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产芽孢纤维素降解细菌XN-13菌株筛选及酶活力测定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筛选对纤维素具有降解作用的产芽孢细菌,以牛粪为原料分离到217株降解细菌,采用刚果红平板法对其进行初筛,对其发酵液测定酶活进行复筛,其中XN-13具有显著的降解活性,酶活力达1700U/ml.对XN-13进行了菌体形态、菌落特征的观察及一系列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DNA的序列测定,结合XN-13菌株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征综合考察,初步判断XN-13为一株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产纤维素酶芽孢杆菌的获得对菌剂的大工业生产及菌剂的商品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为了得到一株具有降解纤维素性能的产芽孢菌株,采用加热富集芽孢菌及刚果红脱色圈的初筛方法,从菜地土壤、动物粪便、青贮饲料等样品中分离筛选出41株能够降解纤维素的产芽孢细菌。对初筛菌株发酵培养,测定发酵液透明圈直径及纤维素酶活力,菌株T-7具有显著的降解能力,纤维素酶活力达1678.89U/mL。通过形态观察鉴定、生理生化实验和16SrDNA序列分析对其进行种属鉴定,鉴定T-7菌株为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研究了供试菌株T-7的降解工艺,获得了菌株发挥最大降解特性所需的最佳培养条件。结果表明,将菌株T-7以10亿活菌/1Kg的接种量接入玉米秸秆,并且添加辅助碳氮源2%蔗糖+2%尿素时,在发酵8天后对秸秆中纤维素的降解率达40.34%。研究结果为纤维素的生物降解发掘了新的菌种资源,并为秸秆的大规模降解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高效降解角蛋白菌株的分离筛选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从环境中分离高效降解羽毛角蛋白的细菌,采用以羽毛粉为唯一碳源和氮源的培养基筛选,结果得到一株高效降解羽毛角蛋白的NJY1(CGMCC No.2337)菌株。通过对该菌株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测定和16S rRNA分析(Genbank登陆号:EU624205),该菌株与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的相似性达100%,初步认定该菌株为苏云金芽孢杆菌。采用该菌株经过72h发酵,角蛋白降解率达72.5%;2%羽毛发酵液中可溶性蛋白含量达到25.2mg/mL。本试验为微生物发酵降解羽毛粉,生产高质量的蛋白饲料提供了优良菌株。  相似文献   

4.
产广谱抗菌物质芽孢杆菌的筛选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旨在筛选出对果蔬病原菌具有广谱拮抗作用的芽孢杆菌。以9株病原真菌和3株病原细菌为指示菌,采用琼脂平板扩散法,通过初筛和复筛,筛选得到一株具有广谱抑菌作用的拮抗芽孢杆菌NCPSJ7。结合形态学、生理生化和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等手段,该菌株被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 (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抑菌谱实验表明,解淀粉芽孢杆菌NCPSJ7对果蔬病原真菌和病原细菌都具有较强的抑菌能力。该菌株产抗菌物质的适宜发酵培养基、发酵条件优化,抗菌物质的分离纯化、组成、性质和抗菌稳定性等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从云南松毛虫肠道中分离筛选得到28株产纤维素酶的菌株。经生理生化试验观察和16S rRNA序列比对分析,初步鉴定这些产酶菌株属于肠杆菌属、芽孢杆菌属、克雷伯氏杆菌属和约克氏菌属。同时筛选出一株产酶能力较高的菌株DK4,鉴定为蜡状芽孢杆菌,并构建系统发育树。对该菌株产酶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其酶反应的最适温度是35℃,最适pH值7.0,连续发酵70 h左右时纤维素酶活达到最高值19.24 U/mL。  相似文献   

6.
一株大丽轮枝菌拮抗细菌7-47菌株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从全国各地棉田采集土样,筛选对棉花黄萎病致病菌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具有拮抗作用的芽孢杆菌菌株。通过初筛得到具有拮抗作用的菌株68株,复筛选出1株拮抗活性较高的菌株7-47,并通过生理生化试验,形态特征的观察及16S rDNA的序列分析对其进行了鉴定,认为菌株7-47属于漠海威芽孢杆菌(Bacillus mojavensis)。  相似文献   

7.
聚乙烯醇(PVA)降解菌1-21的筛选及鉴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摘要:聚乙烯醇(以下简称PVA)废水污染严重,生物方法降解PVA可显著降低处理废水的成本,因此筛选高效PVA降解菌对PVA废水的治理十分重要。采集的土壤样品经85℃水浴及富集培养,并采用I2-KI及硼酸染色法进行初筛,初筛选到PVA降解菌9株,初筛菌株经摇瓶发酵培养并对其发酵液进行PVA降解酶酶活力测定,复筛得到4株PVA降解酶酶活力较高的菌株,其中菌株1-21的酶活最高为1.136 U/mL,通过对该菌株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实验及16S rD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该菌株属于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与相应标准菌株BCRC 11601的16s RNA序列相似度达99.77%,为用生物方法高效处理PVA废水提供优势菌株。  相似文献   

8.
一株琼胶酶产生菌的筛选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琼胶作唯一碳源,从腐烂的紫菜中分离筛选到1株高酶活力的琼胶降解细菌Z705。对其菌落形态、生理生化性质和酶活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克隆其16S rDNA序列,进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该菌株为革兰氏阴性,呈短杆状;与模式菌株嗜麦寡养食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AB008509)的同源性为99%;根据表型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分子鉴定将菌株Z705鉴定为寡养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 sp.)。  相似文献   

9.
纳豆激酶高产菌株的筛选鉴定及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5种不同样品中分离得到30株菌株,通过初筛和复筛,筛选出1株纳豆激酶高产菌株T-3,其产酶活性可达到3158.97IU/mL,并对菌株的个体形态、菌落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进行了鉴定,确认菌株T-3属于枯草芽孢杆菌属。该菌株对温度、pH值和胆盐具有较好的耐受性,并且具有良好的传代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一株生防细菌GB58的鉴定与抑菌能力测定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对从广东水稻土中获得能高效抑制植物病原菌的细菌GB58进行鉴定、抑菌广谱性测定,明确其潜在应用价值。采用平板对峙法测定GB58抑菌广谱性,并参照细菌系统鉴定方法,通过形态、生理生化、分子生物学手段鉴定菌株。抗菌广谱性试验结果表明:GB58对多达12种的植物真菌性病害和1种细菌性病害具有较好的拮抗作用。细菌常规鉴定试验结果显示:GB58为芽孢杆菌属,碳源利用分析表明GB58能够利用46种碳源物质以及耐酸耐盐,通过16S rRNA、gyrA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确定GB58为解淀粉芽孢杆菌。GB58是一株抗菌范围广,营养竞争能力强的生防细菌,具备适应华南酸性土壤复杂环境的繁殖和代谢能力。  相似文献   

11.
菌丝生长速率法筛选纤维素降解菌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提供一种快速筛选高效纤维素降解菌的方法,并应用此方法筛选纤维素降解菌,为纤维素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奠定基础。提出了一种高效纤维素降解菌快速筛选的方法——菌丝生长速率法;从土壤中分离纯化得到31个纤维素降解菌菌株,并应用菌丝生长速率法,从中初步筛选出4个纤维素降解活性较强的菌株;进一步复筛结果表明,这4个菌株在培养12 h、24 h、36 h、48 h都表现出了较强的纤维素降解活性,且活性稳定,尤其是1号菌株,12 h纤维素降解速率达到(2.62±0.06) cm,24 h纤维素降解速率达到(5.93±0.04) cm,36 h纤维素降解速率达到(7.93±0.04) cm,48 h菌丝已经长满整个培养皿,远远高于其他菌株。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决玉米秸秆降解率低下问题,本研究从以氨基酸尾液为氮源的自然发酵堆肥中筛选稳定的纤维素降解菌,为制备高效的秸秆腐熟剂奠定基础。采用刚果红染色法进行初筛、采用纤维素酶活测定及玉米秸秆降解率测定来进行复筛,并通过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方法对高效降解菌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筛选得到一株高效降解纤维素的菌株SC2,其滤纸酶活、内切葡聚糖酶活、外切葡聚糖酶活和β-葡聚糖苷酶活分别为17.70、58.97、16.85和79.26 U/mL,对玉米秸秆的降解率达到33.07%,根据其菌落特征、产孢结构、孢子形态及ITS序列鉴定SC2为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菌株SC2具有较好的纤维素降解能力,能够有效的促进秸秆的降解,可以用于制备玉米秸秆腐熟剂。  相似文献   

13.
纤维素产氢菌的分离及不同秸秆处理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增强生物方法对秸秆的利用能力,将秸秆较好地转化成氢能,本试验利用改良的Hungate厌氧滚管法及滤纸崩解法,从已得菌系JYB中,筛选得到1株能较好地降解纤维素产氢的细菌,并利用水热法、汽爆法等6种方法对秸秆进行预处理,以增强秸秆的产氢效果。结果表明:筛选得到菌株JYB-13,该菌可利用大量碳源产氢,产氢的最适条件为35℃,pH值8.5。对秸秆进行预处理,由产氢效果得知,该菌对2%硫酸处理后的秸秆降解效果最好,秸秆的降解率为53.1%,氢气含量达到37.2%。分析发酵前后秸秆的成分,可知该菌可以较好地利用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对木质素利用较少。  相似文献   

14.
微生物降解纤维素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纤维素的资源化利用是当前研究的热点。文章阐述了纤维素酶对纤维素降解机制的研究进展,高效纤维素降解菌的选育及其混合菌群构建的研究概况。作者认为弄清纤维素酶的作用机制,从而用于指导筛选培育高效降解木质纤维素的菌种以及建立高效木质纤维素生物降解体系仍是今后一段时间研究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利用纤维素酶生产燃料酒精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植物利用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木质纤维是地球上最丰富、最廉价而又可再生的资源,木质纤维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利用一直是研究热点课题。而纤维素酶能有效地将农作物秸杆等富含纤维素的物质水解为葡萄糖,最终经过发酵产生生物酒精。由于天然纤维素是最丰富的资源,因此高效低价的纤维素酶对于最终解决人类文明发展的能源与环境问题具有化时代的意义,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目前,纤维素酶的生产主要是采用微生物发酵的方法,以丝状真菌为主,产酶效果最好的真菌是里氏木霉。在此,简述了纤维素酶的组成、降解机理及所用菌株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食用菌栽培料和菌糠纤维素微观结构的差异,本研究以黑龙江省常见的香菇栽培料和香菇菌糠为实验材料,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香菇栽培前后纤维素微观表面的变化,利用光衍射(XRD)和红外光谱(FT-IR)研究了香菇栽培前后纤维素结晶度和微观结构分子基团的改变。扫描电镜观察到栽培食用菌后,纤维素微观结构整体变化不大,但纤维素表面出现了更多的细小洞穴;XRD和FT-IR测定的香菇菌糠纤维素结晶区的结晶度和纤维素特征吸收峰的吸收强度都明显低于香菇栽培料,表明纤维素晶体结构遭到破坏,这正好和SEM观察到的图像吻合。栽培香菇后纤维素结构分子间和分子内氢键发生重排,这也是纤维素降解困难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旨在将贵州的玉米秸秆生物质资源通过微生物降解还田,应用到烤烟轮作生产上。以植烟土壤为材料,采用刚果红染色法以及CMCase活性测定进行菌株的筛选,通过失重法测定秸秆降解率。实验共获得44株分解纤维素菌株;初筛获得20株纤维素分解菌。选择D/d较大的5株菌株,通过拮抗实验共获得复合菌剂10株。5株高效纤维素分解菌初步鉴定为Cellulosimicrobium cellulansCellulosimicrobium funkei(同源性都达100%);通过CMCase活性测定,复合菌剂酶活高于单一菌剂,选择酶活高(314.39 U/mL)且作用时间短(5天)的菌剂进行秸秆降解实验,25天降解率达53.35%,是对照的1.87倍。因此,5株菌株可作为贵州烟区玉米秸秆还田的潜在开发菌种,这对于资源有效利用、环境友好和植烟土壤连作障碍改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银糯一号”是北京农学院生物技术系于2000年是以XN-5自交系为母本,BN51自交系为父本杂交而成的糯玉米杂交种。该品种经2000~2001年的测交试验,2002~2003年的产比试验,2004-2005年的北京市区域试验,皆比对照“中糯一号”增产30.8%(鲜穗)和20.7%(鲜粒)以上,大面积生产鲜穗产量达10800kg/公顷以上。在2006年3月北京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京审玉200600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