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粳稻稻底套播紫云英,鲜草耕翻入土肥田改土,下一季种水稻,可减少化肥、农药用量,提升稻米品质;其嫩茎富含蛋白质、硒、钙、铁、维生素C和总糖等,春分前可作蔬菜;紫云英蜜活性高,食药兼用;连片紫云英紫色海洋,是旅游观光佳地;紫云英鲜草可喂养畜禽,实现肥、菜、观、饲、药兼用。本文从介绍稻底套播紫云英的概念和其对提升稻米品质作用入手,阐述套播紫云英前粳稻栽培、稻底套播紫云英、粳稻收获后紫云英管理、紫云英压青还田等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2.
黏虫蜜源植物花蜜中游离氨基酸的测定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讨黏虫成虫与迁飞中转地蜜源植物的营养关系,利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了其蜜源植物油菜和紫云英花蜜中游离氨基酸的种类和含量。结果显示,油菜和紫云英花蜜中都含17种氨基酸,油菜花蜜中游离氨基酸的总含量是紫云英花蜜的2.47倍。紫云英花蜜与油菜花蜜中各游离氨基酸的含量不同。油菜花蜜中除胱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精氨酸外,其他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均比紫云英花蜜中相应的氨基酸高,其中丙氨酸、酪氨酸、丝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的含量分别是紫云英花蜜的14.36倍、11.35倍、5.70倍、4.69倍、4.11倍。研究还发现,紫云英蜂蜜中氨基酸总量是紫云英花蜜中氨基酸总量的4.29倍,油菜花蜜比油菜蜂蜜多含了胱氨酸和亮氨酸。因此,不能用油菜蜂蜜、紫云英蜂蜜代替油菜花蜜、紫云英花蜜来研究紫云英和油菜花蜜对黏虫的营养效应。  相似文献   

3.
不同还田条件下紫云英腐解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允青  曹卫东  郭熙盛  刘英  赵决建  张智  吴立蒙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388-19389,19391
[目的]为水稻田合理施用紫云英提供技术指导。[方法]用200目尼龙网袋装20 cm长紫云英还田,研究移栽水稻和不移栽水稻空闲田、施肥与不施肥、紫云英不同还田量(每袋装108、216、324 g)对紫云英腐解特征的影响。[结果]前期低量紫云英还田腐解最快,腐解率达58.07%~62.08%,高量紫云英还田腐解最慢,腐解率为40.50%~50.31%;移栽水稻与不移栽水稻空闲田紫云英的腐解率差异不明显;施肥可提高紫云英的腐解率。后期不同还田量紫云英的腐解率相近,但低量紫云英还田移栽水稻后腐解率提高1.32%和1.99%,施肥提高紫云英腐解率0.74%和2.05%;高量紫云英还田移栽水稻后腐解率提高2.64%和5.26%。[结论]该研究明确了水稻田紫云英的适宜还田方式。  相似文献   

4.
从安徽省现代农业发展和土地资源情况分析发展紫云英等绿肥草业的必要性 ,提出安徽省发展紫云英种植亟需解决的问题 :建立 1~ 2个紫云英研究与开发利用示范区 ;积极抢救紫云英等绿肥品种资源 ,筛选优良紫云英品种 ,加强绿肥种子基地建设 ,加快绿肥的繁种步伐 ;紫云英综合开发利用应以饲料、保健茶和蔬菜等方面为突破口 ,提高生产紫云英的直接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依托通城县5年紫云英-早稻-晚稻定位试验,研究早稻移栽前5、10、15d翻压紫云英对早稻产量和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以探索紫云英翻压与早稻移栽最佳的间隔时间.结果表明,与单施化肥处理相比,早稻移栽前5d翻压紫云英增产效果最好,移栽前10 d翻压紫云英增产效果次之,移栽前15d翻压紫云英增产效果较差.移栽前15d翻压紫云英处理的穗粒数显著低于移栽前5、10d翻压紫云英处理的穗粒数.总之,紫云英翻压与早稻移栽间隔时间较短有利于水稻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采用大田小区试验,设置冬闲+不施肥(0GM+0CF)、冬闲+常规化肥(0GM+100%CF)、紫云英+常规化肥(GM+100%CF)、紫云英+92%化肥(GM+92%CF)、紫云英+84%化肥(GM+84%CF)、紫云英+76%化肥(GM+76%CF)、紫云英+68%化肥(GM+68%CF)和紫云英+60%化肥(GM+60%CF)8个处理,分析紫云英替代不同比例化肥对土壤养分、水稻产量、水稻养分含量和养分偏生产力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化肥相比,紫云英替代32%化肥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全氮、养分偏生产力显著上升。紫云英替代40%化肥处理,水稻籽粒磷含量显著降低,养分偏生产力和水稻秸秆氮含量显著提高。紫云英替代32%和40%化肥处理水稻均无显著减产。综合水稻产量和土壤养分指标,紫云英替代32%化肥生产单季水稻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
陶云彬  刘晓霞 《浙江农业科学》2019,60(12):2206-2208
连续开展11年长期定位试验以探索紫云英与油菜混播还田对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后茬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无绿肥还田,紫云英清种还田、紫云英与油菜混播还田均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但紫云英与油菜混播还田处理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于紫云英清种还田;两种绿肥种植模式均可提高后茬水稻产量,但紫云英与油菜混播处理水稻产量高于紫云英清种还田处理。连续开展11年绿肥还田不同程度的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其中紫云英清种还田土壤有机质含量较初始值提高19.3%,紫云英与油菜混播还田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34.0%。可见,紫云英清种或与油菜混播还田均可长期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后茬作物产量,两者相比,紫云英与油菜混播还田的土壤培肥和作物增产效果优于紫云英清种还田。因此,紫云英与油菜混播还田可作为绿肥种植新技术加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长汀县紫云英高产栽培与培肥利用技术示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云英属于豆科黄耆属(Astragalus sinicus),是一种优良冬绿肥和优质青饲料,种植紫云英有省工、投资少,适应性广、产量高、肥效好、饲料品质优等优点,此外种植紫云英对促进土壤氮素循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活化土壤养分、节约能源、培肥地力、降低成本、改善生态环境等具有重要作用.紫云英高产栽培试验结果表明:紫云英的鲜草量与种植地块本身的土壤肥力密切相关,鲜草量随着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变化而变化,示范试验地紫云英平均鲜草产量为27 240 kg/hm2.该示范研究为从事紫云英研究与应用推广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明不同还田方式下紫云英氮素释放规律,为合理施用紫云英、减少化肥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网袋腐解方法,结合田间水稻试验,定量研究紫云英在不同还田条件下氮素释放规律、效应。[结论]在紫云英腐解的不同时期,翻压量始终是影响紫云英氮素释放的重要因素,而是否施肥、移栽水稻对紫云英氮素的腐解释放也起重要的调节作用。在大田试验中,紫云英供氮处理的肥效在翻压前期弱于纯化肥,中期强于纯化肥,最终对水稻生长发育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钾磷配施对紫云英的施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KP肥对紫云英产量及养分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KP配施能促进紫云英生长,显著提高产量和养分积累量,增施钾磷肥是提高紫云英鲜草产量的关键。合理施用P、K肥能明显促进紫云英的生长,提高产量和养分积累量,有利于提高紫云英种植效益。  相似文献   

11.
长汀县紫云英高产栽培与培肥利用技术示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紫云英属于豆科黄耆属(Astragalus sinicus),是一种优良冬绿肥和优质青饲料,种植紫云英有省工、投资少、适应性广、产量高、肥效好、饲料品质优等优点,此外种植紫云英对促进土壤氮素循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活化土壤养分、节约能源、培肥地力、降低成本、改善生态环境等具有重要作用。紫云英高产栽培试验结果表明:紫云英的鲜草量与种植地块本身的土壤肥力密切相关,鲜草量随着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变化而变化,示范试验地紫云英平均鲜草产量为27 240 kg/hm2。该示范研究为从事紫云英研究与应用推广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第6次国际紫云英会议第6次国际紫云英会议于1995年5月4日在日本“紫云英之乡”京都府园部町举书。会议由日本紫云英协会举办。会议代表来自中国、美国、尼泊尔和日本,日本的一些紫云英推广组织及紫云英栽培农户也参加了会议。会议的目的是重新评价紫云英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阐述浙江省紫云英综合利用现状, 提炼紫云英综合利用的成功案例, 并结合实际提出紫云英综合利用的对策和建议,旨在为推进紫云英高效综合利用的深入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漳平市地处中亚热带向南亚热带过渡的地带,冬季光热资源丰富,冬闲田适宜种植紫云英。全市冬闲田面积在5万亩以上,冬种紫云英潜力巨大。2012年,我们在新桥、双洋、南洋等交通方便、集中连片、排灌良好的冬闲田,建立冬种紫云英中心示范片,示范面积3000亩。通过种植紫云英,种植区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02—03个百分点,每亩节本增效30元左右,同时辐射带动推广冬种紫云英面积1万亩。一、特征特性紫云英为豆科黄芪属,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是重要的绿肥、饲料兼用作物。紫云英主根肥大,侧根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明紫云英还田配施减量氮肥的作用机制,为南方稻田合理施肥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在"紫云英-双季稻"复种型农作制度基础上,采用大田试验,设置3个梯度的紫云英还田量,并配施相应的减量氮肥,以常规施肥作对照,分析不同紫云英与氮肥配施比例对水稻产量、干物质积累情况以及氮素积累的影响,并利用施氮量和水稻产量建立纯N-紫云英-水稻产量的关系模型.研究表明:紫云英27000 kg/hm2+纯N 120 kg/hm2有提高早稻产量的趋势,紫云英45000 kg/hm2+纯N 60 kg/hm2的晚稻产量最高,从全年产量来看,紫云英36000 kg/hm2+纯N 90 kg/hm2表现最佳.与常规施肥相比,翻压紫云英还田可以提高早稻中后期干物质积累比例,提高植株氮素积累量和氮收获指数.紫云英替代系数的变化表明,在早稻供氮量充足的情况下,随着紫云英还田量在全部施肥量中比例的增加,紫云英替代氮肥效应的能力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16.
机收稻田紫云英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省清流县大力发展紫云英种植,针对机收稻紫云英栽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机收前、中、后的田间管理方面总结了机收稻田紫云英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7.
为筛选出适合金山区紫云英生产的根瘤菌剂,特对3种根瘤菌剂进行了紫云英接种应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紫云英上接种的3种根瘤菌剂,均能提高紫云英的生物学产量,其中以接种上海联业根瘤菌的紫云英产量为最高,其次是接种上海绿乐、上海创博根瘤菌的处理。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根瘤菌与紫云英共生固氮,促进紫云英营养生长、提高紫云英产量的效果,为培肥土壤、恢复和发展绿肥生产提供科学依据,通过紫云英接种根瘤菌剂试验,对根瘤菌剂的应用及配套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9.
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 L.)为豆科黄耆属二年生草本植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酸和紫云苷等生物活性物质,但目前对其食用价值利用的报道较少.因此,寻找一条有效的途径来提高紫云英的生物利用率非常有必要.该文对紫云英产品的成功案例进行了分析总结,阐述紫云英在我国食品行业中的利用现状,并结合实际提出了紫云英食品创新开发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稻田水旱轮作的生态经济效应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稻田水旱轮作研究表明 :水旱轮作改善了土壤的物理性状和化学性状 ,培肥了地力 ,改善了稻米品质。水旱轮作中综合效益表现最好的是轮作方式 1(紫云英—早玉米—晚玉米→紫云英—早稻—晚玉米→紫云英—早玉米—晚稻 ) ;其次为轮作方式 2 (紫云英—早稻—晚玉米→紫云英—早玉米—晚稻→紫云英—早玉米—晚玉米 ) ;再次为轮作方式 3(紫云英—早玉米—晚稻→紫云英—早玉米—晚玉米→紫云英—早稻—晚玉米 ) ;而连作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