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指出了闽楠是福建珍贵乡土树种,基于闽楠栽培管理的长期生产经验,对闽楠栽培的立地选择、苗木培育、栽植方法、幼林管理进行了系统归纳总结,同时对发展闽楠造林提出了具体建议,以期促进珍贵树种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2.
珍贵树种闽楠研究进展及其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市场对优质木材需求量的日益增加以及近年来国内木材的紧缺,闽楠(Phoebe bournei)作为我国珍贵用材树种,其大径材的价格一路飙升,开发利用前景广阔.从树种生物生态学特性、地理分布、资源保护及人工培育等方面总结了闽楠的研究进展,分析广西闽楠的发展现状,并针对目前发展中存在的资源数量少、良种选育滞后及人工高效栽培技术薄弱等问题,提出广西今后闽楠的研究方向及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3.
早期在杉木伴生下的闽楠人工林生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早期在杉木伴生下的28年生的闽楠人工林生长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早期以杉木为伴生树种的闽楠人工林,无论是树高、胸径、材积生长都明显高于闽楠纯林,28年生时平均木的单株材积达到0.24628 m3,比闽楠纯林增加100.9%。其胸径连年生长量最大值出现在8~10年生时,峰值为1.02 cm.a-1,连年生长量在0.8 cm.a-1以上的年份有14a;树高连年生长量在10~12年生时最大,峰值为1.07 m.a-1,4~16年生时生长量都保持在0.8 m.a-1以上。闽楠纯林树高总生长量只有15.89 m,连年生长量在8~10年生时最大,峰值为0.95 m.a-1,比以杉木为伴生树种的闽楠要小。  相似文献   

4.
闽楠嫩枝扦插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多用途树种闽楠苗木快繁的问题,开展了闽楠嫩枝扦插繁殖技术研究.结果表明:闽楠3年生苗木嫩枝扦插单株间生根率有显著差异,半木质化穗条带2片叶进行扦插可显著提高穗条生根率,GGR生根剂不同浓度处理闽楠穗条对其生根率有极显著影响,不同扦插基质对闽楠插穗生根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对福建省明溪县翰仙镇大岬洲闽楠群落中12个主要种群的生态位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闽楠、黑壳楠、沉水樟、枫香、红楠是广生态位树种,尖叶水丝梨、薯豆、拟赤杨是狭生态位树种。闽楠与生态位较宽的树种相似程度大,并易与这些阔叶树种形成混交林。群落内各种间的竞争不十分剧烈,群落尚处于不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6.
在杉木伴生下的闽楠人工林生产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杉木伴生下的28年生闽楠人工林生产力研究结果表明:在杉木伴生下的闽楠人工林林分总生物量为171.87 t.hm-2,乔木层153.31 t.hm-2,分别比楠木纯林提高了62.79%、59.2%,平均年净生产量5.475 t.hm-2.a-1。乔木层楠木树干117.427 t.hm-2,分配比例为76.6%,比闽楠纯林干材生物量的分配比例68.2%提高了8.4%,以杉木为伴生树种的楠木林叶面积指数6.03,低于楠木纯林,但叶净同化率4 193.82 kg.hm-2.a-1,却高于楠木纯林,分别增加了78.8%。以杉木为伴生树种的楠木林林分生产力高于楠木纯林。这与闽楠的生物学特性及林分经营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7.
正被誉为"中华第一材"的闽楠,上百年才能结出有价值的"金丝材"。由于闽楠通常在林中套种,生长周期很长,栽培难度大,一直以来,它都是个"冷门"树种。从2006年起,贺州市林科所不惜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爬山涉水寻找优树采种。育苗的规模逐年扩大,从几千株增加到十万多株。在贺州市林科所的苗圃基地有一片闽楠苗木,顶芽微黄,远望像黄金叶,近看像金花茶,椭圆形叶面有腊层,背部叶脉清晰。其根系比杉木发达,茁壮  相似文献   

8.
采用生物群落多样性的测定方法和生态位计算方法,对闽楠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和乔木层主要树种的生态位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闽楠群落中乔木层物种有37种,灌木层65种,草本层及层间植物20种;乔木层中闽楠的重要值最大,为主要建群种和优势种,具有最大生态位宽度;乔木层主要树种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9.
官山自然保护区野生闽楠林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江西官山自然保护区分布的闽楠林群落结构、植被类型、生长环境以及闽楠树种的生长进程进行了全面调查,得出的结论是:群落组成复杂,植被类型为常绿阔叶林;群落中以闽楠占绝对优势,且更新幼苗多,将来有演替为闽楠纯林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在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研究45年生闽楠人工林生长、干形形质与不同坡位、坡向及混交树种的关系,结果表明:坡向和坡位对闽楠生长、干形的影响显著,对枝下高和树干通直度影响很小。地处南坡的闽楠人工林其胸径生长量最大,且干形圆满。北坡土壤水湿条件有利于闽楠的树高生长,能促进闽楠自然整枝。在不同坡位中,下坡的闽楠胸径生长最快,分别为中坡和上坡的1.05倍和1.38倍,且干形通直圆满。除闽楠胸径和树干圆满度外,其它生长和形质性状皆存在极显著的坡向×坡位互作效应,说明人工造林时需综合考虑坡向和坡位。闽楠与杉木混交可明显促进闽楠的胸径和树高生长,且对冠幅、树干通直度和圆满度无明显不利影响,杉木可作为闽楠的优选混交树种。  相似文献   

11.
开化县官台闽楠群落特征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开化县官台闽楠群落是一片人工栽培百年保育形成的古树群,采用样方法对其进行群落学调查,结果表明:官台闽楠群落乔木层以闽楠占绝对优势,年龄结构属稳定增长型,扩散仅见周边林下和林缘,并提出了对胸径100 cm以上的古树名木进行挂牌保护和人工林下容器苗造林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闽楠人工林与天然林生长特点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29年生的闽楠人工林和明溪县35年生的闽楠天然林平均木,采用树干解析法,进行闽楠人工林与天然林的生长差异比较。结果表明:29年生的闽楠人工林,其平均树高、胸径、材积生长量明显大于35年生的天然林,人工林的树高年平均生长量最大值出现在15年生,连年生长量最大值出现在10年生左右,连年生长量和年平均生长量在16~17 a左右相交;人工林、天然林胸径年平均生长量最大值同时出现在15年生;人工林材积连年生长量在15年生时达最高峰,天然林则在30年生时达最高峰,人工林与天然林材积连年生长量最大差值出现在15年生,随后差值缩小,到29年生时天然林的材积连年生长量反而略大于人工林,表明天然林具有较大的生长潜力。闽楠人工林经营应处理好立地和密度的关系,才能持续速生并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对26年生楠木人工林和杉木人工林生物量及土壤肥力进行调查,以研究楠木人工林培肥土壤功能,结果表明:营造楠木人工林后林地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增加,团聚体的稳定性增强,容重降低,总孔隙度增加,林地土壤结构状况、孔隙、水分和养分状况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楠木人工林比杉木能更好地培肥土壤。  相似文献   

14.
不同立地条件楠木人工林养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调查分析福建省顺昌县埔上国有林场不同立地条件、相同经营措施的37年生楠木人工纯林的养分状况,结果表明:楠木人工林生态系统中,除铜元素外,其他各养分元素的平均含量随林分立地质量的下降而减小,Ⅱ类地楠木人工林中生态系统各营养元素的平均含量比Ⅲ类地的高4%(镁)~66%(钾),比Ⅳ类地的高19%(铜)~121%(钙);营养元素的积累量随林分立地质量的下降而显著减小,Ⅱ类地上楠木人工林中大量养分元素的总积累量为1 723.940 kg.hm-2,分别是Ⅲ、Ⅳ类地的1.84倍和3.91倍,微量养分元素的总积累量为58 172.535 kg.hm-2,分别是Ⅲ、Ⅳ类地的2.12倍和3.6倍,楠木对土壤中养分元素的富集能力是不一样的。总的趋势为Mn>N>P>Zn>K>Cu。其中叶对各元素的富集能力较强,干材对各元素的富集能力较弱。  相似文献   

15.
采用有机溶剂浸提和水授提2种方式分别提取苦槠叶、根的生化物质,并用闽楠种子发芽试验评价苦槠对闽楠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2种方式浸提的苦槠叶和根的生化物质对闽楠种子的各项发芽指标均表现为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说明从生化角度看苦槠与闽楠的种间关系并不十分协调.  相似文献   

16.
福建珍贵阔叶用材树种的筛选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对福建 1 0种珍贵阔叶树种的速生丰产特性、经济性状和适应性调查基础上 ,运用多目标决策原理 ,进行福建珍贵阔叶用材树种的筛选研究。结果表明 :在 1 0种珍贵阔叶树种中 ,檫树的速生丰产指标得分最高 ,闽楠的经济性状指标得分最高 ,福建青冈、刺栲、青钩栲的适应性指标最好 ;1 0个阔叶树种可分为 3个等级 ,其中一级的刺栲、闽楠为福建适宜的阔叶造林树种 ;二级的檫树、青钩栲、沉水樟、福建青冈为福建次适宜的阔叶造林树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