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解乡村景观资源,明确乡村景观资源的优劣,揭示乡村景观问题,进行乡村景观综合评价研究。基于AVC理论构建乡村景观综合评价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确定指标评分值,采用多目标线性加权函数构建综合评价模型,对北京市怀柔区三岔村景观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三岔村吸引力和承载力较高,具备发展乡村旅游的潜力和条件,但经济活力低下成为发展乡村旅游的限制因素,为该区域制定乡村旅游规划和进行乡村景观评价提供科学依据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对乡村景观进行特征识别及景观评价,可以更好地了解乡村景观特征及资源,找出乡村景观资源发展的优劣,实现其特色化发展.该研究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对乡村景观进行特征识别,绘制乡村景观特征分区图,再基于AVC理论构建乡村景观综合评价体系,运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确定指标分值,得到综合评价结果,并以潜山市黄铺村为例,进行了较为完整的景观特征识别与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黄铺村具备良好的乡村旅游条件,其社会吸引力和环境承载力较高,但经济生命力相对较低,有待进一步提升.研究结果可为黄铺村景观评价及制定有针对性的乡村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甘肃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景观资源定量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实地调查数据基础上,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从景观资源质量、环境条件、资源开发建设条件3个方面,选取22个因素作为参评因子,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法)对甘肃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景观资源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景观资源综合评价体系准则层中,景观资源质量的权重最大,其次是环境条件,资源开发建设条件的权重值稍低于环境条件;在选取的22个评价指标中,森林植被权重最大,山体的权重略次之,山体与森林植被共同构成景观资源的基本框架;水体的权重位居第三;电讯、供电供水和地方产品对景观资源综合评价的贡献最小;最终得出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景观资源综合评价等次为二等,说明其景观资源总体水平较高,开发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4.
云南省罗平县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云南省罗平县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评价。[方法]从自然条件、地质环境安全、资源状况、环境容量、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6个方面出发,结合罗平县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相关影响因素,构建罗平县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利用综合指数评价模型,以各乡(镇)为评价单元计算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综合值。[结果]罗平县各个乡(镇)资源环境承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资源环境承载力与环境容量、自然条件、资源和社会经济条件有很大的相关性;综合来看,罗平县资源环境承载力处于中等偏下水平。[结论]该研究可为罗平县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根据红塔区自然条件、资源状况、环境条件、社会经济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密切相关因素选取指标,建立红塔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应用熵值法综合红塔区实际情况确定权重,并采用综合指数评价模型,以各街道、乡为单位计算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综合值。结果表明:红塔区资源环境承载力存在显著差异,经济因素、资源因素与承载能力相关性高,经济发达程度高、资源环境保护力度大的地区承载力相对较高;耕地资源与水资源短缺是红塔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主要限制因素。  相似文献   

6.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通过农旅融合的方式连接休闲农业及乡村旅游,帮助延伸产业链条,带动农民致富增收,实现乡村转型升级。通过对南京地区9处省级休闲观光农业示范村的调研评价,发现了建设短板,以期为今后发展提供科学性建议。运用层次分析法,从乡村产业、乡村景观和旅游开发3个角度入手,建立包含28个评价因子的评价体系,对南京地区省级休闲观光农业示范村的建设成效进行综合评价。因子权重方面,项目层乡村产业占比略高于乡村景观,高于旅游开发;要素层中,农业规模化、聚落景观和旅游项目分别在其所属部分占比领先。综合来看,示范村得分均低于4分,尚未达到最优,蓝溪村等3处示范村达Ⅰ类水平,蒋山村等5处示范村达Ⅱ类水平,中桥村仅达Ⅲ类水平。示范村发展总体差异性较大,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从平衡区域发展、挖掘产业特色、协调村域景观和灵活项目设置4个角度提出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更详尽地掌握山地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内植物景观资源情况,以甘肃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比较各个次级自然单元植物景观资源的差异,以便为保护区森林植物景观资源的开发利用与规划、管理提供更详尽的资料.【方法】基于生态旅游角度,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法),以次级自然单元为评价尺度,构建了由植物景观资源价值、环境条件、服务功能3个方面4个层次20个评估因子组成的山地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次级自然单元植物景观资源评价体系;并通过分级量化指标,对指标进行权重分析,同时提出了自然保护区内在次级自然单元植物景观资源异质性评判标准和具体的评判方法;最后运用此方法对甘肃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14个次级自然单元植物景观资源进行评判.【结果】影响自然保护区次级自然单元植物景观资源综合评价权重最高的是植物景观资源价值(0.674),其次是环境条件(0.225),服务功能(0.101)的权重值最小;在选取的20个评价指标中,森林覆盖率(0.204 3)权重最大,植物资源的珍稀性(0.180 2)的权重次之,植物种类多样性(0.144 3)的权重位居第三,可居留性(0.001 0)对植物景观资源综合评价的贡献最小;甘肃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植物景观资源综合价值评分吐鲁沟(8.307 6)最高,其次是竹林沟(7.972 3),岗子沟(7.964 6)位居第三,苏都沟(3.858 1)最小,这与实际情况吻合.【结论】植物景观资源价值是影响山地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次级自然单元植物景观资源评价的重要因素,而森林覆盖率对植物景观资源价值起着重要的影响;甘肃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各沟系植物景观资源差别较大,其中吐鲁沟植物景观资源状况最佳,苏都沟最差.  相似文献   

8.
乡土景观资源是乡村的文化载体,是本土文化与地域特色的融合体,乡土景观的保护和利用是发扬优秀乡土文化、“记住乡愁”的重要途径。从保护和利用视角出发,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梳理乡土景观构成与类型,采用田野调研、层次分析(AHP)等研究方法,从项目层、因素层及指标层3个层次构建了乡土景观资源评价体系,对福建省龙海市松岭村进行乡土景观资源评价。结果表明:1)项目层总评分排序为物质空间(1.621)>自然生态(0.864)>社会文化(0.827),说明松岭村乡土景观中物质空间所占权重远高于其他项目层,具有一定优越性;2)从指标层来看,总评分最高为传统文化传承性,其余依次为生活景观参与性、山水景观奇特性、古树名木独特性、建筑年代久远性和生活设施丰富度,说明与乡村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指标在乡土景观资源评价中的重要性;3)针对现存问题,提出了乡土景观资源保护与利用对策,为松岭村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同时也为闽南地区乡土景观资源研究提供较为合理的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9.
特色小镇的研究起步较晚,目前关于特色小镇的研究多集中在经济层面和社会层面,缺少景观规划设计方面的指导。该研究尝试采用AHP来构建农业特色小镇景观资源综合评价体系,并通过匿名式专家调查法来统计各因子权重,从而探讨影响农业特色小镇景观质量的重要因素以及因素之间的相对重要性。得出在准则层6个主要因子中,生产景观资源>生态景观资源>生活景观资源>人文景观资源>社会经济资源,在指标层以及子指标层中特色农业概况、人文景观价值、居民对环境质量满意度等权重值比较大。  相似文献   

10.
乡村旅游关系着当地农村建设、原生态文化保护、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等方面,在和谐社会构建的浪潮中,乡村旅游的和谐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建立了乡村旅游和谐度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包括状态层、和谐层、趋势层3个评价综合层,其中又包含旅游资源概况、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旅游者满意度等多个评价项目层),采用因子分析与投影寻踪的模糊评价法,以陕西省礼泉县袁家村为例,从静态和动态2个方面对袁家村乡村旅游和谐度进行评价,得出袁家村乡村旅游目前处于旅游和谐发展初期,针对不和谐影响因子提出了发展建议,以期促进袁家村乡村旅游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高瑜 《江苏农业科学》2020,48(16):14-20
以重庆市合川区8个典型美丽乡村示范点为评价对象,采用层次分析法,从地形地貌、水体、植物、乡村聚落、道路、农业6个方面构建景观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定性采用景观照片评分,定量根据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合川区美丽乡村景观评价准则层中,乡村聚落景观权重最高(0.375),地形地貌景观权重最低(0.044)。合川区美丽乡村景观评价综合等级不理想,Ⅲ级乡村景观仅有二佛村,其他村景观等级均较低。  相似文献   

12.
基于资源承载力评价理论,从空间资源承载力、自然环境承载力、经济承载力以及社会心理承载力4个方面对东极岛旅游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价与分析,并基于以上分析结论提出东极岛旅游发展建议:完善硬件条件建设、提高基础设施承载力;丰富旅游项目,提高空间资源承载力;加强淡季旅游开发,提高旅游资源利用强度。  相似文献   

13.
以第九届花卉博览会举办地银川市花博园为例,采用层次分析法,从生态性、功能性、美观性3个方面构建景观评价指标层次结构模型。通过计算各个评价因子权重,再根据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在花博园景观评价准则层中,生态性因素所占权重最高(0.510 7),其次是功能性(0.287 8),美观性所占权重最低(0.201 5)。银川市花博园景观综合评价等级为良,其中生态性景观得分(2.956 2)最低,综合评价等级为中,表明人们对花博园景观的生态性予以充分重视,但在景观营建中仍存在诸多不足,导致景观生态性降低。  相似文献   

14.
魏强 《安徽农业科学》2012,(5):2864-2865,2983
在相关文献分析的基础之上,介绍了乡村景观发展吸引力的内涵,阐述了当前乡村景观发展存在的问题,认为我国乡村旅游缺乏有效的战略规划,景观产品特色不明确,乡村景观资源营销力度不足。总结了乡村景观吸引力的影响因素,结合我国当前发展的实际,提出提高乡村景观吸引力的建议与措施,强调应营造舒适的乡村景观意象,切实加强对乡土文化景观的保护力度,强化乡村景观资源旅游市场的开发。以期对我国新农村建设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以南宁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为研究范围和对象,对风景名胜旅游区景观吸引力的要素构成、产生机制进行分析,构建景观吸引力的"推拉阻"三力系统结构;在对景区进行全面踏查、局部详查的基础上,通过文献研究法、先导性探索法等,从景源价值(拉力系统)、景观可达度(阻力系统)、景观感知度(推力系统)3个方面(准则层),利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南宁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景观吸引力的评价体系。通过专家咨询问卷得出各评价指标(因子)的相应权重,采用李克特量表的结构方式设计各评价指标(因子)的5级评分标准,制定景观吸引力评价的5级分级标准;依据各指标(因子)的属性、游人感知信息等,采用单指标评价法和问卷调查法对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的景观吸引力进行评定。结果表明,南宁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景观吸引力水平较高,具有省际吸引力。最后,采从加强景区营销品牌建设、提高参与性互动景观空间建设、提高景区内部的交通可达性、提高景观空间的奇特度4个方面,对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优化提升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影响园林风景质量的重要景观因素、园林风景景观质量与各景观评价因素之间的关系和景观效果的优化方法,在对华南植物园的龙洞琪林景区进行全面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其景观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确定的3个准则层因素中最重要的为美感因素,其权重为0.408; 重要的指标层因素为景观的保存与延续和感官效果等,其权重分别为0.200和0.197; 重要的分指标层因素为空气质量和植物群落的独特性等,其权重分别为0.073和0.071。龙洞琪林景区的综合评价等级为“良”,说明龙洞琪林景区的景观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海口市郊区乡村景观生态评价和旅游开发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2010年Alos遥感影像数据,提取海口市郊区乡村景观,通过建立乡村景观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同时构建生态综合评价模型,运用景观生态学理论,结合GIS技术对各类景观进行生态综合评价,并以此为条件分析研究区的旅游开发模式。结果表明:乡村景观生态综合指数(Ei)的范围为2.10~4.48,四级生态分区和五级生态分区比重占到一半以上,三级生态分区约为整个区域的1/5,海口市郊区乡村景观生态质量总体上较好;热带荒草地景观、热带灌丛景观、热带聚落景观和热带水体景观生态质量相对较差,滨海红树林景观和热带农田景观生态质量一般,热带田园景观和热带疏林景观生态质量较好甚至优异;在景观评价的基础上,结合区域背景提出4种乡村旅游开发模式:观光型乡村旅游、体验型乡村旅游、康乐型乡村旅游和人文型乡村旅游,并建议在维持区域生态平衡的前提下,加强乡村景观资源的保护,合理开发乡村旅游资源,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生态旅游资源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生态旅游资源分类及其地域组合形式理论为指导,依据生态旅游资源特征,运用特尔菲法、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判法,从资源景观价值及特征、生态环境条件及旅游开发条件3个方面,筛选33个指标构建了生态旅游资源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指标测度及评判方法,计算了指标权重,同时,结合隶属度函数构建了生态旅游资源加权求和多指标综合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19.
以社区居民的分享权、发展权、监督权及保护义务为理论基础,建立分享参与、发展参与、监督参与、保护参与为评价准则层的评价体系,运用层次分析的主观权重和变异系数法的客观权重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来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对乡村旅游案例地(哈尔滨市道外区胜利村、帽儿山镇、阿城区振兴村)的社区居民参与度进行综合评价。研究表明,(1)分享参与对乡村旅游地社区总体参与度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2)3个案例地都处于中度参与状态,帽儿山镇的社区参与度高于其他2个案例地;(3)旅游地的资源禀赋、旅游发展阶段、经营管理和地理位置差异会影响社区参与度,社区居民的素质与能力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社区参与度。最后,提出能够提升社区参与度的有效对策及措施,从社区参与角度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和旅游增收扶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以天津市农业观光园为研究对象,调研其景观资源构成要素,构建农业观光园景观资源评价体系,通过专家调查问卷的形式采取层次分析法获取各指标的权重,结果显示,准则层景观资源质量B1(0.7500)>开发利用条件B2(0.2500);子准则层自然景观资源质量C1(0.4452)>人文非物质景观资源质量C2(0.1870)>区位条件C4(0.1667)>人文物质景观资源质量C3(0.1178)>现状条件C5(0.0833);因子层中权重比较高的是美景度D1(0.1314)、地理位置D15(0.1111)、文化价值D8(0.0935)等。以上结果表明,在农业观光园景观营造中,景观资源质量占比最大,达到75%,说明在景观营造中要着重景观资源质量的提升;而自然景观资源质量权重几乎达到45%,说明农业观光园景观营造时要考虑自然景观资源的建设,无直接可利用资源时,可人工提升自然景观资源的建设,挖掘当地非物质文化,将当地特色文化融合在农业观光园中;因子层中权重最大的指标是美景度,因此在景观建设时要提升园子美景度,如植物的色相,动物的丰富度,建筑的特色性等都可以提高美景度,以此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