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鱼蚌混养是将河蚌育珠和池塘养鱼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生态渔业模式。这种养殖模式具有立体利用水体养殖空间、合理利用饵料、大幅度提高水体养殖效益等优点,能产生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近年来随着珍珠市场行情的不断走低,鱼蚌混养模式已逐步得到广大珍珠养殖户的认可。鉴于养殖模式的改变,珍珠养殖户在鱼蚌混养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2.
蚌鱼混养生态结构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省常州地区自1966年开展河蚌育珠生产以来,较长期地实行以养鱼为主、育珠为辅的鱼蚌混养生态结构模式。80年代以来,一方面从养殖生产的经济效益考虑,另一方面,珍珠快速育成技术获得突破性进展,使不少珠农采用了新的以养蚌育珠为主、养鱼为辅的蚌鱼混养生态结构模式。本文对混养模式的这种改变作一分析探讨。1 蚌与鱼的生产周期 以养鱼为主、养蚌育珠为辅的鱼蚌混养生  相似文献   

3.
江苏省自一九六六年利用河蚌人工养殖珍珠成功,七十年代以来,武进、无锡、吴县等地实行鱼蚌混养,创造了一种综合利用水面的新方法,取得了鱼珠双丰收的好成绩. 鱼蚌混养的水域,养殖鱼以青、草、鳊、鲤、鲫为主,养鱼肥水培养浮游生物,为蚌提供丰富的饵料,育出的珠比同样水域高一个等级,因而鱼和珍珠的质量都有提高.在同一水体中,蚌吊养在上层,鱼养在中下层,较好地利用了水体的生产潜力,一般每亩水面可产鱼五百至八百斤,珍珠二至三斤,比  相似文献   

4.
淡水珍珠养殖是一种投资多、效益高、时间长、风险大的特种水产养殖业。所谓风险,它包括多个因素,而最主要是蚌病,由于某个技术环节失误引起蚌病,导致大面积河蚌死亡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在养蚌育珠过程中,掌握河蚌各个时期的生活生长规律,适时运用多种技术措施,采用生态防病技术可以普遍提高育珠蚌的成活率。笔者通过多年的养殖实践认为珍珠养殖要健康持续发展,应对以下几个方面引起重视。一、水域选择是前提育珠蚌是一种适应性很强的品种,自然界的河蚌其对水质要求不高,抗病能力较强。人工育珠以后,采用集约化的养殖方式,改…  相似文献   

5.
荣家平 《内陆水产》2002,27(8):17-18
河蚌育珠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长期以来,人们在不断摸索育珠新技术,努力提高育珠水平,以培育质优价廉的珍珠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要。安徽贵池市地处国家生态经济示范区和沿江重点水产经济带,有养鱼水面1.186万公顷,水质优良,养殖条件得天独厚,素有“珍珠之乡”美誉。早在20世纪70年代贵池率先在全省取得人工育珠和河蚌繁殖的突破,到2001年,贵池地区三角帆蚌繁育能力达3亿只,育珠水面2000多公顷,吊养手术蚌1200万只,已成功地探索了一条三角帆蚌当年繁殖当年插珠新路子。现将技术要点总结如下。1人工繁…  相似文献   

6.
早在六十年代末,我县就开始河蚌人工培育珍珠,1982年河蚌育珠专家张元培亲临我县传经,近年来,在大抓名、特、优水产品养殖的大气候下,发展更快,为总结经验,将河蚌育珠技术要点综述,以便各地参考。  相似文献   

7.
荣家平 《淡水渔业》2002,32(5):17-19
河蚌育珠在我国已有悠久历史。长期以来 ,养殖者一直在不断摸索育珠新技术 ,努力提高育珠水平 ,以培育质优价廉的珍珠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要。安徽贵池地处国家生态经济示范区和沿江重点水产经济带 ,可养水面 1 7 8万亩 ,水质优良 ,养殖条件得天独厚 ,素有“珍珠之乡”美誉 ,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就率先在全省取得人工育珠和河蚌繁殖的突破 ,截止 2 0 0 1年 ,贵池区三角帆蚌幼蚌繁育能力达 3亿只 ,育珠水面 3万余亩 ,吊养手术蚌 1 2 0 0万只 ,已成功探索出一条三角帆蚌当年繁殖当年插种新路子 (即春繁秋插 ) ,经 4~ 5年培育 ,所产珍珠光泽…  相似文献   

8.
张元培 《淡水渔业》1976,(3):F003-F003
湖南益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珍珠养殖研究室,从1969年开始,因陋就简,因地制宜地开展了河蚌育珠的科学实验。数年来,通过不断实践,反复摸索育珠规律,取得了新成绩,培育成功了正圆有核珍珠、彩色珍珠、夜明珍珠等,为我国淡水珍珠养殖事业作出了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9.
河蚌植珠操作中的几个关键问题植珠是河蚌育珠生产的重要环节,植珠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珍珠的质量与产量。笔者联系生产实践,将河蚌植珠操作中的几个关键问题简述如下,冀对河蚌育珠生产者有所裨益。一、水温与植珠季节的选择水温直接影响手术后育珠蚌伤口的愈合、珍珠...  相似文献   

10.
青鱼主食螺蚬,河蚌育珠一般不宜混养青鱼。近年来,在珍珠行情持续低迷的情况下,提倡鱼蚌混养,以养鱼的收益弥补育珠的亏损。为探讨鱼蚌混养新的养殖模式,笔者2008年利用12亩池塘进行了青鱼、三角帆蚌混养试验,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征稿启事     
《淡水渔业》1973,(8):25-25
三角帆蚌是淡水人工养殖珍珠的优良品种,主要产区在湖南、江西、安徽等地的湖沼中。随着全国珍珠养殖的不断发展,河蚌需要量大大增加,出现了天然河蚌资源不能满足生产发展的需要,因此,人工繁殖河蚌是当前育珠生产上急需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12.
鱼蚌蟹混养是将河蚌育珠和池塘养鱼、池塘养蟹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生态渔业形式,这种养殖方式具有立体利用水体养殖空间、合理利用饵料、大幅度提高水体养殖效益等优点。目前,鱼蚌蟹混养在浙江省绍兴县一些渔场得到了推广应用,取得了一定的经验,获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生态  相似文献   

13.
人工培养谈水珍珠在我国已有十多年的历史,近年来,珍珠的产量大幅度增长,在国际市场上已名列前茅。我们的养殖方法是在自然水域的河、湖缓流地带或鱼蚌混养的内塘里,以吊养的方法培养珍珠。关于水质条件与河蚌的生长和珍珠的培育之间的关系,国内还缺乏专门研究。我们对上海郊区宝山县的罗南珍珠站、青浦县的沙田湖珍珠场和南汇县的老港珍珠场等三个不同的养珠水域进行了浮游生物和水化学中12个项目的定期测定,  相似文献   

14.
为了充分利用水体生产能力,做到一水多用,北京市海淀水产养殖场,在发展养鱼生产的同时,今年上半年从湖南常德引进了一批育珠河蚌,在成鱼池里进行了育珠试验,经过两个月精心饲养,四百只育珠蚌生长良好,目前均已形成珍珠囊。  相似文献   

15.
第三讲幼蚌的培育育珠蚌的钩介幼虫寄生到寄主鱼身上,经过一段时间的发育,脱落寄生,变成幼蚌,在池底营底栖生活,进入幼蚌的培育阶段。这一阶段在河蚌育珠过程中往往易被忽视,实际是十分重要的一段,它关系到今后育珠生产的养殖周期、珍珠的产量和质量。在育蛛  相似文献   

16.
中国贝类学会根据当前国内河蚌育珠技术水平不高,产珠质量不稳定和各生产单位、专业户渴望学习河蚌育珠标准基础技术和新技术的要求,于今年3~4月份,在江苏省水产技术培训中心(唯亭)举办了两期各为20天的“提高珍珠质量及新技术”的培训班。学会邀请了贝类学教授、专家、工程师、技师和育珠能手担任教员。教学内容丰富、全面,包括淡水珍珠养殖生物学基础,植珠操作技术,有核珠培育技术,象形珠培育技术,珍珠养殖管理技术,蚌病防治技术以及珍珠生产发展趋势等。培训班宗旨是普及与提高、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来自全国  相似文献   

17.
河蚌育珠是一项新兴的事业,近几年来,我国的淡水珍珠养殖发展很快,因此引起蚌源不足。为满足生产发展的需要,自七十年代起,各地相继开展了河蚌人工繁殖,但不少地方都是采用网箱培养幼蚌,二龄蚌长到7.5厘米左右,再分装圆笼挂养,等到第三年方可插片,这样不但养殖周期长,而且需要大量的木材、毛竹、绳子、塑料薄膜等,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珍珠生产的迅速发展,河蚌需求量增加,养殖面积不断扩大,如何利用鱼种塘混养河蚌,已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实践证明,鱼蚌混养是提高水体利用率和经济效益的养殖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9.
鱼蚌蟹混养是将河蚌育珠和池塘养鱼、池塘养蟹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生态渔业形式,这种养殖方式具有立体利用水体养殖空间、合理利用饵料、大幅度提高水体养殖效益等优点.目前,鱼蚌蟹混养在浙江省绍兴县一些渔场得到了推广应用,取得了一定的经验,获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将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我县地处太湖之滨,境内河港纵横,池塘密布,有可养殖水面十五万余亩,有丰富的鱼蚌资源,为开展养鱼、育珠生产提供了极为良好的自然条件.河蚌育珠生产在我县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我县科技人员通过反复试验终于在一九六六年育出了珍珠,这一突破鼓舞了我们.一九六七年在重点社、队试生产,当年初见成效.一九六八年六八年就在全县进行推广.一九七○年在育珠生产普遍发展的基础上狠抓珍珠质量的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