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4 毫秒
1.
利用可降解的高分子多聚物(热固性树脂)及无机钙盐作为主、副包膜材料,采用粘涂成膜工艺研制出了控释性较好的包膜氮肥系列品种CU1,CU2,CU3.其25℃恒温条件下在水中氮素释放总量达80%时需要的时间分别约为10,20,30 d;在模拟旱地土壤25℃恒温培养条件下,释放氮素总量的80%所需的时间分别约为15,30,45 d.各种包膜尿素的氮素累计溶出率(CNR)与溶出时间(D)之间可用一元二次曲线拟合.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滇重楼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条件。[方法]采用不同的温度条件(15、20、25℃)对滇重楼种子进行培养,观测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20℃恒温条件下,培养55 d后,种子开始萌发,100 d后萌发率为98.89%,根的生长情况也最好;15和25℃条件下培养的种子,萌发率低,萌发不整齐,根生长缓慢。[结论]20℃恒温是滇重楼种子萌发及根系生长最适宜的温度条件。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温度对广西瓜实蝇生长发育的影响,为瓜实蝇的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人工恒温饲养方法,分别设置15、20、25、30、35℃ 5个恒温条件,测定不同恒温条件下瓜实蝇的生长发育、存活和繁殖情况。【结果】瓜实蝇卵、幼虫、蛹、产卵前期和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0.56、7.33、10.77、9.72和10.77℃,有效积温分别为12.68、117.91、107.15、364.43和602.17℃·d;在35℃时蛹不能存活,25℃时单雌产卵量最大,平均每头雌虫产卵1428.30 粒,15℃时最低,平均240.30粒;在15~30℃时,瓜实蝇实验种群趋势指数均大于1,在25、30℃时,种群趋势指数最大,分别为447.37和301.19。【结论】15~30℃范围内瓜实蝇可正常发育,25~30℃为其最适生长发育及繁殖温度。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温度与棉花生长发育及幼胚离体培养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棉花品种,在日均气温25℃以上、≥20℃有效积温不低于257·7℃且有较好的光照条件下,均能在57~60d内完成从播种至开花的生育进程;棉花开花后,日均气温达到26·3℃、≥20℃有效积温达到115·9℃时,开花18d的胚(冀棉298),在28℃左右离体培养10d就能成苗,88d就可以完成1个世代,从而可使棉花在能调控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的温室中1a完成4代。  相似文献   

5.
石蒜属植物的成花有一定的温度要求,不同温度处理会对其花芽分化及开花时间产生一定的影响。本研究以石蒜属植物石蒜和换锦花种球为材料,分别于其花芽分化期和花芽分化后期进行为期45 d的20、25℃恒温处理以及30℃/20℃昼夜变温处理。结果显示,在花芽分化期,20℃恒温储藏处理下,石蒜、换锦花开花时间与对照相比分别推迟了19、18 d;而在25℃恒温处理和30℃/20℃昼夜变温储藏下,其开花时间分别比对照提前了5、4 d和9、5 d。而在花芽分化后期,20℃恒温储藏处理下,石蒜、换锦花开花时间与对照相比分别推迟了11、8 d;而25℃恒温处理和30℃/20℃昼夜变温储藏下,其开花时间分别比对照提前了3、1 d和7、5 d。分析结果表明花芽分化期的低温处理是调控石蒜属植物开花时间的有效途径,这为今后制定石蒜属植物开花时间调控的措施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了对血红扇头蜱的生活史、蜱媒疾病以及分子生物学特性的研究提供参考资料,建立一套规范完整的实验室血红扇头蜱人工饲养技术和方法。对采集的血红扇头蜱以家兔为供血动物,在(25±1)℃和RH(90±5)%恒温恒湿培养箱中于黑暗条件下人工饲养。结果表明,蜱在人工饲养的环境下能独立完成生活史,完成一个世代需要72~113d,卵、幼蜱、若蜱和成蜱各期均在兔体嗜血。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温度对广西瓜实蝇生长发育的影响,为瓜实蝇的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人工恒温饲养方法,分别设置15、20、25、30、35℃5个恒温条件,测定不同恒温条件下瓜实蝇的生长发育、存活和繁殖情况。【结果】瓜实蝇卵、幼虫、蛹、产卵前期和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0.56、7.33、10.77、9.72和10.77℃,有效积温分别为12.68、117.91、107.15、364.43和602.17℃·d;在35℃时蛹不能存活,25℃时单雌产卵量最大,平均每头雌虫产卵1428.30粒,15℃时最低,平均240.30粒;在15。30℃时,瓜实蝇实验种群趋势指数均大于1,在25、30℃时,种群趋势指数最大,分别为447.37和301.19。【结论】15-30℃范围内瓜实蝇可正常发育,25~30℃为其最适生长发育及繁殖温度。  相似文献   

8.
以7个苹果品种为试材,比较了苹果浓缩汁在两种温度下贮藏稳定性的评价方法。方法1为将苹果浓缩汁在25℃恒温条件下贮藏60d;方法2为在37℃恒温条件下贮藏7d。根据浓缩汁贮藏前后A420、T625、DB、DE的变化量来评价其稳定性。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对7个苹果品种浓缩汁贮藏稳定性的评价结果有一定的差异。对两种方法的应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通过观察不同温度条件下黄花菜花粉的萌发情况,对4种黄花菜的花粉活力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室温条件下黄花菜花粉活力随贮藏天数的增加而迅速下降,3 d时活力下降至25%以下,难以满足杂交授粉中对花粉活力的要求;4,-20,-40℃条件下分别于10,20,30 d左右活力降至25%以下。说明室温条件下难以进行黄花菜花粉的贮藏,4℃适合小于10 d的短期贮藏,-20℃适合20 d以内的中期贮藏,-40℃适合60 d以内的长期贮藏;在相同贮藏温度下,大荔花和冲里花具有较高的花粉活力,适于杂交育种。  相似文献   

10.
切割潜蝇茧蜂的个体发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恒温(25±1)℃和相对湿度70%~80%条件下,切割潜蝇茧蜂的世代发育历期为24.7~29.1 d,其中卵期1.7~2.3 d;幼虫分3龄,共12.0~14.0 d;蛹期(含预蛹期)8.0~10.0 d.另产卵前期为3.0~3.5 d.羽化后成蜂存活15~33 d,雄蜂寿命短于雌蜂.  相似文献   

11.
为探索鸭盲肠杯叶吸虫Cyathocotyle caecumalis sp.nov虫卵孵化所需的最适温度和光照,设置每天室外日照3h、不同室温(28~36℃、20~28℃、10~20℃、0~10℃)以及在27℃恒温、无光照条件等5个试验组进行虫卵孵化试验。结果表明:室温28~36℃组和室温20~28℃组的虫卵发育较好,其孵化率分别为27.5%和25.2%,孵化时间分别为14d和21d;室温10~20℃组的虫卵发育较差,其孵化率为5.1%,孵化时间为28d;室温0~10℃组虫卵不发育;而27℃恒温、无光照条件组,虫卵发育差,毛蚴多死亡,孵不出毛蚴。试验表明鸭盲肠杯叶吸虫虫卵发育的适宜条件为20~36℃,每天日照3h。  相似文献   

12.
虎斑乌贼幼体的摄食、排泄及不可逆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在南海水域采集的虎斑乌贼Sepia pharaonis的受精卵于室内条件下进行人工孵化,孵化水温为23~25℃,盐度为29.0,并采用恒温加热装置对天然海水进行温度控制,以研究不同水温梯度下新孵出的虎斑乌贼幼体的不可逆点。结果显示:幼体的生存上限温度为30~32℃;水温为24、26、28、30℃时,幼体的不可逆点为8、11、8、5~6 d。对5日龄的虎斑乌贼幼体进行摄食节律的观察,结果显示,虎斑乌贼幼体每个时间段都有摄食行为,但摄食高峰出现在凌晨和下午时段,呈现出明显的昼少夜多、晨昏双高峰趋势。对5日龄的虎斑乌贼幼体进行排泄规律的观察,发现幼体在一天中的每个时间段皆有排泄活动,饱食后20 h内基本排空,但排泄活动在凌晨时段比较频繁,呈现出明显的昼少夜多规律。  相似文献   

13.
辣椒上桃蚜的生物学特性及药剂防治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在28℃以下,桃蚜的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当温度达到30℃时,其发育历期延长。在25℃恒温条件下。成虫寿命平均为 7.38d,单雌产若蚜数平均为 38.29头;在日平均温度为21.29℃的自然变温条件下。成虫寿命平均为11.95 d,单雌产若蚜数平均为52.05头。若虫的发育起点温度为7.96℃,有效积温为81.48日℃。药剂防治结果表明,5%蚜虱净乳油2 000倍液、 0.6%虫螨光乳油 1000倍液和 2 000倍液、 20%绿保素乳油 1000倍液的防治效果最好,施药后3d的校正死亡率都在90%以上;40%乐果乳油1500倍液和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的防治效果较差、施药后3d的校正死亡率只有65%左右。  相似文献   

14.
首先对危害我国食用菌的新害虫——泰纳异蚤蝇(Megaselia tamilnaduensis Disney)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进行观察,其次在自然条件及27℃恒温条件下进行饲养观察。结果表明,其雌雄比例约为2.57∶1。当温度为27℃时,雌虫因环境湿度和养分较大,其腹部第7~10节会伸开。该虫的生活周期为21~25 d,其中卵期1 d,幼虫阶段为5~7 d,蛹期持续6~8 d,雄性成虫可存活4~6 d,雌虫可存活5~8 d。幼虫会在菌丝和菌料之间穿梭蛀食,在菌料表层相对干燥的地方化蛹,羽化后交配,并产卵于菌包的菌丝上。幼虫的适宜温度为14~27℃,适宜湿度为60%~80%。在沈阳地区主要危害平菇,菇房平均危害率为25%,菌包危害率为10%,严重者可达20%。  相似文献   

15.
5种恒定温度下桃粉蚜实验种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新疆绿洲荒漠区桃粉蚜(Hyalopterus amygdali (Blanchard))在室内恒定温度下生长与繁殖规律进行了研究.[方法]通过对桃粉蚜在不同恒定温度下生长与繁殖的观察与统计,组建在5种恒温下的实验种群生命表,并对其实验种群参数进行计算分析.[结果]在18~ 28℃,温度越高,桃粉蚜的发育速率加快;其净增殖率(Ro)、内禀增长率(rm)和周限增长率(λ)在18 ~24℃也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提高,在24℃时最高.[结论]说明桃粉蚜的最适温度为24℃.在5种恒定温度下观察了桃粉蚜的生长发育速率,分别确定了无翅蚜各龄若蚜及全若期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  相似文献   

16.
温度对隐性长穗颈温敏不育水稻eui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解杂交稻不育系抽穗不畅问题,以隐性长穗颈温敏核不育水稻长选3S为材料,采用田间调查和人工温度处理方法研究了温度对隐性长穗颈基因(eui)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长选3S穗颈伸出剑叶叶鞘的长度与始花前9~20 d自然条件下的日均温度呈负相关,其中以始花前12~17 d(花粉母细胞形成至减数分裂期)日均温度负相关性最显著。在eui基因表达对温度最敏感的时期进行4种人工温度处理,22℃、24℃、26℃和28℃。28℃条件下eui基因表达受阻;22~26℃条件下eui基因表达,且穗颈伸出剑叶叶鞘的长度随温度降低而增长。  相似文献   

17.
温度对棉蚜发育与繁殖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相对湿度为50±10%,光周期L∶D=14∶10的人工气候室内,研究不同温度(26,28,30,32,34和36℃)棉蚜的发育速率、死亡率和繁殖力。结果表明:随温度升高,棉蚜的死亡率增加,繁殖率降低,寿命缩短;若蚜期从26℃的5.9d下降到34℃的4.4d,36℃时若蚜4d后若蚜的死亡率达99%,不能完成发育。在26,28,30,32和34℃时,若蚜的死亡率分别为17.5%,25.0%,25.5%,22.6%和22.0%。在28℃时,棉蚜特定年龄繁殖率(Mx)和净生殖率(R0)均达到最大,分别为14.0与53.0。在五个温度条件下,棉蚜内禀增长率(rm,d-1)分别为0.304、0.398、0.385、0.245和0.124。通过模型拟合计算得出:棉蚜发育的最适温度为29.0℃,致死温度为35.5℃。棉蚜繁殖的最适温度为28.8℃;当温度上升到34.9℃时棉蚜不能够继续繁殖。伏蚜在28~30℃温度区间繁殖能力强,对棉花危害最大。  相似文献   

18.
5种恒定温度下苜蓿斑蚜实验种群生命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苜蓿斑蚜Therioaphis trifolii(Monell)实验种群在不同恒定温度下生长与繁殖的观察与统计,组建了苜蓿斑蚜在5种恒定温度(18,20,23,25,28℃)下的实验种群生命表,并对其实验种群参数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在18~28℃,苜蓿斑蚜Therioaphis trifolii(Monell)的发育速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加快,单雌一生平均生殖力分别为49.89,64.51,76.42,84.73和64.76头;其净增殖率(Ro)、内禀增长率(rm)和周限增长率(λ)在18~25℃之间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提高,在25℃最高,分别为71.802,0.2843和1.3289,到28℃时又下降;而随着温度的升高苜蓿斑翅蚜世代历期(T)在缩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