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茶叶在我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而采茶技术随着时代的进步也在不断地发展,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电动茶叶采摘机也应运而生。简单介绍了此次设计的茶叶采摘机的机构组成和工作原理;重点对电动茶叶采摘机中割刀的设计和运动进行分析,并对割刀材料的选择作了介绍;同时对茶叶采摘机扫叶轮的形状也作了设计并分析其作用。经试验验证电动采茶机的采摘效率也非常高。  相似文献   

2.
茶叶产业是云南省的优势产业。近年来,随着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茶叶产业出现用工荒,占茶叶生产总用工量50%左右的茶叶采摘成为了制约其发展的瓶颈。采茶机是提高茶叶机械化管理水平、提高茶叶生产效率、减轻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成本的有效生产工具。利用3种不同单人采茶机在田间对国家级茶树品种云抗10号、云南大叶有性系群体种茶树进行机械化采摘研究。结果表明,川崎采茶机的台时产量是手工采摘的15.1倍,落合采茶机的台时产量是手工采摘的12.8倍,华盛采茶机的台时产量是手工采摘的10.5倍。  相似文献   

3.
赵岩 《油气储运》2009,(8):57-59
第二篇 采茶机 茶叶的合理采摘是茶叶获得稳产、高产、优质的重要措施之一。合理采茶就是要根据茶树品种、气候条件、树龄、生长势等因素,结合市场需求采摘茶叶,采茶和留养结合,既收茶叶,又能保证茶树正常生长,达到持续高产优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茶叶3种采摘方式的效益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索茶叶不同采摘方式的效益,在遵义市湄潭县东南茶场连片茶园进行了单人采茶机采、双人采茶机采、手工采3种采摘方式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贵州茶区春茶以手工采摘独芽效益最高,夏秋季采摘效率及单位面积茶园经济效益从高到低依次为双人采茶机采>单人采茶机采>手工采.表明,贵州茶区夏秋季茶适宜双人采茶机采摘.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茶叶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也是茶叶贸易大国,同时茶叶也是很多地区的支柱型产业。但是,多年来一直沿续着人工采茶的传统,近年来虽出现过一些采茶机,如单人手提电动剪刀式、三人操作剪刀式、汽油机驱动等,但都存在采收效率不高、影响茶叶的质量和卫生、适应性不强及可采茶范围很小等问题,而背负重式电动茶叶采收机完全可以解决以上问题,同时操作简易,可达到节本增效的目的。基于此,介绍背负重式电动茶叶采收机在秦岭山区茶园的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6.
我国茶叶机械化采摘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叶机械化采摘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茶叶机械化采摘虽有长足进步,但仍存在较大问题。笔者通过简单介绍机械采茶的发展现状,指出机械采茶的有关问题,并对未来趋势进行展望,旨在为我国茶叶机械化采摘技术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7.
川崎采茶机在临海绿茶主产区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以川崎采茶机在临海市绿茶主产区的应用为例,在进行分析临海市地方农业经济发展的同时,阐述了当地茶园的特色生产化过程,并介绍了以机械化采茶为主的茶业发展路线。详细介绍了采茶机械化的现实状况,并结合川崎采茶机在临海市绿茶主产区的运用,论证了利用采茶机进行机械化采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充分证明了川崎茶业机械有限公司在自动化茶园管理方面作出的努力,也肯定了其技术的先进性,对我国茶产业作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为了进一步研究液-液旋流器操作参数对其内部流场及分离性能影响,应用FLUENT流体分析软件,采用雷洛应力模型(RSM),对不同的进口流量及底流口压力分别进行深入的仿真研究,得到不同操作参数下的内部流场情况,据此分析其对液-液旋流器内部流场及分离性能的影响,为液-液旋流器的设计及现场操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新农村》2012,(12):49-49
最近,由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茶园机械岗位专家、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特色经济作物生产装备研究中心主任肖宏儒研究员及其团队研发的乘坐自走式全自动采茶机已成功完成了样机试验。此次研发的4CJ-20型乘坐自走式全自动采茶机采用往复切割式弧面采摘器,与茶树蓬面相适应,采摘高度可调。  相似文献   

10.
针对目前茶机炒茶不均匀、炒干后茶叶碎茶率较高、品质不佳等问题,设计了一种自动化茶叶炒干机。在阐述机器工作原理的基础上,根据理论计算确定炒干装置关键部件的结构参数,在此基础上对样机进行制作。为进一步探究自动化茶叶炒干机工作时的最佳工作参数,以茶叶在炒干装置内运动速度、分离比、茶叶温升速率为指标,通过离散元仿真软件EDEM分析翻草筋数量、各工作参数对于炒干机炒干效果的影响。利用Design-Expert软件进行回归分析和响应曲面分析,并进行验证实验,确立炒干性能的最佳参数组合为:滚筒转速为19 r·min-1,炒干温度为184 ℃,炒干时间为80 min,此时平均含水率为5.47%,碎茶率为1.82%。该设计满足茶叶加工工艺要求,并为茶叶炒干机推广应用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机械采茶是近几年来推行的采茶方式。从全国各茶区茶场近年来试行机采的情况看,推广机采技术有如下好处:(l)解决当前茶场生产一线劳动力不足或人工采摘无法扩大茶园管理面积的难题;(2)提高茶工的劳动生产率,增加经济收入;(3)减轻茶工劳动强度,减少采茶用工,降低茶叶产品单位成本。尽管机械采茶仍存在一些问题,但随着采茶机质量的不断提高和多样化,同时有针对性进行茶园培肥管理,提高修剪质量等,机采中出现的不利因素是完全可以克服的。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推广机械采茶技术,是新时代对振兴茶业…  相似文献   

12.
过去人为地将非叶用作物种植经验用于种茶,对投产后的主采壮年茶园实行多留少采方法采茶。因效果很差,到1978年后又人为地将幼年茶树定型修剪的经验用于主采壮年茶园茶叶采摘,实行多采少留方法采茶。其效果仍然不好,于是才根据四川省沙坪茶场种茶的正反经验,应用了逻辑思维方法才认识了生产茶园种茶原理。以后又实事求是地运用了植物生理学有机营养分配律的库源说,揭示出了采茶和留叶可使茶树产生2种相反的生理作用的理论,并将它们作为茶叶采摘的理论依据到方法形成一个体系指导采茶,就能使茶园采与留、茶叶量与质等协调,为茶叶生产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利用κ—ε双方程湍流模型对自行设计的射流式增氧机内部流场进行了模拟,得到了流场内部各个参数的分布图,揭示了混合管内部的流动状态,为射流式增氧机的参数优化和性能预测提供了可靠的手段。通过对射流器仿真数据的分析,得出混合管与喷嘴截面积比的最佳值为2.33,并通过增氧试验验证,证明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14.
采茶员工在茶叶生产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探讨加强与采茶员工有效沟通的过程中,通过情感交流、合理分工、激发潜能、制定奖罚制度、增强归属感等方法的分析,为提高采茶员工工作积极性,建立企业良好文化氛围,促进茶叶生产和茶企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因子分析法与聚类分析法对浙江省丽水市3县807户茶农的农户特征和经营行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事茶叶生产人数、雇工金额、采茶工时、家庭总收入、种茶收入、茶青价格是影响茶农农户特征和经营行为的主要因素,其影响程度为从事茶叶生产人数种茶收入家庭总收入采茶工时雇工金额茶青价格。相关性分析表明,影响茶农农户特征和经营行为的5个主要因素(从事茶叶生产人数、雇工金额、采茶工时、家庭总收入和茶青价格)与种茶收入均有极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十二月采茶歌陕西略阳磷肥厂舒义顺搜集正月采茶是新年,姐妹二人点茶园。大姐点了十二亩,二姐又点桂花园。二月采茶茶发芽,姐妹二人扳茶芽。姐姐扳了茶半斤,妹妹又扳茶叶花。三月采茶茶叶青,茶树底下扎花针。姐姐扎了灵芝草,妹妹又扎牡丹芯。四月采茶茶叶圆,茶树底...  相似文献   

17.
1998年茶叶形势分析中国农副土特产品开发公司副总经理于观亭上图:于观亭副总经理在采茶机试验现场近几年来我国茶叶生产一直徘徊不前,去年开始有所好转,产量达到61万吨;(附1997年我国茶叶产量统计表)出口达到21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了28%、23...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茶叶机械采摘茶园具备的条件,茶叶机械采摘的操作方法,机械采茶中的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途径,并就手采茶园改成机采茶园提出了方法。  相似文献   

19.
孟亚婷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1):5062-5063,5143
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以及制茶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对精准茶机具的要求也不升级。该文针对传统茶叶机械在设计研究中的不足,采用CATIA三维设计软件进行建模,得到了各个零部件的实体模型,再运用ANSYS分析软件对茶叶压扁机的关键零部件,滚筒架和移动架,进行了相关的分析,为茶叶压扁机的整体结构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正GX35动力茶园汽油采茶机采用了最新迷你轻型发动机,无论是操作、移动或者在保管过程中都可以任何角度自由倾斜。减轻振动的新材料在发动机外壳的应用,降低了发动机的振动及机械噪音。具有茶叶自动收集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