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干旱少雨、水资源短缺,是甘肃河西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根据甘肃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要求把节约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作为关系河西灌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任务,通过农业高效节水,为工业化、城镇化和产业化腾出用水空间,为实现河西灌区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甘肃省政府制定了三年内发展节水耕作面积66.67万hm2的规划.河西灌区是甘肃省的粮仓,是我国优质啤酒大麦主产区之一,啤酒大麦常年播种面积8万~12万hm2.但河西灌区水资源利用率较低,单方水粮食生产率为0.8 kg左右,比全国平均水平低0.2 kg左右.为了加快甘肃省河西灌区农田节水技术推广步伐,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灌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探索研究各种农田节水措施有其  相似文献   

2.
我国用水总量中农业用水占70%,北方农业用水占80%,而农业90%的水用于农作物灌溉,而实际利用率仅45%左右,不足世界最缺水国家以色列的50%。另一方面我国在节水领域大有潜力可挖。  相似文献   

3.
不同渗灌覆膜方式对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小麦节水高产栽培技术,以济麦20和鲁麦21号为材料,在露天不封底瓷管和防雨棚封底瓷管两种栽培条件下,研究不同渗灌覆膜处理对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渗灌和地膜覆盖均可显著提高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但提高幅度因品种和渗灌深度不同而异.在露天条件下,较之地表灌溉不覆膜,20 cm渗灌加地膜覆盖处理可使籽粒产量提高13.67%~11.18%、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4.59%~12.08%;在防雨棚条件下,籽粒产量提高20.16%,水分利用效率提高22.57%,40 cm渗灌籽粒产量略高于20 cm渗灌,但差异不显著.露天栽培条件下不同处理平均水分利用效率高达2.6063 kg·m-3 ·m-2,而防雨棚条件下仅为1.3482 kg·m-3 ·m-2,相对提高93.31%,籽粒产量提高102.90%,生物产量提高77.41%,收获指数提高13.99%,而总耗水量仅增加22.48 mm.试验结果说明深层土壤水对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具有重要作用,在不同试验条件下的研究结果具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4.
2016年,我国农业绿色发展稳健起步,绿色发展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农业发展的底色更绿了. 农业用水总量控制在3720亿立方米,节水迈出重要步伐.2016年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超过0.53,农业用水总量实现有效控制,在突破我国农业发展缺水瓶颈上取得初步成效.其中,工程节水、技术节水、旱作农业节水扎实推进,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000万亩以上,全国节水农业技术累计应用面积超过4亿亩,天然降水利用率达到60%.  相似文献   

5.
《中国马铃薯》2017,(6):326-330
在水肥精量控制的温室条件下,进行脱毒微型薯的繁育,并测算微型薯的水氮利用效率;检索了2009~2016年大田灌溉模式下商品薯水氮利用的相关文献,整理数据并分析了水氮利用效率。对2种生产模式下的水氮利用效率进行比较,旨在阐明商品马铃薯生产水氮利用效率的提升潜力。结果表明,灌溉模式下商品薯的水分利用效率为97.90~180.60 kg/hm~2·mm、氮肥农学利用率为34.80~132.00 kg/kg,而微型薯繁育的水分利用效率为194.62 kg/hm~2·mm、氮肥农学利用率为176.91 kg/kg。商品薯生产较微型薯生产水分利用效率低7.20%~49.70%,氮肥农学利用率低25.39%~80.33%。说明马铃薯商品薯水氮利用效率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通过上述效率差的比较,并进一步比较商品薯与微型薯生产的技术差,为商品薯生产的技术改进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河套灌区春小麦高产节水灌溉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河套灌区春小麦高产节水灌溉制度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2006-2007年在内蒙古河套平原浅层地下水灌区,研究了不同灌水处理下春小麦产量形成、耗水组成及水分利用效率的特点.结果表明,随着灌水量的增加,小麦生育期总耗水量明显增加,而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降低;总耗水的增加主要是由于灌溉水消耗增多所致,地下水补给量则随灌水量增加呈明显减少趋势.小麦生育期总灌水量与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呈抛物线关系,产量达峰值时的灌水量大于水分利用效率达峰值时的灌水量.综合两年试验结果得出,在秋季浇足底墒水的基础上,春浇2水是实现春小麦节水与高产相统一的最佳灌溉模式,即在小麦分蘖至拔节期、抽穗至开花期灌2次水,每次灌水750~1050 m3·hm 2,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可分别达到6750 kg·hm-2和1.75 kg·m-3以上.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不同水、氮管理模式对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于2002~2004年在北京东北旺农田试验场(该地区小麦生育期常年降水约为118 mm,>0℃的有效积温约为1 970℃)进行了灌溉、施肥2个因素27个处理组合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灌水效应不显著,但水、氮交互效应及氮肥效应显著,氮肥效应值较高,增产潜力较大.适量增施氮肥,有利于提高产量和水、氮利用率.优化水、氮模式和传统水、氮模式相比,产量差异不显著;优化施氮模式下氮肥利用率最高(56.3%~70.3%),限量灌溉模式下水分利用率最高(2.81~3.73 kg/m3).优化施氮模式与传统施氮模式相比,有着明显的经济效益;但传统灌溉模式与优化灌溉模式相比,由于节省了较大的人力物力成本,经济效益增加显著.  相似文献   

8.
水稻浅湿节水灌溉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稻生产实行节水栽培 ,采用浅湿交替间歇灌溉 ,平均公顷产 72 0 0~ 82 50kg ,比淹水深灌增产 10 %~ 2 0 % ,公顷用水量 6 0 0 0~ 750 0m3,比淹水深灌省水 35%~ 4 5%。浅湿灌溉是一项既节水、节能又增产的灌溉技术  相似文献   

9.
青先国 《中国稻米》2001,7(6):42-42
节水农业是提高用水有效性的农业 ,也就是充分利用降水和可利用的水资源 ,并采用水利、农业和管理措施提高水的利用率和水的利用效率的农业。它包括节水灌溉农业和旱地农业。农田供水从水源到形成作物产量要经过三个环节的转化 :首先通过输水由水源转化为农田土壤水分 ,再通过作物吸收利用由土壤水分转化为作物水分 ,最后通过作物复杂的生理过程 ,作物水分便参与形成作物产量。节水农业的要旨就是在这三次转化过程中提高水的有效性。水利措施提高水的利用率 ,农业措施提高水的利用效益。节水灌溉农业需要解决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天然降水和灌溉…  相似文献   

10.
灌水时期和数量对小麦耗水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为确定高产麦田的适宜灌水时期和数量,在池栽试验条件下,选用中筋小麦品种泰山23,研究了灌水时期和灌水量对小麦耗水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灌底墒水60 mm和拔节中期水30 mm的W1处理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较高,分别为7 727.10 kg·ha-1和18.69 kg·ha-1·mm-1,灌溉水利用效率最高.灌底墒水、拔节后期水和灌浆期水各60 mm的W5处理的籽粒产量最高,为8 494.50 kg·ha-1;水分利用效率与W1处理无显著差异.(2)W1处理和W5处理的总耗水量分别为413.46和464.91 mm;灌溉量、降水量、土壤贮水耗水量分别占总耗水量的比例为21.77%、41.43%、36.80%和38.72%、36.85%、24.44%,W1处理提高了对降水和土壤贮水的利用比例,而W5处理提高了对灌溉水的利用比例.(3)W1处理全生育期0~200 cm土层的土壤贮水消耗量最高,为152.16 mm,并且深层100~180 cm各土层的土壤贮水消耗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而W5处理全生育期0~200 cm土层的土壤贮水消耗量最低,为113.61 mm.  相似文献   

11.
水稻覆膜插秧节水栽培可促进土壤有机质的分解与矿化 ,提高土壤氧化还原电位 ,增强土壤微生物活性 ;使根层土温日增 0 1~ 3 6℃ ;促进水稻生长与发育 ,加速生育进程 ,提高光能利用率 ;与常规栽培相比增产 2 2 5~ 4 17kg/hm2 ,增效 2 61 0~ 4 51 5元 ;节省灌溉用水 5598m3/hm2 ;提高氮肥利用率 10 1个百分点 ;减少病虫危害 ,灭草效果可达 80 1%~ 91 0 %  相似文献   

12.
利用马铃薯茎尖脱毒技术,开展无病毒马铃薯种薯生产,解决了马铃薯因病毒病退化而减产的问题,从而使国内外马铃薯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荷兰、加拿大、英国等发达国家,均有完整的脱毒种薯生产体系,种薯质量得到了保证,实现了稳产高产.而我国单产仅1 000 kg·667 m-2左右,低于世界平均单产1 300~2000 kg·667 m-2,相当于高产国的1/3.为此,搞好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对于提高我地马铃薯产量,缩短和发达国家产量差距,加快发展农业经济意义十分重大.要做这项工作,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应该走依法经营,标准化生产,市场化运转之路.  相似文献   

13.
棉花软管灌水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棉花软管灌水是一项技术操作简便、成本低廉 ,增效明显的节水技术 ,据测定 ,用水量仅为漫灌的 3 0 %~ 5 0 %,这项技术将对中国北方旱作农业产生重大的影响 ,它的推广应用让广大北方农民受益。1质地准备1 .1灭茬 ,清废膜、施肥。秋收结束后要立即进行打杆还茬 ,清理未收的残膜 ,残旧软管 ,然后施油渣每公顷 1 2 0 0~ 1 5 0 0 kg,二胺 3 0 0 kg,尿素 1 5 0 kg,抛洒均匀 ,深施 3 0 cm以上 ,以培肥地力。1 .2秋耕。深度 3 0 cm,要求翻垡均匀 ,不漏耕 ,不重耕 ,耕后用平土框或刨式平地机进行对角整地 ,地表平整 ,无大土坷垃。第二年开春用小钉…  相似文献   

14.
为给滴灌超高产冬小麦的水氮运筹提供依据,采用水、氮两因素三水平的田间裂区试验(灌水量设1 125、2 250和2 700m3·hm-2三个水平,分别用W_1、W_2和W_3表示;施氮量设0、180和270kg·hm~(-2)三个水平,分别用N_0、N_1和N_2表示),研究了9个水氮处理对麦田0~140cm土层耗水量、冬小麦品种新冬41号群体叶面积指数、干物质和产量及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滴灌量直接提高了0~60cm土层含水量,间接减少了小麦对60~140cm土层储水的消耗量,增加了麦田总耗水量;施氮量对土壤含水量影响不显著。在相同水分条件下,增加施氮量提高了小麦产量;而仅在N_2条件下,滴灌量显著影响产量,W_2和W_3的产量均显著高于W_1,但W_2和W_3间差异不显著;加大滴灌量或施氮量均增加孕穗至成熟期间群体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和干物质积累量,减少花前营养器官储存物质的转运量、转运效率和对籽粒产量的贡献率,增加花后物质生产对籽粒产量的贡献率和产量,降低灌溉水利用效率和氮肥农学利用效率;适宜水氮组合较单灌水或单施氮处理增产更显著,并同时提高水、氮利用效率,以W_2N_2、W_3N_2组合产量较高(9 051.9、9 189.6kg·hm~(-2))。综合产量和成本,春季总滴灌量2 250 m~3·hm~(-2)(拔节期、孕穗期、开花期各750m3·hm-2)、总施氮量270kg·hm~(-2)(拔节期90kg·hm~(-2)、孕穗期180kg·hm~(-2))的水氮组合为北疆滴灌冬小麦超高产田水氮运筹的适宜模式。  相似文献   

15.
施氮量对新疆滴灌冬小麦根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滴灌冬小麦高产需氮肥规律,利用大田试验研究了N_0(0 kg·hm~(-2))、N_1(90kg·h~(-2))、N_2(180kg·h~(-2))、N_3(270kg·h~(-2))、N_4(360kg·h~(-2))施氮量对新冬18号0~60cm土层根系生长的影响及其与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拔节至成熟期间0~60cm土层根系干重、根长和根系活力均增加,N_3处理孕穗期小麦0~60cm土层根干重、根长分别较N_0处理增加11.93%、29.0%,增幅基本表现为0~20cm20~40cm40~60cm土层;N_3处理较N_0处理小麦产量增加30.35%,氮肥农学利用效率为6.90kg·kg-1。拔节期前后施适量氮肥可促进0~60cm土层根系生长和活力增强,是氮肥增产的重要原因。本试验条件下最适宜施氮量为180~270kg·h~(-2),可获得产量7 591.49~8 004.85kg·h~(-2),氮肥农学利用效率为6.90~8.06。  相似文献   

16.
马丽  顾曦  彭延  陈建平 《中国棉花》2006,33(9):43-44
本区属灌溉农业区,发展节水农业,提高水的利用率,是促进农业持续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之一。本团85%棉田为中上潮地,自2000年引进膜下滴灌技术以来,取得了很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但部分滴灌棉田产量不及常规灌棉田,现将问题探讨如下。1基本情况1.1土壤情况全团植棉面积4533hm2,有机质0.978%,碱解氮32.6mg.kg-1,速效磷9.7mg.kg-1,速效钾172.5mg.kg-1。土壤有机质含量<0.6%的占耕地面积的10%左右;0.6%~1%的占80%,>1%的占10%左右。从土壤养分含量来看,中低产田所占比例较大。目前本团耕地的养分情况可概括为有机质含量低,氮不足…  相似文献   

17.
膨润土对土壤含水量及蒸发特性和燕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长城沿线土壤改良和农业节水增产提供理论依据,于2011-2013年在清水河县采用大田与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通过不同膨润土施用量处理(CK:0kg·hm-2;1D:6 000kg·hm-2;2D:12 000kg·hm-2;3D:18 000kg·hm-2;4D:24 000kg·hm-2;5D:30 000kg·hm-2),研究其对农田土壤水分含量、蒸发特性及燕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膨润土可显著增加燕麦播前及苗期土壤含水量,施用的第2年3D处理含水量最高,第3年5D处理最佳。土壤水分蒸发量与播前含水量关系密切,播前0~10cm土壤含水量在5.00%左右时,0~10、20~40、60~80cm土层中5D、4D、3D处理蒸发特性为"先吸水、后失水",10~20、40~60、80~100cm土层为"持续失水";播前0~10cm土壤含水量在8.00%以上时,播前及苗期水分蒸发量随时间推移逐渐降低。各处理在不同土层中,水分蒸发量均持续降低,并于20~25d达到稳定。施用膨润土可显著提高燕麦产量,施用后第2年3D处理较CK增产10.70%,第3年5D处理较CK增产11.53%。  相似文献   

18.
盐城市滩涂资源十分丰富 ,新围垦面积不断增加 ,种植业以棉花为主 ,全市约有 2 .5万公顷。多数由种田大户承包种植 ,每户承包面积 6~ 1 2公顷 ,一年一熟 ,直播为主 ,产量不高 ,效益较差 ,主要原因是土壤盐分重 ,含盐量 0 .1 5 %~ 0 .4% ,高的盐碱斑地段 1 %以上。土壤质地砂性 ,肥力差 ,有机质含量低 ,仅 0 .62 %~ 1 .1 1 % ,全氮含量 0 .0 4 5 %~0 .0 91 % ,速效磷 4.4~ 4.6mg·kg-1,速效钾含量较高为 35 3~ 382 mg·kg-1,本植棉区气候温暖 ,雨量充沛 ,年平均气温 1 4.2℃ ,降雨量 1 1 0 0 mm左右 ,春季气温回升慢、不稳定 ,经常出现…  相似文献   

19.
为建立水稻精确施肥技术指标体系,提高氮肥利用率,特进行水稻精确施氮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水稻精确施氮,氮肥当季利用率平均提高5.29%左右,达到30%以上,节省纯氮用量4.7~5.0 kg/667 m2,增产1.9~38.3 kg/667 m2。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黄淮麦区冬小麦高产节水条件下的适宜施氮量,以小麦品种山农23为材料,在大田拔节期和开花期0~40cm土壤含水量分别补灌至田间持水量的70%和65%条件下,设置每公顷施纯氮0kg(N0)、180kg(N1)、240kg(N2)、300kg(N3)4个施氮水平,研究小麦耗水特性和水氮利用效率对施氮量的响应。结果表明,N2处理较N0和N1处理显著提高了20~160cm土层土壤贮水消耗量,但与N3处理无显著差异。N2处理灌水量较N0和N1处理分别降低7.35%和9.51%,显著提高土壤贮水消耗量、开花至成熟阶段的耗水量和耗水模系数;N3处理的灌水量较N2处理增加9.59%,两个处理间土壤贮水消耗量、开花至成熟阶段的耗水量和耗水模系数均无显著差异。N2处理的籽粒产量、降水利用效率和灌水利用效率比N1处理分别高9.53%、9.54%和21.04%,施氮量增加至300kg·hm-2时,籽粒产量无显著变化,灌水利用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分别降低7.55%和18.94%。因此,在本试验条件下,施氮240kg·hm-2的增产、水氮高效利用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