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在不同肥力耕地设置槟榔芋田间肥料试验,对施肥量、土壤有效养分含量(碱解氮、有效磷、有效钾)和槟榔芋相对产量等试验数据进行相关统计分析,并求取相应的回归方程,建立合适的数学模型,以此初步建立槟榔芋土壤有效养分丰缺指标和不同肥力土壤的推荐施肥量指标。结果表明:槟榔芋的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丰缺指标的数学模型分别为:y(相对产量)=27.318ln(x)-33.433(R2=0.76,n=9)、y(相对产量)=21.36ln(x)+12.254(R2=0.888 7,n=9)、y(相对产量)=13.883ln(x)+30.815(R2=0.858 9,n=9)。槟榔芋的推荐施氮、磷、钾肥总量数学模型分别为:y=-8.544 5ln(x)+50.957(R2=0.799 7,n=9)、y=-1.858 3ln(x)+13.178(R2=0.804 9,n=9)、y=-5.468 5ln(x)+35.937(R2=0.934 9,n=9)。并根据推荐施肥量数学模型计算出槟榔芋不同土壤有效养分含量的推荐施肥总量。当土壤碱解氮含量分别为:<21、21~53、53~110、>110 mg/kg时,推荐的总施氮量分别为:为>24.86、24.86~17.05、17.05~10.78、<10.78 kg/666.67 m2;当土壤有效磷含量分别为:<4、4~24、24~101、>101 mg/kg时,推荐的总施磷量分别为:>9.91、9.91~7.73、7.73~5.98、<5.98 kg/666.67 m2;当土壤有效钾含量分别为:<6、6~19、19~48、>48 mg/kg时,推荐的总施钾量分别为:>28.36、28.36~18.53、18.53~10.66、<10.66 kg/666.67 m2。  相似文献   

2.
广东省水稻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的磷钾指标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在对广东省多个市县2007~2008年开展的水稻"3414"田间肥效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广东省水稻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中的磷、钾养分丰缺指标,建立的水稻土有效磷丰缺指标的数学模型为y=7.2212Ln(x)+59.705、r=0.671,有效钾丰缺指标的数学模型为y=9.3529Ln(x)+46.928、r=0.486,有效磷含量与推荐施磷量的数学模型为:r=0.023x+4.463、r=0.716,有效钾含量与推荐施钾量的数学模型为r=-4.1001Ln(x)+24.834、r=-0.817;提出了土壤有效磷和有效钾的极低、低、中、中高、高5个等级指标及不同肥力水平水稻土的磷、钾肥推荐施用量.  相似文献   

3.
在不同地点、不同肥力的果园,设置柰李肥料试验,对施肥量、土壤有效养分含量(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和柰李相对产量等试验数据进行相关统计分析,并求取相应的回归方程,建立合适的数学模型,以此初步建立粤北山区柰李土壤有效养分丰缺指标和不同肥力土壤的推荐施肥量指标。结果表明:柰李的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丰缺指标的数学模型分别为:y(相对产量)=37.334 ln(x)-89.905(R2=0.549 2,n=15)、y(相对产量)=11.149 ln(x)+37.141(R2=0.915 7,n=15)、y(相对产量)=32.779 ln(x)-65.621(R2=0.902,n=15)。柰李的推荐施氮、磷、钾肥总量数学模型分别为:y=-18.763 ln(x)+98.391(R2=0.669 9,n=15)、y=-2.611 2 ln(x)+16.07(R2=0.767 1,n=15)、y=-15.601 ln(x)+83.701(R2=0.750 9,n=15)。并根据推荐施肥量数学模型计算出粤北山区柰李不同土壤有效养分含量的推荐施肥总量。当土壤碱解氮含量分别为:<42.41、42.41~82.84、82.84~114.56、>114.56 mg/kg时,推荐的总施氮量分别为:>28.08、15.52~28.08、9.43~15.52、<9.43 kg/667 m2;当土壤有效磷含量为:<3.17、3.17~29.84、29.84~179.40、>179.40 mg/kg时,推荐的总施磷量分别为:>13.06、7.21~13.06、2.52~7.21、<2.52 kg/667 m2;当土壤速效钾含量分别为:<34.03、34.03~72.96、72.96~134.30、>134.30 mg/kg时,推荐的总施钾量分别为:>28.67、16.77~28.67、7.25~16.77、<7.25 kg/667 m2。  相似文献   

4.
在不同肥力耕地设置高寒山区茄子田间肥料试验,对施肥量、土壤有效养分含量(碱解氮、有效磷、有效钾)和茄子相对产量等试验数据进行相关统计分析,并求取相应的回归方程,建立合适的数学模型,以此建立高寒山区茄子土壤有效养分丰缺指标和不同肥力土壤的推荐施肥量指标。结果表明:高寒山区茄子的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丰缺指标的数学模型分别为:y(相对产量)=28.117ln(x)-47.985(R2=0.818 7,n=12)、y(相对产量)=47.412ln(x)-67.4(R2=0.620 5,n=12)、y(相对产量)=31.877ln(x)-43.403(R2=0.931 9,n=12)。高寒山区茄子的推荐施氮、磷、钾肥总量数学模型分别为:y=-4.537 5ln(x)+32.024(R2=0.199 2,n=12)、y=-1.777ln(x)+12.939(R2=0.24,n=12)、y=-7.438 4ln(x)+40.164(R2=0.539 7,n=12)。并根据推荐施肥量数学模型计算出高寒山区茄子不同土壤有效养分含量的推荐施肥总量。当土壤碱解氮含量分别为:<32、32~79、79~161、>161 mg/kg时,推荐的总施氮量分别为:>16.2、16.2~12.2、12.2~9.9、<9.9 kg/666.67 m2;当土壤有效磷含量分别为:<12、12~20、20~31、>31 mg/kg时,推荐的总施磷量分别为:>8.5、8.5~7.6、7.6~6.8、<6.8 kg/666.67 m2;当土壤有效钾含量分别为:<19、19~41、41~77、>77 mg/kg时,推荐的总施钾量分别为:>18.4、18.4~12.5、12.5~7.9、<7.9 kg/666.67 m2。  相似文献   

5.
广东叶菜测土施肥技术指标体系钾素指标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广东省不同地点、不同肥力水平的菜田设置以菜心和小白菜为代表的叶菜田间施肥试验,对总施钾量、土壤速效钾含量、叶菜相对产量等一系列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求取适宜的数学模型,以此初步建立广东叶菜土壤速效钾养分丰缺指标和不同钾索肥力土壤的推荐施钾量指标.结果表明:叶菜的土壤速效钾丰缺指标的数学模型为y(相对产量)=14.977ln(x)+24.987,相关系数为0.788;叶菜的推荐施钾量的数学模型菜心为y=-3.5253ln(x)+24.354、相关系数为0.677,小白菜为y=1.2576ln(x)+11.465、相关系数为0.700.根据所选数学模型求取相对产量为50%、50%~75%、75%~95%和>95%的土壤速效钾丰缺范围分别为<5 mg/kg、5~28 mg/kg、28~107 mg/kg和>107 mg/kg.当土壤速效钾含量<5 mg/kg时,推荐每667 m2总施钾量菜心为9.4 kg、小白菜为9.2 kg;土壤速效钾含量在5~28 mg/kg时,推荐每667 m2总施钾量菜心为7.5~9.4 kg、小白菜为6.9~9.2 kg;土壤速效钾含量在28~107 mg/kg时.推荐每667 m2总施钾量菜心为6.0~7.5 kg、小白菜为5.1~6.9 kg:土壤速效钾含量>107 mg/kg时,推荐每667 m2总施钾量菜心不超过6.0 kg、小白菜不超过5.0 kg.  相似文献   

6.
宁波市水稻氮磷钾养分丰缺指标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飞  申广荣  秦方锦 《浙江农业科学》2011,(5):1139-1141,1145
在对宁波市水稻主产区2007-2010年开展的水稻"3414"田间肥效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研究宁波市不同区域间水稻施肥指标体系中的氮、磷、钾养分丰缺指标,建立的水网河谷平原和滨海平原的水稻土全氮丰缺指标的数学模型分别为y=31.295ln x+51.98,r2=0.880 4;y=23.499ln x+68.696,r2=0.867 6,有效磷丰缺指标的数学模型分别为y=31.139 ln x-24.54,r2=0.821 2;y=29.467ln x-7.088,r2=0.909 1,速效钾丰缺指标的数学模型分别为y=39.464ln x-94.875,r2=0.815 9;y=42.738ln x-119.52,r2=0.869 3。并有针对性地分别提出了土壤全氮、有效磷、速效钾的低、中、高3个等级指标,水网河谷平原的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高产临界指标分别为4.0 g.kg-1、47 mg.kg-1、122 mg.kg-1;滨海平原的全氮、有效磷、速效钾的高产临界指标分别为3.1 g.kg-1、32 mg.kg-1、150 mg.kg-1。  相似文献   

7.
广东叶菜测土施肥技术指标体系磷素指标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全省不同地点不同肥力水平的菜田,设置以小白菜和菜心为代表的叶菜田间施肥试验,对施磷量、土壤有效磷含量、叶菜相对产量和相对吸磷量等一系列试验数据进行相关统计分析,并求取相应的同归方程,建立合适的数学模型,以此初步建立广东叶菜基于土壤Olsen-P含量的土壤有效磷养分丰缺指标和不同磷素肥力土壤的推荐施磷指标.建立叶菜土壤有效磷丰缺指标的数学模型为y(相对产量)=12.36ln(x)+38.495,相关系数R为0.685;y(相对吸磷量)=18.513ln(x)+11.517,相关系数尺为0.685.建立叶菜推荐施磷量的数学模型菜心为y=-1.274ln(x)+8.3839,相关系数R为0.649.小白菜为y=-0.3871ln(x)+3.2416.相关系数R为0.637.根据所选数学模型求取相对产量为50%、50%~75%、75%~95%和>95%的叶菜土壤有效磷丰缺范围分别为<5 mg/kg、5-25 mg/kg、25~95 mg/kg和>95 mg/kg.当土壤Olsen-P含量<5 mg/kg时,推荐每667 m2总施磷量菜心为6.3 kg、小白菜为2.6 kg;土壤Olsen-P含量在5-25 mg/kg时,推荐每667 m2总施磷量菜心为4.3~6.3 kg、小白菜为2.0~2.6 kg;土壤Olsen-P含量在25~95 mg/kg时,推荐每667 m2总施磷量菜心为2.6~4.3 kg、小白菜为1.5~2.0 kg;土壤Olsen-P含量在>95 mg/kg时.推荐每667 m2总施磷量菜心不超过2.6 kg、小白菜不超过1.5 kg.  相似文献   

8.
扬州市江都区冬小麦磷钾养分丰缺指标体系建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扬州市江都区2005—2009年30个冬小麦"3414"部分试验数据,建立冬小麦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中的磷、钾养分丰缺指标,确定冬小麦有效磷、速效钾丰缺指标的数学模型为:y=0.345 7lnx-0.086 1(R2=0.733**)、y=0.239 9lnx-0.232 9(R2=0.662 4**);提出了土壤有效磷、速效钾的低、中、高、极高4个等级体系,对冬小麦测土配方施肥指标的建立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阳东县水稻测土配方施肥氮素指标体系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2007―2009年3年来阳东县各地区的水稻"3414"田间肥效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建立了阳东县水稻土壤有效氮素养分极低、低、中、高四级养分丰缺指标,提出了不同肥力水平下水稻土壤的推荐施氮肥量。结果表明,建立的水稻土壤有效氮丰缺指标的数学模型为y=19.058Ln(x)+23.797,水稻土壤有效氮含量与推荐施氮量的数学模型为y=-0.0064x+3.09。根据模型获得的推荐施氮量仍需在生产中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0.
广东叶菜测土施肥技术指标体系氮素指标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在全省不同地点,不同肥力水平的菜田设置以小白菜和菜心为代表的叶菜田间施肥试验,对施氮量、土壤碱解氮含量、叶菜相对产量等一系列试验数据进行相关统计分析,求取相应的数学模型,初步建立广东叶菜基于土壤碱解氮含量的土壤有效氮养分丰缺指标和不同氮素肥力土壤的推荐施氮量指标.结果表明:(1)建立叶菜土壤有效氮丰缺乏指标的数学模型为y=39.433ln(x)-111.68,R=0.746;建立了叶菜推荐施氮量的数学模型,菜心:y=-4.8477ln(x)+32.77,相关系数R=0.670:小白菜:y=-6.3802ln(x)+38.062,相关系数R=0.811.(2)根据所选数学模型求取相对产量为50%、50%~75%、75%~95%、>95%的叶菜土壤有效氮丰缺范围分别为<60 mg/kg、60~115 mg/kg、115~190 mg/kg,>190 mg/kg.(3)当土壤碱解N含量<60 mg/kg时推荐的每667 m2总施氮量菜心为13.3 kg、小白菜为12.4 kg;在60~115 mg/kg时推荐的每667 m2总施氮量菜心为10.4~13.3 kg、小白菜为8.6~12.4 kg;在115~190 mg/kg时推荐总施氮量菜心为7.6~10.4 kg、小白菜为4.9~8.6kg;>190 mg/kg时要控制每667 m2总施氮量菜心不能超过6.5 kg.、小白菜不能超过4.9 kg.  相似文献   

11.
高寒旱区N·P·K肥不同用量对春油菜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荣  朱春来  孙小凤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9):14098-14099
[目的]探讨N、P、K肥对旱地春油菜品种青杂2号产量的影响。[方法]采用“3414”试验设计,通过田间施肥试验研究了N、P、K肥用量对青杂2号产量的影响。[结果]3个肥料因子与产量的回归关系极显著(F=14.87),回归方程的拟合程度高(拟合系数r=0.982)。N、P、K肥对产量的影响依次为:N肥〉K肥〉P肥。N、P、K互作对产量的影响依次为:氮肥×磷肥〉氮肥×钾肥〉磷肥×钾肥。产量与N、P、K肥的一元二次回归关系式分别为:Y1=2024.66+343.15X1-19.74X1^2;Y2=2849.97+165.53X2-6.62X2^2;Y3=3708.01—207.23X3+18.56X3^2Y1的最大值为3534.22kg/hm^2,对应的施氮量为130.35ks/hm^2;Y2的最大值为3884.41kg/hm^2,对应的施磷量为187.50kg/hm^2。Y1的最佳值为3534.16kg/hm^2,对应的施氮量为129.60kg/hm^2;Y2的最佳值为3884.22kg/hm^2,对应的施磷量为184.95kg/hm^2。[结论]N、P、K肥用量及其互作对油菜产量的影响均较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检验新品种皖豆24的增产效果,提升安徽省大豆产业的市场竞争力。[方法] 于2006~2008年在龙亢农场,选择标准化农田试种皖豆24。[结果] 施大豆专用复合肥300~375 kg/hm^2或氮、磷、钾复合肥(N∶P∶K=15:15∶15)300 kg/hm^2,对皖豆24的增产效果最佳。皖豆24在淮北地区的适播期是5月25日~6月15日。皖豆24在高肥水田块的播种量为75~90 kg/hm^2,每公顷留苗22.5万株;在低肥水田块的播种量为90~105 kg/hm^2,每公顷留苗27万株。出苗前常用除草剂和用量为:50%乙草胺0.75~1.125 L/hm^2或75%封净045~075 L/hm^2兑水450~600 kg。用缩节胺0.3 L/hm^2兑水300 kg或者15%多效唑0.75 kg/hm^2兑水600~750 kg喷施防止倒伏。花荚期用0.2%硼砂1.5 kg/hm^2和0.03%~0.05%钼肥0.75 kg/hm^2兑水450~600 kg叶面喷施可提高产量。皖豆24在试种区大面积增产增收。[结论] 皖豆24是优质夏大豆品种,适合在安徽推广。  相似文献   

13.
半夏配方施肥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蒋燕  翟玉铃  王惠  刘晓燕  连群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5):7887-7888,7936
[目的]为了研究半夏配方施肥模型。[方法]采用四因素二次旋转组合设计,通过研究有机肥、N、P2O5、K2O施用量对半夏纯收入和产投比的影响,建立相应的回归方程,并通过计算机模拟寻优,提出两套半夏高产高效施肥模型。[结果]半夏高产、高效施肥最优方案为:①投产比高于1.40,纯收入高于27000元/hm2,有机肥、尿素、普钙、硫酸钾施用量为87493.725~99 739.845、687.944~785.492、4437.218~4474.887、680.340~1 059.730 kg/hm2;②投产比为1.6时,纯收入达到34 500元/hm2,有机肥、尿素、普钙、硫酸钾施用量为101600.775~109164.555、710.755~823.912、4302.150~5612.805、558.679~712.356。[结论]提高半夏产量、纯收入、产投比的关键是在一定范围内提高厩肥和磷肥的施用量,其次是氮肥、钾肥的施用。  相似文献   

14.
刘扬  缪勇  高希武  黄凯  李辉  马鑫 《安徽农业科学》2014,(13):3876-3877,3881
[目的]研究几种药剂对春甘蓝田小菜蛾及其天敌的影响.[方法]研究了毒死蜱、氯虫苯甲酰胺、阿维菌素及其混剂处理对春甘蓝田小菜蛾及捕食性天敌的影响.[结果]毒死蜱对小菜蛾的控制作用不理想,药后1、3、7d的防治效果分别为18.17%、45.77%和-13.18%,对捕食性天敌有明显的负面影响.阿维菌素对小菜蛾有一定的防治作用,最高防效(药后3 d)为60.42%,对捕食性天敌较安全.氯虫苯甲酰胺及阿·氯混剂和氯·毒混剂对小菜蛾均有很好的防治效果,药后7、14 d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89.92%、79.17%、75.51%和81.10%、69.53%、88.85%,同时对捕食性天敌较安全.[结论]该研究有助于保护和加强天敌对害虫的自然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提高丝棉木苗干高度措施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福  张百川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8):8730-8731
[目的]探索有利于提高丝棉木苗干高的措施。[方法]应用正交试验方法,进行不同基肥施用量与施水量、不同苗木年龄以及栽植密度的试验。[结果]试验结果表明,对苗干高度影-向最大的因素是移植的苗木年龄,其次是施肥施水量,而栽植密度的效应不显著。在试验条件下,以30cm×30cm的株行距,栽植2年生的苗木,栽后平茬,在施基肥的基础上,追施硫酸铵2-3次,每次施肥量112.5kg/hm^2,追施尿素1次,施用量75kg/hm^2,全年灌溉5-6次,连续进行2年,可使苗干平均高度达到庭荫树的标准。[结论]较大的苗龄和较高的施肥施水量有利于提高苗干高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微量元素肥料对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为合理施用微肥提供参考.[方法]以洛旱7号和洛麦22为材料,在小麦拔节中期、抽穗前(拔节末期)叶面喷施微肥,研究喷施微肥对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微量元素含量以及生物学产量的影响.[结果]施用锌、铁、硒3种微肥对小麦产量均有所提高;对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表现为喷施3种微肥后小麦千粒重、穗粒数、穗数均较对照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喷施锌肥和硒肥较显著提高了籽粒中锌和硒含量,施锌后籽粒锌含量较对照提高了2.48%和12.2%,喷施硒后小麦籽粒硒含量较对照提高了159.9% ~ 717.7%,施铁后小麦籽粒铁含量较对照提高了1.4%、5.9%.[结论]在施氮、磷、钾的基础上配施微量元素肥料能提高小麦籽粒产量和小麦籽粒的微量元素含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了选育适应性更好、优质、丰产的杂交油菜品种。[方法]采用杂交转育方法,以黄子双低隐性核不育系02A为母本、双低恢复系41R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宝油717,介绍其主要特征特性,并对其应用进行评价。[结果]该品种具有高油、丰产等特性。于2007年开始参加贵州省油菜研究所的预备试验、比较试验,表现优良,2010年选送参加陕西省油菜区域试验。2010~2012年陕西省区域试验中,两年共计10点次,有9个点产油量增加,增产点次率90.0%,平均产量2 842.50 kg/hm2,较对照秦优7号增产3.41%,平均产油量1 236.15 kg/hm2,较对照秦优7号增产7.62%。两年品质分析,芥酸含量平均为0.51%(2011年为0.29%,2012年为0.72%),硫苷含量平均为35.22μmol/g(饼)[2011年为37.15μmol/g(饼),2012年为33.29μmol/g(饼)],含油量平均为47.34%(2011年为46.12%,2012年为48.55%)。于2013年6月通过陕西省油菜区域试验并获审定。[结论]该研究可为今后油菜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虫酰肼在水稻及稻田中的残留动态和生态安全性.[方法]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虫酰肼在稻田水、土壤和水稻植株中的消解动态,测定了虫酰肼在水稻和土壤中的最终残留量.样品用乙腈提取,提取液用二氯甲烷萃取,经弗罗里硅土-活性炭柱净化,采用HPLC-UVD测定.[结果]在稻米、稻田水、土壤、水稻植株和稻壳的空白样品中分别添加3个质量水平虫酰肼的平均回收率为86.79% ~ 110.47%,平行测定的变异系数为1.39% ~ 6.08%;虫酰肼在稻田水、土壤和水稻植株中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3.73 ~ 9.05、7.76 ~ 13.32、3.14~7.31d;用20%虫酰肼悬浮剂210 g/hm2(推荐使用剂量)和315 g/hm2(高剂量)间隔7d分别施用2次和3次,稻米中虫酰肼的最高残留量为0.103 mg/kg,低于我国规定的虫酰肼在糙米中的最大残留限量(MRL)2 mg/kg.[结论]在水稻移栽田施用20%虫酰肼悬浮剂210 g/hm2,间隔7d,最多施药2次,距末次施药21 d以上,收获的糙米食用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9.
张寿文  钟伟光  李风琴  曹岚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1):10842-10844
[目的]优选车前子规范化栽培的施肥配方。[方法]通过二次旋转组合设计,建立车前子产量与氮、磷、钾和有机肥四因子的回归模型,利用DPS数据库系统确定最优施肥方案。[结果]车前子产量与氮、磷、钾和有机肥4因子的回归模型为:Y=2 937.44+105.46X1+17.06X2+62.69X3+265.18X4-251.17X21-80.01X22-150.62X23-55.67X24+22.75X1X2+22.75X3X4;以产量3 450 kg/hm2作为目标,配方施肥的系统优化方案为:施氮(尿素)247.65~314.81 kg/hm2;施磷(过磷酸钙)346.05~553.95 kg/hm2;施钾(K2SO4)213.3~340.425 kg/hm2;施有机肥(腐熟猪粪)32 737.5~35 782.5 kg/hm2。[结论]方程的拟合度较好,可以用来反映车前产量与氮、磷、钾和有机肥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优良甘蔗新品种桂糖35号的施肥管理技术,优化施肥方案。[方法]采用四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研究下种量、氮肥、磷肥及钾肥4个因素对桂糖35号产量的影响,建立数学模型,优化施肥方案。[结果]各栽培因子对桂糖35号甘蔗产量的影响顺序是磷肥氮肥钾肥下种量;只要满足下种量103 462.50~105 540.00芽/hm2,施尿素652.65~801.30 kg/hm2,施磷肥1 461.83~1 523.70 kg/hm2,施钾肥453.23~477.60 kg/hm2,即可获得87.92 t/hm2以上的甘蔗产量。[结论]该研究可为桂糖35号在不同生态区域研究制定高效栽培管理方案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