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流行特点绦虫虫体呈带状、扁平、淡白色,根据各绦虫种类不同,短的体长0.5毫米,长的可达250毫米。鸡绦虫孕节随宿主粪便排至体外,被中间宿主吞食后,在其消化道逸出六钩蚴,移行到适当组织,经2~4周,发育为有感染性的似囊尾蚴。禽吞食含似囊尾蚴的中间宿主后,似囊尾蚴用吸盘或顶突固着在患鸡的肠壁上,经2~3周发育为绦虫成虫,并开始向外界排出孕卵节片。鸡绦虫的中间宿主主要是蛞蝓、蚂蚁、赤拟谷盗、  相似文献   

2.
<正>1病原形态囊尾蚴属扁形动物门绦虫纲幼虫的一种类型。猪肉绦虫和牛肉绦虫的囊尾蚴,都是由六钩蚴发育而成的。囊尾蚴体呈卵圆形,在白色的囊内含有囊液和一个凹入的头节,又称"囊虫"。寄生有囊尾蚴的猪肉,一般叫"米猪肉"或"米心肉",或"豆猪肉"。[2]人吃了未煮熟带有囊尾蚴的猪肉,囊尾蚴就在人的肠内继续发育,首先是带有小钩和吸盘的头节从囊里翻出来,并用小钩和吸盘钩吸在人的小肠壁上吸收养料。经2~3个  相似文献   

3.
(一)猪囊尾蚴病本病是由寄生在人小肠内的有钩绦虫的幼虫——猪囊尾蚴寄生于猪体内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一种寄生虫病。诊断要点:(1)流行特点。多见于猪只的散放、连茅圈和人的粪便管理不严的地区,猪吃了带节片或破裂后逸出的虫卵,在小肠内,虫卵里的幼虫(六钩蚴)逸出,钻入肠壁,经  相似文献   

4.
猪囊尾蚴病也叫猪囊虫病 ,是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当人吃进生的或未经无害化处理的囊尾蚴病肉 ,即可在肠道中发育成有钩绦虫。人还可因吞入含有钩绦虫卵的肉而感染囊尾蚴病。此病在人畜间循环 ,不但对人类的健康和公共卫生危害极大 ,而且对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1 感染特点的改变感染程度的变化 :在应检部位的切口中囊虫的数量明显下降。以前在一个切口中可以检出数粒虫体 ,而近年来在猪体应检部位切口可发现的囊虫数目下降约一半。 1 997年 3月笔者在市场上监督过程中发现一例盖有合格肉品检疫印章的胴体 ,仅在肩胛肌部位有 2粒猪…  相似文献   

5.
猪囊尾蚴病是有钩绦虫的幼虫猪囊尾蚴寄生于猪的肌肉和其他器官中所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又称猪囊虫病。本病在世界各国均有发生。1病原病原体为猪囊尾蚴,其成虫是有钩绦虫或称猪带绦虫,寄生于人的小肠,虫体大,长达1~2.5m,头节呈球形或略似方形,有4个吸盘,在头节顶端有一个顶突  相似文献   

6.
猪囊虫是人体的猪带绦虫(有钩绦虫)的幼虫,猪吃了有钩绦虫病人的粪卵所污染的饮水或食物而被感染,人吃了未煮熟的猪囊虫病猪肉而患有钩绦虫病,彼此相互传染.  相似文献   

7.
猪囊虫病(猪囊尾蚴病)是一种慢性寄生虫病。它不仅使幼畜正常发育和成畜肥育受到阻碍、肉品质量降低,役畜使役能力下降,促使牲畜早衰或死亡;而且,其病原体也感染人,并引起严重的疾患,甚至造成死亡,猪囊虫病在我国东北、华北、西北流行较广,给畜牧业经济造成巨大损失,而且在公共卫生上也有很大危害。猪囊虫病的病原体是钩绦虫期——猪囊尾蚴。猪囊尾蚴寄生于猪的肌肉,多见于舌肌、咬肌、心肌和肋肌等,有时寄生于脑和其他器官。其成虫(有钩绦虫)寄生于人。成虫可达2~7米。幼虫呈椭圆形白色半透明的水泡状,长6~8毫米,水泡囊内充满透明的液体,…  相似文献   

8.
猪绦虫病是由猪绦虫引起的寄生虫病及猪绦虫卵引起的囊虫病,是主要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猪绦虫卵也可在人体内发育成囊尾蚴,即成囊尾蚴病或囊虫病.人是唯一的终宿主,猪和人都可成为中间宿主.  相似文献   

9.
猪囊虫病是由寄生于人体内的有钩绦虫的幼虫寄生于猪体内而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是一种人与动物共患的疾病。产生猪囊尾蚴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生猪饲养管理过程中出现了卫生问题,致使人与猪之间形成了恶性循环。即猪接触到含有绦虫孕卵节片的人的粪便或被这种粪便污染了的饲料、饮水而患病,人因生吃或吃没有煮熟的带有囊虫的猪肉而罹患绦虫病或囊虫病。1危害1.1对猪的危害主要是妨碍猪的发育和生长,特别是影响幼龄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次报告了柯氏伪裸头绦虫的生活史。实验证明:在温度为26.5~27℃,相对湿度为68~74.5%的温室条件下,中间宿主——赤拟谷盗吞食绦虫后24小时,六钩蚴进入其血腔发育,历时27~31天形成拟囊尾蚴,50天具有侵袭能力。猪吞食拟囊尾蚴后第10天发育成为成虫,第30天孕卵节片申的虫卵发育成熟。对这种绦虫的分类问题作了简要的讨论,认为盛氏许壳绦虫、陕西许壳绦虫和日本伪裸头绦虫都是它的同种异名。  相似文献   

11.
猪囊虫病,即猪囊尾蚴病,是由有钩绦虫的幼虫——猪囊虫寄生在猪体内的一种寄生虫病,也是一种危害十分严重的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之一。猪囊虫病的病原是猪囊虫。猪囊虫是寄生在人体内有钩绦虫的幼虫。患本病的猪是人有钩绦虫的中间宿主。猪囊虫为白色半透明、黄豆大的囊泡、囊壁为薄膜状,囊内充满透明的液体,囊壁上可见一个绿豆大的白色头节。猪囊虫寄生在肌肉内,以舌肌、咬肌、肩腰部肌、股内侧肌  相似文献   

12.
羊细颈囊尾蚴病是由泡状带绦虫的幼虫——细颈囊尾蚴寄生于中间宿主羊(猪、牛等动物)的肠系膜、网膜、浆膜、肺脏、肝脏等处而引起的绦虫的幼虫病。细颈囊尾蚴呈豌豆大到鸡蛋大的泡囊状,乳白色,囊内充满囊液,囊壁上有1个乳白色头节和颈部。在临床症状常不明显,一般仅见屠宰后内脏上附着囊泡状的细颈囊尾蚴,常呈水泡状向下悬垂着,俗称“水铃铛”或“水淋子”。成虫寄生于终末宿主犬、狼等兽的小肠内。成熟孕卵节片脱落并随粪便排到外界,被中间宿主吃掉后,六钩蚴在小肠内逸出,钻入肠壁,随血流到肝、网膜、肠系膜等处引起细颈囊尾蚴病。但…  相似文献   

13.
猪囊尾蚴病是由寄生在人体内的绦虫虫卵,感染猪发生猪囊尾蚴病,人吃猪囊尾蚴肉,感染发生绦虫病。这是一个很有代表性的人、畜共患病,在公共卫生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猪囊尾蚴病广泛地分布于全国各地,以北京市为例,1960年以前,猪囊尾蚴病检出率1.44~3.06%;1961~1965年上升到  相似文献   

14.
家兔豆状囊尾蚴病是由豆状带绦虫的中期幼虫--豆状囊尾蚴寄生于兔的大网膜、肝脏、肠系膜和腹腔内引起的一种绦虫蚴病。该病呈世界性分布,我国有10多个省市均有该病的发生。豆状囊尾蚴是寄生在犬、猫、狐狸等动物的小肠内的豆状带绦虫的幼虫,犬、猫、狐狸等动物是豆状带绦虫的终末宿主,这些动物感染豆状囊尾蚴2个月后即可随粪便排出豆状带绦虫成熟的节片和虫卵,虫卵遇温度和湿度适宜时发育为六钩蚴,家兔因吞食了被节片和虫卵污染的饲料和饮水很容易被感染。感染后六钩蚴经肠管钻出肠壁,游离于腹腔或附着于腹腔器官,或随血液循环到达肝脏。家兔成为豆状带绦虫的中间宿主。  相似文献   

15.
绦虫感染在经济、公共卫生上的重要性,促进了寄生虫免疫学的广泛研究。六钩蚴体外短期培养所产生的代谢物,免疫牛、羊等带科绦虫病国外已进入实用阶段。但猪囊尾蚴匀浆直接免疫猪囊虫病尚未见报道。本试验以囊尾蚴(A)、囊液(B)、六钩蚴(C)为免疫原,处理各试验动物组,结合  相似文献   

16.
(一)病原犬复孔绦虫新鲜时为淡红色,成虫链体长15~70cm,宽3mm,三或四圈玫瑰状顶突钩,共30~150个,节片状如黄瓜子。中间宿主是蚤、虱。犬因舔被毛时吞入含有似囊尾蚴的跳蚤而被感染。似囊尾蚴在终末宿主小肠内约经3周发育为成虫。  相似文献   

17.
定点屠宰后猪囊尾蚴病检验情况浅析孙世福刁贺军沈永歧孔令彪(辽宁省朝阳市畜牧防疫站,122000)猪囊尾蚴病(猪囊虫病)是猪吞食人排出的有侵袭力的有钩绦虫节片或虫卵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多寄生在肌肉组织中,影响肉品质量,且人畜循环感染,严重威胁人体健康。...  相似文献   

18.
<正> 牛囊尾蚴病是无钩绦虫的幼虫引起的,当人食入了带有囊尾蚴的生牛肉或加工熟制品不善时而受感染,其成虫——无钩绦虫寄生于人的小肠,因其寄生部位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损伤。通常,牛感染囊尾蚴后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因此加强牛囊尾蚴的检验对预防人的无钩绦虫病意义重大。据了解,在京郊动物卫生检疫工作的开展过程中还未曾有检出牛囊尾蚴的报道,这  相似文献   

19.
牛囊尾蚴(囊虫病)是人无钩绦虫的幼虫引起的。德令哈地区牛囊尾蚴感染情况未见报到。鉴此,笔者于2000年9-11月对个体牛贩从各乡及农场收购来清真牛羊屠宰场屠宰的菜牛用随机抽样法进行牛囊尾蚴病的调查,结果检出感染囊尾蚴黄牛5头,感染率为4.06%;牦牛无一例感染。为德令哈市牛囊尾蚴病的防治提供了依据。1材料与方法1.1本文所调查的牛均为德令哈市各乡及农场的宰前检疫健康、膘情中等的成年菜牛。1.2采用随机抽样法,按检疫步骤对屠宰后的牛胴体被检部位肌肉刀切面用肉眼进行了检查。2结果2.1被检黄、牦牛2…  相似文献   

20.
猪囊虫病又称猪囊尾蚴病,是由人的有钩绦虫(猪带绦虫)的幼虫--猪囊尾蚴主要寄生在猪的肌肉中所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民间也把受感染的猪肉叫"米猪肉",是肉品卫生检验的主要项目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