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蜂业》2016,(12):17-21
昆虫的肠道中存在大量的微生物,它们不仅参与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转化,而且在抵抗病原菌侵袭等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是宿主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蜜蜂及熊蜂肠道中也存在着许许多多的微生物,它们与蜂群的健康密切相关。本文从东、西方蜜蜂及熊蜂肠道菌群的种类、蜜蜂肠道菌群的作用及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进一步研究蜜蜂肠道微生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科技     
《中国畜牧业》2020,(2):14-14
研究揭示熊蜂蜂王重要生命阶段的肠道微生物动态变化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传粉蜂生物学与授粉应用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云南大学等单位研究发现,兰州熊蜂蜂王(Bombus lantschouensis)在未交配、交配和产卵3种不同生殖生理状态下肠道微生物类群丰度和构成显著不同,并且各个状态下具有其独特的优势菌群。该研究首次揭示出除了果蝇之外,熊蜂是研究肠道微生物与生殖行为关系的良好模式昆虫。  相似文献   

3.
科技     
正研究揭示熊蜂蜂王重要生命阶段的肠道微生物动态变化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传粉蜂生物学与授粉应用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云南大学等单位研究发现,兰州熊蜂蜂王(Bombus lantschouensis)在未交配、交配和产卵3种不同生殖生理状态下肠道微生物类群丰度和构成显著不同,并且各个状态下具有其独特的优势菌群。该研究首次揭示出除了果蝇之外,熊蜂是研究肠道微生物与生殖行为关系的良好模式昆虫。相关研究成  相似文献   

4.
<正>近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李继莲博士、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遗传资源与进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张志刚博士和美国科学院院士Nancy Moran等组成的科研团队,在熊蜂肠道微生物方面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研究人员揭示了熊蜂肠道微生物组具有两种固定的生态型(Enterotypes),这是继发现人类和大猩猩的肠道微生物存在特定生态型后首次在传粉昆虫熊蜂上发现的,这将为今后深入研究传粉昆虫生物学提供了肠道微生物新视角。相关研究成果于2015年  相似文献   

5.
<正>近日,我所在蜜蜂肠道微生物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进展,揭示了我国东方蜜蜂四种主要肠道共生菌在蜜蜂不同发育阶段的动态变化规律,并发现东方蜜蜂幼虫肠道共生菌丰度与病毒病或细菌病感染呈负相关。蜜蜂肠道中栖息着大量肠道菌群,它们与宿主形成复杂的共生关系,并通过各种方式影响宿主健康;在  相似文献   

6.
正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蜜蜂病虫害生物学团队与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合作,研究揭示了宿主和地理改变在群落构建过程中的相对作用,为理解蜜蜂肠道菌群的形成、发展和进化提供了理论依据。相关成果发表在《mBio》上。该研究对我国1 000公里范围内两种蜜蜂(中蜂、意蜂)的肠道菌群进行了16S rRNA基因测序分析,探究了蜜蜂肠道菌群的宿主格局和地理格局,区分了不同生态过程在塑造这种格局上的相对作用。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关于脑-肠通路的研究热度不断攀升,尤其在神经性疾病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调整肠道菌群将信号由肠传递至脑也成为治疗相关疾病的新思路。蜜蜂作为新型模式生物不仅营社会性群居生活,其肠道构成与菌群作用等也与人类有相似之处。文章将分析蜜蜂在未来作为疾病模型应用于脑-肠通路研究与临床治疗方案研发的可行性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熊蜂(Bumble Bee)俗名丸花蜂,属膜翅目(Hymenoptera)、蜜蜂总科(Apoidea)、蜜蜂科(Apidae)、蜜蜂亚科(Apinae)、熊蜂属(Bombus),该属昆虫通称熊蜂。全世界已知有300余种,除南极洲外,各洲都有分布,广泛分布于寒带、温带,其中温带地区较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蜂业技术管理总站,根据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2011~2015年任务,以新疆县级行政区划为基础,以不同生态区内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区为重点考察对象,对新疆地区的熊蜂野生蜂种  相似文献   

9.
《中国畜牧业》2019,(7):21-21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蜂种质资源与育种团队研究发现,东亚地区熊蜂多样性面临着气候变化与植被变化的威胁,并提出了不同熊蜂类群的保护措施,为传粉昆虫保护政策的制定奠定了基础。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农业、生态系统与环境(Agriculture Ecosystems &Environment)》上。熊蜂是一类十分重要的传粉昆虫,在维护陆地生态系统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东亚地区是全球熊蜂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但是该地区熊蜂本底资源调查完成较晚,多样性面临的威胁有待进一步评价。该研究以东亚地区特有的29种熊蜂为材料,利用物种分布模型,分析了未来气候变化与植被变化对熊蜂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正近日,蜜蜂所蜂种质资源与育种团队探明了我国四种本土熊蜂的蜂王生殖性状与蜂群大小特性,相关研究结果在《Insectes Sociaux》杂志上在线发表。据悉,熊蜂是众多野生植物和农作物的传粉昆虫,在自然生态系统和农业生态系统中发挥着十分重要作用。中国已知熊蜂  相似文献   

11.
正肠道菌群在动物健康中的重要地位渐渐被人们所熟知,也越来越受到科学家的关注。在人类肠道菌群的研究中,不仅仅证实了肠道菌群与疾病的相关性,也验证了肠道菌群与长寿的显著关系。肠道是一个很复杂的无氧环境,虽然科学家们通过在体外模仿肠道的环境,以及筛选培养基的使用,筛选出了大量的肠道细菌,但是大多数的肠道菌群还是没法通过体外培养获得。由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加速了我们对肠道菌群的组成、定植规律以及功能的深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东方蜜蜂微孢子虫(Nosema ceranae)是一种细胞内专性寄生的微孢子虫,广泛寄生于东方蜜蜂(Apis cerana)和西方蜜蜂(Apis mellifera),不仅是危害蜜蜂的主要病原物之一,而且近年来国内外报道发现N.ceranae也感染重要经济昆虫-熊蜂(Bombus Latreille);【方法】采用传统生物学和电镜超微结构观察结合qPCR定量分析对N.ceranae在密林熊蜂上的致病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感染初期工蜂除取食减少和行动迟缓外无明显外观染病特征,感染后期工蜂萎靡,衰弱,飞翔无力。解剖后镜检发现中肠仅存少量孢子,但充满大量的细菌;熊蜂肠道组织切片发现N.ceranae主要经肠绒毛侵染中肠上皮细胞,核膨大并变形、线粒体体积变小甚至解体,内质网紊乱,但孢子只侵染寄主细胞质而不侵入细胞核,最终因线粒体解体,细胞破裂而导致死亡;qPCR定量分析得出在接种的34 d中肠和脂肪体中N.ceranae的感染量达到最高值,其他组织则基本未检测到;【结论】根据研究并结合前人工作,认为N.ceranae侵染熊蜂的病理过程是从中肠细胞的病理变化开始的,最后导致寄主细胞的碎裂、死亡,这一过程逐渐扩大至寄主的整个组织、器官,以致其功能丧失,严重的会导致熊蜂死亡。  相似文献   

13.
熊蜂的周年繁育与授粉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熊蜂(Bombus spp.)隶属于膜翅目蜜蜂总科熊蜂族熊蜂属(Hymenoptera,Apidae,Bombini,Bom-bus),是一类多食性的社会性昆虫,其进化程度处于从独居蜂到高度社会性蜜蜂的中间阶段。该属已知300余种,在寒带、温带和热带均有分布,但在温带高海拔地区种类尤为丰富[1 ̄4]。为了解决设施农业果品蔬菜类作物授粉存在的问题,国际上许多国家掀起熊蜂人工繁育及其应用研究的热潮。近几年,一些农业发达国家已经建立工厂化繁育熊蜂的公司,生产授粉熊蜂群为温室作物授粉,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国内,20世纪90年代末,关于熊蜂人工饲养的研究也如火如荼的展开了…  相似文献   

14.
《蜜蜂杂志》2021,41(4):22-25
蜜蜂肠道内的正常菌群所形成的微环境是维系蜜蜂健康的重要因素,菌群微环境的动态平衡不仅影响个体正常的新陈代谢以及免疫学功能,也关系到蜜蜂群体的社会性。同时,蜜蜂可以作为研究肠道微生物的模式物种,给现如今医学上较为流行的“脑病肠治”的说法提供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周婷 《中国蜂业》1998,49(5):37-38
熊蜂的传染病与寄生虫病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100093)周婷熊蜂(bumblebee)与蜜蜂相似,也是一种社会性昆虫。每个熊蜂群由一只蜂王、若干只雄蜂及数十只工蜂构成,它们主要生活在土壤及腐朽的树木中。熊蜂与蜜蜂相比,它的采集能力更旺盛,并且有...  相似文献   

16.
《中国蜂业》2019,(9):68-70
通过对设施蓝莓应用蜜蜂授粉和熊蜂授粉2种不同授粉方式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熊蜂授粉的蓝莓坐果率为75.38±0.67%,比蜜蜂授粉增加了25.50%;熊蜂授粉的蓝莓平均单果重为2.25±0.02g,比蜜蜂授粉增加了23.63%;熊蜂授粉的蓝莓每株产量为5182.2±76.5g,比蜜蜂授粉增加了7.1%;熊蜂授粉和蜜蜂授粉的蓝莓几种营养物质含量无显著差异。说明利用熊蜂和蜜蜂均可为设施蓝莓授粉,不仅能够促进坐果,提高产量,而且节省劳动成本。  相似文献   

17.
为设施蓝莓生产提供授粉技术支持,本文比较分析了熊蜂与蜜蜂对设施蓝莓授粉习性及授粉效果,结果表明:熊蜂的出巢温度、起始访花温度显著低于蜜蜂,访花效率及平均日工作时间显著高于蜜蜂,说明熊蜂比蜜蜂耐寒;熊蜂授粉后的蓝莓单果重及纵横径均显著高于蜜蜂授粉后的果实,但二者的坐果率、果实糖度及单株产量并无显著性差异。因此认为,在选择设施蓝莓授粉蜂时,北方地区因气温偏低可选择熊蜂,而南方熊蜂和蜜蜂均可选择。  相似文献   

18.
肠道内细菌的数量可以达到10~(14),大约是体细胞数量的10倍。稳定的肠道微生物区系是宿主与微生物长期共同进化的结果,参与机体代谢、营养和免疫等重要生理过程,尤其是免疫系统的发育和成熟。有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和免疫系统紧密相连,完善的菌群结构对免疫系统的建立及功能的正常发挥起重要作用。研究就胃肠道的发育、菌群的建立以及菌群与肠道免疫系统发育和成熟的关系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19.
<正>肠道菌群是微生物在人类和动物的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彼此依赖、共存肠道内的微生物群~([1])。动物刚出生时肠道无菌,但由于分娩过程通过母体产道被产道菌群所感染,顺产婴儿在出生后的一段时间内,其肠道菌群结构带有母系菌群的特征;剖腹产婴儿及顺产婴儿受后天环境因素影响,其肠道菌群呈现个性化特征~([2])。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参与宿主的多项生理功能,包括营养物质吸收与代谢、免疫系统的发育与免疫功能等;还有研究显示肠道菌  相似文献   

20.
本实验利用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和地熊蜂(Bombus terrestris)为重庆市酉阳县油茶种植林实施授粉。分别设置了空白对照组、中华蜜蜂强制授粉组、地熊蜂强制授粉组、中华蜜蜂+地熊蜂强制授粉组及中华蜜蜂+地熊蜂自由式授粉组。实验结果显示:空白对照组平均座果率仅2.9%,与各处理组间差异极显著。处理组的平均座果率为18.5%~28.7%,相互间无显著性差异。引入蜜蜂授粉能够显著提升油茶座果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