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原花青素已广泛应用于药品、保健品、化妆品等各领域,主要总结归纳了原花青素的提取工艺、分离纯化技术、含量测定方法以及药理活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原花青素的相关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新疆特色果品中原花青素含量的分析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新疆特色果品葡萄、黑加仑、枸杞、桑椹、欧洲李、樱桃李、杏、核桃、沙枣、木日皿木孛、石榴果品中的原花青素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试验材料中大多数果品都含有原花青素,部分果品的原花青素含量丰富,含量在6.644~31.817 μg/g,个别果品所含原花青素微量,试验未检出.葡萄籽中原花青素含量最高,为31.817 μg/g;沙枣果肉的原花青素含量次之,为21.398 μg/g.在樱桃李、欧洲李、木日皿木孛、桑椹、核桃,不同的品种或类型间原花青素含量差别明显;同品种或类型果品不同部位的原花青素含量不同.  相似文献   

3.
以河南省6种主栽鲜食葡萄品种(夏黑、户太八号、巨峰、巨玫瑰、红提、黑提)为材料,测定葡萄果肉中可溶性糖、总酸和维生素C含量及果皮、果肉、种子中花青素、原花青素的含量,以期为生产者选择适宜的优良品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户太八号果肉可溶性糖含量最高,黑提相对较低;果肉总酸含量最高的品种为夏黑,巨玫瑰最低;果肉维生素C含量最高的品种为黑提。不同葡萄品种种子、果皮花青素相对含量最高的分别为巨玫瑰、黑提,6品种间果皮花青素含量均高于其对应品种种子、果肉的花青素含量;种子原花青素含量较高的品种为红提、黑提,均约为0.70%;夏黑品种果皮原花青素含量极显著高于其他品种果皮的原花青素含量(P0.01);各品种果肉中花青素相对含量、原花青素含量极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不同色系鲜食葡萄品种各器官生物活性物质含量和各器官提取物总活性进行比较研究,为鲜食葡萄育种和生物活性物质利用提供有效依据。【方法】 以三种色系鲜食葡萄(各含一个有籽和无籽鲜食葡萄品种)为材料,分别测定果梗、果皮、果肉、葡萄籽中多酚、黄酮、原花青素含量,用自由基清除法评价各器官提取物的总活性,并使用相关系数法分析3种生物活性物质含量和总活性的相关性。【结果】 结果表明,不同色系葡萄品种中,黄绿色系与红色系果梗多酚含量高于紫黑色系品种,无籽品种含量高于有籽品种;黄酮含量以红色系品种含量最高,且无籽高于有籽品种。果皮中多酚、黄酮及原花青素含量与果皮颜色深浅有关,颜色越深含量越高;原花青素含量在黄绿色系与红色系葡萄品种中无籽显著高于有籽葡萄。果肉多酚含量紫黑色系有籽葡萄显著低于其它品种;原花青素含量紫黑色系显著高于红色系品种,黄绿色系及红色系品种有籽显著高于无籽品种。葡萄籽中多酚及原花青素含量变化具有随着果皮颜色加深而显著增加的变化趋势。生物活性物质抗氧化活性在果梗中黄绿色系与红色系品种显著高于紫黑色系品种,无籽品种高于有籽品种;在果皮中紫黑色系品种显著高于黄绿色系与红色系品种;在果肉中黄绿色系有籽品种显著高于无籽品种;多酚、黄酮含量与提取物总的抗氧化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 <0.01)。综上可知,鲜食葡萄果梗中含有丰富的多酚和黄酮物质,且红色系无籽品种显著最高,可将葡萄采果后果梗作为多酚和黄酮物质提取的原材料;鲜食葡萄多酚、黄酮、原花青素等生物活性物质随着果皮颜色加深而加深,可选育果皮颜色深且品质好的品种做鲜食葡萄;葡萄籽中含有丰富的多酚、黄酮、原花青素,可作为生物活性物质提取的原材料;鲜食葡萄提取物总抗氧化活性主要由多酚、黄酮决定。  相似文献   

5.
蓝莓花青素性能优良,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为了进一步开发利用蓝莓花青素,研究蓝莓中花青素的提取及检测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综述了国内外相关的蓝莓花青素提取及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分析比较成都地区市售水果:紫葡萄、青葡萄、红李子、青李子、红苹果、青苹果、黄苹果、荔枝、桂圆、芒果、石榴、梨子、桃子、樱桃、枇杷、釉子、橙子、橘子、冬枣、西瓜、柿子、香蕉、甘蔗、菠萝、火龙果、番茄、猕猴桃、杨梅、草莓、桑葚中原花青素含量。用溶剂浸提法浸提检测水果中果皮、果肉和果核原花青素,并用铁盐催化比色法对其原花青素含量进行测定。大部分水果含有原花青素且部分水果含量丰富,原花青素含量在0.02%-6.82%之间,个别果品含量低。紫葡萄籽中原花青素含量最高,为6.82%,火龙果皮中原花青素含量最低,为0.02%。水果中原花青素含量多寡与水果种属及部位存在一定联系,同种属水果颜色深的原花青素含量一般较颜色浅的含量高。  相似文献   

7.
以长期保持的紫红色刺葡萄愈伤组织DLR细胞系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KT浓度对其花青素和原花青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KT可以有效调控刺葡萄愈伤组织花青素和原花青素的合成,其中以MS+2,4-D 1.0 mg/L+KT 0.05 mg/L培养基效果最佳,花青素和原花青素含量分别达到66.95μg/g(FW)和3947.50μg/g(FW),分别是对照的2.44倍和1.68倍。  相似文献   

8.
葡萄加工后的副产物葡萄籽、皮常常作为废料,被丢弃或发酵后用作肥料。这样不仅造成环境的污染,而且也不利于充分利用资源。而从中提取出有效物质并进行加工利用,既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又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因此,对葡萄加工副产物的综合利用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变废为宝——既保护环境,又提高经济效益。通过对葡萄加工生产产生的副产品的综合利用情况的论述,发现利用方法主要有:从葡萄籽中提取葡萄籽油、低聚原花青素(OPC)以及单宁等物质,从发酵后的皮渣中提取色素、果胶、酒石酸等物质。  相似文献   

9.
花青素还原酶是植物产生原花青素的一个重要基因。本研究以高原花青素葡萄品种"br"的叶片为材料,用同源克隆的方法克隆了原花青素合成关键酶花青素还原酶(anthocyanidin reductase,ANR)基因的开放阅读框ORF。结果得到1 017 bp的核苷酸序列,与葡萄(Vitis vinifera)、茶树(Camellia sinensis)ANR基因的同源性分别为99%、95%。将获得的开放阅读框与原核表达载体pET-28a构建成重组子pET-28a-ANR,并转化大肠杆菌BL21。SDS-PAGE电泳结果表明该重组子表达出预期大小(约45kDa)的融合蛋白。  相似文献   

10.
苹果中原花青素的测定及对果汁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苹果及果汁中原花青素含量重现性高,快速、准确、操作简便,可用于果汁加工及以原花青素为功能因子的保健品生产的质量控制.果汁加工过程中原花青素含量的变化对苹果汁色泽、澄清度及贮藏稳定性影响很大,其中原花青素的氧化聚合是造成果汁品质下降的主要原因.因此,可通过果汁加工前除去原花青素及防止原花青素氧化等措施提高苹果汁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羧酸酰胺类杀卵菌剂烯酰吗啉对葡萄叶片代谢物质及代谢通路的影响,为进一步阐释羧酸酰胺类杀菌剂对葡萄叶片代谢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避雨栽培未施用过杀菌剂的健康红地球葡萄为研究对象,在葡萄树生长发育期间喷施烯酰吗啉农药处理(DI),以等量无菌水为对照(CK),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技术研究2种不同处理下葡萄叶片的代谢差异。【结果】偏最小二乘回归判别分析及置换检验结果显示2种处理葡萄样品的代谢物存在显著差异(P<0.05,下同),进一步采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结合置换检验发现2种处理下葡萄叶片有差异代谢物,并筛选出造成2种处理葡萄叶片代谢显著差异的39种主要代谢物质,其中,烯酰吗啉处理后显著改变的差异代谢物质主要分为7大类,脂质和类脂分子物质、苯丙烷和聚酮、有机酸及其衍生物、有机氧化合物、生物碱及其衍生物、有机氮化合物及其他化合物。对植物抗性关键激素水杨酸和茉莉酸,以及与抗性有关的物质蛇葡萄素、白藜芦醇的相对丰度进行分析发现,施用烯酰吗啉后,其含量均受到影响。通过KEGG通路富集分析发现差异代谢物质主要富集在类黄酮生物合成通路、黄酮和黄酮醇的生物合成通路、烟酸盐和烟酰胺代谢通路、类固醇生物合成通路4条代谢通路中。【结论】施用烯酰吗啉后,葡萄叶片代谢受到直接和间接影响。农业生产中合理按照推荐浓度施用烯酰吗啉能对葡萄产生一定的正面效应,从而促进其品质及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葡萄渣提取液进行澄清,并对工艺参数进行优化.[方法]选择果胶和纤维素复合酶对葡萄籽提取物进行澄清,分别在最适温度和常温作用、最适pH和不调pH条件下此较了复合酶对葡萄籽提取液澄清效果及多酚和原花青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试验表明,复合酶对葡萄籽提取液澄清效果受温度的影响较大,调节pH对澄清度的影响则表现不明显.正交试验证明,最佳澄清工艺条件为pH 5.5,酶解温度45℃、作用时间6h、酶剂量60 mg/kg,透光率达到76%,澄清过程中不影响葡萄籽多酚以及原花青素含量.[结论]研究可为葡萄籽提取液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多指标试验公式评分法优化闪式提取葡萄籽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晋  张正伟  王吉壮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0):10882-10883,10886
[目的]优选闪式提取法提取葡萄籽的工艺。[方法]应用多指标试验公式评分法,结合正交试验设计,以多酚提取率、总单宁提取率和原花青素提取率为指标,考察提取工艺。[结果]闪式提取法提取葡萄籽的最佳工艺为:用6倍量的95%乙醇提取3次,每次1min。[结论]所选工艺条件具有简单、快速、实用等特点。  相似文献   

14.
鲍彤华  钟桂芳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3):3782-3782,3825
研究了葡萄籽原花色素不同浓度(0.01~25 mg/ml)对超氧阴离子的清除作用.结果表明,在高浓度条件下,葡萄籽原花色素对邻苯三酚自氧化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在低浓度条件下的抑制作用较弱.在试验浓度范围,葡萄籽原花色素对邻苯三酚自氧化的最大抑制率为91.5%,且在同浓度条件下与维生素C的抑制作用相当.在光照核黄素体系中,不同浓度的葡萄籽原花色素对超氧阴离子均具有显著的清除作用,并明显优于同浓度的维生素C.这说明葡萄籽原花色素具有良好的自由基清除能力.  相似文献   

15.
以赤霞珠葡萄成熟果实为试材,分别进行不同时长的UV-A,UV-B,UV-C处理,研究采后紫外线处理对葡萄果实中黄烷醇类多酚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的采后紫外线处理对葡萄果实中黄烷醇类多酚的积累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葡萄果实中总酚、黄烷醇类多酚和原花色素含量均显著提高;其中,用UV-B处理15 min对黄烷醇类多酚积累效果最佳,含量增加了45.46%;用UV-C处理45 min对总酚和原花色素积累效果最佳,含量分别增加了279.11%和90.45%。方差分析表明,经上述处理后,葡萄果实中的总酚、黄烷醇类多酚和原花色素含量与对照间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6.
大孔树脂对刺葡萄籽中原花青素的纯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正交试验筛选树脂,探索原花青素在所选树脂上的吸附和解吸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所考察的YWD-06C、YWD-09F、YWD-03K7、YWD-04B1、HPD-300、HPD-700、D-101和DS-401树脂中,YWD-06C树脂为葡萄籽原花青素纯化的最佳树脂;最佳吸附条件:吸附温度20℃,吸附时间6h,溶液pH值为4;最佳解吸条件:解吸液为60%的乙醇水溶液,pH值为4,解吸时间6h,解吸温度25℃.通过动态试验,确定吸附速率为4B/h,洗脱速率为2BV/h,经该工艺所得纯化物中原花青素的含量达92.57%.  相似文献   

17.
葡萄芽自然休眠期间的呼吸代谢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葡萄芽呼吸代谢与自然休眠解除的关系,为葡萄人工休眠调控技术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高需冷量品种夏黑和低需冷量品种京蜜为试材,采取呼吸抑制剂法借助氧电极研究休眠解除过程中芽的呼吸代谢变化。【结果】不同需冷量品种休眠期间芽的呼吸速率和各呼吸途径所占比例大致相同,而且变化趋势也基本一致,但低需冷量品种京蜜呼吸速率及呼吸途径发生显著变化的时间比高需冷量品种夏黑提前20 d左右,且变化更为迅速,只是变化幅度略小于夏黑。休眠期间总呼吸速率呈单曲线变化,当休眠解除时达到顶峰。底物水平上,糖酵解-三羧酸途径所占比例在休眠解除时大幅度增加。电子传递链水平上,剩余呼吸和交替途径在休眠解除时显著增加。【结论】不同品种对低温的敏感度不同,低需冷量品种对低温刺激更为敏感。糖酵解-三羧酸途径是葡萄芽休眠解除的关键因素,剩余呼吸和交替途径的激活在葡萄芽休眠解除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葡萄种子因富含多种代谢产物而具有较高生物活性。全面鉴定葡萄种子中代谢物组分,比较分析不同品种间代谢物差异,探讨葡萄种子代谢物与果皮颜色和品种起源之间的关系,为深入开发和利用葡萄种子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紫红色欧美种葡萄‘巨峰’、浅红色欧亚种葡萄‘魏可’和黄绿色欧亚种葡萄‘黄意大利’成熟期种子为材料,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进行广泛靶向代谢组学分析,采用多元统计学等方法鉴定和比较代谢物。【结果】代谢组学数据质量好,组内样品重复性较好,组间样品存在差异。3个葡萄品种种子中共检测到514个代谢物,包括氨基酸、脂类等6类初生代谢物和原花青素、白藜芦醇等20类次生代谢物。不同品种间代谢物种类相似,但含量差异显著。大多数代谢物的相对含量在深色品种‘巨峰’种子中较高,在浅色品种‘魏可’种子中次之,在无色品种‘黄意大利’种子中较低,表明葡萄种子代谢物含量可能与果皮颜色呈正相关。‘魏可’和‘黄意大利’种子代谢物的相对含量较为相近,而均与‘巨峰’种子代谢物的相对含量差异较大,表明葡萄种子代谢物含量可能与品种起源有关。不同葡萄品种间的差异代谢物主要涉及苯丙烷生物合成、花青...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葡萄冬芽自然休眠诱导过程中呼吸速率和呼吸途径的变化规律,明确呼吸代谢与自然休眠诱导的关系,为休眠调控技术如无休眠栽培和秋促早栽培技术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进而解决葡萄鲜果的周年供应问题。【方法】以‘贝达’嫁接的3年生高需冷量葡萄品种‘夏黑’和低需冷量葡萄品种‘京蜜’为试材,采用专一性呼吸抑制剂法借助氧电极测定葡萄冬芽呼吸速率及呼吸途径的变化,结合利用单芽扦插沙基培养法界定自然休眠诱导的进程,研究自然休眠诱导过程中葡萄冬芽的呼吸代谢变化。【结果】低需冷量葡萄品种‘京蜜’的冬芽自然休眠诱导开始和结束的时间晚于高需冷量葡萄品种‘夏黑’,且自然休眠深度浅于高需冷量葡萄品种‘夏黑’。需冷量不同的‘京蜜’和‘夏黑’两葡萄品种在自然休眠诱导期间冬芽的总呼吸速率变化趋势相同,呈单峰曲线,于自然休眠诱导结束时达最大值;低需冷量葡萄品种‘京蜜’在自然休眠诱导结束时冬芽的总呼吸速率和增幅略低于高需冷量的葡萄品种‘夏黑’。‘京蜜’和‘夏黑’两葡萄品种在自然休眠诱导期间,冬芽底物氧化水平和电子传递链水平上不同呼吸途径的运行活性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且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与其自然休眠进程紧密相关,其中冬芽底物氧化水平上的戊糖磷酸途径(PPP)途径的运行活性与容量、蛋白质脂肪-TCA途径的容量和电子传递链水平上的交替途径的运行活性与容量,随着自然休眠进程的推进迅速增加;低需冷量葡萄品种‘京蜜’冬芽底物氧化水平上的PPP、蛋白质脂肪-TCA和电子传递链水平上的交替途径等与自然休眠诱导密切相关的呼吸途径的运行活性和容量都要略低于高需冷量葡萄品种‘夏黑’的冬芽。【结论】在自然休眠诱导期间,葡萄冬芽的总呼吸速率达最大值即峰值是葡萄冬芽自然休眠诱导期结束的标志。PPP途径和交替途径的运行活性与容量及蛋白质脂肪-TCA途径的容量的迅速增加是葡萄冬芽进入自然休眠的关键,是葡萄冬芽自然休眠诱导期的标志性生理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