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初配日龄对母猪产仔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某猪场淘汰的203头母猪的生产记录,对不同初配日龄母猪的头胎产仔数、产仔胎数及产仔总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240~269日龄的初配母猪头胎产活仔数最少,270~299日龄的初配母猪平均产仔胎数最少,300~329日龄的初配母猪平均产仔胎数和产活仔总数最高,210~239日龄的初配母猪平均产仔胎数最低。从最佳经济效益来看,母猪的最佳初配日龄为210~239日龄。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分娩胎次和季节对嘉兴黑猪繁殖性能的影响,研究采用了浙江省某嘉兴黑猪场2015-2017年生产数据,通过SPSS软件多重比较分析分娩胎次和季节对嘉兴黑猪配种分娩率、窝产总重、窝均个体重、产总仔数、产活仔数、合格仔数、弱仔、死胎、木乃伊胎等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嘉兴黑猪第6~9胎在窝产总重相较于其他胎次差异显著(P <0.05)。第6~9胎产总仔数平均最高达13.47头/窝,显著高出第1胎和第2胎,其他胎次间差异不显著(P> 0.05)。第6~9胎产活仔数、合格仔数分别达到平均12.66头/窝和12.16头/窝,与第1胎、第2胎、第10~13胎和第14胎以上差异显著(P <0.05)。死胎数第1~9胎与第10胎以上差异显著(P <0.05)。春、夏两季在窝产总重、产活仔数、合格仔数分别显著高于秋季和冬季(P <0.05)。春、夏两季与秋、冬两季产总仔数差异显著(P <0.05)。冬季弱仔、死胎和春、夏、秋三季差异性显著(P <0.05),配种分娩率和木乃伊胎四个季节均不显著。因此,本研究认为嘉兴黑猪最佳分娩胎次是第6~9胎,第10胎以后繁殖性能逐渐下降,以及死胎和木乃伊胎会增加;繁殖性能表现最佳的分娩季节顺序是春、夏季>秋季>冬季。  相似文献   

3.
试验旨在研究初配日龄对大白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在主要初配日龄对头胎母猪和经产母猪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初生窝重、断奶头数和断奶窝重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初配日龄对头胎母猪繁殖性能影响如下: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和初生窝重3个性状呈先降后升的“U型”走势,两端(208耀239日龄和330耀359日龄)最高;初配日龄对经产母猪繁殖性能影响如下:产活仔数、初生窝重呈先升后降再升趋势,在240耀269日龄和330耀359日龄均较高。断奶头数在240耀269日龄达到最高。综合大数据统计分析,建议在实际生产中初配日龄在240耀269日龄左右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不同初配日龄对大白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试验选择1 538头初配日龄在180~300 d的大白母猪5 974条繁殖记录,初配日龄以30 d为单位,划分为4个试验组后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母猪初配日龄在210~240 d的产活仔数显著高于初配日龄为180~210 d的母猪(P0.05),而断奶窝重显著高于初配日龄为270~300 d的母猪(P0.05),前3胎次的总产仔数显著高于初配日龄为240~270 d和270~300 d的母猪(P0.05),前3胎次和前6胎次的断奶窝重均显著高于270~300 d的母猪(P0.05),且其利用胎次显著高于180~210 d的母猪(P0.05)。试验结果表明,初配日龄210~240 d的母猪具有最佳的繁殖性能。  相似文献   

5.
许向东  赵远群 《猪业科学》2018,(11):108-109
为了研究不同初配日龄对丹系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研究从Kingdee7.5猪场综合管理信息系统里导出2015—2017年广西扬翔股份有限公司南方某原种猪场共1 145头丹系初产母猪的生产数据,其中丹系大白756头,丹系长白389头,按初配日龄分为8组,每组的初配日龄相差20 d,分别对不同组母猪的总产仔数、健仔数、活仔数、死胎数、木乃伊胎等繁殖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241~260日龄段配种初配母猪的窝均总产仔数、窝产活仔数、窝产健仔数都达到最高,产仔性能最好。其次比较好的是221~240日龄段、261~280日龄段的初配母猪。小于220日龄配种的丹系初配母猪产仔性能较差,大于300日龄配种的丹系初配母猪产仔性能也较差;281~300日龄阶段初配母猪总产仔数较高,但窝产活仔数和健仔数较差。综合繁殖数据和经济效益得出结论:在后备猪体重达到135 kg,且达到第二情期的时候,达到220日龄即可配种,最佳初配日龄在241~260日龄段。整体来说在221~280日龄阶段配种都能达到较好的生产性能。综合考虑后备母猪的培育饲养成本和后备母猪的非生产天数,建议初配日龄在220~260日龄阶段最为理想。  相似文献   

6.
丹系大白母猪初配日龄和背膘厚对第1胎繁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后备母猪初配日龄和配种时体况与繁殖性能之间的关系,本试验测定1 056头丹系大白母猪的初配日龄以及不同阶段背膘厚,同时收集相关繁殖性能数据按配种时背膘厚(14、14、15、16、17、17mm)、妊娠109d背膘厚(14~16、17~19、20~22mm)与初配日龄(210、210~239、240~269、270~299、≧300d)进行分组分析。结果表明:丹系大白后备母猪初配背膘厚在17mm时,产活仔数达14.77头,显著高于其他组(P 0.05);妊娠109 d背膘厚与哺乳期背膘损失为显著相关,妊娠109 d背膘越厚,哺乳期背膘损失越大;初配日龄在240~269 d的后备母猪产活仔数和初生窝重显著高于初配日龄小于240 d的后备母猪(P0.05),且高于初配日龄大于269 d的后备母猪(P0.05)。综上可知,为提高母猪繁殖性能,丹系大白母猪初配背膘厚调整至17 mm,初配日龄控制在240~269 d为最佳。  相似文献   

7.
从产前28、21、14和7 d开始每天提高母猪采食量1 kg/头,研究提高饲喂量对母猪妊娠期天数、总产仔数、产活仔数、死胎数、木乃伊数、初生窝质量和初生仔猪平均体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妊娠母猪产前21 d开始加料时,妊娠期极显著短于产前7和14 d加料;初生窝质量也显著提高.但在总产仔数、产活仔数、死胎数、木乃伊数及仔猪平均质量等方面没有显著差异.妊娠母猪产前21 d与产前28 d开始加料对所有观察性状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张元跃  黄灿  卓如意 《养猪》2006,(5):19-21
选取湖南省龙华畜牧有限公司322头长大杂种母猪的生产记录,运用SAS9.0软件对不同初配日龄母猪繁殖性能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初配日龄母猪头胎产仔数和产活仔数差异不显著,终生产仔数、终生产活仔数、终生产仔胎数和繁殖周期差异显著。270~299日龄初配母猪头胎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高,但终生生产成绩最差,繁殖周期较长;而210~239日龄初配母猪头胎产仔数与产活仔数最少,但繁殖疾病较少,终生生产成绩最好,繁殖周期最短。  相似文献   

9.
《养猪》2015,(6)
以262窝PIC母猪所产的2 396头仔猪为研究对象,探讨窝产活仔数对仔猪初生重、28日龄断奶重及断奶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窝产活仔数的增加,仔猪初生窝重、28日龄断奶窝重增加,断奶成活率降低。不同窝产活仔数间的初生窝重差异极显著(P0.01),窝产活仔数9~11头间的断奶窝重差异不显著,但极显著大于窝产活仔数6、7头(P0.01),断奶成活率以窝产活仔数6~11头较好(90%以上);不同窝产活仔数间的初生个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窝产活仔数6~10头间的断奶个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极显著大于窝产活仔数11头和12头(P0.01)。窝产活仔数与初生窝重、28日龄断奶窝重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17和0.589;与初生个体重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105;与28日龄断奶个体重及28日龄断奶成活率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17和-0.581。本试验条件下,窝产活仔数在10~11头之间可以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窝产活仔数对仔猪初生重及断奶重的影响,试验在某国家生猪标准化示范场分别选择窝产活仔数为9~13头仔猪的6窝,共计30窝330头哺乳仔猪,分别测定初生重、断奶头数及21日龄断奶重,并对窝产活仔数进行方差及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初生重除9头组与11,12,13头组间差异显著外(P〈0.05),其他各组间均差异不显著(P〉0.05);断奶重除9头组与11,12,13头组及10头组与12,13头组间差异显著外(P〈0.05),其他各组间均差异不显著(P〉0.05)。窝产活仔数与初生重及断奶重均呈极强负相关(R=-0.587,-0.734,P〈0.01)。说明当窝产活仔数从9~13头逐渐升高时,初生重及断奶重有呈下降的趋势,且有较强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窝产活仔数对仔猪初生重及断奶重的影响,试验在某国家生猪标准化示范场分别选择窝产活仔数为9~13头仔猪的6窝,共计30窝330头哺乳仔猪,分别测定初生重、断奶头数及21日龄断奶重,并对窝产活仔数进行方差及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初生重除9头组与11,12,13头组间差异显著外(P0.05),其他各组间均差异不显著(P0.05);断奶重除9头组与11,12,13头组及10头组与12,13头组间差异显著外(P0.05),其他各组间均差异不显著(P0.05)。窝产活仔数与初生重及断奶重均呈极强负相关(R=-0.587,-0.734,P0.01)。说明当窝产活仔数从9~13头逐渐升高时,初生重及断奶重有呈下降的趋势,且有较强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以311窝长大母猪所产的3 148头仔猪为研究对象,探讨窝产活仔数对初生重、28日龄断奶重及哺育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窝产活仔数的增加,仔猪初生窝重、28日龄断奶窝重增加,而初生个体重、哺育率降低。相近窝产活仔数间的初生重、28日龄断奶重、哺育率差异不显著(P>0.05),而不同梯度间差异极显著(P<0.01)。窝产活仔数与初生窝重、28日龄断奶窝重均成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39和0.525;与初生窝均重成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344;与28日龄断奶个体重成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351;与28日龄哺育率成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363。本试验条件下,窝产活仔数在10~11头之间可以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索近交对嘉兴黑猪生长发育的影响.我们以嘉兴黑猪原种场嘉兴黑猪5~12世代哺乳仔猪为研究对象,根据仔猪近交程度的高低进行分组,并对初生同窝仔猪数(产仔数)、同南初生成活仔猪数(产活仔数)以及初生、20日龄、60日必为全窝重和平均个体重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以期找出仔猪近交系数与生长发育的关系,并为嘉兴黑猪选育群适当地刮用近交提供科学依据。1材料与方法本次研究以嘉兴黑猪原种场嘉兴黑格第四世代至第十一世代选育群所产头胎仔猪为研究对象,以窝为单位,根据每窝仔猪近交系数高低,参照全同胞、半同胞、叔(姑)侄交配…  相似文献   

14.
莆田黑猪繁殖性状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莆田黑猪206头初产母猪的繁殖性状进行了相关和通径分析,并分析了各繁殖性状对断乳窝重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以及决定程度的大小.结果表明,莆田黑猪繁殖性状间在表犁值上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其中以产活仔数与初生窝重的表犁相关系数最高(0.943);影响断乳窝重的主要因素大小依次是20日龄窝重、产活仔数、20日龄个体重、初生窝重、初生重、乳头数和产仔数.揭示了莆田黑猪各繁殖性状问的真实关系.  相似文献   

15.
试验以20头妊娠90d的初产母猪(长白×大白)为试验动物,研究日粮中使用5%Nutri-Pal对其繁殖性能的影响。试验分对照组及5%Nutri-Pal试验组。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母猪的采食量略有提高(P>0.05),窝产活仔数增加0.55头、初生窝重增加1.57kg、断奶后7d内发情率提高了22.3%,弱仔、死胎、木乃伊的比例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母猪窝总产仔数、断奶到发情的间隔无显著差异(P>0.05)。仔猪15日龄窝重、断奶窝重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3.53kg和5.56kg,死亡率下降了37.57%。结果显示,日粮中使用5%Nutri-Pal能促进夏季初产母猪的繁殖性能。  相似文献   

16.
测定84头新关系杜洛克母猪的窝产活仔数、分娩胎次、初生窝重、21日龄窝重,分别按照窝产活仔数分组进行方差分析和性状间的相关回归分析,探讨分娩胎次对猪繁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窝产活仔数、初生窝重、21日龄窝重组间差异均呈极显著(P〈0.01),初生窝重在窝产活仔猪数为9头和10头,7、8、9头差异不显著,其余各组之间差异显著或极显著。21日龄窝重在窝产活仔数为7、8、9、10、13头之间差异均不显著。对窝产活仔数与分娩胎次、初生窝重、21日龄窝重进行相关分析,分娩胎次与21日龄窝重指标不相关,其余各组指标均达到极显著(P〈0.01)水平。综合分析表明猪窝产活仔数在10~12头可取得最佳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研究旨在揭示不同初配日龄对美系大白种猪产仔数、初生窝重、初生仔猪平均个体重、初生仔猪均匀度、校正21日龄窝重及母猪使用寿命的影响程度及变化规律,挖掘大白母猪的适宜初配日龄,以期为更好地利用初配日龄来辅助种猪选育及现场生产实践工作提供理论依据。选取华东某国家核心育种场717头母猪的2167条繁殖数据及23710条后裔信息数据,初配日龄划分为220 d及以下、221~240 d、241~260 d、260 d以上4个阶段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初配日龄对美系大白母猪产仔数、初生窝重及校正21日龄窝重影响不显著,对初生仔猪平均个体重、初生仔猪均匀度和母猪使用寿命有显著影响。初配日龄越小,初生仔猪平均个体重越大、均匀度越好、母猪使用寿命越长。因此,美系大白种猪适宜的初配日龄为210~240 d阶段。  相似文献   

18.
分娩胎次及季节对台系杜洛克母猪繁殖性能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养猪》2017,(6)
统计分析了不同胎次及产仔季节对台系杜洛克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分娩胎次对台系杜洛克母猪的怀孕天数、健仔数、产活仔数、总产仔数、初生窝重、21日龄断奶总仔猪数、21日龄断奶窝重影响显著或极显著,对配种情期、死胎数、死仔数、寄入仔猪数、寄出仔猪数、21日龄断奶公仔数、21日龄断奶母仔数、哺乳成活率影响不显著。产仔季节对杜洛克母猪的产仔胎次、怀孕天数、健仔数、死胎数、产活仔数、死仔数、总产仔数、寄入仔猪数、初生窝重、21日龄断奶公仔数、21日龄断奶母仔数、21日龄断奶总仔猪数、21日龄断奶窝重影响显著或极显著,对配种情期、木乃伊数、寄出仔猪数、哺乳成活率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为了比较不同规模猪场不同胎次母猪繁殖力的高低,本研究采集了106家不同规模猪场母猪的详细生产数据。按母猪实际存栏头数将猪场划分为1 000、1 000~5 000、5 000~10 000和≥10 000头4个规模,分析不同规模猪场母猪1~9胎次活仔率、健仔率、畸形仔率、死胎率、木乃伊率、断奶活仔率及窝均产总仔数、窝均产活仔数、窝均产健仔数、窝均产死胎数、窝均断奶活仔数、窝均出生个体重、窝均出生窝重等相关繁殖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在胎次相同的情况下,猪场活仔率、健仔率和断奶活仔率随着饲养规模的扩大呈逐渐升高的趋势,而畸形仔率、死胎率和木乃伊率则呈相反趋势。母猪实际存栏头数≥10 000头的猪场1~7胎次(第4胎除外)的活仔率、健仔率和断奶活仔率均显著高于1 000头猪场(P0.05),而与其他两个规模猪场差异不显著(P0.05)。母猪存栏数1 000头的猪场1、2、3、5、7胎次的死胎率显著高于其他3个规模猪场(P0.05)。各个胎次的窝均产总仔数、产活仔数、产健仔数、畸形仔数、死胎数、木乃伊数、出生窝重都随着猪场饲养规模的扩大呈逐渐降低的趋势。1 000头的猪场第2、3胎的母猪窝均产总仔数、产活仔数、产死胎数、窝均断奶活仔数、窝均出生窝重均显著高于其他3个规模猪场(P0.05)。综上,养殖规模对不同胎次母猪生产力均产生较大影响,中大规模猪场(≥1 000头)的母猪繁殖力整体上低于小规模猪场(1 000头),但仔猪的体况和成活率要优于小规模猪场。  相似文献   

20.
吴胡强 《中国猪业》2021,16(5):38-43
本试验研究不同天数的批次化生产模式对大白猪繁殖性能的影响。按猪场原有生产节奏随机选择1~6胎正常大白母猪进行试验。试验分为3组,分别按7 d批、21 d批、28 d批导入批次化配种模式。试验均采用相同的定时输精和同期分娩技术,共收集432头大白母猪的繁殖记录。结果表明,21d批次比7d批次窝产活仔数提高了1.13头,差异显著(P<0.05);28 d批次比7 d批次降低了木乃伊胎数0.60头,差异极显著(P<0.01);21 d批次比28 d批次死胎数高0.85头,差异极显著(P<0.01);窝总仔数与死胎数呈正相关(r=0.386,P<0.01);窝总仔数与木乃伊胎数呈正相关(r=0.196,P<0.01);木乃伊胎和死胎数呈正相关(r=0.122,P<0.05);初生窝重—活仔数回归方程y=2.221+1.251x。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