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日光温室低温寡照灾害监测预警系统设计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根据多年日光温室气象生态观测资料,总结了温室黄瓜和番茄低温寡照灾害指标,结合远程环境监控技术,建立了日光温室低温寡照灾害的监测预警系统,并在河北日光温室蔬菜生产中进行了测试和初步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可对低温寡照所发生的范围及强度等进行动态监测预警,并可通过自动生成word文档形式提供信息服务,在灾害诊断预警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北方设施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智能服务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该文针对设施农业种养殖企业用户的设施农业气象灾害直通式服务需求,运用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信息化技术,基于JavaEE技术框架、SOA(service oriented architecture)云服务技术,通过多重因素关联规则学习方法,构建基于互联网气象数据、设施农业小气候环境数据及作物生育期等多重因素的设施农业气象灾害预警和生产管理专家知识规则,依托气象部门一体化智能网格气象预报预警平台和未来3~7 d的精细化气象要素预报,开发基于互联网数据挖掘和专家知识决策技术的设施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智能决策推送服务系统,对寒潮、大风、低温寡照、暴雪等北方主要设施农业气象灾害进行早期预警提醒,系统于2017年秋冬季在天津津南区部分农业园区推广应用,基于移动互联网通过智能手机APP对5次强冷空气过程提前3~5 d自动研判并实时推送设施农业生产管理决策和防灾减灾提醒建议,便于生产管理者及时关注天气变化和提前采取生产管理措施,避免重大灾害损失,探索应用互联网、云技术、大数据挖掘等信息手段开展气象灾害早期预警,为研究满足设施农业互动式、个性化、智能化和专业化气象信息服务和推动农业现代化和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节能型日光温室智能加温控制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北方冬季节能型日光温室生产中常出现极端低温天气,气温低于作物致死温度,导致温室作物大幅减产甚至绝收。为精准调控温室温度,降低低温带来的损失,本研究设计了一套日光温室智能加温控制系统,其硬件设备由感知模块、主控模块、通讯模块、伺服模块、执行设备组成。系统实现了日光温室温度环境的智能控制,可自动采集温室内气温数据,并根据主控模块内设置的加温控制阈值实现温度执行设备的自动开关,同时可通过Android远程客户端进行数据查看及执行设备状态控制。系统应用与验证结果表明:二代砖墙日光温室最低温度维持6~8℃,则系统日开启时间需4.9h,日资金投入146元;维持10~12℃,则系统日开启时间6.1h,日资金投入194元。应用过程中系统性能稳定,实现了温度环境的精细化、无人值守智能调控,夜间加温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在北方冬季节能型日光温室生产中常出现极端低温天气,气温低于作物致死温度,导致温室作物大幅减产甚至绝收.为精准调控温室温度,降低低温带来的损失,本研究设计了一套日光温室智能加温控制系统,其硬件设备由感知模块、主控模块、通讯模块、伺服模块、执行设备组成.系统实现了日光温室温度环境的智能控制,可自动采集温室内气温数据,并根据主控模块内设置的加温控制阈值实现温度执行设备的自动开关,同时可通过Android远程客户端进行数据查看及执行设备状态控制.系统应用与验证结果表明:二代砖墙日光温室最低温度维持6~8℃,则系统日开启时间需4.9h,日资金投入146元;维持10~12℃,则系统日开启时间6.1h,日资金投入194元.应用过程中系统性能稳定,实现了温度环境的精细化、无人值守智能调控,夜间加温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铁路沿线水土流失及其带来的灾害严重威胁铁路运输安全。研究人员开始着手水土流失监测及灾害预警研究工作。但新建铁路沿线人烟稀少地段的水土流失监测及灾害预警仍然比较困难。核心问题就是远程数据传输存在成本高、通讯距离短、通讯效果差等问题,采用其它的信息回收实时性及可靠性差。基于覆盖范围广的GSM网络的短消息信息成熟技术,设计了基于公共GSM短消息信息平台,实现了现场数据降雨量和土壤流失量远程监测及基于监测数据分析实时灾害预警系统,取得了良好的实验效果,推广应用将产生重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北方地区日光温室气象灾害风险评价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北方典型日光温室室内以及相应台站气象数据,建立基于BP神经网络的室内气温预报模型,以此预报北方243个台站1990-2009年室内气温,利用预报的室内气温数据及室外降水、日照、风速等气象数据和主要气象灾害指标,构建基于实数编码的加速遗传算法(Real-code accelerating genetic algorithm,RAGA)和投影寻踪(Projection pursuit evaluate,PPE)的日光温室气象灾害风险评价模型,并对北方地区日光温室主要生产月气象灾害风险进行逐月评价.结果表明,北方日光温室室内气温预报值与实际观测值的标准误差在0.89~1.54℃,方程决定系数在0.87 ~0.94.北方地区日光温室1-3月的气象灾害风险等级较高,分布在天山以北、大兴安岭以北的地区和西藏地区,主要是低温和大风沙尘天气.9月气象灾害风险等级最低,分布在长城以南,黄河以北地区,主要是低温.本研究构建的北方地区日光温室气象灾害风险评价模型可为日光温室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和防御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7.
安徽省干旱灾害监测及决策支持系统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利用NOAA气象卫星遥感监测资料和土壤水分人工观测资料开展安徽省干旱监测的指标进行了介绍.针对干旱灾害预警服务,重点阐述了干旱灾害决策支持系统(DSS)的组成、实现方法,尝试采用决策支持系统实现安徽省干旱灾害的推理诊断和决策服务.  相似文献   

8.
苹果在中国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气候变化背景下旱涝灾害频发重发,严重影响苹果产量和品质,总结苹果旱涝灾害已有研究成果可为防灾减灾应用提供技术方法支持。本文采用分类归纳、系统分析的方法并结合实际灾情,评述中国苹果旱涝灾害的最新研究进展,讨论苹果旱涝灾害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苹果旱涝灾害的形成和强度是由天气气候、地形、土壤结构等因素共同决定的;灾害指标主要分为形态学指标、天气气候指标和农业气象指标;风险评估多为考虑致灾因子的危险性评价;苹果各生育阶段各等级干旱均呈由北向南依次递减的分布特征。但已有成果多集中于北方苹果主产区不同生育时段的干旱灾害研究,存在灾害监测预警评估应用的针对性、时效性不足等问题。在加强果园观测数据获取的基础上,构建基于过程的灾变指标、建立灾害监测预警、风险评估模型与应用系统是未来重点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气象防灾减灾的重要性进行阐述,提出了通过建设多种形式的气象灾害信息发布系统、提高精细化的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能力以及加强气象灾害应急管理体系多部门联动工作等来提升县乡级气象防灾减灾能力的对策,以期提升人民的防灾减灾能力,减低灾害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决日光温室园艺作物越冬栽培茬口合理安排问题,同时减少低温灾害风险,开展温室保温性评价并进行科学分类。该研究选取天津市3种典型日光温室设置室内外小气候观测试验,结合不同温室构型及建筑材料,基于热传导原理形成日光温室夜间室内外温差计算方法,并以此为基础评价不同类型温室保温能力,进而对天津地区主要日光温室类型进行划分,提出不同类别温室适宜种植蔬菜建议。结果表明:1)温室保温常数γc能较好地反映日光温室保温性能差异,3种典型日光温室保温常数分别为20.34、15.84、13.21。2)温差计算方法可以较好模拟不同类型日光温室室内气温变化,温差模拟值与实测值决定系数(R2)在0.71以上,均方根误差RMSE范围为1.97%~3.86%。3)利用1960-2020年气候观测资料按气候保证率80%计算其最低气温、最小湿度及最小风速值,模拟得到本地不同保温能力日光温室的极端最低温度值为3~14 ℃,按照果蔬生长发育指标需求,提出日光温室分类标准,可分为耐寒叶菜型、叶菜适宜型、果叶混合型、果菜适宜型及喜温果菜型,并在2016-2020年温室改造与评估实际应用中得到验证。该研究可为解决中国日光温室类型多且构型复杂,难以量化评价其保温性能及合理安排种植茬口的难题提供方案参考。  相似文献   

11.
结合网络传播与网络伦理关系分析,从政府引导、法律法规、慎独与自律三方面建构“门事件”视域下的新的伦理机制,建立一个健康文明的网络环境。  相似文献   

12.
园区农业能源互联网:概念、特征与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在能源互联网的背景下,基于现代农业产业园的产业模式特点,构建了园区农业能源互联网。该研究首先分析了园区农业能源互联网存在的关键问题以及发展趋势,并围绕关键问题对园区农业能源互联网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其次介绍了3个典型案例,并论述案例对于园区农业能源互联网关键问题的意义。之后提出了园区农业能源互联网的关键技术和运营模式,构建基本框架,物理系统由"源-网-储-荷"构成,信息系统由"感知层-网络层-平台层-应用层"构成,信息共享性、深度耦合性和产消互补性是园区农业能源互联网的三大特征。探讨了多能源异质特性与农业生产行为深层次耦合优化的相关问题。该研究可为园区农业能源互联网的框架落地与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论述了国内外农业信息化的进展,针对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推进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论述了农作物种质资源信息平台开发进展情况,提出了辽宁省农作物种质资源信息平台的开发意见。  相似文献   

15.
网络版多媒体课件是在高校网络普及化形势下出现的一种新的教学形式。网络版课件所具有的诸多优点,使其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普及。以农业气象学为例探讨了基于校园网的网络版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及应用。  相似文献   

16.
农业信息化与电气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建设能源驱动的现代设施农业成为防范农业气象灾害的一种有效途径。然而,农业环境监控系统与供能系统的运行和管理相互割裂,无法应对温室停电、农电负荷过载等连锁风险。因此,该文将农业科学、信息科学与电力科学相关理论融合,考虑设施农业环境、农作物和能源系统状态,从系统科学的角度出发研究人工智能在农业工程和电力工程交叉学科的应用,对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设施农业能源互联网智能预警理论进行评述与展望。该研究可为保障设施农业的安全生产,推动智慧农业技术与农业智能装备的升级和发展,实现农业园区的信息化和电气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基于窄带物联网的养殖塘水质监测系统研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为了促进水产养殖信息化的发展,更加准确、便捷地对水产养殖塘进行监测,该文研发了一种基于窄带物联网(narrow band Internet of Things,NB-IoT)技术的养殖塘水质监测系统,实现了对多传感器节点信息(温度、pH值、溶解氧等环境参数)的远程采集和数据存储功能,以及对养殖塘的智能控制和集中管理。系统利用STM32L151C8单片机和传感器终端实时采集温度、pH值、溶解氧等水质信息,通过NB-IoT技术实现数据汇总和远距离传输至IoT电信云平台,Keil工具实现NB无线通信模组数据格式的设计以及数据的发送,Java用于开发访问云平台、控制底层设备和本地数据处理的后台监测应用,其既能够发送HTTP请求对云平台数据进行监测,也可以向底层控制模块下发命令,控制增氧机等设备的启动和关闭。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可实时获取温度、pH值、溶解氧等水质参数信息,温度控制精度保持在?0.12℃,平均相对误差为0.15%,溶解氧控制精度保持在?0.55mg/L以内,平均相对误差为2.48%,pH值控制精度保持在?0.09,平均相对误差为0.21%。系统整体运行稳定,数据传输实时、准确,能够满足实际生产需要,为进一步水质调节和水产养殖生产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数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随着VPN技术逐步趋向成熟,构建基于Internet的校园VPN网络,能够实现校外师生对图书馆数字资源的远程访问。提出了基于SoftEther VPN的解决方案,介绍了SoftEther VPN的工作原理,阐述了在服务器上设置用户权限的步骤,以及客户端安装SoftEther设置参数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对图书馆的持续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图书馆利用互联网扩大了服务范围,图书馆以往简单阅读、快速阅读的作用在减弱。因此,图书馆需要针对读者群的特点进行差异化定位,聚焦读者严肃阅读的需求,成为更专业、可靠和高效的信息源。  相似文献   

20.
集成现代物联网技术,探索出一套符合东莞市生猪质量安全监控需求的物联网技术应用模式,并展望了农产品追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