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以晋RS-1系、晋RS-2系、晋RS-3系核桃砧木及中林1号早实核桃1年生枝条为材料,通过设置0℃,-10℃,-20℃,-30℃,-40℃5个温度梯度,研究低温胁迫对4个参试品种核桃1年生枝条游离脯氨酸含量、丙二醛(MDA)含量及S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温胁迫下,参试品种游离脯氨酸含量随温度降低均呈整体上升趋势,但不同品种间游离脯氨酸含量变化规律不同,游离脯氨酸含量最高值都出现在-40℃,且-10℃~-40℃的4个处理中各品种间游离脯氨酸含量差异显著。参试核桃细胞中MDA含量随温度降低总体呈增长态势,但不同品种间MDA含量变化趋势差异显著。参试品种SOD活性随温度降低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其中,晋RS-1系及晋RS-2系核桃砧木SOD活性最高值出现在-30℃,晋RS-3系砧木及中林1号早实核桃SOD活性最高值出现在-20℃,各品种间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2.
低温胁迫对核桃抗寒性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以晋RS-1系核桃砧木、中林1号、鲁光、晋香1年生枝条为试材,设置0℃,-10℃,-20℃,-30℃,-40℃5个温度梯度处理,分析低温胁迫对4个不同品种(系)核桃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及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温胁迫下,随着温度的降低,参试核桃品种SOD活性总体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晋香和鲁光的SOD活性呈现出"升—降—升—降"的双峰曲线,晋RS-1系和中林1号呈现出"升—降"的单峰曲线趋势,各品种间差异显著(P0.05);各品种MDA含量随温度降低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晋RS-1系呈现出"降—升"的双峰曲线趋势,鲁光及中林1号呈现出"升—降"的曲线趋势,各品种间差异显著(P0.05);各品种游离脯氨酸含量总体呈增长趋势,但不同品种间脯氨酸含量变化规律不同,且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3.
研究果树抗寒机理及其抗寒生理机制对于抗寒基础理论研究,以及解决实际生产上的问题十分重要。为了了解核桃相关抗寒基因的表达机制,本研究采用2、4、6、8℃几个低温进行处理,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了在不同温度下‘阳光’‘云新’核桃叶片内CBF、(GenBank序列号:JX875914.1)随时间表达量的变化。本课题从处理后核桃叶片中提取出了c-DNA,并成功得到了实时荧光定量PCR数据并进一步进行比较分析。为了了解核桃相关抗氧化生理机制,采用分光光度比色法研究了核桃叶片的多酚、黄酮成分对低温胁迫响应的规律,并得到了相关抗寒物质的变化规律,旨在为以后选育核桃优良抗寒品种等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1.本课题以核桃18S基因为内参,对‘阳光’和‘云新’核桃内CBF基因在2、4、6、8℃胁迫下的表达进行了初步的研究,表明当受到冷胁迫时这些基因在核桃叶片内均有表达量的变化,其中‘阳光’核桃叶片受到冷胁迫时这种变化更为明显,表现为‘阳光’核桃在6℃胁迫下出现了先升高后下降再升高下降的趋势,在8℃胁迫下出现了先升高后下降的明显趋势,推测CBF基因在核桃对低温胁迫的响应中发挥重要功能。本研究同时表明‘阳光’核桃对冷胁迫更敏感,更能在寒冷胁迫迅速响应。  相似文献   

4.
分别将牛角瓜(Calotropis gigantea)、白花牛角瓜(Calotropis procera)成年植株的离体叶片置于不同的低温(15、10、5、0、-5、-10℃)条件下处理,以室温(20℃)为对照,测定分析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等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胁迫温度的降低,叶绿素含量逐渐降低;可溶性蛋白含量表现为先升-后降-再升-再降的波浪形变化,且在-5℃时达到高峰;MDA含量总体先升后降,在15~5℃温度范围内,积累量最大;SOD表现为先降、后升、然后再降的曲线变化,而POD变化更复杂,但两种酶的活性基本都是在5℃上升至最高点。初步认为牛角瓜对低温胁迫具有一定的耐受能力,但其耐受力相对较差,一般5℃左右损伤已较大。  相似文献   

5.
喷施壳聚糖对核桃抗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核桃枝条短期低温胁迫研究,探讨低温胁迫条件下核桃枝条内的生化代谢过程与树体抗冻能力之间的关系。通过对离体香玲核桃枝条以—2、0、4℃低温处理,并在处理后不同时间测定相关酶活性与抗冻蛋白含量,分析低温胁迫后树体抗冻相关酶活性和蛋白含量。研究结果发现,在—24℃的低温胁迫均能够显著提高核桃枝条内SOD、CAT、POD酶的活性,同时脯氨酸的含量在04℃的低温胁迫均能够显著提高核桃枝条内SOD、CAT、POD酶的活性,同时脯氨酸的含量在04℃的低温胁迫下也有显著增加。说明SOD、CAT、POD和脯氨酸参与了核桃树体的抗冻反应。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闽楠幼苗耐低温胁迫的能力,以闽楠一年生盆栽苗为材料,人工模拟不同的低温环境(10℃、5℃、0℃、-5℃)进行培养试验,以25℃条件下生长的幼苗为对照,观察幼苗叶片在胁迫下的形态变化,并测定其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胁迫10d时,5℃和10℃处理的幼苗其叶形、叶色和枝梢形态与对照相比未见明显变化,但0℃处理的幼苗叶片则有明显变化;20d时,10℃条件下闽楠成熟叶片萎蔫下垂并伴有少许叶片脱落现象,而0℃处理的叶片还伴有失绿现象。经过-5℃/24h处理,幼苗叶片失绿且伴有结冰现象;常温恢复1h和12h后,叶片出现反卷、失绿严重、叶片重度萎蔫并脱落的现象。随着胁迫温度的降低和持续长时间的处理,闽楠幼苗叶片细胞质膜透性、SOD酶活性和脯氨酸含量增加,MDA含量先下降后上升,叶绿素含量呈持续下降趋势。经过24h的冻害处理及常温恢复1h和12h,闽楠幼苗叶片细胞质膜透性、叶绿素含量、MDA含量、SOD酶活性和脯氨酸含量呈不同程度的变化趋势。用Logistic方程计算出闽楠幼苗半致死温度为-2.9℃。试验结果说明闽楠幼苗可以抵抗一定程度的低温,但持续20d的冷害和-5℃/24h冻害及常温恢复12h处理,其幼苗叶片的正常代谢及生长发育受到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7.
外源NO对低温胁迫下核桃幼苗活性氧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外源NO处理对低温胁迫下核桃幼苗活性氧代谢系统的影响,探讨其影响核桃抗寒性的可能作用机制,寻找通过施加外源NO提高果树抗逆性的新方法,为外源NO在未来核桃抗逆生产中的广泛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抗寒性不同的‘香玲'、‘鲁果12号'核桃品种为材料,采用人工气候室模拟低温处理与叶片喷施SNP相结合的方法,研究SNP(200μmol·L~(-1))对低温胁迫下核桃幼苗活性氧代谢的影响。[结果]1)正常生长条件下,喷施SNP对核桃幼苗叶片质膜透性、叶绿素含量、超氧阴离子(O_2~(·-))产生速率、过氧化氢(H_2O_2)含量、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脯氨酸(Pro)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影响不大,显著提高了过氧化物酶(POD)、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和抗坏血酸(AsA)、谷胱甘肽(GSH)含量以及AsA/DHA和GSH/GSSG比值,降低了氧化型抗坏血酸(DHA)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但2个品种的各项指标变化程度不同。2)低温胁迫下,SNP处理可显著提高核桃幼苗叶片POD,SOD,CAT,APX和GR等抗氧化物酶活性,同时,提高叶绿素和Pro,ASA,DHA,GSH,GSSG含量,减少H_2O_2和MDA的积累,降低O_2~(·-)产生速率和细胞质膜相对透性,2个品种的变化幅度不同。[结论]低温胁迫下,外源NO处理可增强核桃幼苗叶片抗氧化物酶活性,提高抗氧化剂含量,维持抗坏血酸-谷胱甘肽(AsAGSH)循环系统的稳定性,降低H_2O_2、MDA的积累及O_2~(·-)的产生速率,从而减轻活性氧对核桃叶片的伤害,保护细胞膜结构的稳定性,增强抗寒性。  相似文献   

8.
在0、-2、-4、-6、-8℃温度下对近无柄雅榕(Ficus concinna)叶片中MDA、可溶性糖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降低叶片中MDA含量呈现先升后降趋势,在0~-4℃条件下逐渐增高,在-4℃时达到最高值,在-4~-8℃条件下逐渐降低;可溶性糖含量随着温度的降低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从0~-2℃大体呈现上升趋势,-2℃时达到最高值,从-2~-8℃过程中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西双版纳莲雾抗寒性比较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西双版纳,以4个优良莲雾品种为研究对象,采用人工模拟低温环境方法,比较了不同低温条件和不同持续时间对莲雾叶片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采用综合指数法评价了不同莲雾品种的抗寒性,结果表明,4个莲雾品种除相对电导率随着低温处理时间的延长一直在不断升高外,其它几个抗寒指标变化趋势基本上都是先升后降,各指标最高值出现时间不一样;SOD活力在48 h达到最高值,丙二醛含量在120 h时达到最高值;在2oC条件下,不同持续时间各品种的综合抗寒指数由高到低的顺序为白钻>金达宝石>飞弹>黑珍珠,与0℃时各品种综合抗寒指数表现顺序一致。在0oC、5oC、10oC、20oC条件下,各品种的综合抗寒指数由高到低的顺序为金达宝石>飞弹>黑珍珠。  相似文献   

10.
以云南西盟种源2年生巨龙竹幼苗叶片为研究对象,低温胁迫24 h后测定其不同温度处理下相对电导率,并应用Logistic方程建立回归模型,计算半致死温度。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温度的逐渐降低,相对电导率呈"S"型曲线上升,5℃到0℃时相对电导率只是少量增加,从0℃到-5℃时电导率急剧升高,-5℃到-15℃时电导率缓慢升高;应用Logistic方程计算巨龙竹幼苗叶片半致死温度为-2.16℃,相关系数0.907,表明低温胁迫下的相对电导率遵循Logistic方程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1.
应用电导法评价5个桉树抗寒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材料和条件控制上探讨电导法评价桉树抗寒性的应用,具体评价了4个桉树无性系和邓恩桉实生种的抗寒性.结果表明:EG-6无性系抗寒性较强,叶片半致死温度为-9.76~-8.95℃,井冈1号和广9次之,叶片半致死温度为-9.26~-8.22℃,邓恩桉和DH201-2较弱,叶片半致死温度为-8.80 ~-7.77℃.不同叶...  相似文献   

12.
北方主要越橘栽培品种果实品质及抗氧化能力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北方主要越橘栽培品种为材料,进行了果实品质、抗氧化物质及其能力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6个品种中北蓝(Northblue)果形最大,蓝丰(Bluecrop)果实总糖含量最高,美登(Blomidon)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和总酸含量最高。越橘果实的主要抗氧化物质为花色苷、酚类和类黄酮化合物,其中,北蓝果实的花色苷和总黄酮含量最高,北陆(Northland)的多酚含量最高,伯克利(Berkeley)的花色苷、总黄酮和多酚含量均最低。通过总还原力、DPPH和清除超氧自由基的检测,蓝丰、北蓝、北陆的抗氧化能力较强,伯克利的抗氧化能力最弱。  相似文献   

13.
为比较不同品种油橄榄叶果之间多酚含量的差异,以云南引种的16个品种油橄榄叶样及13个品种的果渣样为原料,采用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设计,选出微波辅助提取油橄榄多酚物质最优水平组合为:萃取功率为600 W、萃取时间为20 min、萃取温度为120℃、乙醇-水溶液浓度为40%,以此为微波萃取工艺条件,提取油橄榄叶样及果渣样中多酚物质,并测其含量。结果表明,叶样多酚含量鄂植8号中的最低,为1.02%,城固53中最高,为8.29%;果渣样品中多酚含量,阿斯最低,为0.64%,而莱星最高,为1.56%,油橄榄叶样中多酚含量平均值(4.21%)大于果渣中多酚平均含量(1.10%)。实验结果为从油橄榄中获取天然抗氧化剂,以延伸油橄榄产业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比较3种干燥方式所得黑果腺肋花楸果粉的物理特性、活性物质含量和体外抗氧化活性的差异,评价不同干燥方式对果粉品质的影响.[方法]以黑果腺肋花楸果为试材,分别采用热风干燥、真空冷冻干燥及喷雾干燥3种干燥方式对黑果腺肋花楸果进行干燥.通过Lab颜色模型评价果粉色泽,pH值示差法测定花色苷含量,比色法测定总酚、黄酮...  相似文献   

15.
回流蒸馏法精制黑果腺肋花楸多酚浸膏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果腺肋花楸果实富含花青素、类黄酮、酚酸、原花青素等多酚类物质。为充分利用该果实的保健价值,在酶解、降糖、降酸的基础上,利用回流蒸馏法,精制黑果腺肋花楸多酚浸膏。结果表明:添加0.01%的果胶酶,最佳酶解时间为100 min,酶解率达到90%以上;在化学降酸中,添加NaHCO_36 g·L-1,降酸效果最好;在超滤除菌中,选择膜孔径为2μm的超滤膜,除菌效果最佳;在回流萃取中,最佳回流时间为40 min;在减压蒸馏工艺中,最佳蒸馏时间为3.0 h,此条件下浓缩倍数约为11,多酚含量约44%。该浸膏可作为初级工业产品,应用于保健食品、医药、化妆品等领域。  相似文献   

16.
研究提取条件对槟榔核提取物中多酚含量及其体外降糖活性的影响.以槟榔核为原料,乙醇溶液为提取溶剂,利用福林-酚比色法测定槟榔核中多酚的含量,分析槟榔核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的影响,并进行工艺优化.结果 表明:超声辅助提取槟榔核多酚最佳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40%,料液比1∶60(g/mL),提取温度80℃,提取...  相似文献   

17.
试验采用超声波-酶法提取油茶粕中的多酚,以多酚得率为指标,考察加酶比、料液比、乙醇浓度、温度、时间对油茶多酚得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结果的基础上,通过三因素三水平响应面分析法对油茶多酚的提取条件做进一步的优化。通过优化所得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加酶比1∶2、料液比1∶23(g/mL)、乙醇浓度55%、温度50℃、时间0.85h,在此条件下多酚得率18.94mg/g。与理论值相比偏差较小,相对误差2%,表明该模型是合理的,可以用来作为油茶多酚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8.
以昆明实心竹叶水溶性多糖和可溶性固形物提取量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得出最佳的提取工艺为,温度80℃,固液比1:30,时间为4h,次数为2次,多糖提取量为71mg/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8mg/g。以竹叶提取液为原料,采用感官评定和正交试验对竹叶茶饮料的配方工艺进行研究,确定竹叶茶饮料最佳配方为:竹叶澄清汁90mL/100mL,蜂蜜6mL/100mL,柠檬酸0.35g/100mL。  相似文献   

19.
Gong Y  Liu X  He WH  Xu HG  Yuan F  Gao YX 《Fitoterapia》2012,83(3):481-489
The influence of various solvents on the yield of polyphenols from defatted marigold residue, the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the extracts and the composition of antioxidant compounds in the extracts were investigated. The content of total phenolics and flavonoids in the extracts was significantly varied with different solvents (P<0.05) and the extract by ethyl alcohol (EtOH)/water (7:3, v/v) has the highest content of total phenolics and flavonoids, 62.33 mg gallic acid equivalents (GAE)/g and 97.00 mg rutin equivalent (RE)/g, respectively. The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the extracts was evaluated by radical (2,2'-azino-bis-(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fonic acid) (ABTS), 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 (DPPH)) scavenging and ferric reducing antioxidant power (FRAP) assays. The results of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antioxidant activity was well correlated with the content of total phenolics and flavonoids (R2>0.900). Antioxidant components in the extracts were identified by combined on-line HPLC-ABTS·+ post-column assay and HPLC-DAD-MS method. Gallic acid, gallicin, quercetagetin, 6-hydroxykaempferol-O-hexoside, patuletin-O-hexoside and quercetin were the dominant antioxidant compounds in the extracts, and quercetagetin was identified as the strongest antioxidant capacity.  相似文献   

20.
低温胁迫对蓝靛果忍冬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低温胁迫过程中蓝靛果忍冬渗透调节物质与抗寒性的关系,设6个温度胁迫梯度(-15、-20、-25、-30、-35、-40℃),处理9个蓝靛果忍冬品种的1年生枝条(蓝鸟、伊利亚特、炭火、谢丽娜、加洛奇卡、落火炭、别列里、蓝纺锤及阿索里),研究品种间在不同温度下生理指标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在气温降至-15~-25℃时,蓝纺锤和落火炭的可溶性糖含量最高,加洛奇卡和落火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最高,落火炭游离脯氨酸含量最高;在气温降至-30~-40℃时,落火炭、谢丽娜和别列里可溶性糖含量最高,伊利亚特、加洛奇卡和落火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最高,蓝纺锤、伊利亚特和落火炭游离脯氨酸含量最高;在新疆最低气温条件下(北疆气温在-33~-41℃,南疆气温在-19.4~-32.9℃),落火炭更适宜种植于新疆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