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实现“战略性市场建设”,建立区域市场,形成市场品牌壁垒是茶业企业为之奋斗的目标。借鉴其它行业领域成功案例,走细分市场,“营销差异化策略”之路,笔者认为是一条实效、可行的茶业营销通路。  相似文献   

2.
茶学高等教育,我国独有。它是我国茶业发展的工作母机。几十年来培养了大批高级茶业科技、管理人才,为我国茶业的迅速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随着茶业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茶业企业对茶学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新的要求。茶学高等教育如何适应“市场”需求,生产“适销产品”,培养合格人才,是急待解决的问题。 1 茶业企业的转轨变型决定了茶学高等教育改革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现阶段我国茶业产业现状,指出了影响茶业产业发展的市场结构方面问题及成因,对茶业产业结构调整提出了可操作性策略。  相似文献   

4.
《茶叶通讯》2013,(4):55-55
2013年11月1日,由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主办、湖南猴王茶业有限公司承办的“中国花茶技术创新论坛暨猴王翡藏香新品发布会”在长沙隆重举行。中国茶业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王庆、省直相关部门和长沙市领导,湖南省茶业协会、湖南省茶叶学会、中国茶叶行业的专家和花茶技术领域权威以及全国十大花茶生产销售企业、十大茶叶市场、十大茶馆负责人参加了此次盛会。湖南农业大学刘仲华教授等作了花茶生产技术和保健养生功效专题发言,中国茶业流通协会常务王庆副会长、湖南省茶业协会曹文成会长等领导作了重要讲话,湖南猴王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文武介绍了公司概况,公司是世界500强企业中粮集团旗下成员单位、湖南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中国茶叶行业百强企业、长沙市“利税过千万元企业”。目前,公司总资产达2亿元,年生产、销售各类茶叶上万吨,年销售额2亿元,集茶叶生产、加工、科研、内外贸于一体,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综合性茶叶加工企业。“猴王”是我国著名的花茶品牌,曾获国家质量银质奖,并被评为“中国茶叶名牌”、“湖南省著名商标”。1998年经国家统计局市场调查确认:“猴王牌”茉莉花茶居全国销售量第一、销售额第一和市场占有率第一,享有中国花茶第一品牌的声誉。2005年“猴王牌”荣获了“全国三绿工程放心畅销茶品牌”,2007年获得“湖南名牌农产品”,2008年成为“中国名牌农产品”,2010年荣获“中国驰名商标”称号。  相似文献   

5.
“以市场为导向”是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一个十分重要的企业经营源则,已成为茶业经营者的共识。由此出现了国内各茶区推广适应市场经济的茶栽新技术;着务抓区域性的名优茶生产;培育市场流通体系,强化促销手段;实行茶业为主,多元经营等茶叶发展新格局,但笔者以为,这种局面仅是以市场为导向的“表层性效应”,只有对以市场为导向的深层闪内涵加深认识,推动茶业加快体制改革力度,改善经营机制、提高茶业科技水平,  相似文献   

6.
韩星海 《茶叶通讯》2006,33(3):45-46
茶叶是一个商品率很高的农产品,因而搞活茶叶流通对于拉动茶业经济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茶叶市场发生了很大变化,出现了“卖茶难”的现象。如何解决好这个突出的矛盾,成为广大茶农、茶商和茶叶企业普遍关注的话题。笔者以陕西省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茶叶生产虽也是陕西经济发展的传统产业之一,但总产量和销售量与全国茶区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十几年来,福建茶业取得了很大发展,茶业市场经济的新秩序已初步建立,为实现“两个转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还存在着不少问题有待探索,如茶业市场的经济法规尚不健全,经济秩序比较混乱;茶叶税赋重、成本高、效益低;茶叶科技投入短缺,茶业经营管理粗放等。针对福建茶业的现状,提出加快福建茶业“两个转变”的途径:一、加快福建茶业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要大力培育市场主体──茶农;积极完善茶业市场体系;建立和健全茶业市场的中介组织;健全政府宏观调控机制。二、加快福建茶业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茶业的经济效益;大力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福建茶业。  相似文献   

8.
中国茶业应实现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永成 《茶叶》1997,23(4):2-4
中国茶业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极好的发展机遇。加快产业经经营,把茶业变成社会化,专业化的产业群,开发产品多样化,使传统茶,保健茶,现代茶饮共同发展;实施名牌战略,利用茶文化独特优势,发挥无形资产效益;开拓市场多元化,开辟崭新的市场空间;推动企业集团化,走规模经营之路。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十几年来,福建茶业取得了很大发展,茶业市场经济的新秩序已初步建立,为实现“两个转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还存在着不少问题有待探索,如茶业市场的经济法规尚不健全,经济秩序比较混乱;茶叶税赋重、成本高、效益低;茶叶科技投入短缺,茶业经营管理粗放等。针对福建茶业的现状,提出加快福建茶业“两个转变”的途径:一、加快福建茶业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要大力培育市场主体──茶农;积极完善茶业市场体系;建立和健全茶业市场的中介组织;健全政府宏观调控机制;二、加快福建茶业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  相似文献   

10.
“以市场为导向”是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一个十分重要的企业经营原则,已成为茶业经营者的共识。由此出现了国内各茶区推广适应市场经济的茶栽新技术;着力抓区域性的名优茶生产;培育以通体系,强化促销手段;实行茶业为主,多元经营等茶叶发展新格局。但笔者以为,这种局面 市场为导向的表层性效应“只有对以市场为导向深层次内涵加深,推动茶业加快体制力度,改善经营机制,提高茶业科技水平,加强茶叶成本管理才能  相似文献   

11.
龚永新  蔡烈伟 《茶叶》2009,35(2):102-105
宜昌由产茶大市向茶叶经济强市跨越是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也是东承西接,繁荣三峡茶叶经济的需要。宜昌实施由产茶大市向茶叶经济强市的跨越已经在茶树良种繁育与推广、茶园基地建设与改造、龙头企业培育、茶叶市场构建和繁荣茶文化等方面建立了良好的基础。今后加快实现由产茶大市向茶叶经济强市跨越,应以加强基地建设为前提,发展壮大企业是关键,完善市场体系是保障。  相似文献   

12.
选用6份有代表性的陕西茶树资源材料,从121条SCo T引物中筛选出38条扩增条带清晰、多态性高的引物,对陕西省50个茶树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SCo T标记能够揭示材料间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每条引物可检测到4~17个等位位点,平均为11个,38条SCo T引物共扩增出414条DNA片段,其中400条具有多态性,多态性比率(PPB)为96.62%。每个SCo T位点的遗传多态性信息含量在0.56~0.99之间,平均为0.90。供试材料的遗传相似系数集中在0.59~0.71之间。研究表明,SCo T标记可以用来对茶树进行遗传基础研究,基于SCo T标记的陕西省主要茶树资源遗传多样性较高。  相似文献   

13.
绿色消费需求与无公害茶营销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绿色消费人心所向、大势所趋 ;各茶叶进口国对进口茶叶卫生质量要求越来越高 ,茶叶出口面临一道道“绿色壁垒” ;我国即将成为WTO成员 ,传统的茶企业将与国际现代茶企业在国际与国内两大市场激烈竞争。各级政府倡引并扶持无公害营销 ,茶企业树立无公害营销观念 ,实施无公害营销活动以顺应新世纪饮料需求趋势及国际竞争需要 ,在营销水平和方式上和国际接轨 ,可持续发展我国茶业 ,提高我国茶叶竞争力 ,使我国茶叶出口顺利越过“绿色壁垒” ,增加茶农收入  相似文献   

14.
张耀武  龚永新  黄啟亮 《茶叶》2013,39(2):83-87
山区主导产业一般是以当地的区位条件和资源状况为基础发展起来的,茶业与旅游业便是这种内源性生长的典型。这些产业在促进当地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其自身也存在分头单向发展的问题,不利于当地资源效益和比较优势的充分发挥,需要包容协作、共享资源,以实现产业优势互补、协同发展。文章以秭归县九畹溪镇为例,分析了山区茶业和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及协同发展的基础,提出了茶业和旅游业协同发展的三大基本策略,即价值认同、战略规划和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5.
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广大茶企积极应对,努力探寻茶产业转型升级之路,"茶旅融合"助推茶产业转型升级便是这一探索过程中取得的重要成果之一。文章以湖北邓村绿茶集团为例,分析了"茶旅融合"协同发展的机缘,总结了"茶旅融合"促进茶产业发展的路径,提出了"茶旅融合"助推茶产业转型升级的策略,以期对鄂茶产业乃至全国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金勇  王岳飞 《茶叶》2021,47(1):49-53
2019年底天猫大快消八大策略人群出台,给天猫茶类目整体运营带来非常大的转变,茶企运营从流量运营逐渐转向消费者运营.本文通过对2019-2020年天猫茶类目交易趋势的整理,并从八大策略人群视角出发,深入剖析不同人群的茶饮偏好,以期在消费者运营时代为天猫平台茶类目的健康发展、电商茶企的产品开发及营销策略提供一些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叶昌松 《茶叶》2013,39(2):67-69
惠明茶产业是景宁的农业支柱产业之一,传统的惠明茶为卷曲形细嫩绿茶。随着市场对产品需求的多元化变化,在绿茶的基础上,成功开发了红茶、乌龙茶、香茶等品种。通过对景宁惠明茶产品的研究,分析优势,提出改进措施,从而为茶类结构调整,提高茶产品市场竞争力提供参考,提高茶叶生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朱莉 《茶叶科学技术》2012,(1):31-34,38
通过对山东省茶叶产业基本状况、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及综合优势指数(包括效率、规模指数)的分析,结果表明:在国际市场上,山东省茶叶产业具有极强的竞争力,但存在一定的波动;在国内市场上,山东省茶叶产业竞争力单产效率不高、规模优势不明显,处于比较劣势的地位.针对存在的问题,从不同的主体角度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促进山东省茶叶产业竞争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9.
茶旅融合与互动发展是茶产业及旅游产业发展的内在需求,对于破解茶产业利润增长瓶颈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浙江省为例,在产业融合理论及耦合理论指导下,构建了包含茶旅融合动因、融合路径、融合效益的机理模型,并通过构建耦合函数模型对浙江省茶旅融合情况进行实测,发现浙江省茶旅产业均处于增长阶段,但旅游产业的发展比茶产业更慢,且茶产业对旅游产业具有明显的引领作用,此外,茶旅融合程度也从失调状态发展到耦合协调状态。最后,本文针对如何进一步促进浙江省茶旅融合发展,突破茶产业的发展难题,实现茶产业转型升级,从产品创新、加强宣传、完善配套、培育一体化品牌4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茶业是乡村振兴与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目前茶业发展呈现良好的态势,但依然存在4个突出制约生产种植发展的因素:优良品种选育与更新换代;茶园水土流失与生态恢复;土壤酸化与有效改良技术;多样功能发挥与"四生茶园"(生产-生活-生态-生命耦合联动茶园).实践表明,有机循环茶园的优化构建与有效运作,有助于解决制约茶叶生产的关键问题,进而促进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有机循环茶园是现阶段乡村绿色发展的新动态,也是常规有机茶业的转型升级版.本文阐述了有机循环茶园发展内涵、体系优化构建、基本技术要求,并提出了促进山区乡村有机循环茶园高质量发展对策的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