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明叶面微肥对香蕉主要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为叶面微肥在香蕉生产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常规施肥基础上用纯硼型、氨基酸型+微量元素(TE)、磷钾型+TE、高钾型+TE、微量元素型、高氮型+TE等6种常用叶面微肥在香蕉孕蕾期、抽蕾初期、抽蕾后期对植株整株进行喷施,分析喷施叶面微肥后香蕉产量和农艺及经济性状变化...  相似文献   

2.
对香蕉群体质量评价指标的研究结果表明,为培育香蕉高产、优质群体,应从协调源、库、流关系入手进行栽培管理,即抽蕾期群体应具有适宜的叶面积指数,采收期需维持一定的绿叶数和绿叶总面积,形成最大的产量源,从而提高抽蕾后光合生产量;提高倒数第3~7叶在群体叶面积指数中的比例,增加总果指数及单果重,培育大果穗,扩大库容量,从而增加结实期光合积累量;增加假茎粗度,提高果茎比,增加穗柄粗度,控制一定穗柄长度,协调源、库关系,维持光合产物运转流畅。  相似文献   

3.
氮钾营养对香蕉产量及种植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氮、钾不同供应水平对香蕉生长、产量及种植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用等量磷、钾肥的基础上随着施氮量的增加,以及在施用等量氮、磷肥的基础上随着施钾量的增加,孕蕾期及齐蕾期香蕉株高和茎围均呈现先增大后下降的规律;抽蕾率也呈现相同规律,N2水平下香蕉抽蕾率显著高于N1及N3水平。香蕉产量、增产率和产值也呈现先增大后下降的规律,分别以N2、K2水平下达到最大。在高州市香蕉产区,为获得一年蕉高产保持氮钾肥施用比例为N∶K2O为1∶0.91~1.12为宜。  相似文献   

4.
为使大型农业机械在香蕉田间拥有更多作业空间,探索香蕉产业化相配套的种植模式势在必行。对桂蕉9号以及中蕉6号分别进行宽行试验,对香蕉生长指标以及后期产量以及品质的影响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显示在香蕉宽行种植模式下,从种植至抽蕾期之前,桂蕉9号宽行行距下平均增长量较常规高9.8%;桂蕉9号株高增长趋势大体相同,至8月抽蕾较宽行多2.2%;在茎粗方面从4月初测量至抽蕾期之前桂蕉9号常规行香蕉茎粗较宽行多增粗1.9%;中蕉6号常规行较宽行多增粗1.2%,在香蕉作物生长期至抽蕾期前后桂蕉9号和中蕉6号各阶段茎粗和增长量均无显著差异;桂蕉9号在8月26日测量宽行叶片数多于常规行距处理,且差异显著;中蕉6号抽蕾期叶片数较常规行种植叶片数多13.3%。产量方面桂蕉9号宽行行距相较于常规行常规行相比增产16.6%;中蕉6号宽行条件下较中蕉6号常规行距增产14.2%,两品种均无显著性差异。对于香蕉品质方面宽行模式下对香蕉果指粗和果指长均略有改善,但差异不明显。宽行种植对于香蕉株高、茎粗等无明显影响,拓宽行距后有利于香蕉抽蕾期前后叶片数的增长,且对香蕉产量及品质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大型农机具的使用提供了更大的范围。  相似文献   

5.
研究香蕉不同留果梳数对香蕉生长、产量、品质及效益的影响,为确定适合的香蕉果穗梳数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不同留梳香蕉在断蕾前长势与施入养分量有关,果梳数对香蕉农艺性状有明显影响,随着留果梳数增加,可溶性糖含量增加,维生素C含量与果皮厚度则有增加趋势.综合市场对香蕉商品要求、收获日期、产量与种植效益等因素,果穗留7梳的蕉果果...  相似文献   

6.
香蕉象鼻虫是危害香蕉的主要害虫,冬春季在地下球茎中危害,随着植株的生长,沿着茎干逐渐向上危害,直至抽蕾开花结蕉,危害至蕉轴,使植株倒伏,蕉轴折断,使蕉果不能充分膨大成熟,造成减产欠收,其防治方法有根部施药和茎部用药两种,具体操作如下:一、根部施药。在冬春季节,当香蕉象  相似文献   

7.
不同生长调节剂对香蕉果实发育及品质的影响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种生长调节剂对抽蕾后的香蕉果实发育及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用蕉大青500倍对果穗喷施2~3次,可以使香蕉提早收获20.4 d,产量增加15.3%,在一定程度上改良梳形、果形和色泽,提高商品果质量;并提出了使用香蕉生长调节剂时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8.
对香蕉离体试管芽进行 60 Coγ射线辐照处理 ,种植后从田间性状变异的调查中获得 2 8株优良的变异单株 .1995 - 1999年的筛选、株系比较试验和多点试验结果表明 ,8号株系的假茎颜色、叶柄、株型以及果轴茸毛等园艺性状与对照天宝香蕉有明显的区别 ,且果穗外观较好 ,果指较长、较重 ,产量较高 .多年测产结果表明 ,8号株系单株均比对照增产 10 %以上 ,增产极显著  相似文献   

9.
正香蕉抽蕾后,其花蕾基部的雌花先开,接着开中性花,最后开雄花。中性花及雄花不能结果,如果让它自然生长,只会消耗植株养分,降低产量,因此要及时去除。香蕉断蕾就是指香蕉的雌花开始结果后,把花穗末端2~3束不结果的花蕾割除。香蕉在种植过程中要及时断蕾,才能确保养分集中供应蕉果的生长发育。香蕉断蕾后,要  相似文献   

10.
根据香蕉各叶龄期叶片、假茎、球茎等有关性状变化,将香蕉抽蕾前植株的生育进程按叶龄分成两个阶段,即叶龄余数大于10为营养生长阶段,叶龄余数10~0为果穗分化阶段。两个阶段可以进一步细分为:营养生长前期(叶龄余数≥20),营养生长中期(叶龄余数19~15),营养生长后期(叶龄余数14~11),花孕育期与花序分化期(叶龄余数10~7),花器各原基分化与发育期(叶龄余数6~1),孕蕾期(叶龄余数0)。叶片红褐斑的出现与消失、吸芽的发生、球茎膨大与一定的叶龄同伸或同步;香蕉果穗分化与密层叶的出现、叶柄摺扇形排列、叶顶端皱褶的出现等具有一定的同伸性或同步性。  相似文献   

11.
香蕉果实发育过程中糖代谢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岚芳  黄绵佳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2):4862-4863
[目的]研究香蕉果实发育过程中糖代谢情况。[方法]于2001~2003年3月底香蕉断蕾后开始取样,研究香蕉果实发育过程中、采后糖、淀粉及转化酶的变化情况。[结果]断蕾后10~60 d香蕉淀粉含量几乎呈直线上升,之后明显减慢;葡萄糖、果糖在果实发育早期含量较低,之后含量不断上升;蔗糖含量、酸性转化酶(SAI)活性均表现出先升后降趋势,断蕾后30 d达最大;中性转化酶(NI)和细胞壁转化酶(CWI)的活性在断蕾后50~70 d都保持在较高水平。香蕉采后5~15 d淀粉含量迅速下降;蔗糖、葡萄糖、果糖含量不断上升;CWI活性快速下降;SAI、NI活性变化不大。[结论]该研究为香蕉的栽培、果实贮藏和保鲜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揭示黄连木(Pistacia chinesis Bunge)叶芽发育进程,以便确定适宜的芽接时期。[方法]于2010年在河北农业大学标本园采集不同时期的黄连木叶芽,采用石蜡切片法,对其叶芽的发育进程进行了观察。[结果]黄连木叶芽的发育可分为叶芽原基出现期、鳞片发育期、雏叶形成期、维管束分化期、维管束形成期和叶芽原基发育期6个阶段。[结论]在5月10日以后黄连木叶芽已经基本发育完全,但新梢尚未完全木质化,5月20日以后,新梢逐渐木质化,可以进行芽接。  相似文献   

13.
姜殿强  潘梅  黄赛  云勇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5):1905-1906,1940
[目的]研究铁皮石斛茎段丛生芽的最适增殖培养方式。[方法]以铁皮石斛茎段为外植体,研究不同基本培养基、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和浓度、有机添加物及培养时间对铁皮石斛丛生芽增殖的影响。[结果]MS培养基优于1/2MS、B5和N6;香蕉对丛生芽的分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培养60 d时丛生芽的增殖倍数最高,生长势好。[结论]丛生芽的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6-BA 2.0 mg/L+NAA 0.5mg/L+香蕉100 g/L+活性炭0.5 g/L,培养时间以60 d为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广西产区桂蕉6号和宝岛蕉的氮磷钾养分累积吸收规律与分配特点,为香蕉科学合理施肥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在常规统一足量施肥条件下,采用植株营养诊断法研究2个香蕉品种不同生长阶段氮磷钾养分在根、球茎、假茎、叶、果轴和果实6个器官中的含量与累积量,并利用Logistic模型对氮磷钾吸收规律变化进行拟合。【结果...  相似文献   

15.
杂交鹅掌楸花芽发育的形态结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鹅掌楸属植物繁殖器官的形态发育和传粉适应性特征。[方法]从生长发育良好的成年植株上取材,通过解剖观察研究了从花芽到成熟花的发育过程杂交鹅掌楸花芽的形态结构特征。[结果]3月初花芽开始明显萌动,中旬外层鳞片开始脱落,下旬最内层鳞片包裹的幼花显露。4月上旬幼花逐渐开展,中旬到下旬进入盛花期。5月上旬花期结束。花芽及叶芽具有多层帽盔状芽鳞,花芽常6层。花芽为混合芽,由顶端幼花和幼花下枝段组成。花芽最内层幼叶的叶柄与其帽盔状托叶合生,叶片完全退化。花芽及叶芽的幼叶柄与其芽鳞近等长。不同芽内的幼叶片一致随机地偏向左侧和右侧,花被片上的有色斑纹由内部含有色体的组织形成,分泌结构类似气孔器。[结论]鹅掌楸花被片上的分泌结构是特化的气孔器。  相似文献   

16.
植物油包膜控释尿素在香蕉各生育时期土壤中的释放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香蕉4个不同生育时期施用的植物油包膜控释尿素(PCU)在土壤中的养分释放特征曲线和静水培养中特征曲线的差异,为应用静水溶出率法简单而准确地预测香蕉生长期PCU在土壤中的供肥速度和数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田间土壤培养法测定PCU的养分累积释放率及肥效期,以静水培养为对照,研究香蕉4个生育时期内控释尿素的养分释放特性。【结果】除攻蕾期外,大田苗期、旺盛生长期、幼果期土壤中PCU的养分释放曲线不同于静水的,均由静水的“S”型变为“抛物线”型,且前42 d供肥量大,而攻蕾期的供肥量较小,后期则相反;同一PCU的初期溶出率、微分溶出率、28 d累积释放率于各生育时期土壤中的测定值均大于静水的测定结果。其中,初期溶出率大小依次为旺盛生长期>幼果期≥大田苗期>攻蕾期;微分溶出率表现为大田苗期>幼果期>攻蕾期=旺盛生长期;28 d累积释放率则为幼果期>大田苗期=旺盛生长期>攻蕾期;与静水法测定结果相比,大田苗期和旺盛生长期土壤中PCU的肥效期分别延长了18 d和35 d,而攻蕾期和幼果期的分别缩短了10 d和30 d。【结论】同种控释尿素,施用于香蕉不同的生育时期,相同时间内的供肥速度、供肥量不等。较静水培养法测定结果,分别在大田苗期、旺盛生长期、幼果期施用的PCU前期的供肥量大,而后期的供肥量较小;在攻蕾期施用的PCU前期供肥量小,后期的供肥量较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优化香蕉开放式组培的增殖培养基成分,以提高香蕉丛生芽的增殖系数。[方法]以"巴西"香蕉继代培养获得的分化芽为材料,以M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并以0.014%的次氯酸钠为抑菌剂,通过观察不同浓度的蔗糖、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在不同pH值对芽增殖的影响,确定最佳的香蕉分化芽增殖培养条件。[结果]香蕉分化芽增殖的最佳培养条件为30 g/L蔗糖+1 mg/L 6-BA+0.03mg/L NAA,pH 5.8。[结论]在最佳条件下进行继代培养3代后,增殖系数分别是3.40、3.32和3.28,与传统组培方法相比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烟草包质雄性不育系与其保持系生长期内源植物激素含量的变化规律和激素水平差异。[方法]选取K326、K394和云烟87共3组不育系与保持系为研究材料,取苗期、团棵期、旺长后10 d、现蕾期(叶和花蕾)、中心花开放期(叶和花蕾)的功能叶片和花蕾,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各时期生长素(IAA)、赤霉素(GA)、脱落酸(ABA)、N6-异戊烯腺嘌呤(i PAs)和反玉米素核苷(ZRs)5种植物内源激素含量。[结果]保持系与不育系的IAA含量比值各时期叶片中均大于1,而花蕾小于1。保持系与不育系的ABA含量比值各时期叶片和花蕾中均大于1。保持系与不育系的i PAs含量比值各时期叶片中均小于1,花蕾中大于1。现蕾期保持系和不育系的ZRs+GA比值小于1,其他各时期规律不明显。[结论]该研究为更好地应用烟草的雄性不育现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休眠期曙光油桃芽电导率及丙二醛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膜渗透性在落叶果树休眠中的作用,为休眠的人工调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曙光油桃的花芽和叶芽为材料,研究油桃芽体休眠期电导率及丙二醛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12月31日曙光油桃花芽、叶芽的萌芽率分别是54.52%、55.23%,表明其自然休眠已经解除。休眠期油桃芽体的电导率及丙二醛含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即11月6日之前,花芽和叶芽的电导率、丙二醛含量均呈下降趋势;11月6日以后,随着外界低温的来临,芽体进入休眠状态,电导率、丙二醛含量均呈迅速升高趋势,并都稳定在较高水平。[结论]诱导芽体休眠时,芽体膜透性变化与其休眠关系密切,芽体休眠后,膜透性大而稳,说明芽体对低温有很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适宜带叶兜兰(Paphiopedilumhirsutissimum)离体培养的培养基组分,为规模化生产带叶兜兰组培苗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带叶兜兰组培苗为外植体,筛选适合其丛生芽诱导、增殖和壮苗生长的基本培养基、附加物种类和生长激素组合。【结果】初步筛选出较适宜带叶兜兰丛生芽诱导的培养基为1/2MS+3.0 mg/L BA+0.1 mg/L NAA+80.0 g/L香蕉汁+2.0 g/L活性炭,其诱导率较高,为36.1%,且丛生芽诱导出芽较多;丛生芽增殖培养基为1/2MS+0.1 mg/L TDZ+3.0 mg/L 2,4-D+80.0 g/L香蕉汁+2.0 g/L活性炭,其增殖系数为2.02,芽生长较快;壮苗生长最适宜培养基为1.0 g/L花宝1号+1.0 g/L花宝2号+MS培养基的有机、微量成分+1.0 mg/L NAA+2.0 g/L活性炭+80.0 g/L香蕉汁+1.5 g/L蛋白胨,其幼苗生长较好,生物量大,生根率达75.5%。【结论】在1/2MS+3.0 mg/L 6-BA+0.1 mg/L NAA+2.0 g/L活性炭培养基中添加香蕉汁较适宜带叶兜兰丛生芽诱导和增殖培养;在1/2MS+80.0 g/L香蕉汁培养基中添加0.1 mg/L TDZ+3.0 mg/L 2,4-D对带叶兜兰的增殖效果较佳;花宝改良培养基适宜带叶兜兰壮苗培养,结合添加NAA和活性炭培养效果更佳,但活性炭浓度不宜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