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研究不同梨属矮化砧对酥梨果实内石细胞的影响,以酥梨/K30/杜梨、酥梨/OH×F51/杜梨,酥梨/杜梨的果实为测试材料,在果实生长发育时期,对酥梨果实内与石细胞形成的相关酶类苯丙氨酸氨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活性,以及成熟期对酥梨果实内石细胞含量和粒径比进行了测定研究。结果表明:3种梨属矮化砧上的酥梨果实石细胞总含量和石细胞粒径比的排序均为K30OH×F51杜梨。并且3种梨属砧木上酥梨果实的PAL、POD、PPO活性,从盛花后30~120d,整体呈从高到低的趋势,在盛花后30d最高,盛花后60d差异最显著,盛花后90d降低幅度最大。通过相关性分析,各个时期的3种酶活性与最终石细胞含量和石细胞粒径比呈正相关。在果实发育前期,酥梨果实内PAL、POD、PPO活性由高到低排列顺序为杜梨、OH×F51、K30,梨属矮化砧K30和OH×F51酥梨果实内PAL、POD、PPO活性均低于酥梨/杜梨,并且减少了石细胞含量、降低了石细胞粒径比,在改善果实品质方面具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2.
采用盆栽控水方法,在不同土壤相对含水量条件下,分别对梨属矮化砧K22和OH×F51以及乔砧杜梨叶片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等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在砧木旺盛生长期,随着土壤相对含水量的降低,3种梨属砧木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均呈下降趋势,但梨属矮化砧K22和OH×F51的光合速率明显高于乔砧杜梨,且二者的水分利用率也高于乔砧杜梨,并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乔砧杜梨的水分利用率则随土壤相对含水量的减少而一直降低;3种梨属砧木的胞间二氧化碳浓度随土壤相对含水量的减少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相比乔砧杜梨,梨属矮化砧在更低的土壤相对含水量时,胞间二氧化碳浓度才开始升高。说明梨属矮化砧K22,OH×F51能够维持较高的光合生产能力,并且气孔导度大幅降低,抑制蒸腾速率,有利于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3.
Old Home×Farmingdale(OHF)无性系51、97,冬香×久保83-2-34、83-2-38、83-2-56,身不知×久保83-4-23及久保做矮化中间砧,以杜梨(Pyrus betulaefolia,Bge)、矮冠杜梨16-25、11-29、豆梨(Pyrus caleryana,Decne)做基砧,嫁接酥梨.结果表明,梨属矮化砧木做中间砧,多数组合表现出树体干径细,高度低,发育枝短,但冠径较大.比杜梨直接嫁接酥梨花枝、花序显着多;产量效益显着高;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及总糖含量显着高,果味浓甜.由此认为,OHF51、97,身不知×久保83-4-23是比较优良的梨属矮化中间砧材料.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渭北旱塬苹果园的经济效益,以盛果期乔砧密植园为对照,将相同树龄的矮砧密植园和半矮化砧密植园的留果量保留为同一水平,监测不同砧穗组合密植园的树体生长状况。结果表明:矮砧密植园和半矮化砧密植园的叶面积指数较乔砧密植园分别降低30.47%和23.98%,叶片蒸腾速率分别降低7.56%和5.84%,叶片光合速率则分别提高17.36%和9.88%。矮砧密植园、半矮化砧密植园的树体生长量小,但果实产量与乔砧密植园的基本一致。矮砧密植园、半矮化砧密植园的果园产值较乔砧密植园分别提高了8.58%和7.43%。说明矮砧密植和半矮化砧密植可提高果园产值,因此渭北旱塬应积极推广苹果矮砧密植和半矮化砧密植栽培。  相似文献   

5.
不同砧木建园方式对一年生早酥梨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以早酥梨为试材,研究探讨杜梨当年嫁接,隔年嫁接2种建园方式对早酥梨长势的影响,提出适合于甘肃的省力高效早酥梨园快速建园方式为:第一年栽植砧木,第二年春季采用单芽切腹接进行嫁接;也可以采用大砧定植。  相似文献   

6.
苹果矮化中间砧对接穗品种枝条输导组织解剖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苹果矮化砧对接穗品种枝条输导组织解剖结构的影响,探讨苹果矮化砧致矮关键部位及其致矮机理,以不同致矮能力的Y系苹果矮化砧及其中间砧嫁接植株为试材,以野生山定子为对照,采用石蜡切片法,研究苹果矮化砧对接穗品种1 a生枝各组织尤其是输导组织解剖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Y系苹果矮化砧1 a生枝髓部半径、近皮部导管面积、导管平均面积、木质部厚度/韧皮部厚度均显著小于乔化砧,而近皮部导管密度、韧皮部厚度/枝条半径均显著大于乔化砧;Y系苹果矮化中间砧接穗品种1 a生枝髓部半径均大于或显著大于乔化砧,近皮部导管面积/筛管面积、中部导管面积/筛管面积、近髓部导管面积/筛管面积、导管平均面积/筛管面积大体小于或显著小于乔化砧。由此可知:Y系苹果矮化砧可使接穗品种1 a生枝的导管面积/筛管面积变小、木质部生长减弱、韧皮部生长加强。宏观上,Y系苹果矮化砧对接穗品种有趋同作用。Y系苹果矮化砧致矮关键部位可能是木质部。苹果矮砧品系不同,致矮关键部位可能也不同。  相似文献   

7.
矮生和矮化是梨属植物省力化栽培研究的重点之一。在前期资源考察中发现了1株梨矮生型种质,新梢长度和节间距极短,与野生型杜梨和豆梨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为更好地开展梨矮生性状研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观测,发现梨矮生种质的枝条、叶片、花和果实的形态特征与杜梨极为相似,推定其植物学归属为杜梨种,命名为QN-109。矮生杜梨QN-109生长期约85 d,有2个生长高峰期,高接后新梢年生长量为30.36 cm;花粉形态学特征正常,具生活力,可自交结实。野生杜梨种质的形态学特征聚类分析证实了矮生杜梨QN-109和起源地杜梨亲缘关系最近,推测矮生变异为自然实生变异。本研究将为梨属植物矮生资源的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赤霉酸对‘酥梨’及‘玉露香’梨果实品质及贮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膨大剂(赤霉酸A4+ A7)在‘酥梨’和‘玉露香’梨上的应用效果.[方法]以‘酥梨’和‘玉露香,梨为试验材料,在幼果期(花后60 d)对果柄部位进行膨大剂(赤霉酸A4+A7)的涂抹处理,以未处理的果实为对照,分别测定果实的纵横径、平均单果重、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和矿质元素(Ca、K、Fe、Mn)含量以及果实的耐贮性.[结果]‘酥梨’和‘玉露香’梨经赤霉酸A4+A7处理后:果实纵横径、果实硬度和平均单果重均低于对照,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对照差异均不显著,果实的耐贮性明显低于对照;膨大剂处理显著增加了‘酥梨’果肉的Mn含量和‘玉露香’梨果肉的Fe含量,极显著降低了‘玉露香’梨果皮的K含量.[结论]膨大剂(赤霉酸A4+A7)的使用不同程度抑制了‘酥梨’和‘玉露香’梨果实的生长,降低了果实的大小和耐贮性.  相似文献   

9.
一、我省6~10年生乔砧密植梨园生长结果现状 1.密度过高乔砧密植梨园是指以杜梨、棠梨为砧木,栽植密度在每公顷600株(每亩40株以上)的梨园.我省乔砧密植梨园品种以酥梨、雪花梨为主,密度以株行距2米×3米,3米×4米居多,个别为1米×2米,密度过高.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以天红2号/SH40/八棱海棠、天红2号/冀砧1号/八棱海棠、天红2号/冀砧2号/八棱海棠为材料,研究SH40、冀砧1号、冀砧2号中间砧4个入土深度(0、10、20 cm和30 cm)对树体生长及苹果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SH40、冀砧1号、冀砧2号中间砧随入土深度增加,树高、干径、枝展、主枝数、外围新梢长度、总枝量基本呈增加趋势。SH40入土10、20 cm处理果实纵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固酸比显著高于其它处理,且入土20 cm处理苹果酸含量显著低于入土30 cm处理;冀砧1号、冀砧2号入土20 cm处理单果重、果实纵径、固酸比显著高于其它处理。综合分析认为,三种中间砧适宜入土深度,SH40为10~20 cm,冀砧1号和冀砧2号为20 cm。  相似文献   

11.
新高梨雄性不育与矿质元素含量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雄性不育的新高梨和可育的丰水为试材,研究花粉母细胞期以及花蕾发育过程中矿质营养元素的含量和变化,以探讨新高梨雄性败育与花蕾中矿质营养元素的含量和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在花粉母细胞时期,新高梨花蕾中Fe、Zn和Cu含量显著地低于丰水,Ca却显著地高,Mn、Mg和K元素含量差异不显著,这些营养元素的含量差异与其后发生的花粉败育有关;从四分体时期开始到二核花粉期,新高和丰水梨在花蕾中各矿质营养元素含量总体上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其中前者Fe、Zn、Cu、Mg和Ca含量均低于后者的含量,大部分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Mn含量在单核花粉期后显著地高于丰水,K的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生物体内密码子使用偏性对外源基因表达存在较大影响。本研究采用CodonW软件和高频密码子分析法,对白梨(Pyrus bretschneideri Rehd)、西洋梨(Pyrus communis Linn)、砂梨(Pyrus pyrifolia Nakai)、秋子梨(Pyrusussuriensis Maxim)4种梨蛋白质编码基因序列(Codon DNA sequence,CDS)进行了同义密码子相对使用频率(relativefrequency of synonymous,RFSC)分析,确定了梨高频密码子共23个,结果同时显示梨不同种之间在密码子使用上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3.
鸭梨自交不亲和性与花柱内源激素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自交不亲和梨品种鸭梨及其亲和变异品种金坠梨为材料,测定了鸭梨和金坠梨自花授粉、鸭梨异花授粉后花柱激素含量的变化,以期阐明内源激素与自交不亲和性的关系。结果表明:金坠梨大气球期花柱中促进生长的激素IAA、GA3、ZR含量均极显著高于鸭梨,而ABA含量极显著低于鸭梨。2个品种自花授粉后72 h内,花柱内IAA、ZR含量呈下降趋势;在授粉后24 h时内GA3含量下降,随后上升;金坠梨花柱ABA含量授粉后24h内上升,然后下降;鸭梨花柱ABA含量变化在自花授粉24 h内处于下降趋势,然后上升;鸭梨异花授粉的花柱内激素变化与自花授粉的不同,授粉24 h后花柱内IAA、GA3、ZR含量与金坠梨自花授粉的相近。  相似文献   

14.
套袋对锦丰梨果实品质和养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花后不同时期套袋处理,研究了套袋对锦丰梨果实品质和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套袋能显著地缩小果点,降低果点密度,减轻病虫害和物理损伤对果实外观的影响,提高果面的光洁度;但套袋亦显著降低了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总糖含量,果实重量有减轻的趋势,还原型维生素C含量和可滴定酸也有不同程度提高.套袋对果实中N、P含量无明显影响,而K、Ca、Mg含量则有明显的下降趋势,在成熟果实中K、Ca、Mg含量分别下降了9.6%、38.9%和6.7%.  相似文献   

15.
“丰水”梨二次开花过程中矿质养分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丰水"梨二次开花过程中矿质养分变化规律。[方法]以二次花发生严重的"丰水"梨代表性植株为处理株,以不发生或少发生二次花的植株为对照株,分析"丰水"梨叶片和枝条中的5种主要矿质元素(N、P、K、Ca、Mg)含量变化规律。[结果]叶片中5种主要元素在5—8月总体变化平稳,在9月初返青发生时骤然升高;而枝条中5种矿质养分较对应的叶片中的养分含量低,且在二次花发生过程中保持平稳的状态。[结论]"丰水"梨二次花的发生与发生前后植株体内矿质营养水平关联不大。  相似文献   

16.
实验选用中国白梨(鸭梨、金花)和日本砂梨(新世纪、明月)的四个品种。通过对叶片接种梨黑星病菌(Venturia nashicola)分生孢子后,分期测定各品种的总酚。结果表明:总酚特别是OD酚与抗梨黑星病相关。但在两个梨系统中表现不尽相同。白梨系统中、抗病品种固有含酚量高于感病品种,接种后两者含酚量均增加,而抗病品种的酚尤其是OD酚含量增加明显。砂梨系统中感病品种固有含酚量高于抗病品种,接种后感病品种的含酚量最初下降,以后才上升;而抗病品种则相反开始便增加,OD酚持续增加至第10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梨果实源营养液的制作方法及喷施营养液对梨树叶片光合特性和果实品质的影响。【方法】以黄金梨树生理落果和人工疏除的果实为原料,研究不同的糖量、水量、果实粉碎状态、有无氧发酵和发酵时间等条件,对成品发酵液营养成分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以两年生黄金梨幼树和15年生成年树为试材,设置叶面喷施500倍(Tr1)、200倍(Tr2)、0倍(Tr3、CK)上述营养液为处理,比较不同处理下果树叶片中矿质元素含量、叶片光合特性和果实品质的差异。【结果】制作梨果实源营养液的最佳原料配方为:梨幼果:酵素:红糖:水=50:1:10:35(质量比),最佳发酵条件为果实浆状、有氧条件,室温25-28℃发酵30-45 d。喷施营养液显著增加了幼树叶片的厚度、比叶重、叶绿素含量以及N、P、K、Ca、Fe、Mn、Cu、Zn等矿质元素的含量;显著提高了叶片净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了成年梨树果实的单果重、果形指数、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总糖含量、糖酸比和Vc含量。【结论】叶面喷施梨果实源营养液,能显著促进梨树叶片生长,提高叶片矿质营养成分含量,提升叶片的光合性能,进而改善果实品质,尤以叶面喷施200倍营养液效果最佳。这可能与成品发酵液的矿质元素含量较高、养分比例较均衡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适应库尔勒香梨的产地环境条件下,生产优质库尔勒香梨的果实套袋技术.[方法]对库尔勒香梨果实采用半透明的NK - 15小林香梨专用袋、黄色透明膜袋、紫色透明膜袋、无色透明膜袋、内黑双层纸袋、内红双层纸袋进行套袋试验,对不同套袋试验处理果实的品质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不同套袋处理,均能在不同方面对香梨果品内、外在品质有影响.只有NK - 15小林香梨专用袋在综合方面对香梨品质的提高效果较好.[结论]半透明的NK - 15小林香梨专用袋的综合使用效果较好,即:在不降低库尔勒香梨果实的内在品质的前提下,明显改善库尔勒香梨的外观质量,可以生产出优质绿色的香梨果实.  相似文献   

19.
高位嫁接提高库尔勒香梨越冬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香梨高位嫁接后树体结构特征和高位嫁接提高香梨越冬性的生理机制。结果表明,在杜梨上进行"三主一心"高位嫁接香梨后,形成的树体结构表现为各大主枝基角较单芽低位嫁接法增大1倍,腐烂病的田间发病率显著下降,树体抗冻性明显提高,生长势增强,植株的丰产性和稳产性显著提高。-20℃可作为香梨树体可忍受的极限低温。1a生枝条的组织含水量和可溶性糖质量分数两个指标可很好地表征抗寒性提高的生理机制,高位嫁接产生的养分截流作用是香梨越冬性提高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