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邓衍领 《中国蔬菜》2003,1(3):45-46
杏鲍菇是近年驯化栽培成功的食用菌新品种 ,其菇体肥大 ,菌柄洁白似雪 ,脆嫩爽口 ,盖大肉厚 ,香味浓郁似杏仁 ,鲜美如鲍鱼 ,故名杏鲍菇。目前我国南北均有少量栽培 ,产品销往宾馆、饭店 ,售价较高。1 生物学特性杏鲍菇菌丝生长不需光线 ,温度不宜超过32℃ ,以 2 4~ 2 6℃为最适 ,要求空气湿度 6 0 %,培养料含水量 5 5 %~ 6 0 %,pH 6 .0~ 6 .5 ;菇体形成与发育需适量的散射光 (5 0 0~ 10 0 0lx) ,温度以18℃为最佳 ,低于 8℃菇体难以形成 ,高于 2 2℃菇体发黄死亡 ,出菇阶段空气湿度提高到 85 %~90 %,菇体发育阶段降低到 80 %。根据我…  相似文献   

2.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 ,我市改变了以往代料香菇一统天下的格局。杏鲍菇栽培量在逐年增多 ,但因杏鲍菇出菇期的温度范围较窄 ,出口菇的质量要求较高 ,一般只采收 1~ 2潮菇 ,生物学效率只有 40 %。菇农将废菌棒晒干后当柴烧 ,或者就丢弃在菇棚边 ,不但浪费了资源 ,还造成环境污染 ,为了合理利用杏鲍菇废料 ,降低栽培成本 ,我们进行了利用杏鲍菇废料栽培姬松茸试验 ,共栽培了 15 0 ,0 0 0袋 ,每10 0kg干料平均产鲜菇 8~ 10kg。现将该项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栽培季节 姬松茸栽培季节分春栽和秋栽 ,春栽一般安排在 3~ 5月份 ,秋…  相似文献   

3.
长根菇,又名金钱菌,茶树菇等。是温带、亚热带夏秋季节发生的一种常见的土生木腐菌。菇体清秀,肉质细嫩,柄脆爽口,营养丰富,食药兼用。人工栽培目前主要用棉子壳、木屑、甘蔗渣等为主料,成本较高。广西是木薯生产大省,木薯加工后的木薯皮随地丢弃,没有得到很好利用。木薯皮富含粗纤维,自然降解较慢,为充分利用资源。从1998年以来,我们用木薯皮栽培平菇、杨树菇和金针菇,均获得理想的效果。2001年秋季,又用木薯皮试种长根菇也获得成功,并进行小批量的生产试验,利用室内床架8m2,用干料120kg,加30kg的甘蔗渣,栽培800袋,共收鲜菇115kg,生物学效率达80%以上。现将栽培技术介绍如下:1 栽培季节 长根菇出菇适宜温度为15~28℃,菌丝长满袋一般30~40天,再经20~30天达生理成熟。因此,当气温  相似文献   

4.
王朝江  池惠荣 《食用菌》2002,24(6):32-32
杏鲍菇又名刺芹侧耳 ,菌肉肥厚 ,质地脆嫩 ,具杏仁香味 ,极受消费者欢迎。但由于杏鲍菇出菇适温窄 ,生物转化率低 ,故普及栽培缓慢。为此 ,我们在多家农户袋栽生产的基础上 ,总结出了以季节适宜、设施合理、配方优良、管理得当为主要内容的成功经验 ,现介绍如下。1 季节适宜 杏鲍菇出菇适宜温度 12~ 18℃ ,温度太低或太高都难以形成子实体 ,一般分为秋末初冬出菇与春末夏初出菇。石家庄地区的气候特点是冬夏长秋春短 ,秋冬之交和冬春之交气温陡降和陡升明显。因此 ,秋菇宜安排在 9月 2 0日开袋 ,前提 45天制栽培袋 ;春菇在 2月 2 0日开袋…  相似文献   

5.
去年 ,我们首次试种杏鲍菇获得成功 ,现将主要栽培技术简介如下 :1 适时栽培 杏鲍菇出菇最适宜温度是 10~18℃ ,因而按照出菇温度要求安排好季节 ,温度太低或太高都难以形成子实体。而且与平菇栽培不同的是杏鲍菇的第一批菇蕾未能正常形成 ,将影响到第二潮的正常出菇。我县安排在 11月下旬进行栽培较适宜。2 适增氮源 在常规配方基础上 ,我们把麸皮的量提高到 2 0 %~ 2 5 % ,取得了明显的增产效果 ,特别是第二潮菇长势较以前旺盛 ,后劲足产量明显提高。3 充足水分 在配料时水分加得稍多些 ,一般以手握料水 ,手缝间有一滴水滴为度 ,…  相似文献   

6.
针对近年杏鲍菇栽培主要原料棉籽壳和杂木屑价格大幅度上涨的现实问题,在常规栽培基质配方(CK)基础上,设计茶渣部分或全部替代棉籽壳和杂木屑的栽培基质配方5个处理,进行杏鲍菇栽培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含茶渣40%的配方5栽培杏鲍菇综合效果最好,是杏鲍菇栽培的优良基质配方。配方5栽培杏鲍菇的优点为发菌期较短(27 d),原基形成期短(46 d),育菇期短(10 d),单菇重量较重(173.0 g·个-1),出菇单产最高(238 g·袋-1),菇体蛋白质含量较高(粗蛋白3.16%)、脂肪含量较低(0.32%)、总氨基酸含量(2.10%)高,含有茶多酚,单产利润即生产经济效益最高(1.58元/袋)。在生产上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广温型杏鲍菇Pe528菌株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杏鲍菇属中低温型品种 ,从 1998年开展杏鲍菇的定向系统选育 ,选择目标是抗高温、耐低温、质量好、产量高 ,既可作冰菇 ,又可作菜菇棍棒状品种。 1999年选育的优良菌株 ,具有生育期短 ;较抗热耐低温 ,子实体清脆 ,形美、爽口等优点。采用棉子壳或木屑等栽培转化率达 10 0 %以上 ,并定名为“Pe5 2 8”  相似文献   

8.
木薯秆屑木薯渣营养成分及栽培杏鲍菇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苏启苞 《食用菌》2008,30(2):30-31
以木薯秆屑、木薯渣为主要原料按不同比例配制培养基栽培杏鲍菇,结果表明,木薯秆屑、木薯渣经过合理搭配,完全可以满足杏鲍菇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发育的要求,其中以配方3产量高,品质好;配方1出菇快,第一潮菇产量高,在木薯产区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木薯秆屑、木薯渣栽培杏鲍菇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木薯秆屑、木薯渣为主要原料按不同比例配制培养基栽培杏鲍菇,结果表明,木薯秆屑、木薯渣经过合理搭配.完全可以满足杏鲍菇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发育的要求,其中以配方3产量高,品质好;配方1出菇快,第一潮菇产量高,在木薯产区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全天候”花菇生产技术克服了以往花菇生产中受雨、雪、雾等恶劣天气的影响 ,巧妙地变恶劣天气为有利因素 ,具有全天候特点 ,且花菇率达 10 0 % ,爆花、天白花菇等优质菇比例大幅度提高。1 出菇适期的选择菌袋培育 80天左右 ,转色为带有金属光泽的棕褐色或茶褐色 ,菌皮厚薄适当 ,具有较强韧性 ,是菌袋成熟的标志。当气温开始稳定在 5~ 18℃时为出菇适期。南阳地区以 11月 2 5日至 12月 5日开始出菇为宜 ,持续生产到翌年 3月。2 出菇管理技术2 .1 补水催蕾  1催蕾前要在培养室内把袋温提高到 2 7~2 8℃ ,保持 4天 ,增强菌丝分解能力 ,…  相似文献   

11.
在滑菇培养料中,适当添加香菇、黑木耳、杏鲍菇三种菌糠,可明显加快滑菇发菌速度,减少菌棒的杂菌污染,缩短出菇期。其中,添加杏鲍菇菌糠具有明显的增产作用,采用杏鲍菇菌糠40%,棉子壳30%,杂木屑29%,石膏粉1%的配方栽培滑菇,生物转化率比对照提高20%。  相似文献   

12.
陈成杰 《食用菌》2002,24(3):30-30
关于 Sx4 2杏鲍菇的栽培技术、特性特点在 2 0 0 1年《食用菌》第 6期刊出后 ,有不少读者来信、来电咨询。为使种菇户真正有收获 ,现特补充该菌株的高产三要素。1 选择优质菌种 选取首代优质菌种经扩繁后培育原种、栽培种、栽培袋生产出菇比较理想。2 控制好料水比 实践表明 ,以 1kg干料 ,1kg水 (即 1∶ 1)为好。杏鲍菇比较耐旱 ,料含水量过高 ,菌丝生长缓慢且容易污染杂菌。3 巧妙覆土栽培  1准备覆盖土 :用的土最好是火烧土、泥炭土、泥炭土、沙壤土 ,也可用菜园、果园土 (取表层 5~ 10 cm以下的土过筛后晒干 ,加 1%石灰拌匀调含…  相似文献   

13.
陆北路 《食用菌》2003,25(1):31-31
鲍鱼菇 ,又名黑鲍菇 ,系我国新近推广的一种高温型侧耳 ,为春末深秋轮作的理想食用菌 ,也是适合南方亚热带地区栽培的品种。在我国台湾省被大量用于生产罐头 ,并畅销到东南亚及港澳等地。目前海南、福建、广东等省已投入生产 ,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 生产季节 鲍鱼菇生长温度区域广 ,但超过 35℃和低于15℃均不利于菌丝生长和子实体的形成 ,并且容易出现长柄薄盖、色泽淡化的劣质菇。因此 ,栽培季节必须选择气温稳定在 16~ 32℃时为妥。夏季气温过高 ,最好移到防空洞、地下室等阴凉处栽培。2 培养料配制 ①杂木屑 78% ,麦麸 2 0 % …  相似文献   

14.
采用普通冷库环境栽培杏鲍菇,对杏鲍菇进行品种筛选、后熟期培养和低温刺激3个方面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杏鲍菇不同来源的菌株出菇表现差异大,引种时应引进适合冷库栽培的高产优质的杏鲍菇品种;杏鲍菇菌棒长满料袋后,经过10 d的后熟期培养,促使培养料充分分解和积累,能在最大程度上满足子实体生长发育的需要;菌棒经过3 d,5~10℃的低温刺激后,有利于促进菌丝的新陈代谢和子实体原基的形成与分化,刺激后菌棒现营快,出菇多而整齐。  相似文献   

15.
从菌丝培养条件、出菇条件和栽培模式3方面研究白芦菇工厂化栽培的关键技术。结果为:短袋栽培模式下,采用栽培料配方为棉籽壳58%,玉米芯15%,木屑10%,麸皮15%,石灰2%或棉籽壳63%、木屑10%、玉米粉10%,麸皮15%,石灰2%,含水量60%~65%,菌丝生长期培养温度28℃,出菇期氧气充足,无温差刺激,湿润玉米芯覆面,避免光照或红光照明,可获得良好的栽培效果。  相似文献   

16.
包著勤 《食用菌》2003,25(4):39-40
滑菇又名珍珠菇 ,子实体丛生 ,朵形小 ,菌盖黄褐色 ,表面光滑 ,有粘质 ,营养价值高 ,发展前景广阔。滑菇属喜湿性真菌 ,出菇温度 5~ 2 0℃ ,适合南方高山区种植。近年来 ,我县高山区综合利用栽培香菇、杏鲍菇等菌类污染的废料 ,采用长袋模式种植滑菇 ,取得高产 ,经济效益显著。现将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1 栽培季节 滑菇菌筒充分成熟后 ,以出菇有利 ,因此宜采用春种秋收的栽培方式。南方高山区制袋期可安排在 2~ 4月 ,菌株选用中晚熟种。2 培养料配方 种植滑菇的原料广泛 ,棉子壳、杂木屑、野草、农作物秸秆以及污染的废料等均可。配…  相似文献   

17.
通过近3年引种试验示范,总结提出大球盖菇发育起点温度为8℃,按日均气温·料温,评估出从堆料播种到出报信菇的有效积温为1 000℃。依据有效积温管理公式W=∑(T-t)×d倒推安排与当地适温雨季吻合的出菇期,因地制宜科学安排播种期;介绍根据气温选择生料栽培或发酵料的栽培模式。建议秸秆种菇后菇渣还田,以利于促进土壤物质有机转化。  相似文献   

18.
鸡腿菇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鸡腿菇适应性强、可用多种农副产品如棉籽皮、玉米芯、麦草、稻草、玉米秸杆等做培养料 ,方法简便灵活 ,投资少 ,见效快 ,收益高 ,人工栽培简单粗放 ,生产周期短 ,培养料到用率高 ,生物效率可达 15 0 %~ 2 0 0 %。由于鸡腿菇菌丝抗衰老能力强 ,以及不沾泥不出菇的特点、生产者可在农闲大量培育菌袋 ,然后根据气温、市场动态来分期分批安排出菇、或采用异地出菇取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既适合农户家庭种植 ,又可以进行规模化 ,工厂化周年生产 ,其主要栽培技术如下 :1 栽培温度及季节安排 鸡腿菇菌丝生长温度3℃~ 38℃ ,最适 2 4℃~ 2 8℃ ,…  相似文献   

19.
连体菇棚是针对传统单个菇棚而言,其由多个单体菇棚依次连接组成,具有空间利用率高、节能、省工、高效等优点,通过菇棚内环境条件控制和合理安排生产周期可实现高产高效栽培。与传统菇棚相比,棚内气温夏季前后可降低2℃~5℃,冬季棚内气温可升高2℃~5℃;菌袋污染率明显降低,为3%左右;出菇期可延长1个~2个月;生物学效率可提高20%~30%;建造原材料成本可降低49%~59%;土地利用率提高33%左右。  相似文献   

20.
以木薯秆屑为主原料,部分或全部替代传统原料木屑、棉子壳栽培杏鲍菇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70%~80%木薯秆屑与棉子壳复合配方栽培杏鲍菇,效果较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