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魏氏梭菌(亦称产气荚膜梭菌)C 型菌株引起的仔猪肠毒血症.又称仔猪红痢。据我区历年发病情况调查,本病不仅发生于生后7日龄内的乳猪,同时也发生于2~4月龄的断奶仔猪.现将有关流行病学调查和诊断结果报道如下.一、流行病学调查:以原始病历及主管兽医人员的记载为依据,对近三年来猪魏氏梭菌病发病情况与发病年龄的调查结果为:1.本病有两个发病高峰期。第一高峰期为1~7日龄,三年内死亡286头;第二高峰期为断奶至4月龄,死亡542头;5月龄以上者,仅死亡6头;10~50日龄未见发病。2.1~7日龄仔猪发病率极高,一窝仔  相似文献   

2.
<正>牛魏氏梭菌病又称猝死症,引起该病的原因较多,但一般认为是由产气荚膜杆菌引起的。临床上以病牛突然死亡,消化道和实质器官出血为特征。其发病急、病程短、死亡快,此病的发生会给养牛业发展造成严重的威胁。本病发生常表现明显的季节性和条件性,以春末夏初或秋末冬初高发。笔者现将养牛场发生魏氏梭菌病的诊断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及主诉2012年8月15日,抚顺县后安镇五龙村养殖户曾某主诉,养殖26头牛,自繁自养,死亡牛3头,  相似文献   

3.
一九八九年初,我县桃浦种猪场发生了大批猪急性下痢死亡:初生仔猪表现为急性下痢死亡;架子猪腹泻,少数猪泻,红色粪便,部分猪死亡;大肉猪突然死亡.发病后用抗菌素治疗,效果不显著.半年内共死亡800余头猪、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随后,我县的朱家桥、徐行、外岗、马陆、江桥、华亭、长江等十余个乡、村牧场又发生了类似的疾病,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失。经多方诊断鉴定,该病为魏氏梭菌病,病原菌为 A 型魏氏梭菌.用该菌的培养物和提取的毒素接种小白鼠和本动物,能发生与自然病例相似的病症和死亡.该病不仅侵害小猪、架子猪,还能侵袭大肉猪,发病后用抗菌素治疗效  相似文献   

4.
20 0 1年春季 ,本县有 4个乡镇、4个自然村及部分专业户的生猪发生疫病 ,据调查统计 ,共死亡生猪 93头。我县及时组织专家会诊 ,确诊为溶血性大肠杆菌所致 ,立即组织全县畜牧兽医人员采取紧急预防注射水肿病疫苗和对已感染发病猪进行有效治疗等措施 ,使该疫病得到有效控制。全县除少数农户的仔猪漏注零星发病外 ,未见该病流行 ,病猪经有效治疗 ,未见死亡。1 流行情况2 0 0 1年 3月 ,我县有 4个乡镇部分村发生生猪死亡 ,其发病率在18%左右 ,发病死亡率达90 %以上 ,如峡口镇普安村存栏 2 42头 ,发病 3 1头 ,死亡 2 8头 ;高阳青华村存栏15 6头…  相似文献   

5.
兔魏氏梭菌病又称兔魏氏梭菌性肠炎,是由A型魏氏梭菌及其毒素引起的一种死亡率极高的家兔急性消化道传染病。本病的发生无明显季节性,各年龄、品种、性别的家兔均有易感性。以剧烈腹泻为特征,发病急、病程短,本病的主要传染原是病兔和带菌兔及排泄物。一旦发病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病死率甚至可达100%。给养兔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是养兔业不可忽视的传染病之一。现将山东威海一兔场暴发的兔魏氏梭菌的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2019年6月,某散养猪场的生猪发病,两天死亡3头猪。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剖检以及实验室诊断,确诊为猪魏氏梭菌病,经综合防治,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现将情况报告如下:一、发病情况该猪场2019年6月1日从外地购进45头3~4月龄的黑猪进行散养,13天后发现有3头猪异常,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不振、发热,随着病程恶化,猪  相似文献   

7.
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和实验室检查,确诊绵羊发生急性死亡的病因,结果为C型魏氏梭菌感染.采取了具体措施,提出了今后如何制止C型魏氏梭菌感染(羊猝击)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8.
魏氏梭菌又称产气荚膜杆菌 ,该菌血清型较多 ,最常发生的是由C型魏氏梭菌引起的仔猪红痢。某猪场的后备种猪群发生的一种原因不明的猝死症。从病的临床症状 ,剖检变化看 ,本病与国内近年报道的A型魏氏梭菌相似 ,现将发病情况及诊断结果报告如下。1 发病情况  该场现有后备种猪 15 0 0头 ,体重约 80kg,先后 10d内共死亡 7头。据饲养人员讲 ,这些死亡的猪并不在同一栋舍或同一圈栏内 ,死前没有任何异常症状。采食、饮水、运动均正常 ,第二天早晨突然死于圈中 ,或在采食过程中突然倒地、呼吸困难、四肢强烈抽搐 ,从鼻、口流出少量泡沫样…  相似文献   

9.
一例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和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8-9月我县某村3组饲养的生猪发生以发热、厌食、皮肤发红及耳部皮肤坏死和慢性死亡为主要症状的疫病。通过实验室检验,结合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及治疗试验确诊为猪附红细胞体病。该病在我县属首次发现,经采取综合防治措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1发病情况该组集居于两个寨子,共37户,饲养生猪278头。7月中下旬曾有农户从邻县市场购仔猪补栏,8月5日以来,生猪相继发病,以体重30kg左右小猪病状较重,畜主曾用磺胺嘧啶钠、青霉素、头孢拉啶、链霉素、卡那霉素等药物治疗无明显效果。截止9月5日调查,共发病120头,死亡生猪27头,发病…  相似文献   

10.
魏氏梭菌病又称魏氏梭菌性肠炎,是一种高度致病性的急性传染病。发病兔致死率很高,常给养兔业带来很大损失。笔者通过多种途径对本病进行了大量调研,分析其发病机制,并制定防控措施,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1发病情况以断乳后7~10d的小兔较多,发病往往比较突然,头一天没有发现明显症状,次日看到死在笼中,或看到  相似文献   

11.
2005年10月份,富锦市新立村养猪专业户存栏的182头生猪陆续发病。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变化以及流行病学、实验室诊断,确诊为猪链球菌、附红细胞体、魏氏梭菌混合感染。现将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县发生多起由魏氏梭菌感染而引起的牛猝死症 ,现将诊治情况报道如下。1 流行病学及临床症状柳南乡东升屯有养牛户 10 4户 ,近三年来牛死亡很多。1999年养牛 2 78头 ,死亡 6 0头 ,死亡率为 2 2 % ;2 0 0 0年养牛2 6 8头 ,死牛 4 8头 ,死亡率为 19.7% ;2 0 0 1年养牛 2  相似文献   

13.
羔羊痢疾是由B型魏氏梭菌所引起的初生羔羊的一种急性毒血症,以剧烈腹泻和小肠发生溃疡为特征。本病常可使羔羊大批死亡,给养羊业带来重大损失。1流行特点主要发生于7日龄以内的羔羊,尤以2~5日龄羔羊发病为多。羔羊生后数日,B型魏氏梭菌可通  相似文献   

14.
2010年9月至2011年4月,在湖南永州某犬类养殖场相继发生了5头纯种德国牧羊犬不明原因的瘁死。经病例剖检、病原分析和动物试验,确诊此病为魏氏梭菌毒素中毒引起。现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2010年9月中旬,永州某犬类养殖场发生了1头成年纯种德国牧羊犬突然死亡,随后相继发生此  相似文献   

15.
一起猪魏氏梭菌病的诊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猪魏氏梭菌病是由魏氏梭菌感染所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它可引发地方性流行,该病有发病急、病程短、无任何前期症状而突然死亡,且死亡极高(达20%~70%)等特点。本病在秋末冬初,气候变化异常,阴雨潮湿的条件下流行且本病不分年龄均可发病。近年来,我州养猪生产正向集约化发展,规模养猪专业户和养猪场不断增加,每年都有大量动物因不同类型魏氏梭菌感染而死。  相似文献   

16.
我区某奶牛散养户在2016年底,短短一个月中,先后发生3头奶牛突然倒地死亡的病情,笔者对奶牛发病情况开展深入细致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尸体剖检及实验室检验,从而确诊该起奶牛猝死是由魏氏梭菌病所致.  相似文献   

17.
猪魏氏梭菌病是由魏氏梭菌感染所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它可引发地方性流行,该病有发病急、病程短、无任何前期症状而突然死亡,且死亡极高(达20%~70%)等特点。本病在秋末冬初,气候变化异常,阴雨潮湿的条件下流行且本病不分年龄均可发病。近年来,我州养猪生产正向集约化发展,规模养猪专业户和养猪场不断增加,每年都有大量动物因不同类型魏氏梭菌感染而死。  相似文献   

18.
<正>魏氏梭菌病是由魏氏梭菌(也称产气荚膜梭菌)感染引起的病畜多种器官出血、急性病变和突然死亡为主要特征的疾病。魏氏梭菌导致黑熊死亡的病例虽然很少见报道,但也偶有发生。2013年9月贵州省某野生动物园从云南新引进的2头幼龄黑熊突然发病并死亡,根据临床症状和实验室诊断,确诊为魏氏梭菌感染,现将诊断结果报告如下。1临床症状病死的幼龄黑熊体重约20 kg,到达动物园第2天即开始精神沉郁,食欲减退,大量饮水,尿液黄色、量多,粪便稀水状、带血或呈黑褐色,呕血,体温不高,不久死亡;剖检可见肺脏萎缩,肝脏淤血成淡红色、有干酪样坏死块,肠道出血,肠壁变薄,膀  相似文献   

19.
正羊肠毒血症主要是绵羊的一种急性毒血症。病原为魏氏梭菌,由D型魏氏梭菌在羊肠道中大量繁殖产生毒素引起,常称"软肾病"、"类快疫"。1发病特点本病发生有明显的季节性和条件性,多发于春末夏初青草萌发和秋季牧草结籽后的一段时期,羊吃了大量的菜叶菜根的时候发病,常见于3~12月龄膘情较好的羊。2临床症状本病的症状可见2种类型:一类以抽搐为特征,羊在  相似文献   

20.
自1990年至2000年间,海南省部分市县某些村庄的耕牛零星发病,共死亡1 663头.海南省畜牧兽医管理站分别于1996年和1997年进行耕牛放养观察、尸体剖检、毒物检测、病毒和细菌分离等,结果在采集的23头病牛的样本中分离出致病力较强的A型、C型魏氏梭菌,从而证明牛“猝死”实为牛魏氏梭菌病.随后,我站与兰州兽医研究所联合研制牛魏氏梭菌多价苗,在6个疫点试用.经2年多的观察,疫点的牛魏氏梭菌病基本得到控制.但在部分疫点仍存在牛发病死亡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