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根据设施草莓灰霉病发生规律和防治实践,研究了草莓灰霉病绿色防控技术规程的适用范围、防控原则、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以及生产档案,阐明了绿色防控技术规程的具体细则和技术指标,为湖北省生产绿色食品草莓提出了地方标准。  相似文献   

2.
灰霉病是上海市大棚草莓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为有效防控该病害,保障草莓产品质量安全,以崇明区大棚草莓为调查对象,分析了大棚草莓灰霉病的病原菌,描述了发病症状,总结了发病规律、发病因素,并从农业防治、生态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环节,提出了相应的绿色防控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3.
笔者研究不同药剂和施药次数对草莓灰霉病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绿色防控药剂对草莓的病害防治都具有较好的效果,其中寡雄腐霉菌喷洒4~5次对灰霉病的防效最优,5次施药后寡雄腐霉菌的防效达到了75%,能够对灰霉病起到良好的防治效果。现状试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设施栽培奶油草莓病虫害发生与绿色防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施奶油草莓的种植已成为陕西关中地区农村经济、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而病虫害是制约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作者对陕西关中地区设施栽培奶油草莓病虫害的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查明灰霉病、白粉病、根腐病、蚜虫、红蜘蛛及白粉虱是关中地区设施栽培奶油草莓的主要病虫害。在分析上述病虫害发生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包括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及化学防治在内的绿色防控技术。为今后关中地区设施奶油草莓产业快速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5.
为减少草莓上化学农药的使用,采用免疫诱导剂结合不同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其对草莓产量、品质和病虫害发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综合病虫害绿色防控处理后,草莓当月产量和大果率平均比对照提高12.5%和8.2%,叶绿素含量提高9.9%,叶片电解质渗透率降低7.5%。不同绿色防控技术中,使用诱导剂减少化学农药使用后,产量、大果率和叶绿素含量分别提高6.6%、6.9%和6.0%,叶片电解质渗透率降低16.2%。综合病虫害绿色防控处理使草莓病果率降低17.7%,灰霉病病情指数降低24.3%,其中,诱导剂使用后,病果率和灰霉病病情指数降低13.1%和29.9%。  相似文献   

6.
灰霉病是草莓设施栽培中的主要病害之一,设施内的高湿环境是灰霉病发生的主要诱因。本文以绿色生态防控为抓手,研究了通风时长对棚内温湿度变化和灰霉病发生、为害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冬春草莓栽培期间,不论晴天、雨天,增加通风换气时间都能降低草莓设施内空气湿度;延长通风时间使灰霉病病情指数下降,灰霉病为害程度减轻。因此,冬春季草莓设施栽培只要在第二、三花序集中开花时适当提高棚温,以保障花粉萌发,其他时间在保证棚内夜温不低于5 ℃的情况下,应尽量延长通风时间,降低棚内空气相对湿度,避免棚内长期高湿状态,可降低草莓灰霉病的发生和为害程度,保障草莓果品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浙江省大棚草莓种植过程中主要病虫害的为害症状,从农业防控、物理防控、生物防控和化学防控等方面提出当前大棚草莓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以期为浙江省草莓产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介绍太康县立地条件下,设施栽培葡萄灰霉病的危害特点、发病规律,总结了葡萄设施栽培灰霉病的综合防控技术,力求为豫东地区葡萄灰霉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吴晓云  何笙  韩振芹  胡尊瑞  周时 《安徽农业科学》2014,(33):11715-11716,11718
对日光温室棚架葡萄与草莓立体栽培模式下草莓病虫害种类及主要病虫害的发生为害情况进行了调查,并结合生产实际,综合运用农业防治、物理机械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技术措施,初步总结出一套有效的立体栽培模式下草莓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0.
为有效降低草莓上的农药残留、防治草莓病虫害,上海市奉贤区经多年试验,研究出草莓绿色防控关键技术。主要内容包括:通过高温闷棚、施用微生物菌肥、选用脱毒草莓苗、沟内铺稻草、使用生物农药等措施,可减少草莓炭疽病、灰霉病和白粉病等病害的发生几率;通过种植葱蒜,使用银灰地膜、黄板、蓝板,释放捕食螨等措施,可降低蚜虫、蓟马和红蜘蛛的虫口数量,避免化学农药的使用。  相似文献   

11.
为了有效控制家兔流行性腹胀病的蔓延,结合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鉴别诊断技术,对112例40~90日龄患病兔病样开展病原检测,其中,分离鉴定出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的有78例,分离鉴定出魏氏梭菌(Clostridium welchii)的有69例。致病性试验表明,这两大分离菌为兔流行性腹胀病的主要致病菌。在3个常发病兔场开展溶菌酶临床防治试验。结果显示,无论是预防试验中的发病率,还是治疗试验中的病死率,溶菌酶处理组均比对照组低50多个百分点,表明溶菌酶对该病的防治效果明显,能有效遏制病情蔓延,可作为当前替代抗生素的首选药物。研究结果为兔流行性腹胀病的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杨龙峰 《北京农业》2012,(27):81-82
动物疫病监测在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是防疫法明确规定的动物疫病预防控制部门的工作职责。近年来,由于动物疫情的新变化,政府部门对动物疫病防控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从而对监测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北京市延庆县动物疫病监测工作主要存在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期强化动物疫病监测效果,提高动物疫情预警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13.
为促进贵州斑点叉尾鮰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渔业增效、渔民增收,介绍了贵州养殖斑点叉尾鮰发生较频繁的肠道败血病、腐皮病、烂鳃病和肠套叠病等细菌性疾病的发病症状和主要发生原因,分析其在养殖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保持养殖水质和环境卫生、合理控制放养密度、严格把控苗种质量、选择优质高效饲料饲喂、加强疫病监测及防治、开展有关疫苗研究及加强中草药在病害防治上的使用等方面提出其综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4.
对2009~2013年陇东地区马铃薯晚疫病发生流行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防控措施。结果表明,气候适宜是该病发生流行的决定因素;品种抗病性差、菌源量充足、栽培管理不规范、防控措施不到位是发生流行的主要原因。提出了选用抗病品种、减少菌源、加强栽培管理、药剂防治、开展监测和统防统治等综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5.
牛结节性皮肤病(LSD)是由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LSDV)引起的一种牛急性、亚急性全身感染的病毒性传染病。在全球多数地区有流行发病史,并呈逐年扩增趋势。作为一种近几年新传入我国的病毒性传染病,受气候环境因素影响,有明显季节性,多发于高温潮湿季节。该病传播途径多元化,农产品往来、动物贸易流动、野生动物流窜迁徙、饲料调运、患病牛精液配种等均可导致病毒传播,引发牛出现以皮肤硬状结节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症状,传染性强,易造成大面积传播,对养牛业产生极大的危害性,严重制约牛产业有序健康发展。为更好地认识和了解该病毒的特性,本文整理了牛结节性皮肤病的全球流行史,通过流行病学分析,综合阐述了发病临床特征,并根据不同的诊断方法,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以期为预防该病发生和建立综合性的生物安全防控体系提供帮助,从而确保牛群健康,提高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16.
百合病流行的主要因素及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近4年对百合病害发生流行原因的调查研究得出重度、湿害、种球带菌、肥害、密度大等是其流行的主要因素,并发现百合病害在田间表现为由多种病原菌共同引起的综合症状。探索出以生产无公害百合为目标,采取包括农业防治,土壤、种球处理,大田药物喷施等综合防治措施,控制其流行。  相似文献   

17.
草坪禾草腐霉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草坪禾草腐霉病是由腐霉菌( Pythium sp.)引起的一种真菌病害,可以为害禾草各个生长时期的任何部位,造成植株褐变腐烂或枯死,湿度大时可产生大量白色或紫灰色棉絮状菌丝体,持续高温高湿条件下能在很短的时间内破坏大片草皮。土壤、灌溉水雨水、病残体、器械工具和人、动物等都可携带传播。以游动孢子产生的休止孢子萌发出芽管、侵染丝或卵孢子直接产生的芽管及侵染丝侵入寄主为害。主要防治措施是选好用地,改良土壤,加强肥水管理,种植抗耐病品种,或不同品种混种,药剂防治包括土壤处理、种子处理和药剂喷洒等措施。  相似文献   

18.
徐立蒲  张振国  曹欢  王姝 《北京农业》2012,(18):105-107
北京地区水产养殖鱼类中发生病毒病的比例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因病毒独特的生物特性及鱼类特定的水生环境特点,使得鱼类病毒病在预防与治疗方面存在很大的难度,所以防控工作非常重要。概述鱼类病毒病发病的主要特点,对病原种类及北京地区需要重点防控的疾病进行了归纳,提出鱼类病毒病应采用的主要防控技术措施,以防止北京地区养殖鱼类病毒病的蔓延流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新冠病毒全球大流行给全球各国造成了严重损失,在疫情暴发初期忽视大规模的病毒快速检测以及并未采取防控措施切断病毒传播,是导致疫情快速蔓延的重要原因。如何实现病毒快速检测,提升病毒检测效率,并精准定位感染者展开救治、降低感染范围成为疫情防控的关键。[方法/过程]本文以新冠病毒快速检测追踪为切入点,提出构建病毒快速检测追踪平台的方案设想。综合考虑社区封闭式管理以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疫情防控中发挥的关键作用,为降低人员流动,减少人群感染风险,本文将生物传感器、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技术相融合,充分发挥生物传感器的检测能力、人工智能的学习能力、区块链的信息传递能力、大数据的分析能力,设计以社区为中心的病毒快速检测追踪平台方案。[结果/结论]通过对方案的分析,以社区为中心的病毒快速检测追踪平台具有快速检测,智能诊断,信息共享、安全、可溯源,以及全维度分析的优势,随着新兴技术的不断成熟,期望本研究能为全球疫情防控智能化提供创新方案。  相似文献   

20.
水稻条纹叶枯病及其防治技术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介绍了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病症状、病毒特征、传毒途径、传毒介体特征及生活习性,总结出防治该病的主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