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半干旱区玉米在不同灌溉定额条件下的生理响应机制.[方法]以华农887为试验材料,采用大田试验,全生育期设定4个灌溉定额:500(CK)、900(Q1)、1700(Q2)和2500 m3/hm2(Q3),开展了灌溉定额对玉米氮素积累、籽粒灌浆特性、叶片氮代谢酶活性、根系伤流强度和产量的研究.[结果]①玉米籽粒...  相似文献   

2.
中国春玉米主产区灌溉问题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干旱是制约春玉米产量提高的主要影响因素。根据土壤水量平衡分析,中国春玉米带生长期缺水量从东向西逐渐增高。哈尔滨、长春、沈阳以东地区缺水量在50 mm以下,由此向西逐渐增高,在甘肃河西地区,达到最高值500 mm。据此春玉米主产区可划分为雨养区、灌溉补偿区、干旱区。针对每个区域的具体情况,提出相应的灌溉制度与节水灌溉技术组合,为春玉米增产节水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合理制定玉米地埋滴灌灌溉制度,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滴灌带埋深,不同滴头流量对玉米生长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在苗期-拔节D1(25 cm)埋深处理株高高于D2(35 cm)15%~30%,到了抽雄期以后D1略大于D2但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p0.05);玉米株高Q2(1.38 L/h)Q1(1.05 L/h)Q3(1.90 L/h),Q2流量下的湿润体最适合玉米生长发育;D2(35 cm)埋深各处理叶面积指数低于D1(25 cm)埋深各处理4%~15%,滴灌带埋设较深时对叶片发育的影响作用大于滴头流量。D1处理生育期耗水量较D2处理高21.9 mm,Q2处理生育期耗水量最小为366.19 mm,滴头流量对玉米耗水影响较小。D1Q2处理产量最高,水分利用效率最大。通辽玉米地埋滴灌建议滴头流量1.38 L/h,埋设深度为25 cm,推荐灌溉制度为全生育期灌水7次,灌溉定额175 mm。  相似文献   

4.
针对埃及尼罗河三角洲地区传统灌溉方式存在的水分利用效率低、产量低和农户增收困难等问题,通过田间试验探索该地区玉米种植适宜的灌溉施肥模式。大田试验于2012年和2013年在埃及苏伊士运河大学试验基地进行,共设置滴灌(D)、涌泉细流沟灌(B)、传统沟灌(F)3个灌溉方式和施无机肥(C)、液态有机肥(O)2个施肥种类,共6个处理。试验研究了水肥互作对玉米叶面积指数(LAI)、地上生物量(ADM)、产量构成要素、经济产量、水分利用效率(WUE)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抽雄期以后,灌溉方式和施肥种类对玉米LAI和ADM的影响均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OD处理的LAI和ADM均处最高水平。两种施肥条件下,D、B和F 3种灌溉方式对玉米产量和WUE的影响均表现为:BDF。不同灌水条件下,O处理比C处理玉米产量提高18.6%~24.4%,WUE提高18.7%~23.4%。CB处理玉米的年均净效益最高,达7 373元/hm2,但与CF处理差异不显著。CB处理(即涌泉细流沟灌技术与施无机肥结合)是埃及尼罗河三角洲玉米最佳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5.
为合理利用盐化土壤,发展节水灌溉,通过设置3种水量水平(510、340、255mm)和2种灌水矿化度(0.7和3g/L),研究盐化土壤种植春玉米时,节水灌溉对春玉米产量及耗水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溉水量和灌水矿化度对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显著,对产量的影响不显著。春玉米耗水量随灌溉水量的增大而增大,微咸水处理的耗水量低于淡水处理的耗水量。灌溉水量越少,土壤水分越能得到充分利用,50~100cm土层的水分利用程度越高。灌溉水量为340mm时,产量与充分灌溉相比减少不超过2%,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5%左右,节约用水170mm。  相似文献   

6.
膜孔灌溉条件下玉米灌溉制度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膜孔灌溉条件下,不同灌溉制度对玉米土壤水分动态、产量及其指标以及水分利用的影响。研究表明:灌溉定额4500m3/hm2时与灌溉定额为5400 m3/hm2的产量相近,但前者的水分利用效率却明显高于后者,灌溉定额为3600 m3/hm2时,虽产量明显低于前两者,但其水分利用效率最高2.7273kg/m3,故最节水。在当地灌溉定额为4500m3 m3/hm2.、灌水四次的灌溉制度经济效益最优。且在相同的灌溉制度下膜孔灌溉与不覆膜对照相比,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和较高的水分利用率。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微润灌溉对大田玉米耗水特性和产量的影响,以大田玉米为研究对象,通过玉米微润灌溉与膜下滴灌田间对比试验,对微润灌溉和膜下滴灌不同处理条件下灌水量、耗水量、作物的产量及水分生产效率等进行试验研究及分析。结果表明:微润管进口压力为2.0、2.5和3.0 m的微润灌溉分别较滴灌少耗水29.8%、17.9%和11.7%。微润管进口压力为3.0 m的玉米籽粒产量为10 507 kg/hm^2,比膜下滴灌对照高11.5%,WUE达到4.33 kg/m^3。说明微润灌溉通过优化全生育期水分配置,进而达到节水、增产、增效的效果,在干旱区可适当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以玉米为对象,分别进行了盐度为0.1%、0.3%、0.5%和0.7%海冰水灌溉试验。结果表明:盐度为0.3%海冰水以450 m3/hm2灌溉时,能减轻作物干旱胁迫,增产效果显著,但灌水量增加到900 m3/hm2和1350 m3/hm2时反而减产。盐度达到0.5%时,3种灌水量处理比0.3%盐度900 m3/hm2处理区,减产9.5%、10.8%和18.4%。当海冰灌溉水盐度为0.7%灌水量1350 m3/hm2时,产量接近全旱处理区产量水平。玉米经不同盐度海冰水灌溉,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9.
为实现节水增产,以山东省桓台县冬小麦和夏玉米为例,运用SWAP模型模拟了不同灌溉方案组合下的土壤含水率以及作物产量,优化了灌溉制度.研究结果表明:SWAP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桓台县冬小麦和夏玉米的生长过程,模拟效果理想;通过利用率定好的SWAP模型模拟3种ETc条件下不同降雨年型的作物相对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结果发现,小麦灌3水和玉米灌2水的模式能够提高作物产量,并且能明显提升水分利用效率;根据模拟结果获得最优灌溉制度为:80%ETc下,不同生育期冬小麦平、枯水年的灌水额应为,拔节(87.3、92.9 mm)、抽穗(124.7、132.7 mm)和灌浆(62.4、66.4 mm);不同生育期夏玉米的灌水定额为,拔节(19.8、40.2 mm)和抽雄(29.8、60.6 mm).优化后的方案可保证研究区冬小麦和夏玉米的产量,并且能提高作物灌溉水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0.
滴灌条件下玉米经济灌溉模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正交试验与结果分析,初步得出玉米滴灌技术参数的优化组合,滴灌灌溉制度,滴灌条件下玉米的发育生长规律等。通过滴灌玉米产量与对照区大水漫灌玉米产量的对比,也初步揭示了北方干旱地区玉米滴灌的增产潜力。文中介绍的试验结果、实测资料与生产经验,将为滴灌技术在北方干旱地区大田玉米种植中的应用提供可靠的依据和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