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无论何种疾病的研究,都需建立一个可靠的实验模型,对恶性肿瘤的研究,更是如此。尽管医学领域所进行的各项研究对阐明致瘤机制及提高肿瘤治愈率等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国内外兽医学领域对其研究还是十分局限的。鉴于这种情况,我们选择S180V细胞系[1,2]健立了小鼠腹水瘤模型,并对荷瘤鼠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进行了动态检测。1材料与方法1.1主要试验材料健康雄性BALB/c小鼠40只,体重(20±1)g,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实验动物中心提供;S180纤维肉瘤细胞(Sarcoma180):黑龙江肿瘤研究所提供;IL-2标准品:Sigma产品,-2…  相似文献   

2.
试验以小鼠S180腹水瘤为动物实验模型,初步探讨了治疗恶性肿瘤过程中低能激光照射与化疗药物联合应用对外周血IgG含量的影响。在BALB/c小鼠腹腔接种S180瘤细胞5d后,分别应用11 00,14 67和22 00J/cm2三种剂量LELT照射荷瘤鼠内眼角,同时联合应用化疗药物环磷酰胺,以观察二者联合应用对小鼠S180荷瘤鼠外周血IgG含量的影响。肿瘤接种后第8天时,由于CYT的应用,CYT单纯治疗组及CYT/LELT联合治疗组IgG含量较肿瘤对照组均有显著的下降(P<0 01),但第12天时,CYT/LELT联合治疗组IgG含量显著高于CYT对照组(P<0 01,P<0 05)。结论:适当剂量的低能量激光照射可改善CYT对小鼠外周血IgG含量的抑制效应,从而调节环磷酰胺对荷瘤鼠化疗过程中产生的免疫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3.
广灵驴成纤维细胞系的建立及其相关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旨在建立广灵驴成纤维细胞库,以期在细胞水平上对广灵驴进行保护。本研究以1月龄广灵驴耳缘皮肤组织为试验材料,采用组织块贴壁法进行成纤维细胞培养,建立了广灵驴耳缘皮肤组织成纤维细胞系,并对其相关生物学特性进行了鉴定。结果发现,试验所建立的广灵驴成纤维细胞系大多数细胞呈长梭形,部分细胞呈三角状或星型。在培养过程中,广灵驴原代成纤维细胞在贴壁4d时开始有细胞从组织边缘游离出来,贴壁14d后,细胞汇合率达到80%,可以进行第一次传代培养;细胞生长态势良好,生长曲线呈典型的S型曲线;细胞冻存复苏后活率有所下降,但生长状态良好。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数2n=62,说明成功建立了广灵驴成纤维细胞系。通过本方法建立的广灵驴成纤维细胞系为后续广灵驴的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试验旨在建立广灵驴成纤维细胞库,以期在细胞水平上对广灵驴进行保护。本研究以1月龄广灵驴耳缘皮肤组织为试验材料,采用组织块贴壁法进行成纤维细胞培养,建立了广灵驴耳缘皮肤组织成纤维细胞系,并对其相关生物学特性进行了鉴定。结果发现,试验所建立的广灵驴成纤维细胞系大多数细胞呈长梭形,部分细胞呈三角状或星型。在培养过程中,广灵驴原代成纤维细胞在贴壁4 d时开始有细胞从组织边缘游离出来,贴壁14 d后,细胞汇合率达到80%,可以进行第一次传代培养;细胞生长态势良好,生长曲线呈典型的S型曲线;细胞冻存复苏后活率有所下降,但生长状态良好。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数2n=62,说明成功建立了广灵驴成纤维细胞系。通过本方法建立的广灵驴成纤维细胞系为后续广灵驴的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研究鸽肌肉发育特点,本试验采用组织贴壁法成功培养白羽王鸽成纤维细胞系。(方法)本研究选用白羽王鸽第10日龄胚胎的腿部肌肉组织,采用组织块贴壁培养法进行原代细胞培养,在原代培养第3天开始进行细胞计数,建立其生长曲线,通过细胞冻存和复苏分析细胞活力。(结果)结果表明,贴壁后的细胞呈特征的梭型,多星型,彼此间紧密连接,生长状态良好,细胞生长曲线呈"S"型。细胞复苏率达到80%以上。(结论)通过组织块培养法,已成功建立白羽王鸽鸽胚的成纤维系,为深入研究与鸽肌纤维发育相关的基因功能提供良好的实验平台。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咖啡酸锗对小鼠U14腹水瘤的抑制作用及作用机制,试验建立小鼠U14腹水瘤模型,观察咖啡酸锗对U14腹水瘤小鼠体质量及生命延长率的影响,MGG染色观察U14瘤细胞的形态变化,FCM检测U14瘤细胞的凋亡率,并观察细胞周期。结果表明:咖啡酸锗能改善U14腹水瘤小鼠的生存状态,提高生命延长率,以中剂量效果最佳;MGG染色可见较多凋亡的肿瘤细胞;咖啡酸锗能诱导U14肿瘤细胞凋亡,在G0~G1前出现一个明显的亚二倍体凋亡峰,使细胞周期被阻滞在S期。说明咖啡酸锗能改善荷瘤小鼠体质量,提高生命延长率,并能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这可能是其发挥抗肿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通过比较不同冷冻保存方法和冷冻保护剂对小鼠耳皮肤成纤维细胞冷冻-解冻复苏后细胞存活率、48h贴壁率和细胞生长曲线的影响,筛选适宜的小鼠耳皮肤成纤维细胞冷冻保存方法和冷冻保护剂。结果表明,以100mL/L二甲基亚砜(DMSO)作为冷冻保护剂进行小鼠耳皮肤成纤维细胞冷冻保存时,方法3处理组解冻复苏后细胞存活率和培养48h细胞贴壁率均高于方法2处理组(P>0.05),并分别极显著高于方法1和方法4。采用方法3进行冷冻保存时,以100mL/L DMSO作为冷冻剂的细胞贴壁率显著高于100mL/L甘油(GL)组(P<0.05),且冷冻解冻后的细胞呈现正常的分裂增殖生长模式。因此,宜选择100mL/L胎牛血清(FBS)+100mL/L DMSO+DMEM作为冷冻保护液,采用方法3进行小鼠耳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冷冻保存。  相似文献   

8.
为建立一种简单可靠的小鼠肝内胆管上皮细胞(MIBECs)分离培养方法,用Ⅳ型胶原酶进行门静脉灌注,取出肝内胆管,用DNaseⅠ、pronase E和Ⅳ型胶原酶分类消化,小鼠肝内胆管组织细小、均匀的细胞团培养于含100mL/L胎牛血清(FBS)和10ng/mL表皮生长因子(EGF)、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和胰岛素转铁蛋白硒(ITS)的DMEM/F12培养基中。细胞贴壁后,利用细胞角蛋白19免疫荧光法鉴定目的细胞。在培养的过程中,用CCK8测定细胞的生长曲线。结果显示,成功分离出MIBECs,细胞纯度约95%。细胞培养3d~7d内呈对数生长状态。以上结果表明本分离培养方法是一种简单可靠的小鼠肝内胆管上皮细胞分离纯化培养技术。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鄂尔多斯高原碱湖钝顶螺旋藻多糖的抗肿瘤作用和免疫作用,试验采用S180腹水瘤模型,观察鄂尔多斯高原碱湖钝顶螺旋藻多糖不同剂量组小鼠的生存时间、生存状况、肿瘤分布及瘤体外观,测定多糖对小鼠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高、中、低3个剂量的钝顶螺旋藻多糖均能改善腹水瘤小鼠的生存状况,延长小鼠的生存时间,缩小肿瘤在体内的扩散范围;不同剂量组小鼠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均高于荷瘤对照组,以中剂量组作用效果最为显著(P0.05),3个剂量组之间差异均不显著。说明鄂尔多斯高原碱湖钝顶螺旋藻多糖能够抑制肿瘤在小鼠体内的生长与扩散,改善肿瘤小鼠的生存质量,同时促进小鼠免疫器官的生长发育,从而增强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马身猪体细胞的生物学特性,试验以3日龄马身猪耳缘组织为材料,采用组织块贴壁法建立马身猪耳缘组织成纤维细胞系,并对体外获得的细胞系进行生物学特性检测。结果表明,获得的马身猪耳缘组织成纤维细胞系符合成纤维细胞的基本特征,细胞贴壁生长,呈典型的梭形、星形和多边形,细胞汇合成单层的时间为10~13 d,生长曲线呈S型,中期染色体二倍体(2n=38)占主体,约占细胞总数的84%,符合细胞建系的要求;脂质体(LipofectamineTM 2000)转染绿色荧光蛋白质粒(pEGFP-C1)的转染效率为25%。马身猪耳缘组织成纤维细胞系的成功建立为地方猪种遗传资源的保护开辟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藏野驴成纤维细胞分离培养方法及生物学特性,以7岁龄藏野驴耳部皮肤组织为试验材料,采用组织块贴壁法进行细胞原代培养,采用胰酶消化法和差速贴壁法进行细胞纯化,通过细胞形态观察、生长曲线测定、细胞周期和免疫荧光染色对细胞进行鉴定。结果显示,成纤维细胞生长曲线呈“S”形,细胞生长状态良好,细胞特异性标记免疫荧光染色显示FSP-1呈阳性表达。结果表明,成功建立了藏野驴成体耳部皮肤成纤维细胞体外分离、培养和鉴定方法,为藏野驴种质资源保护、细胞水平及分子水平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民猪耳皮成纤维细胞分离培养方法及生物学特性,以1日龄民猪耳皮组织为试验材料,细胞原代培养采用组织块贴壁法,成纤维细胞纯化采用胰酶消化法和差速贴壁法,建立民猪耳皮组织成纤维细胞系,同时将细胞液氮冷冻长期保存。结果表明,成纤维细胞生长曲线呈"S"形,冻存前后活率均在90%以上。该试验成功建立了民猪成纤维细胞体外分离和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13.
槲寄生在荷瘤小鼠体内的抗肿瘤作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探讨槲寄生在荷瘤小鼠体内的抗肿瘤作用,将槲寄生提取物1.65~15 mg/(kg·d)经皮下分别注射于荷肉瘤S180的实体瘤和腹水瘤小鼠体内,连续注射9d后,分别对其肿瘤重量、抑瘤率、脾有核细胞数、脾指数、生存期以及肿瘤组织等病理变化进行观测.试验结果表明,槲寄生对体内肿瘤生长的抑制率为14.7%~28.3%,经其治疗后,小鼠的存活时间及脾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其瘤组织中为较致密的结缔组织,对照为疏松的结缔组织.槲寄生在荷瘤小鼠体内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对脾脏的保护功能可能与其抗瘤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4.
观察云南松松塔乙醇提取物(PEA)、碱水提取醇沉物(PED)对H22肝癌小鼠的影响。将H22腹水瘤模型小鼠随机分组,灌胃给药,1次/d,治疗10 d。观察各小鼠一般状况及20 d内的死亡情况,计算生命延长率。建立H22实体瘤模型,分组及给药同前。给药第1天开始,隔天测量1次各小鼠肿瘤直径(mm),计算肿瘤体积;末次给药24 h后,取脾脏观察T细胞和B细胞刺激指数(SI)、NK细胞和CTL细胞杀伤活性;取瘤块,HE染色观察肿瘤细胞形态学变化。结果表明,PEA、PED各剂量组小鼠的生存质量较模型组提高,生命延长率最大分别为40.71%和51.33%;平均肿瘤体积较模型组显著减小,最大抑瘤率分别达50.06%和61.58%;T细胞和B细胞SI、NK细胞和CTL细胞杀伤活性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EA、PED各剂量组正常肿瘤细胞减少,坏死面积增大,脂肪细胞增多。结果表明,PEA、PED可以提高H22肝癌小鼠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抑制肿瘤生长,其机制与增强T细胞和B细胞转化能力,提高NK细胞和CTL细胞杀伤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并完善小鼠骨骼肌卫星细胞(satellite cells,SCs)的原代分离培养技术,试验通过对SCs的取材、分离、消化、培养等步骤的改进获得SCs,并应用差速贴壁法进行纯化,从形态学、生长曲线、克隆形成能力、冻存复苏活力、SCs表面标记物的检测、成肌细胞分化能力及RT-PCR鉴定等方面对SCs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分离获得的小鼠骨骼肌SCs呈梭形或纺锤形,细胞饱满且折光性强,生长曲线呈标准的"S"型,克隆形成率高达(56.11±1.73)%,冻存复苏后细胞活率为(96.67±0.87)%,表达desmin、c-Met、Myf5、Myo D等SCs表面特异性标记物,成肌细胞诱导分化后能形成多核肌管并表达成肌细胞表面特异性标记物Mylpf。说明小鼠骨骼肌SCs体外培养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6.
《畜牧与兽医》2014,(9):11-14
为建立稳定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系(BMEC),进一步研究乳腺上皮细胞体外蛋白的分泌情况,本试验首先采用组织块贴壁法获得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用胰蛋白酶纯化细胞,并运用SDS-PAGE进行鉴定。采用MTT分析细胞活力,瑞氏-吉姆萨染色法对细胞核进行分析,并测定细胞上清液中β-酪蛋白(β-CN)含量。结果显示:本试验成功培养出较纯化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细胞生长曲线呈明显"S"型,用瑞氏-吉姆萨法染色细胞,细胞核形态多为卵圆形且呈现明显蓝紫色。原代乳腺上皮细胞可连续多次传代且未出现永生化,细胞呈单层贴壁生长,证明细胞活力良好;测定其β-CN含量为3.3 mg/L。  相似文献   

17.
试验以金华猪耳缘皮肤组织为材料,采用组织块贴壁法进行耳缘组织分离、培养、传代,并进行细胞形态观察、细胞冻存前和复苏后存活率测定、生长曲线绘制等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金华猪耳缘组织成纤维细胞呈典型的成纤维细胞形态;细胞冻存前和复苏后存活率分别为95.6%和93.8%;生长曲线呈"s"型。通过试验建立了稳定的金华猪耳缘组织成纤维细胞培养方法,说明组织块贴壁方法是获得成纤维细胞的简单有效方法,获得的细胞可在体外至少传代10代以上,能为体细胞克隆、转基因和异种器官移植等相关研究提供核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番茄红素的体内抗肿瘤作用.方法通过S180肉瘤移植建立荷瘤小鼠模型,给予番茄红素后观察荷瘤小鼠肿瘤生长情况及对小鼠免疫系统和抗氧化酶功能的影响.结果番茄红素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可增强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提高自然杀伤细胞活性;明显提高CD4 和CD8 T细胞数量及其比值;可提高小鼠血清SOD、GSHPx活性,降低MDA含量.结论番茄红素明显的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其作用可能与机体免疫系统功能的增强和抗氧化酶活力的提高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番茄红素的体内抗肿瘤作用。方法通过S180肉瘤移植建立荷瘤小鼠模型,给予番茄红素后观察荷瘤小鼠肿瘤生长情况及对小鼠免疫系统和抗氧化酶功能的影响。结果番茄红素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可增强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提高自然杀伤细胞活性;明显提高CD^4+和CD^8+T细胞数量及其比值;可提高小鼠血清SOD、GSHPx活性,降低MDA含量。结论番茄红素明显的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其作用可能与机体免疫系统功能的增强和抗氧化酶活力的提高有关。  相似文献   

20.
为建立小鼠乳腺上皮细胞(MMECs)及奶牛乳腺上皮细胞(BMECs)分离培养体系,并比较其生长特性。分别无菌采集健康妊娠后期昆明鼠及泌乳中期荷斯坦奶牛乳腺组织,采用改良混合酶消化结合差速贴壁法分离原代MMECs及BMECs,并进行细胞角蛋白18的免疫荧光鉴定;通过细胞形态跟踪观察评价传代、冻存和复苏后MMECs及BMECs生物学特性;连续培养及细胞计数绘制MMECs及BMECs生长曲线。结果显示,从小鼠和奶牛乳腺组织分离的目的细胞,经角蛋白18免疫荧光鉴定证实为MMECs及BMECs;汇合的单层MMECs多角形,呈铺路石样外观,BMECs呈鹅卵石样;MMECs在传至第2代时细胞特有形状消失,而BMECs传至第9代时仍保持其鹅卵石样外观;MMECs只能复苏冻存原代细胞,传代BMECs均可冻存和复苏。采用改良混合酶消化结合差速贴壁法可获得高纯度的MMECs和BMECs,两种细胞在生长培养特性上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