展.因此,成功的人工大规模黄颡鱼健康养殖显得的尤为重要.黄颡鱼健康养殖技术在以往报道中屡见不鲜,但笔者认为,以往报道没有结合现代化的养殖模式和技术.本文从常规方法并结合目前水产养殖新技术、新模式和新方法介绍黄颡鱼健康养殖研究中的几个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8.
由于大量无序捕捞和水环境恶化等原因,自然水域中黄颡鱼产量越来越少,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因此近年来各地进行其人工养殖。但黄颡鱼苗种培育成活率较低,制约了黄颡鱼养殖的大面积推广。笔者比较了四种饵料对黄颡鱼稚鱼体长增长的影响,以期为该鱼的苗种培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黄颡鱼疾病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黄颡鱼虽然抗病能力强,但随着放养密度增大,加上管理和操作不当,常引起疾病发生,导致成活率降低。因此,加强病害防治是确保养殖产量和经济效益的一项关键措施。现将黄颡鱼的常见疾病和防治方法介绍如下:1 细菌性肠炎1.1 病因 由点状产气单孢杆菌感染引起。1.2 症状 病鱼腹部膨大,肛门红肿,轻压腹部,  相似文献   

10.
正近几年受草鱼、罗非鱼等市场行情低迷的影响,不少养殖户转养黄颡鱼,2020年惠州市黄颡鱼产量85吨。养殖规模的扩大和养殖密度的增加加大了黄颡鱼的患病概率,加重了黄颡鱼的患病程度。2020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水产养殖普遍存塘量大、密度高、压力大,尤其是天气回暖、行情好转后,病害也随之而来。从早春的黄颡鱼小瓜虫病,到4月的不明病因的暴发性死亡,给黄颡鱼养殖户造成的损失十分惨重。现将笔者对一例非病原微生物感染原因导致的黄颡鱼肝胆病及其治疗措施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正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属鲶形目,鲿科,黄颡鱼属,其生长速度较慢,常见个体体质量200~300 g,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是江苏地区重要的淡水养殖鱼类之一。在池塘养殖过程中,水环境条件往往成为决定养殖成败的关键,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鱼类的生长和疾病发生情况~[1-4]。目前对于黄颡鱼养殖池塘水质因子研究,仅有张红等~[5]报道了池塘中氮磷的变化。该研究跟踪江苏省了南京地区  相似文献   

12.
正黄颡鱼(Pseudobagrus fulvidraco),又称黄骨鱼、黄角丁,分布于我国长江、黄河和珠江等流域,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对黄颡鱼的青睐,市场需求、人工养殖区域不断扩大。目前,黄颡鱼在广东、江苏和浙江等地区均有养殖,成为养殖户喜爱的养殖品种。随着黄颡鱼养殖规模的扩大、养殖集约化程度的提高,病害也日渐增多,已经严重危害黄颡鱼养殖业的发展。笔者于2015年6月在广东佛山一家黄颡鱼养殖场遇到黄颡鱼"裂头病"暴发,本文就该例黄颡鱼  相似文献   

13.
<正>鱼类柱形病(Columnaris disease)是淡水鱼类养殖中的一类严重的细菌性疾病,该疾病分布广泛,曾有马鞍病、烂鳍病之称。对其病原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最早在密西西比河发现并命名,由于菌体为一种细长杆菌且能形成柱状堆积,将其命名为柱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olumnaris)。随后,又经学者们多次分离不同鱼类柱形病的病原菌,将其命名为柱形粒球黏细菌(Chondrococcus columnaris)与柱状嗜纤维菌(Cytophaga columnaris)等。到20世  相似文献   

14.
正三、流行规律CCV容易感染斑点叉尾鮰和其他鮰。不同生长期的鱼感染后的临床症状不同,病毒在自然情况下,只是感染斑点叉尾鮰幼鱼和鱼苗,刚孵化的鱼苗的死亡率可达100%,长至8月龄后鱼很少或完全不发病。该病在水温20℃时的潜伏期为10天,25~30℃为3天。在养殖鱼遭遇高密度养殖和运输、水污染等环境压力时,易继发其他细菌性疾病,如由柱状黄杆菌(Flavobacterium cloumnare)的感染而引起疾病,可以导致疾病流行和病  相似文献   

15.
黄颡鱼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强,在自然水域中,一般不易发生疾病。但在池塘精养黄颡鱼,增加放养密度和人工大量投放饲料,如投喂饵料营养不全、饲料变质、水质变差及生态环境恶化等因素,黄颡鱼会产生疾病。因此,做好黄颡鱼池塘养殖病害防治工作是提高产量和效益的重要技术措施。下面就防治黄颡鱼池塘养殖疾病发生的主要技术作一总结。  相似文献   

16.
<正>黄颡鱼养殖区域遍布全国各地,因其营养价值较高,具备较高经济价值及市场潜力。随着黄颡鱼养殖热潮高涨,病害频发,正在成为阻碍产业发展的瓶颈。2017年4月中旬荆州市池塘养殖黄颡鱼出现大量死亡,笔者接到求助后赶到现场,对养殖场环境及病鱼等进行了调查摸底。本文就黄颡鱼发病  相似文献   

17.
罗鹏 《科学养鱼》2022,(4):56-57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十年禁捕工作的开展、近年来水产品消费市场对黄颡鱼消费需求的日益增长,黄颡鱼大规模、高密度人工养殖已经成为主要的养殖模式.但是在黄颡鱼养殖过程中,病害的发生严重影响了黄颡鱼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和经济效益.本文根据一例黄颡鱼暴发性疾病所采取的防治措施进行分析和总结,以供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18.
黄颡鱼也称嘎牙子,它肉嫩刺少,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的名优鱼类。市场上销售的黄颡鱼主要产自江河、湖泊、泡沼等自然水域,但近些年来由于自然水域捕捞强度过大和水质污染等原因,黄颡鱼资源量日益减少,造成黄颡鱼市场供不应求,价格居高不下,每公斤售价30—50元,这给黄颡鱼人工养殖带来了机遇。从目前情况看,黄颡鱼的人工养殖刚刚起步,发展黄颡鱼的人工养殖其潜力巨大,黄颡鱼是非常有发展前途的高效名优鱼类品种。 黄颡鱼在黑龙江省的养殖周期一般为三年,第一年进行鱼苗培育,第二年进行鱼种培育,第  相似文献   

19.
随着黄颡鱼集约化养殖的发展,黄颡鱼病害日趋增多,尤其是车轮虫的危害程度逐步加剧。去年,江苏涟水县养殖黄颡鱼苗种的个别塘口爆发大规模车轮虫病,给养殖户带来极大损失。车轮虫主要危害鱼苗和鱼种,严重感染时可引起病鱼大批死亡。  相似文献   

20.
  静等 《科学养鱼》2014,(3):60
<正>瓦氏黄颡鱼是黄颡鱼属中重要的经济淡水鱼之一,也是主要养殖水产品之一。随着黄颡鱼集约化养殖的扩大及密度的提高,多种疾病的暴发也相继发生,这给水产养殖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损失。本文总结了2013年8月成都某养殖场瓦氏黄颡鱼感染嗜水气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