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乔新星  李傲瑞  晁旭  张继军  任蕊  胡奎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14):258-259,262
目前国内富硒农产品市场前景广阔、发展潜力巨大,是实现农民增收、乡村振兴的朝阳产业,富硒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日益重要.陕西安康地区、关中地区具有丰富的天然富硒土地资源,但也存在资源优势转化不够、富硒资源家底不清、公众认可度低等问题.对陕西省富硒农业发展现状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和建议,为带动农村经济发展提供理论参考,更好地以富硒产业发展支撑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和精准脱贫攻坚战.  相似文献   

2.
基于嘉兴地区富硒土壤类型与土壤理化性质研究成果,以秀洲富硒区为例,依据富硒农产品统计结果对农作物进行合理筛选,以期选出的作物品种富硒能力强、商品率高、种植效果好等,同时结合富硒土壤硒含量划分富硒土地等级。在此基础上提出富硒土地利用与规划建议,为地方政府与企业开发富硒农产品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龙海市农业生态地质调查结果表明,绝大部分土壤呈强酸性、酸性,土壤养分处于中等和较缺乏水平,土地综合质量以一、二等占77.73%,富硒土壤资源十分丰富。据此提出开发富硒农产品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银川盆地富硒土地资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银川盆地首次发现大面积富硒区.该富硒区具有富硒土层厚、硒含量适中、宜于开发利用等特点.富硒土地分布区不仅硒含量高,而且污染有害元素的含量特别低,呈"原生态"的自然状态.初步分析认为银川盆地土地富硒主要与成土母质(母岩)有关.  相似文献   

5.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州)位于湖北省西南部,拥有全球唯一探明的独立硒矿床,被第14届国际人与动物微量元素大会授予“世界硒都”的称号。由于地处南北区系生物交汇渗透中心地带,生境独特,境内中药资源丰富,因此还被誉为“华中天然药库”。虽然恩施州拥有丰富的富硒药用植物资源,但由于缺乏有效的评价和鉴定体系,大多数的富硒药用植物资源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本研究通过文献调研法、专家咨询法,以药用植物的硒富集系数(SAC)为评价标准,利用正态分布原理,初步建立了富硒药用植物资源评价体系,将药用植物的硒富集能力划分为5个水平,一级:SAC≥10,富硒能力极强;二级:2≤SAC<10,富硒能力较强;三级:0.5≤SAC<2,富硒能力一般;四级:0.1≤SAC<0.5,富硒能力较差;五级:SAC<0.1,富硒能力极差。富硒药用植物资源评价体系的建立,有利于提升富硒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效率,促进我国富硒中药材产业高效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嘉兴市秀洲区富硒土地现状,并提出了该区富硒土地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建议,以期为嘉兴市秀洲区富硒土地开发利用与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陕西省安康市围绕富硒优势资源开发先后进行了硒资源普查、天然富硒食品标志制度制定、富硒资源开发技术平台建设、制定实施富硒食品硒含量分类标准等工作,有力地推进了安康富硒食品产业的发展。笔者在对安康富硒食品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深入地剖析了安康富硒食品产业科技支撑体系存在主要问题,研究提出完善安康富硒食品产业科技支撑体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连城县富硒土壤资源丰富,是福建省为数不多的富硒带之一。该文在分析连城县富硒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就连城县富硒农业产业未来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与思考。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和县土地质量现状,明确有益元素、有害元素等指标含量水平其及对土地质量的影响程度,开展1:50000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采集表层土壤样品5161件,测定土壤样品中25项元素指标,综合评价得到土地质量综合等级.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土地质量总体良好,一等(优质级)土地143.50km2;二等(良好级)土地576.04km2;三等(中等级)土地为150.55km2;四等(差等级)土地10.79km2;五等(劣等级)土地为1.43km2.富硒土壤资源分布面积为11979hm2;其中有2个绿色无公害富硒土壤区,面积为2683hm2;有2个富硒土壤潜力区,面积为9296hm2.  相似文献   

10.
硒是人体不可或缺的微量元素,开发利用富硒资源,积极培育富硒特色产品,对于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多方促进农民增收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意义。而富硒人参果的大棚种植对土地面积日益减少的农民而言,不失为一种新的发家致富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采用土培盆栽试验研究了贫硒土壤中添加富硒奶牛粪和富硒水稻秸秆生物炭2种不同富硒有机肥对玉米硒含量及贫硒土壤硒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添加富硒奶牛粪处理中的玉米对硒的吸收富集效果优于添加富硒水稻秸秆生物炭的处理,且植株根部吸收硒后更易于转运到地上部,硒在其体内的迁移率高。从2种有机肥的添加量来看,基施25 t·hm-2富硒奶牛粪以及40 t·hm-2富硒水稻秸秆生物炭对玉米生长有更好的促进作用,玉米植株内的硒含量及生长状况均优于其他处理。与此同时,富硒奶牛粪和富硒水稻秸秆的添加均能显著提高土壤中全硒的含量,且均随着富硒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与富硒有机肥施用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戴光忠 《安徽农业科学》2013,(29):11861-11862,11865
为了发展江汉流域硒产业,湖北省委决定在钟祥市创建柴湖硒产业示范区。该研究介绍了柴湖镇概况,根据柴湖镇分布有富硒土壤的优势,从发展富硒种植业和养殖业、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富硒品牌农业、加强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促进富硒土地流转等方面提出了该镇硒产业示范区的建设对策。  相似文献   

13.
戴光忠 《安徽农业科学》2013,(29):11861-11862,11865
为了发展江汉流域硒产业,湖北省委决定在钟祥市创建柴湖硒产业示范区。该研究介绍了柴湖镇概况,根据柴湖镇分布有富硒土壤的优势,从发展富硒种植业和养殖业、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富硒品牌农业、加强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促进富硒土地流转等方面提出了该镇硒产业示范区的建设对策。  相似文献   

14.
吴丹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1):5841-5843,5856
[目的]为富硒香菇和富硒平菇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和天然保健品的研发提供参考。[方法]分别以富硒香菇和富硒平菇的子实体为材料,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其中的多糖,通过水杨酸法检测多糖对羟自由基(·OH)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的清除作用。[结果]在50~250μg/ml范围内,富硒香菇多糖和富硒平菇多糖均具有一定的清除·OH和O2^-·的能力,且随着多糖浓度的增加,其对·OH和O2^-·的清除率上升;相同浓度富硒香菇多糖和富硒平菇多糖对.OH的清除能力与硒含量成正比,而相同浓度富硒香菇多糖对O2^-·的清除效果明显好于富硒平菇多糖。[结论]富硒香菇多糖和富硒平菇多糖均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且其浓度与抗氧化活性具有一定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15.
在小麦生长过程中利用外源增施硒元素技术能够达到小麦富硒的目的,本论文通过对富硒小麦生产上的环节进行总结,包括施硒类型、施硒方式、富硒小麦田间管理等,对形成富硒小麦栽培管理的综合配套技术具有实际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不同富硒芽孢杆菌对富硒赤红壤硒形态、价态转化及菜心吸收累积硒的影响,为天然富硒蔬菜生产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富硒赤红壤作为供试土壤、菜心作为供试作物,以2株富硒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 YLB1-6和Bacillus thuringiensis TXB2-5作为供试菌株,采用盆栽试验,以无菌...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索富硒有机肥对小麦硒积累的影响,科学确定富硒有机肥应用技术,采用"苏州硒谷"富硒有机肥和"贝特"有机肥土壤基施,试验设5个处理,开展了富硒有机肥应用效果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种植后土壤比种植前土壤硒含量呈增加趋势;富硒有机肥不同施用量对于小麦产量影响作用较小;富硒有机肥不同施用量各处理与对照相比面粉全硒含量都有增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探讨了叶面喷施氨基酸硒肥对富硒夏黑葡萄的应用效果,考察其富硒特性及可溶态硒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富硒最佳硒液浓度为250 mg/kg,效果明显;从夏黑葡萄生长绽叶期就开始定期喷施叶面硒肥,可显著改善叶片质量,有助于葡萄有机态硒的富集,葡萄硒含量最高达138μg/kg;葡萄富硒时期与富硒效果呈正相关关系(R2=0.959...  相似文献   

19.
采用田间试验和样品检测方法,研究增施不同品种的硒肥及不同的施用方法,硒对西甜瓜富硒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锌硒葆和亚硒酸钠两种富硒肥料均能增加土壤和西甜瓜产品中硒的含量,从而达到富硒的目的,且增产增效明显,但两种富硒肥料均以叶面喷施效果优于滴灌处理。  相似文献   

20.
根施硒肥对黄瓜产量和硒富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5种不同富硒肥料对津优1号黄瓜种苗生长发育、结果质量及果实富硒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硒矿物有机肥能显著提高果实质量和果实硒含量,并使果实中的硒含量达到了0.086 3 mg·kg-1。天然矿物质富硒肥、竹荪富硒肥、亚硒酸钠3种硒肥对黄瓜苗生长发育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中,施用特效螯合硒肥的果实中硒含量达到了0.168 5 mg·kg-1,但是综合生长情况不是最优。本试验为将来探索施用富硒肥料种类及用量、有效的提高果蔬类植物产量及使植物合理富硒做了铺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