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干旱胁迫对小叶红叶石楠光合及其他生理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年生小叶红叶石楠扦插苗为研究对象,通过盆栽控水试验,测定在不同程度的干旱胁迫下叶片相对含水量、丙二醛(MDA)含量、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及光响应等生理指标,以分析其生理响应。结果表明:(1)在轻度和中度干旱胁迫下,叶片相对含水量、MDA、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与对照之间无显著(P0.05)差异,而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对照(P0.05);在重度干旱胁迫下,叶片相对含水量显著下降,仅为对照的47.16%;MDA含量快速升高且显著高于对照;脯氨酸含量则急剧上升,极显著高于对照;而可溶性糖含量显著下降;可溶性蛋白含量与对照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2)随着干旱胁迫强度的加剧,小叶红叶石楠光合速率、光饱和点以及表观量子效应均呈下降趋势;(3)综合分析各生理指标,认为小叶红叶石楠在干旱胁迫下,通过减少叶片相对含水量,增加渗透调节物质,降低光合速率等生理响应,来抵御干旱胁迫对其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涝渍胁迫下白桦体内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的变化,以2a生白桦实生苗为材料,研究了涝渍胁迫对白桦叶片和茎中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的影响及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渍水处理条件下,叶片中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呈上升趋势,处理到第60天,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分别比对照升高了27.1%和41.6%;在淹水处理条件下,叶片中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处理到第60天,淀粉含量显著高于对照,比对照升高了34.1%,而可溶性糖含量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在渍水处理条件下,茎中可溶性糖含量呈升高趋势,而淀粉含量呈先下降后升高趋势,处理到第60天,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都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在淹水处理条件下,茎中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都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处理到第60天,可溶性糖含量显著低于对照,比对照降低了19.5%,而淀粉含量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在涝渍胁迫下,叶和茎中可溶性糖含量与淀粉含量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790和0.623,并且叶片可溶性糖含量与茎中可溶性糖含量也呈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74。以上结果表明,糖和淀粉的存储和消耗对提高白桦耐涝能力有着积极的生理作用。  相似文献   

3.
以1 a生红叶石楠苗木为材料,设置正常供水75%~80%(占土壤最大持水量的百分数)、轻度胁迫55%~60%、中度胁迫40%~45%、重度胁迫30%~35%4个处理,通过盆栽试验研究干旱胁迫对红叶石楠膜透性与丙二醛含量、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根系生长特性与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程度和作用时间与红叶石楠膜伤害有一定相关性,但对照、轻度、中度胁迫间差异不显著,随着胁迫程度的加重,丙二醛含量呈上升状态,第20 d达峰值,以后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干旱胁迫程度与光合速率下降成正比,但净光合速率在较长时间维持在较高水平,而蒸腾速率日变化呈先升后降的单峰曲线,重度胁迫处理蒸腾速率变化幅度不大,下降趋势不明显;干旱胁迫可抑制红叶石楠主根伸长生长,侧根长度在干旱胁迫时呈增加趋势,重度胁迫〉中度胁迫〉轻度胁迫〉对照,干旱胁迫的加剧,可减少红叶石楠侧根数量,而干旱胁迫程度与根系吸收面积、根系活力成反比,重度胁迫与其他处理差异显著,轻度胁迫、中度胁迫与对照差异不明显,以上指标表明红叶石楠在干旱胁迫下有较强的耐受能力。  相似文献   

4.
以2a生胡杨实生苗为材料,采用盆栽称重法研究轻度(持续干旱6d)、中度(持续干旱12d)和重度(持续干旱18d)干旱及旱后复水过程中幼苗光合气体交换、叶绿素荧光参数及光合色素、可溶性糖、丙二醛(MDA)等含量的变化,探讨不同程度干旱及复水过程中胡杨幼苗生理生化响应与旱后恢复能力的关系。结果表明:(1)持续干旱,幼苗叶片光合速率(Pn)、有效光化学量子效率(Fv/Fm)、PSII反应中心光捕获效率(Fv'/Fm')、实际光化学量子效率(ΦPSII)及光合色素含量均随干旱时间的延长和土壤含水量的减小逐渐下降;轻度和中度胁迫幼苗Pn分别下降了25%和60%,但Fv/Fm、Fv'/Fm'、ΦPSII与对照无显著差异(p0.05),较短期的缺水条件下幼苗光合系统稳定;重度胁迫,幼苗Pn接近零,光合几乎完全受抑,Fv/Fm下降17%,长期缺水致使幼苗光合器官受损。(2)中度和重度干旱胁迫,幼苗叶片丙二醛含量显著,细胞膜遭到破坏;幼苗可溶性糖、Chl a/b、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增大,其通过渗透调节提高抗旱性,减少光捕获及热耗散以避免过剩光对光合机构造成更大损伤;(3)轻度和中度胁迫后复水,幼苗光合、荧光参数均在短期内快速恢复,重度胁迫也在复水8d完全恢复,反映了幼苗较强的旱后修复能力;轻度胁迫幼苗叶片Pn和叶绿素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表现出补偿效应,表明适度干旱诱导了幼苗的抗旱适应性。研究发现,干旱胁迫对胡杨幼苗光合生理具有显著抑制作用,但胡杨通过一些列光保护、光适应机制以及渗透调节等使其在干旱胁迫环境下生存,并能够在复水后完全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菊花桃’的抗旱性,为观赏桃新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观赏桃品种‘菊花桃’1年生嫁接苗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控水的方法,分别设置对照、轻度干旱胁迫、中度干旱胁迫和重度干旱胁迫4个处理组进行试验,研究在不同干旱胁迫处理下‘菊花桃’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受到的影响。【结果】轻度干旱胁迫下,‘菊花桃’幼苗与对照相比受到了较轻的伤害,少部分叶片出现萎蔫;中度胁迫处理下,‘菊花桃’幼苗约1/2的叶片萎蔫卷曲,叶尖和叶缘泛黄,且叶片有少量白色斑点;重度胁迫处理下,‘菊花桃’幼苗大部分叶片卷曲、枯黄,且伴有叶片掉落,同时叶片有大量白色斑点。随干旱胁迫时长的增加,叶片相对含水量均逐渐降低,轻度、中度和重度干旱处理下均于胁迫30 d后降至最小值;光合色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POD活性、SOD活性均在试验初期上升,在试验中期和后期下降;丙二醛含量逐渐上升,轻度、中度和重度干旱处理下均于胁迫30 d后上升至最大值。随胁迫程度的加强,‘菊花桃’幼苗的苗高生长量、地径生长量和叶片相对含水量均逐渐降低,重度干旱胁迫下下降至最小值;丙二醛含量逐渐上升,重度干旱胁迫下上升至最大值;光合色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POD活性、SOD活性在试验初期上升,且重度干旱胁迫下上升幅度最大,试验中期和后期下降,重度干旱胁迫下下降幅度最大。【结论】‘菊花桃’幼苗具有较强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6.
干旱胁迫对垂柳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干旱对垂柳2年生苗生理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干旱时间的延长,垂柳叶片内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含量均有所降低,6月9日,干旱处理与对照相比分别降低了1.45、0.30、1.45mg·g^-1;干旱胁迫提高了保护酶活性,其中POD、SOD、CAT活性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4.30、17.42、9.67U·g^-1;渗透物质含量在干旱持续时间超过25d后显著升高,其中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含量与对照相比分别提高了40.10%、25.33%、69.46%;电导率在干旱持续15d后显著升高,MDA含量在干旱持续10d后显著升高,试验结束时分别比对照提高了21.47%、35.62%。综合分析认为,浇水25d后垂柳生理特性会发生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多油辣木幼苗设置干旱胁迫处理,测定了不同处理的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在轻度和中度干旱胁迫下,幼苗叶片组织含水量随着胁迫天数的增加出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在重度干旱胁迫下则是随着胁迫天数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可溶性糖含量在轻度干旱胁迫下呈现上升趋势,而中度和重度干旱胁迫强度下先增后降;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均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游离脯氨酸含量随胁迫天数的增加呈现上升趋势;丙二醛含量在处理前期变化不大,而后期出现大幅度的增加,且会随着干旱程度的加剧而加大;相对电导率也都是随着干旱程度的加大和干旱时间的延伸而不断升高;过氧化物酶活性则是轻度干旱胁迫下呈现上升趋势,中度和重度干旱处理下都是随着时间的延伸而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叶绿素变化范围不大,但均低于对照组。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辣木幼苗叶片内游离脯氨酸对其抗旱性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通过盆栽控水法人工模拟土壤干旱条件,设置对照(CK)、轻度干旱胁迫(LS)、中度干旱胁迫(MS)、和重度干旱胁迫(HS)4个处理,研究不同干旱胁迫强度对马银花的形态指标和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深和时间的延长,马银花的生长发育受到抑制,叶片的萎蔫干枯现象越来越明显;叶片相对含水量缓慢降低,而电解质渗透率和丙二醛含量均逐渐升高,细胞膜发生过氧化作用而受损;有机渗透调节物质(包括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大量积累;细胞内抗氧化酶(POD、CAT、SOD)活性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但长时间的干旱胁迫会抑制SOD、POD和CAT活性。该研究表明马银花有一定的抗旱性,能够忍耐中度干旱胁迫(田间持水量的40%~45%)。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花榈木幼苗接种不同根瘤菌对中度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筛选促进幼苗抗旱的优良菌株。[方法]以接种不同菌株根瘤菌的花榈木幼苗和不接种的花榈木对照幼苗为研究材料,采用盆栽的方法进行持续干旱的胁迫试验。测定接种不同根瘤菌后的花榈木幼苗在中度干旱胁迫下的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SOD活性、叶片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叶绿素荧光等相关生理指标,并对各处理幼苗进行隶属函数抗旱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接种根瘤菌能显著降低中度干旱胁迫对花榈木幼苗叶片质膜相对透性的影响,与对照比较降幅为29.4%73.9%。与对照相比,接菌处理的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平均含量以及SOD活性平均值分别提高了199.8%、135.3%和200.2%,而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含量降低26.2%78.0%,光合速率最高比对照提高11.6倍。受到中度干旱胁迫时,接种根瘤菌的花榈木幼苗PSⅡ反应中心内的光能转化效率和PSⅡ的潜在活性提高,对干旱胁迫的调节适应能力较强。[结论]不同根瘤菌菌株对幼苗的抗旱性影响差异显著(P0.05);抗旱性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接种10号、11号、9号、16号、7号、13号菌株的花榈木幼苗平均隶属函数值为0.62 0.81,为高抗旱处理,可初步作为优良的抗旱菌株。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索适宜于钩藤幼苗生长的遮阴条件,从而为钩藤人工种植技术的构建提供理论依据,以苗龄为1 a的钩藤为材料,分别设置了轻度遮阴(透光率55%~75%)、中度遮阴(透光率25%~35%)、重度遮阴(透光率5%~15%)等处理,以全光照作为对照(CK),就不同遮阴处理对钩藤幼苗生长的影响情况进行了试验研究,并于定植90 d后测定其形态指标(株高、茎粗、叶面积、叶片数量、分枝数、比叶重)和生理生化指标(叶片光合参数、光合色素含量、含水量、可溶性总糖、可溶性蛋白和丙二醛含量)。结果表明:轻度遮阴处理的钩藤幼苗其株高、茎粗和分枝数均极显著高于全光照、中度遮阴和重度遮阴各处理的;净光合速率、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大小均表现为全光照轻度遮阴中度遮阴重度遮阴;叶片含水量、叶绿素总含量均随着遮阴程度的增加而增加;气孔导度表现为轻度遮阴全光照中度遮阴重度遮阴;丙二醛含量表现为轻度遮阴中度遮阴全光照重度遮阴。综合分析钩藤幼苗各项形态指标和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结果后认为,透光率为55%~75%的遮阴处理更适于钩藤幼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MF)促进毛红椿幼苗抗旱性机制,以毛红椿幼苗为材料,探究接种AMF对毛红椿幼苗在正常浇水(NW)、轻度干旱胁迫(LS)、中度干旱胁迫(MS)和重度干旱胁迫(SS)处理下的生长和光合生理影响。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毛红椿幼苗生长和生理均受到不同程度抑制,但接种AMF可缓解干旱胁迫对苗木生长的抑制,显著促进毛红椿幼苗苗高和地径的生长(P<0.05)。接种AMF与对照(CK)的毛红椿幼苗叶片除气孔导度(Gs)在中度干旱胁迫下差异不显著外,Gs在另外3个干旱胁迫处理下及蒸腾速率(T r)、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净光合速率(Pn)在4个干旱胁迫处理下均达到显著差异(P<0.05)。在重度干旱胁迫下,接种AMF毛红椿幼苗叶片的脯氨酸(Pro)含量较CK提高了26.45%,其可溶性蛋白(Sp)含量与CK存在显著差异(P<0.05)。干旱胁迫下,与CK相比,接种AMF毛红椿幼苗叶片的丙二醛(MDA)含量较低,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  相似文献   

12.
干旱胁迫下5种幼苗光合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该区年龄相同的5种主要植被恢复树种车桑子、滇柏、侧柏、花椒和香樟幼苗为研究对象,通过盆栽控水试验,测算其在不同水分梯度下的叶绿素相对含量、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以及水分利用效率等生理生态指标,系统比较各参数的适应性变化及其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1)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剧,5种幼苗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车桑子逐渐降低,侧柏和滇柏先降后升,花椒和香樟先升后降;(2)各光合生理生态参数也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随干旱胁迫的加剧,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均逐渐降低,且在中度和重度干旱胁迫时极显著降低,其中在重度干旱胁迫时,侧柏的净光合速率最低比对照下降了100.5%,下降幅度最大;胞间CO2浓度在轻度干旱胁迫时下降,中度和重度干旱胁迫时上升;水分利用效率在轻度和中度干旱胁迫时增加,重度干旱胁迫时下降,其中香樟的水分利用效率在重度干旱胁迫时仍是对照的1.05倍;(3)综合分析各项生理生态参数,5种幼苗均能耐受一定程度的干旱胁迫,但香樟的控水耐旱能力明显高于其它4种树种,更能适应石漠化地区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3.
干旱胁迫下5种幼苗光合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该区年龄相同的5种主要植被恢复树种车桑子、滇柏、侧柏、花椒和香樟幼苗为研究对象,通过盆栽控水试验,测算其在不同水分梯度下的叶绿素相对含量、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以及水分利用效率等生理生态指标,系统比较各参数的适应性变化及其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1)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剧,5种幼苗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车桑子逐渐降低,侧柏和滇柏先降后升,花椒和香樟先升后降;(2)各光合生理生态参数也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随干旱胁迫的加剧,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均逐渐降低,且在中度和重度干旱胁迫时极显著降低,其中在重度干旱胁迫时,侧柏的净光合速率最低比对照下降了100.5%,下降幅度最大;胞间CO2浓度在轻度干旱胁迫时下降,中度和重度干旱胁迫时上升;水分利用效率在轻度和中度干旱胁迫时增加,重度干旱胁迫时下降,其中香樟的水分利用效率在重度干旱胁迫时仍是对照的1.05倍;(3)综合分析各项生理生态参数,5种幼苗均能耐受一定程度的干旱胁迫,但香樟的控水耐旱能力明显高于其它4种树种,更能适应石漠化地区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土壤水分对‘凤丹'牡丹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分别以2 a、3 a、4 a生的‘凤丹'牡丹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土壤相对含水量处理(包括干旱胁迫30%,50%)、涝害胁迫(90%,饱和水),以70%为对照条件下3种不同株龄‘凤丹'牡丹株高、地径、叶面积等生长指标以及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电导率以及SOD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和胁迫程度的增加,3种不同株龄‘凤丹'牡丹在50%水分处理下的株高、地径以及叶面积的增长量均与CK(70%土壤相对含水量)差异不显著,其余水分胁迫处理则均表现为对生长产生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和SOD活性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电导率则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胁迫至第56天时,30%水分处理下,可溶性糖含量和电导率的增加幅度以及SOD活性的降低幅度,4 a生‘凤丹'牡丹最大,3 a生‘凤丹'牡丹最小。在90%和饱和水处理下,可溶性糖含量和电导率的增加幅度以及SOD活性的降低幅度,2 a生‘凤丹'牡丹最大,4 a生‘凤丹'牡丹最小。且3种株龄‘凤丹'牡丹均在50%和CK条件下的可溶性糖含量和电导率以及SOD活性的变化幅度不明显。总之,3种株龄‘凤丹'牡丹最适宜土壤相对含水量为50%~70%,且3种株龄‘凤丹'牡丹耐旱性较强,但均不耐水涝,其耐涝性强弱依次为4 a生、3 a生、2 a生。  相似文献   

15.
以科尔沁沙地1年生榆树幼苗为材料,采用盆栽控水方法,设置适宜条件、轻度、中度和重度干旱胁迫等4个水分处理梯度,研究干旱胁迫对榆树幼苗含水量、水分利用效率以及叶片面积、比叶面积和比根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程度增加,幼苗叶片含水量逐渐降低,茎含水量先升高后降低,根系含水量在轻度和中度胁迫下大于适宜条件;叶片面积在适宜条件和轻度胁迫下显著增加,在中度胁迫下下降;比根长和水分利用效率随着干旱胁迫程度增加而增加;重度干旱胁迫下幼苗无法存活。在科尔沁沙地,栽植榆树幼苗保证存活生长的最低土壤含水量为7.15%。  相似文献   

16.
干旱胁迫下不同种源香椿苗可溶性糖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江苏南京、四川广元、湖南洞口、湖北随州、河南西峡、陕西安康6个种源香椿苗木为材料进行盆栽试验.研究干旱胁迫下香椿可溶性糖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6个种源香椿的可溶性糖含量均高于对照,同一种源不同时期香椿苗木可溶性糖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只是不同时期的变化幅度因种源不同而不同.在整个轻度胁迫过程中,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呈现"低-高-低"的变化趋势.重度胁迫下,可溶性糖含量变化趋势与轻度胁迫下一致,但含量高于轻度胁迫水平.同一时期不同种源香椿苗木可溶性糖含量变化幅度不同,湖南洞口种源增幅最小,恢复能力也最弱.  相似文献   

17.
干旱胁迫下油茶叶片结构特征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不同程度干旱胁迫对油茶叶片结构的影响,了解其干旱适应机理。[方法]以7年生‘长林4号’油茶为试验材料,设置土壤含水率分别为15%20%(重度干旱胁迫)、20%25%(中度干旱胁迫)、25%30%(轻度干旱胁迫)和自然状况(对照),通过制作石蜡切片、临时切片、光学显微镜观察及测定叶片外部形态特征、叶片下表皮气孔特征、叶肉和叶脉显微结构。[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油茶单叶鲜质量、单叶干质量和单叶饱和质量均随着胁迫程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叶片厚度、叶片大小显著降低;叶片下表皮气孔面积、气孔周长、气孔开度、气孔器大小均显著减小,气孔密度先减小后增大;随着干旱程度的增强,叶片上表皮、下表皮厚度显著减小,上角质层厚度、下角质层厚度显著增加,栅栏组织厚度、栅海比显著降低,海绵组织厚度变化差异不显著;叶片主脉厚度与主脉突起度随着胁迫程度的加强而显著增加,木质部厚度在中度干旱胁迫下及维管束短径在中度干旱胁迫、重度干旱胁迫下显著低于对照,不同干旱处理对韧皮部厚度的影响差异不显著。[结论]油茶叶片结构的变化均是油茶应对干旱胁迫的适应特征,油茶植株能够根据水分亏缺程度调整叶片结构以维持生存和生长,对干旱胁迫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8.
通过盆栽控制,采用自然干旱的方法模拟干旱胁迫,并对2年生油松苗木针叶抗氧化酶、细胞渗透调节物质和丙二醛含量进行综合测定,以探究其耐旱性。结果表明:油松苗木在受到干旱胁迫时,其过氧化氢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分别低于对照30.8%和60%,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丙二醛含量分别高于对照23.3%、48%和33%,由此推断油松苗木在干旱胁迫下,主要通过升高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来提高细胞的渗透势,抵御干旱胁迫带来的伤害。而丙二醛含量的升高,说明在干旱胁迫下油松细胞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  相似文献   

19.
干旱胁迫对油茶成林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干旱胁迫对油茶成林光合作用的影响,从而为油茶大田栽培的水分管理提供参考,以7年生‘长林4号’油茶林为试验材料,设置4个不同处理:重度干旱胁迫(T1,土壤含水率15%~20%)、中度干旱胁迫(T2,土壤含水率20%~25%)、轻度干旱胁迫(T3,土壤含水率25%~30%)和对照(CK,无干旱),采用自动灌溉设备控制土壤水分,研究不同程度干旱胁迫对油茶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不断增加,油茶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_n)、蒸腾速率(T_r)、气孔导度(G_s)、水分利用效率(WUE)均呈下降的趋势,胞间CO_2浓度(C_i)总体呈现上升趋势;P_n、T_r、G_s日均值随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剧逐渐下降,日变化曲线由"双峰型"逐渐过渡为"单峰型",C_i在中度、重度干旱胁迫处理下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在轻度干旱胁迫、对照处理下C_i日变化曲线呈"W"型变化,且均在10:00和14:00出现低谷,WUE在重度干旱胁迫下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在轻度、中度干旱胁迫下存在小幅下降现象。  相似文献   

20.
干旱胁迫及复水对绿竹容器苗生理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究模拟干旱环境下水分亏缺对绿竹容器苗主要营养器官生理特性的影响,为绿竹规模化育苗栽培制定适宜的经营管理及节水灌溉技术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绿竹组培苗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苗控水方式,测定分析不同干旱胁迫条件下绿竹叶片及根系抗氧化酶、膜脂渗透性、叶片光合色素含量、以及根系活力等生理指标。[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加重,绿竹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明显下降,各处理间均达到差异显著(P0.05),复水后叶绿素a、叶绿素b、及类胡萝卜素含量均明显升高,其中叶绿素a、叶绿素b达到差异显著(P0.05),但类胡萝卜素差异不显著(P0.05);干旱胁迫下,根系活力呈明显下降趋势,中度干旱胁迫(MS)和重度干旱胁迫(SS)根系活力分别比对照(CK)下降14.35%、33.31%,均达到差异显著(P0.05),复水后,根系活力均明显升高,分别达到了CK处理根系活力的96.75%、73.84%;干旱胁迫下,根系及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均呈上升趋势,且在复水后均呈现一定下降趋势,表现为中度干旱胁迫后复水(MS-CK)降低程度高于重度干旱胁迫后复水(SS-CK),各处理间均达到差异显著(P0.05)。[结论]模拟干旱环境下,增加干旱胁迫程度,绿竹的根系活力及叶片色素含量呈显著降低,MDA含量及SOD、CAT、POD活性均升高。复水后,根系活力及叶片色素含量较干旱胁迫时有所提高,MDA含量及SOD、CAT、POD活性有明显下降,不同干旱程度补偿能力不同,表现为中度干旱胁迫后复水高于重度干旱胁迫后复水,且不同营养器官对于解除干旱后消除活性氧及修复适应能力也不尽相同。绿竹根系活力和叶绿素含量与干旱胁迫程度呈负相关,而保护酶SOD、CAT、POD活性以及MDA含量均与干旱胁迫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