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明初统治者在健全科举考试制度的同时,将官学纳入科举体系之中,形成了科举-官学的人才选拔与培养的运作模式。在官学能够满足科举应试需要的时期,书院被排斥在科举-官学模式之外。然而,当官学的教学功能日渐式微,在官方的认可和扶植下,书院再次承担起了教授科举人才的重任,科举-官学模式转变为科举-书院模式,书院因此而兴起,其数量与规模都远逾前代。  相似文献   

2.
南宋前中期许多理学家都有官学教育的实践,并非没有机会在官学中推行理学。因此很难仅仅从政治因素的角度将理学与书院的结合解释为理学没有机会利用官学作为传播基地。实际上,正是因为在长期的官学教育实践中,理学家对当时官学教育的弊端有了深切的了解,对理学强调“为己之学”的教育理念与官学教育的不相容性有了明确的认识,他们才力图在官学以外寻求新的传播途径,这为理学与书院的结合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3.
唐宋以降,科举制度在中国封建官僚政治体制中有着独特的地位,诱使成千上万的士人走上读书应举之途。然而,官学并未充分发挥其作用,以满足士人获取应试知识的需求。为解决这一问题,历代统治者采用诸多政策诱使书院承担官学职能——开展应试教育。书院为获得生存空间,不断调整其办学模式,满足士人读书应举的需求。这些因素使得书院教育呈现出明显的科举化特征。  相似文献   

4.
装置艺术从传统的"架上艺术"转到室外装置,以一种开放的艺术形式让人参与其中,是现代景观装置的方向。该文以蚌埠大学城校园装置艺术景观为例,通过分析其装置艺术景观特色,阐述装置艺术景观在大学校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期为大学校园景观建设提供新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书院的环境普遍追求园林化,其中植物是书院满足学、居与游等功能所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采用文献查阅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书院的自然之景、人工之景以及文化层面综合分析浙江传统书院园林植物景观,旨在还原浙江传统书院的园林实景。浙江传统书院园林植物景观以自然之趣、人工之巧、文化之雅为特征,形成了书院特有的空间环境和文化氛围,其"寓教于景,环境育人"的设计思想对于现代校园建设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南宋理学家掀起的书院运动,使理学与书院同时兴盛,出现一体化的深度融合。理学家有两大目标,一是谋求官方和民间两种力量共同推进书院的建设,二是建立官方书院,使之成为与州县官学并存而又能修正其沉迷科举的弊端的另一种官方教育模式。书院不以科举为目的,而以讲学为指归,是理学家追求的理想。  相似文献   

7.
大学校园特色景观的营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哈尔滨市几所大学校园景观的实地调研,得出现代大学校园景观特色存在的问题;并在对大学校园文化特征、空间特征、景观特征进行分析后,归纳出大学校园特色景观的含义,最后提出现代大学校园特色景观营造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大学校园植物景观评价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大学校园的发展,植物在校园景观上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文中选择大学校园植物生活型结构、景观时序、观赏特性的多样性以及植物与大学校园硬质景观、生态环境的和谐性等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大学校园植物景观的综合评价模型。通过对指标的量化,对大学校园植物景观进行了实例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在大学校园植物景观评价中,丰富的植物种类,和谐的校园植物景观的配置是影响植物景观质量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9.
白鹿洞书院和岳麓书院是最富影响力的两所宋代儒家书院,本文将它们作为两个范例,来举例说明宋代儒家书院的历史和教育文化。文章通过对书院学规和著名会讲的记述,以及对书院建筑、布局、祠庙乃至碑铭的描述,再现了宋代儒家书院的生活和学习情形。吕祖谦、朱熹和张栻等道学领袖们致力于强化书院,为书院的道德规范和人才培养创立了指导方针。当朝廷官学致力于科举应试时,这些道学领袖们却将道德伦理的教育置于首要的位置,探索如何在书院中培养具有儒家道统价值取向的士人群体。不过,朝廷的支持始终还是这些儒家书院得以创建和发展的关键因素,并  相似文献   

10.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官学和私学共处于教育舞台之上。至唐末,书院作为一种特殊的私学,与官私两学共存。在书院存续的960余年的历史中,尤其是在其官学化之前,书院对中国的教育事业、学术发展起过重要的推动作用,它在人文主义传统和治学方面的诸多特点,给后世教育留下许多有价值的东西。  相似文献   

11.
明清之际,中国书院作为一种文化教育制度,移植到了一衣带水的近邻日本。日本书院以传播儒家文化为主要使命,有着教育教学、出版图书等多种文化功能。其学校性质的书院又分为寺子屋、私塾、乡学、官学等几个高低不同的层次,另外还有专门教授医学知识和培训中国留学生的书院。甲午战争中国失败之后,日本人把书院办到了中国本土,惜乎这一书院的回流是一种充满痛苦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2.
绿化景观对大学校园的作用毋庸置疑,分析了国外大学校园绿色景观的功能、特征以及影响因素;阐述了其场所性塑造以及空间构筑,如空间层次、建筑与绿化景观的关系、绿化空间的个性化特色等;论述了绿化景观丰富的表达形式,提出了国外大学校园绿化景观对我们的启示,内容包括亚空间设计、设计尺度与场所需求、场所精神塑造的重要性,以期对我国的大学校园景观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植物作为园林中唯一具有生命色彩的景观要素,带给人不同的感官感受,进而达到情感上的交流。本文针对寒地特殊的地域条件,浅析了寒地大学校园植物景观的现状,并从植物景观营造情感的变化角度出发,提出了寒地大学校园植物景观情感化的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法,以增强大学校园师生对校园环境的认知,创造一个情感丰富、人性化、舒适的大学校园环境。  相似文献   

14.
南宋统治者为稳固其统治,通过政治打击、科举等手段频繁“禁学”,使新儒家的政治地位边缘化。而新儒家为获得发展空间,选择书院作为研究与讲学的基地,不仅书院的数量明显增加,而且书院也从官学的替代机构向学术研究、人才培养和儒学传播的机构转变。不少信仰新儒学的书院生徒通过科举获得了一定的政治地位,为新儒学的合法化提供了更坚实的政治基础。“嘉定更化”之后,随着新儒家地位的巩固,书院不仅得到了新儒家的重视,而且逐渐为官方认可。  相似文献   

15.
陈波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9):5374-5376
立足于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以及大学校园环境在城市中的重要作用,认为人类需要改变传统的"高碳"城市模式,需要通过低碳城市规划探索可持续的低碳城市发展之路,以应对全球变暖的挑战,重点对我国低碳大学校园整体设计进行探索和研究。从大学校园整体设计的理念、校园规划、功能布局、景观与建筑设计、交通组织、能源节约、扩大碳汇等方面,对我国低碳大学校园整体设计进行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6.
芳香植物可以香化、美化校园景观环境,对大学校园景观的营造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芳香植物在校园绿地中作用和功能的分析,阐述了大学校园绿地中芳香植物的配置原则和应注意的问题。最后总结了大学校园常见的芳香植物种类及其配置方式与运用区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找出大学校园森林化植物景观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为提升大学校园森林化植物景观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柳州市大学校园绿地中33个植物景观单元为研究对象,运用AHP法构建植物景观评价模型,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对大学校园森林化植物景观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柳州市大学校园森林化植物景观综合评价得分6.611分,属于Ⅲ级标准。分项评价指标中实用功能7.622分、文化功能7.549分,尤其绿地可达性、地域特色,分别为8.380分和7.880分;而美学功能6.448分、生态功能5.911分。【结论】柳州市大学校园植物景观观实用功能、文化功能2项指标得分较高,尤其在绿地可达性、地域特色方面表现突出,达到Ⅱ级标准。不足的是植物景观层次不够多、季相变化不够丰富、文化意蕴缺乏特色,这三方面需要整改完善。  相似文献   

18.
冯玉能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4):14859-14861
在文化回归的背景下,强调建筑、环境特色可以成为一所大学的代名词,中国大学的校园环境理应富有中国人文特色。对传统书院园林进行解构,指出书院的建设、构造深受书院文化渲染,重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且在选址上注重依山傍水,以满足文化陶冶与修身养性的目的;建筑构造上大部分采用对称的分布局势;内部借助人工建筑烘托书院文化气息。分析了古代书院与现代校园的差异,指出传统书院与现代大学有着天然的传承与遗传关系,文化一脉相承,其造园理念及科学性等对现代造园极具价值,从而进一步从选址、布局方面研究了传统书院园林在现代大学校园园林中的借鉴意义,强调园林环境的营造应注重多样性、实用性、生态性、文化性,以实现现代大学校园对民族传统人文的继承与融合。  相似文献   

19.
李维柱  邹志荣  陈虹  秦源泽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7):15264-15265,15269
对大学校园彩色植物进行了调查,研究其景观特色、品种选择与配置,以期为大学校园彩色植物景观营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从主要服务人群入手对校园环境进行分析,并首次将功能景观引入大学校园景观规划设计中,把大学校园划分为7个不同的功能区,根据不同功能区的植物功能景观要求,来营造不同特色的大学校园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