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VA系统诱导烟草对TMV抗性与细胞内防御酶系统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枯斑三生烟(Nicotiana tabacum L.“Samsum”NN)经植物源抗病毒剂VA诱导处理后第7天(清水处理作对照),在其长出的新叶上接种烟草花叶病毒(TMV)。结果表明,VA可以诱导枯斑三生烟对TMV产生系统抗性,其枯斑抑制率可达57.25%,枯斑出现时间推迟10h。超氧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X)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3种酶的活性均比对照明显提高,其中48h时增加幅度最大;VA处理使枯斑三生烟叶片内的丙二醛(MDA)含量降低,其中接种48h时降低幅度最大。此外,在接种TMV后的12h内,清水对照的枯斑三生烟新叶中POX和SOD活性呈下降趋势,PAL活性几乎无变化,随后呈上升趋势,而经VA处理的枯斑三生烟新叶中的POX、SOD和PAL,活性自接种后,一直呈上升趋势,且上升幅度也高于对照;MDA含量的变化与3种酶活性的变化呈相反趋势。  相似文献   

2.
用植物源抗病毒制剂VA与烟草花叶病毒 (TMV)混合 ,经枯斑半叶法接种 ,结果证明 ,VA对TMV有较强的体外钝化作用 ,体外钝化后的枯斑抑制率为 80 .0 % ;用苯酚氯仿法提取TMV的核酸后 ,按一定的比例与VA混合 ,经枯斑半叶法接种测得枯斑抑制率为 43.8%~ 77.9% ;TMV与VA混合后用RNase处理 ,测得侵染率为 78.6 % ,比未用RNase处理的对照降低了 2 1.4% ,由此说明VA具有一定的体外脱衣壳作用 ;又经电镜观察发现VA可使部分TMV粒体发生断裂或粗细不均、略变弯曲等畸变现象。  相似文献   

3.
漂盘培养液中TMV含量对烟草花叶病发病情况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提高烟叶产量和品质提供参考。[方法]以普通烟K326和心叶烟为材料,用12.7、1.27、0.127、0.0127μg/ml烟草花叶病毒(TMV)液对K326进行漂盘培养,培养5、10、15、20、25d后随机取各处理K326叶片得叶片提取液,用各处理提取液接种8叶期心叶烟叶片,调查K326的发病情况及心叶烟的枯斑数。[结果]12.7ug/mlTMV处理K326表现出发病症状,其他处理未表现明显发病症状;随着培养液中TMV浓度的升高,各处理烟叶提取液接种心叶烟产生的枯斑数逐渐增多,且枯斑数随病毒接种时间的延长迅速增加;12.7、1.27μg/mlTMV处理K326叶片提取液接种20d后心叶烟枯斑数最多,0.127、0.0127μg/mlTMV处理K326叶片提取液接种25d后心叶烟枯斑数最多。[结论]烟草花叶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与培养液中TMV的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白花蛇舌草提取液对烟草花叶病毒(TMV)的抑制作用及其防治效果,为植物源抗病毒类生物农药的研制提供依据。[方法]以心叶烟和K326为试验材料,采用常规摩擦接种,分别于接种病毒前24h和接种后24h分别喷施白花蛇舌草10倍液;接种处理3~5d后,调查枯斑数量,计算枯斑抑制率;普通烟接种处理后调查病情指数、计算防效;采用间接ELISA法[4]测定各处理的病毒浓度;将提纯的TMV与白花蛇舌草10倍液等体积混合不同时间后,采用负染法在电镜下观察病毒粒子的形态变化。[结果]对心叶烟的抑制率为84.6%,对系统寄主K326的防效为76.6%;在接种病毒前24h喷施药剂,枯斑抑制率和对系统寄主的防效分别为62.2%和61.5%;接种病毒后24h喷药试验结果表明,药剂能抑制植株体内病毒的增殖;电镜观察结果表明,病毒粒子有断裂现象,混合时间越长,破坏作用越强。[结论]白花蛇舌草对TMV还具有较强的体外抑制作用,作用时间越长,抑制率越高。  相似文献   

5.
荧光假单胞菌CZ对TMV的抑制作用及其活性蛋白的分离纯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烟草根际中分离到一株拮抗烟草花叶病毒(TMV)的生防菌荧光假单胞菌CZ,将其发酵液接种或喷施TMV寄主三生NN烟后进行生物学检测.结果表明:荧光假单胞菌CZ发酵液与TMV混合后接种,其枯斑抑制率为91.5%;接种TMV的前、后24h喷施CZ发酵液,对TMV的抑制率分别为78.9%和30.5%.荧光假单胞菌CZ发酵液经硫酸铵盐析获得活性粗蛋白,经阴离子层析、superdex-G-75凝胶层析和SDS- PAGE检测,分子量为39.4 kD.  相似文献   

6.
由烟草花叶病毒(TMV)与黄瓜花叶病毒(CMV)三种不同组合接种番茄幼株(北京早红)后,再由接种侵染的番茄株体中分别捉取的 TMV 以不同的浓度对心叶烟侵染所得半叶平均枯斑数据,应用植物病毒侵染与浓度关系的理论模型 y=B_1ln(1+B_2V),采用 Gauss-Newton 法与 Marguardt 洪两种方法,分别实现了模型的参数计算,得到了三种组合侵染番茄株体后提取的 TMV 的致病性与浓度关系的数学模型与最优曲线拟合,并对两种计算方法的效果进行了比较。本文还对由不同组合侵染番茄株体后提取的 TMV 的不同浓度对心叶烟侵染所得半叶平均枯斑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证明 TMV 与 CMV 的不同处理组合间的 TMV 侵染的半叶平均枯斑数差异是极显著的,TMV 各接种浓度间侵染的差异性也是极显著的,而这两者的交互作用侵染的差异性则不如前两种情形显著,这些结论与实验结果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7.
壳寡糖诱导烟草抑制TMV增殖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采用ELISA-DSM法和半叶枯斑法,研究了壳寡糖诱导对普通烟(Nicotiana tabacum)体内TMV 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普通烟经50μg/mL壳寡糖溶液诱导处理后,其对TMV的侵染表达了高水平的系统抗病性,显症推迟4~7 d,平均严重度降低了82.9%。ELISA-DSM法检测结果表明,壳寡糖诱导处理的普通烟植株体内病毒浓度明显降低;在接种后10 d,接种叶片OD值仅为0.400,相当于同期不诱导对照的23.0%;新生叶片OD 值为0.190,相当于同期不诱导对照的38.7%。以发病普通烟叶片为接种体,利用半叶法接种心叶烟(Nicotiana glutinosa),结果表明,壳寡糖诱导处理大大减少了枯斑数目;以接种后10 d的壳寡糖处理叶片为接种体,平均半叶枯斑数为9.25,仅为不诱导对照的19.5%;以同期新生叶为接种体,平均半叶枯斑数为0.630,为不诱导对照的 25.0%。以上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均证明,壳寡糖诱导处理可以有效抑制普通烟体内的TMV增殖。通过对壳寡糖 (低分子质量)处理与壳聚糖(高分子质量)处理的比较发现,分子质量的差异不影响其对病毒增殖的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8.
解淀粉芽孢杆菌Ba33对烟草的促生及抗TMV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烟田土壤中分离得到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Ba33菌株。5叶期三生NN烟(Nicotianatabacum var.samsun NN)喷施Ba33发酵液3次后再接种TMV(烟草花叶病毒),与喷清水对照相比,能显著降低枯斑数量,枯斑抑制率为67.8%。于4~6叶期普通烟草(Nicotiana tobacum L.)NC89烟苗接种TMV前后分别用Ba33发酵液、NB培养基或清水连续灌根3次,观察到Ba33发酵液灌根处理的烟苗鲜重、最大叶长和叶宽均高于清水对照处理,叶色浓绿,长势良好;接种TMV10 d后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Ba33发酵液灌根处理的植株新叶中RNA含量低于清水对照和NB培养基灌根处理。认为Ba33具有拮抗TMV、促进烟草生长的作用,是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生防菌株。  相似文献   

9.
烟草漂浮苗花叶病毒病重要初侵染源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烟草花叶病毒病是烟草漂浮苗的一个重要病害.为了解该病的初侵染源,对苗盘和剪叶机进行了调查采样和检测接种.结果表明.病毒污染的苗盘和剪叶机上烟苗残留物样品当季可检测到TMV抗原阳性.温室内存放1年后,苗盘残留物仍然可检测到TMV抗原阳性,且接种枯斑寄主出现枯斑,用带毒苗盘育苗可使烟苗感染TMV.苗盘和剪叶机上残留物TMV抗原阳性与烟草团棵期部分田块花叶病发病率高于20%有关.这些结果表明,病毒污染的苗盘和剪叶机上烟苗残留物是漂浮苗烟草花叶病毒病的重要初侵染源.生产上要重视旧苗盘和剪叶机的清洗与消毒.  相似文献   

10.
用烟草花叶病毒诱发接种4种枯斑寄主:心叶烟、三生NN烟、珊西NC烟和蔓陀罗,可使接种植物对烟草花叶病毒、烟草蚀纹病毒及马铃薯X病毒的侵染表现很强的诱发抗性.这种抗性主要表现为处理的枯斑直径及枯斑数目比对照减少50%~75%.诱发抗性具有非特异性和广谱性.抗性在诱发接种后2~4天开始出现,7~8天达到最高抗性水平,且至少保持25天以上.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使用除草剂防除作物田间杂草是夺取丰收的重要措施,但是,有一些除草剂在土壤中分解速度慢,残留期长,容易对后茬作物产生影响,应谨慎使用.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