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保证唐菖蒲产量和品质,提高唐菖蒲种球增殖效率,本研究通过对唐菖蒲的开花种球(直径≥4 cm)分别进行2、4、6、8份切割处理,比较整球与不同方式切球种植对唐菖蒲增殖效率、发芽时间、株高、花枝长度及新球质量上的差异,探索提高唐菖蒲种球增殖效率的方法。结果表明,种球切割为4、6、8份可显著提高唐菖蒲增殖效率,其中切割6份种植后,增殖效率达3.25;切割为2、4、6份后种植,初叶长至10 cm所需时间与整球种植无显著差异,但切割8份后出芽时间显著延长,为35.5 d。整球种植与切球种植在种球的株高、花枝径、小花数量、新球大小及鲜重上均无显著差异,切球种植不影响切花生产,因此唐菖蒲种球繁殖过程中可采用切球种植来提高唐菖蒲繁殖效率,增加切花产量,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唐菖蒲是世界著名切花之一,种球是进行切花生产的唯一繁殖材料,但种球繁殖率低限制了切花的商品生产。为了在不降低切花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唐菖蒲购买种球的种植系数,降低切花生产成本,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本研究对唐菖蒲切花品种‘Advanced Red’的开花种球进行了切割,通过比较整球及半球种植在种球生长、开花以及新球质量上的差异,发现二者在种球的出芽和出叶时间、叶宽、切花采收期、新球大小及鲜重,以及新球淀粉和蔗糖含量上均无显著差异;两种种植方式下出芽和出叶时间与切花采收期间的相关性均达0.60以上;新球鲜重和直径间均达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6和0.85,且2种种植方式获得的根据新球鲜重预测新球直径的方程基本一致。上述结果表明半球种植不影响唐菖蒲的切花生产,且球茎出芽和出叶越早,切花采收越早,因此唐菖蒲切花生产中可采用切割开花种球来提高种植系数,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可采取措施促进球茎早萌发、早出叶,进而提早切花采收。  相似文献   

3.
以唐菖蒲品种“粉友谊”为试材,利用东北地区资源丰富、成本低的腐熟玉米秸秆,与含10%腐熟鸡粪的田园土进行配比.通过对株高、叶长、冠径、花序长度等指标的测量,分析研究了不同处理对唐菖蒲生长和切花质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处理2(腐熟玉米秸秆、含10%腐熟鸡粪的田园土体积比为1:2)在株高、叶宽等生长指标方面明显高于其他处理;在冠径、花枝长度和花序上的小花数等切花指标方面,与其他处理相比差异显著.处理2能够明显促进唐菖蒲的生长,提高唐菖蒲的切花品质.  相似文献   

4.
不同等级唐菖蒲球茎的种性退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唐菖蒲(Gladiolus hybridusH.)等级球茎的露地栽培试验比较,初步得出直径2.55-4.45cm的种植植株生长势较强,发病率产低,可以用做生产唐菖蒲切花种球;直径小于1.91cm的籽球感病率低,利用它们具有种球复壮的能力来繁育唐菖蒲商品种球;直径大于4.45cm的种球感病严重,植株表现出严重种性退化特征。  相似文献   

5.
唐菖蒲不同播种期对切花质量和种球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满足市场适期对唐菖蒲切花的需求,为调整高寒区农业结构提供参考,在河北坝上地区进行了唐菖蒲不同播期对切花和繁球质量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播期的出苗期、花期与积温明显相关;5月份是坝上唐菖蒲切花生产的最佳种植时期,晚花型唐菖蒲切花生产的极限播期是5月30日;唐菖蒲早花型品种球重对播期的反应不敏感,中花型品种随播期推迟球重近线性下降。  相似文献   

6.
唐菖蒲子球质量评价的生理生化指标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不同大小唐菖蒲子球生理生化性状的差异,选用栽培品种‘Traderhom’和‘Advanced Red’为试材,将新收获的子球按直径分为4级,测定不同级别子球可溶性蛋白质、总糖、淀粉的含量和SOD活性。结果表明:2品种I级子球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各级别子球;不同级别子球总糖和淀粉含量变化无明显规律;SOD活性随子球直径的减小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7.
利用‘神马’、‘优香’等5个切花菊品种组配成6个杂交组合,进行其杂交F1代花序直径、小花数目、株高等若干性状的统计分析,研究切花菊杂交F1代若干性状的遗传与变异特性。结果表明:与双亲相比,切花菊杂种一代的花期分离广泛,多介于双亲之间;父母本各花色遗传潜能的大小为:白色粉色黄色绿色,且白色表现出较强的偏母性遗传特点;杂种总平均花序直径、舌状花数目和筒状花数目分别相当于亲中值的85.3%、83.5%和93.6%,但不同杂交组合的杂交优势不一样,且优势表现程度依组合而异;花瓣长度、花梗粗度、株高、茎粗度表现出一定的减小趋势;各性状间具有显著相关性,可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根据育种目标所确定的对切花菊性状的选择方向。  相似文献   

8.
唐菖蒲生长发育动态及其对P、K、Ca吸收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对唐菖蒲地上、地下部的生长动态进行了调查,并对各时期叶片和新球中的P、K、Ca三种元素的含量进行分析测定,旨在为唐菖蒲切花生产、种球繁育及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唐菖蒲新球干鲜重变化与新球直径大小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且不同时期的变化幅度明显不同,5月栽植的唐菖蒲在8月上旬新球直径、新球干重鲜重的增长速度最快;唐菖蒲地上部和地下部新球到达生长高峰的时期不同,地上部的生长高峰在生长发育的前期,地下部新球生长在盛花开始增加迅速。唐菖蒲在生长期K的含量大于P的含量,植株在花芽分化期对K和P的需求量最大;在新球充实生长的后期,对P的需求量也较大;唐菖蒲叶片中含Ca量较高,属喜Ca植物。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沿海地区盐地碱蓬发芽出苗的影响因子,采用发芽盒和培养皿法,研究了盐胁迫、盖土深度对盐地碱蓬种子出苗、发芽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含盐量为0时,盖土深度为1、2、3、4 cm处理的出苗率较盖土深度0 cm处理分别降低3.57%、12.49%、30.35%、57.14%;土壤含盐量为0.5%时,盖土深度1、2、3 cm处理的出苗率分别较盖土深度0 cm处理显著降低55.56%、43.70%、77.78%。去除盖土层后,土壤含盐量为0时,盖土深度0~7 cm处理的再出苗率为2.67%~22.67%;土壤含盐量为0.5%时,盖土深度0~7 cm处理的再出苗率为2.67%~40.00%。盐地碱蓬种子发芽率总体上随盐质量分数的增大而减小,盐质量分数0.6%时,各处理4 d时发芽率为11.00%~20.33%;盐质量分数0.8%时,各处理10 d时发芽率为38.67%~57.33%,均较其他处理显著增加。总之,盖土深度对盐地碱蓬种子出苗有明显影响,盖土深度≤1 cm时,盐地碱蓬种子出苗效果最好,其发芽的临界盐质量分数为0.6%,而过高的盐质量分数会对盐地碱蓬种子发芽产生抑制作用,表现为发芽率降低,发芽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10.
用不同浓度多效唑对自育小苍兰新品种"香玫"种球浸泡不同时间,研究多效唑对小苍兰株型、开花及仔球繁育的影响.结果表明:较高浓度多效唑结合较长的浸泡时间,对小苍兰株型的矮化有利,但同时易引起植株畸形的发生,其中以多效唑150 mg/L浸泡12 h的组合对株型控制效果较好;在各处理间,对小苍兰主花序长度、主花序第一朵小花直径...  相似文献   

11.
为缩短兰州百合培育周期,研究了兰州百合子球培育与基质筛选。以鳞片扦插60 d的兰州百合子球小苗为材料,通过连续两个生长季的栽培,研究了基质配比、栽培深度、栽培密度等因素对子球膨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草炭︰细砂=3︰1的基质中,采用栽培深度为子球高度1倍、栽培密度为12 cm×12 cm时,子球直径能够达到1.7 cm以上,可获得较好的子球膨大效率,缩短子球培育时间。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采用Ballerina(B);Red Lion(R_1);Rose Marie(R_2);Royal Blue(B_3)四个品种,均以母球深播(复土2cm)与浅播(球尖平土面)两种对比试验。探索母球播种深浅对新球与子球的数量及单球平均重量等的影响。在新球数方面,深播比浅播新球数多。浅播在子球单个平均重、子球合格率及总球重方面都大大超出深播。而且深播易产生畸形尖球。不同品种的母球,对播种深度的敏感程度依次为:R_2>R_1>B>R_3。看来,为获得更多的有效子球,以浅播为宜。  相似文献   

13.
唐菖蒲为鸢尾科花卉,叶形似剑,花大而美观,色彩艳丽,水养持久,是世界四大切花之一.唐菖蒲性喜温暖、湿润气候,要求通风良好,忌高温酷暑,不耐寒,不耐涝.球根在5℃以上开始萌动,生长适温为20℃~25℃,昼夜温差大时新球成熟较快.一般直径为5~6cm的大球可开数支花,4~5cm的中球只能开一枝花,在疏松、肥沃的微酸性沙壤土上生长良好.2~3叶时的长日照有利于花芽分化,光照不足会减少开花数量,是典型的长日照型花卉.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4种埋干深度对1年生豫楸1号生长和生物量的影响。[方法]埋干深度设计4种处理(10、20、30和40 cm),各处理分别选3株平均木,调查其一级侧枝的数量、长度和粗度,测量其胸径、树高及地上和地下生物量。[结果]4种埋干深度间,1年生楸树的侧枝数量、长度和粗度差异不显著,供试材料以埋干10 cm的平均枝条数和平均枝条粗度最大,埋干30 cm的平均枝条长度最大。各处理间胸径和树高总体随埋干深度的增大而变小,胸径差异呈显著性,树高差异不显著。地上生物量、茎生物量和枝生物量差异处理间达极显著,根生物量间差异显著,地上生物量和根生物量均随埋干深度的增加而减小。[结论]4种埋干深度对参试豫楸1号的胸径和生物量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埋干10 cm时,参试材料的胸径和生物量相对最大。  相似文献   

15.
以切花菊新品种‘白扇’为试验材料,通过不同光照时间处理结果表明:5 h、6 h的光照时间处理植株的株高都达到了出口标准的90 cm以上,4 h、3 h、0 h光照时间处理的株高都低于90 cm,6 h光照时间处理植株的叶片数最多为49片与5 h处理的叶片数差异不显著。对于茎秆粗度而言0 h、3 h、4 h、5 h光照时间处理植株的茎秆粗度相差不大差异不显著。研究还表明增加一定的光照时间能够推迟切花菊‘白扇’的现蕾期,5 h以上的光照时间才能有效的抑制‘白扇’菊花的花芽分化,光照时间的长短对花蕾直径的影响差异不显著。因此在实际生产中要考虑到生产成本,减少电能消耗只要夜晚给予5 h的光照时间就能生产出达到出口标准的菊花。  相似文献   

16.
不同处理对唐菖蒲切花保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唐菖蒲切花插瓶过程中品质下降问题,研究不同配方保鲜剂处理对唐菖蒲切花的瓶插寿命、总开花率、花冠直径以及鲜重变化的影响,以期为唐菖蒲切花的保鲜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柠檬酸延缓唐菖蒲切花衰老效果明显,硝酸银处理切花后基部褐化,不易作唐菖蒲切花的保鲜剂,不同处理中3%蔗糖+ 250mg/L 8 - HQ+400mg/L 柠檬酸的处理保鲜效果最佳,瓶插寿命可达9d.  相似文献   

17.
切花月季修剪反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切花月季上 ,进行了不同部位和不同粗度的修剪试验。结果表明 :在开花天数、花枝长度及粗度方面 ,各处理之间存在差异。综合分析 ,在七叶中部修剪 ,新发枝条的开花天数较短 ,花枝长度和粗度最大 ,是最佳修剪部位。枝条的长度和粗度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 (r=0 .96 87) ;只有在直径大于 5 .85 mm以上的枝条上施剪 ,才能形成符合质量标准的切花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花枝剪口粗度对桂热杧82号再生花序开花、产量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于盛花期对桂热杧82号花枝进行短截,依据剪口粗度(用d表示剪口粗度)不同分为4类:0.30 cm≤d≤0.50 cm、0.50 cmd≤0.70 cm、0.70 cmd≤0.90 cm、0.90 cmd≤1.10 cm。结果表明,盛花期对桂热杧82号花枝进行短截,以0.70 cmd≤0.90 cm剪口的枝条成花率、平均枝条花序数量、产量贡献率最优,各处理果实品质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9.
利用1-甲基环丙烯保鲜唐菖蒲切花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不同浓度的 1 -甲基环丙烯处理唐菖蒲切花 ,结果表明 :1 -甲基环丙烯处理能提高唐菖蒲切花小花开放率、观赏值 ,减少唐菖蒲的萎蔫程度 ,延迟花瓣、叶片质膜相对透性增加 ,对花瓣蛋白质和叶片叶绿素含量变化有一定的影响。其中 ,以浓度为 1 0 0nl/L的 1 -甲基环丙烯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0.
为了筛选一种适合北方切花的修剪方式,以切花月季卡罗拉为试验对象,设计4种不同的修剪方式(距离基芽10 cm处剪掉顶端;距离基芽15 cm剪掉顶端;距离基芽10 cm处进行捻枝;距基芽15 cm处捻枝),分别测定鲜切花月季的发枝数、发枝时间、花枝长度、花枝数、枝条粗度、花蕾直径、修剪到开花时间。结果表明,在基芽10 cm处捻枝的修剪方式最适合卡罗拉切花月季,既能缩短修剪至开花的时间,又提高了切花月季产品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