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本文用6个遗传背景不同的玉米自交系,采用Griffing方法(Ⅳ)研究了玉米籽粒油分与蛋白质的相关及其通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玉米籽粒油分在F1与中亲值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母本、父本呈显著正相关;籽粒的蛋白质在F1与母本、中条值、低亲本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父本、高亲本相关不显著.籽粒油分与蛋白质呈正相关(r=0.3837),籽粒油分与单稳产量呈负相关(r=-0.2560),但均未达到显著水平.对籽粒油分影响较大的性状为胚重比值、胚体积比值.基粗、稳重与籽粒油分的相关系数和直接通径系数均为负值.籽粒油分与单稳产量的相关系数为负值,但籽粒油分对单穗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为正值.籽粒蛋白质与单穗产量的相关系数和直接通径系数均为负值.  相似文献   

2.
不同浓度玉米生长调节剂对玉米氮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新型玉米生长调节剂对玉米氮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玉米生长调节剂对灌浆期玉米功能叶、茎秆中氮素的转运,功能叶硝酸还原酶与蛋白水解酶活性,功能叶和籽粒的谷氨酰胺合成酶与转化酶活性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显著增加玉米产量、籽粒蛋白质含量及籽粒蛋白质产量.在调节剂的3个浓度中,以PGRCl较合理.PGRCl处理玉米籽粒的蛋白氮含量比对照提高0.83g/kg,籽粒产量比对照增加13.18%,籽粒蛋白质产量比对照增加19.59%.  相似文献   

3.
王守义  修成贤 《安徽农业科学》1999,27(2):134-134,191
对影响爆裂玉米膨胀系数和爆花率的几个因素的研究结果表明:籽粒含水量对膨胀系数有极显著影响,以含水量13.66%时膨胀系数最高,为31.20;籽粒含水量对爆花率无显著影响。籽粒损伤百分率对膨胀系数和爆花率有极显著影响,正常籽粒膨胀系数和爆花率分别为35.83和98.33%,而100%损伤籽粒的膨胀系数和爆花率则分别降为10和84.27%。油的种类对膨胀系数和爆花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试验研究了杭州地区气候条件下,不同小麦品种的库源关系特征及籽粒产量的限制因素. 结果表明, 小麦籽粒产量受源的限制. 在产量因素中, 粒重易受籽粒生长期库源关系变化的影响, 改善光合同化物的供应可使粒重增加, 来自小穗不同部位小花的籽粒对库源关系变化的反应存在着明显差异.经处理提高库源比后, 小穗基部第一和第二小花籽粒的增重幅度大于小穗第三和第四小花籽粒的增重幅度.同时, 当源强度经处理相对加强时, 来自于基部和中部小穗的籽粒增重幅度大于顶部小穗籽粒.品种间在粒数/叶面积比和粒重/叶面积比方面表现出差异, 两种粒/叶比之间表现出正相关关系. 在同一品种内, 当库源关系经处理改变后, 两种粒/叶比仍维持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小麦重组自交系群体籽粒灌浆与粒重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以豫麦8679/京411及豫麦8679/和尚麦为亲本构建2个小麦重组自交系群体(简称群体1和群体2),研究了小麦籽粒灌浆发育过程中鲜重、干重的变化特点与千粒重的关系。结果表明,籽粒发育阶段,鲜重变化呈抛物线趋势,花后10~25d为籽粒鲜重增长最快的阶段。籽粒干重变化呈“S”形,15—30d为干物质积累的最快时期。群体1中,籽粒鲜重和干重的平均增重速率与千粒重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性最好,相关系数分别为0.478^**和0.848^**;其次为花后36—40d籽粒干重、鲜重的增重速率,与千粒重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54^**和0.309^**。而群体2中与千粒重相关性最大的为籽粒干重平均增重速率(r=0.663^**),第二为籽粒鲜重平均增重速率(r=0.534^**),第三为花后11~15d籽粒鲜重增重速率(r=0.435^**)。说明籽粒发育过程中,干重、鲜重的平均增重速率与千粒重的形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DPR对水稻氮素代谢及籽粒蛋白质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为了实现水稻高产、优质、高效,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水稻双促调节剂(DPR)在不同土壤上喷施对水稻氮素代谢特性及其籽粒蛋白质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齐穗后喷施DPR能明显改善水稻功能叶和茎鞘氮素代谢的能力,提高其籽粒和糙米中蛋白氮含量及籽粒的蛋白质产量.DPR处理与对照相比,早、晚稻籽粒蛋白质产量分别提高了12.77%~16.56%和8.39%~13.18%。  相似文献   

7.
不同大豆品种籽粒及其豆腐中蛋白质组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23个春大豆和夏大豆栽培品种。调查单株粒重,测定豆腐产量性状,籽粒蛋白质含量和蛋白质各组分含量。研究表明:大豆籽粒中球蛋白,清蛋白,,谷蛋白,醇溶谷蛋白,2S,7S,11S球蛋白含量分别平均为27.543%,6.952%,5.292%,1.901%,4.862%,5.374%和17.314%。籽粒蛋白质各组分含量变异系数大。豆腐湿重,豆腐干重,豆腐湿体积与籽粒中7S,11S球蛋白,清蛋白含量呈  相似文献   

8.
一次防治大豆灰斑病籽粒灰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室内及田间大豆不同生育期接种试验证明,籽粒感染灰斑病的关键时期是R3-R5期.R2期以前侵染不造成籽粒斑驳,据此提出一次防治大豆籽粒灰斑病的关键时期为R2-R4期.  相似文献   

9.
大气CO2含量增加对小麦籽粒营养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开顶式气室控制CO2含量,对小麦籽粒品质实验测定,研究了大气CO2增长对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蛋白质产量、氨基酸组分含量和主要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大气CO2含量(摩尔分数)为550和750μmol/mol时,与正常大气CO2水平相比,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和氨基酸总量有降低趋势,但蛋氨酸、苯丙氨酸含量和蛋白质产量明显增加,蛋氨酸升幅为8.2%和29.6%,苯丙氨酸升幅为7.0%和17.9%;小麦籽粒氨基酸评分值提高3.1和4.6。小麦籽粒中磷、铁、钾含量随大气CO2含量增加而下降,分别下降8.9%~11.8%,7.5%~10.8%和2.5%~7.7%;而锌、硒、镁含量上升,分别提高11.3%~34.4%,11.1%~44.4%和10.6%~13.6%,大气CO2增加对小麦籽粒各矿质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0.
两系杂交稻胚乳内源多胺及其与粒重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粒重差异明显的两系杂交稻为材料,研究上部籽粒和下部籽粒胚乳内源多胺变化及其与粒重的关系.结果显示:灌浆前期,籽粒中Put(腐胺)、Spd(亚精胺)和Spm(精胺)的含量,上部籽粒高于下部籽粒,粒重大的组合高于粒重小的组合,尤以Put和Spd更明显;籽粒胚乳中Spd和Spm的含量,以及Spd/Spm,Put/Spd和Put/Spm的值与实粒平均千粒重呈正相关。表明多胺特别是Spd和Spm对水稻籽粒充实和增加粒重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转基因水稻七转39产量性状与籽粒干物质积累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明转基因水稻产量等非目标性状的变异程度,对转抗病基因水稻七转39及其受体亲本七丝软占的产量性状与籽粒干物质积累特性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七转39结实率与七丝软占无显著差异,单株有效穗数比七丝软占显著偏少,而穗长、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干粒重和单株产量等5个性状均显著高于七丝软占.两者籽粒干物质积累特性亦表现不同,七转39穗上部与穗下部籽粒干物质积累为异步型,籽粒灌浆快增期长,快增期籽粒干重日增长强度大,而七丝软占穗上部与穗下部籽粒干物质积累为同步型,籽粒灌浆快增期短,快增期籽粒干重日增长强度小.  相似文献   

12.
几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水稻氮素积累与转运及贮存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为了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开发利用,给提高水稻籽粒蛋白质含量新技术的推广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盆栽试验探讨了几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水稻氮代谢、籽粒、糙米蛋白质含量、籽粒蛋白质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早稻籽粒灌浆期间功能叶、茎鞘的全氮、蛋白氮含量随着生育期的延长而逐渐减少,其减少幅度是各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明显高于对照.各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早稻籽粒的全氮、蛋白氮含量在灌浆的5个时期均高于对照;黄熟期早稻籽粒的全氮、蛋白氮含量的大小顺序与糙米的全氮、蛋白氮含量的大小顺序均依次为:PGR4,PGR3,PGR2,PGRl,PGR5,对照.早稻籽粒的蛋白质产量也是各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高于对照,其中PGR4处理最高,PGR3处理次之.  相似文献   

13.
对种植在6个不同地区的17个糜子品种的籽粒品质分析结果表明:糜子籽粒蛋白质含量平均为11.09%,地区间、品种间均存在一定差异,糯性品种蛋白质含量高于粳性,且籽粒蛋白质随着生态高度的增加有降低趋势(r=-0.5207);在糜子籽粒蛋白质组分中,清蛋白含量高,谷蛋白和球蛋白次之,醇溶蛋白含量最低,且4种组分仅占蛋白质总量的34.71%;糜子籽粒富含谷氨酸,脯氨酸和亮氨酸,限制性氨基酸是胱氨酸和蛋氨酸  相似文献   

14.
大豆收获籽粒兼采叶饲用是贵州较普遍的农牧结合生产方式,对13个大豆品种的粒叶兼收性试验结果;各品种采干叶量为63.2~151.5公斤/亩,采叶籽粒减产率为lO~61%,粒叶换牧率0.84~7.01,叶片蛋白质为17.%~24.78%。分析了采叶对籽粒产量和经济性状的影响。通过经济评价将参试种分为主收籽粒型、主收叶片型、中间型三类。提出了适宜采叶的品种及其性状指标。  相似文献   

15.
对种植在6个不同地区的17个糜子品种的籽粒品质分析结果表明:糜子籽粒蛋白质含量平均为11.09%,地区间、品种间均存在一定差异,糯性品种蛋白质含量高于粳性,且籽粒蛋白质随着生态高度(纬度×海拔)的增加有降低趋势(r=-0.5207);在糜子籽粒蛋白质组分中,清蛋白含量最高,谷蛋白和球蛋白次之,醇溶蛋白含量最低,且4种组分仅占蛋白质总量的34.71%;糜子籽粒富含谷氨酸、脯氨酸和亮氨酸,限制性氨基酸是胱氨酸和蛋氨酸  相似文献   

16.
新疆是我国优质小麦产区之一,据调查新疆11个春小麦品种籽粒蛋白质含量平均为15.01%;11个冬小麦品种籽粒蛋白质含量平均为14.58%。  相似文献   

17.
通过混合不同遗传票房花粉授粉法,探讨玉米杂交当代籽粒优势和高油玉米油分直感效应。对普通自交系与高油自交系和普通杂交种与高油杂交种2套材料的试验结果表明,杂交当代籽粒均存在杂种优势,杂交籽粒重增加幅度因组合而异。自交系间杂交籽粒重比母本自交粒平均增加约10%,杂交种再杂交粒重平均增加2.97% ̄4.68%,自交系和单交种的同一母本分别与普通玉米杂交和高油玉米杂交,杂交籽粒百粒重平均相差0.5g,杂交籽粒含油量均增加。普通玉米间杂交籽粒含油量增加有超亲现象,普通玉米做母本和高油玉米杂交,籽料含油量增加,但无超亲现象,是高油玉米油分基因花粉感效应所致。估计出杂交当代玉米含油量的花粉直感效应值为0.35。  相似文献   

18.
喻明达 《农家致富》2006,(23):26-26
晶甜4号超甜玉米系南京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最新育成的金银栗类型的超甜玉米新品种。果穗上约75%的籽粒为黄色,约25%的籽粒为白色,除了颜色.其他籽粒性状均相同。株高185~195厘米.穗位45~50厘米。春播生育期80天.秋播70天左右。春播平均单穗净重230克左右,秋播平均单穗净重200克左右。穗长19—20厘米,穗粗4.6~5.0厘米.穗行数12~14行,行粒数34~36粒,籽粒大.百粒鲜重达32克以上,果穗粗细均匀.适宜加工和鲜食,外观和口感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19.
用6个筱麦品种(系)为材料,对其籽粒灌浆特性和产量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筱麦产品结构表现多样性,单株穗数对单株籽粒产量贡献大于穗粒数和粒重,多穗型结构的品种产量较高。2.灌浆高峰期在开花后14~28天,在开花后35天粒重最高,籽粒体积和灌浆持续期对粒重的影响大于平均灌浆速度。3.植株上部器官最大干物质积累的时间序列是倒二叶→旗叶→穗下节间→颖壳→籽粒。各营养器官同化物向籽粒的运转率大小次序  相似文献   

20.
生育期春播90天左右.夏播85天左右。株高293—300厘米。突出的特点是分枝多。无穗轴.秫杪长40-50厘米.韧性强。不易折断。茎秆粗壮。气生根发达.因而耐旱抗涝。抗风抗倒。茎秆再生能力强.可作再生高粱栽培。穗大粒多.每穗平均2500粒左右,籽粒饱满.千粒重26克。夏播莓667平方米11亩)产籽粒200—250公斤.比普通粒用高粱增产20%以上。籽粒用连同普通粒用高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