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提出一种用于检验年径流丰枯分类可靠性的方法,为划分流域年径流丰枯类别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稳定性和可预测性2个方面分析年径流丰枯分类的可靠性,提出基于交叉验证法和马尔科夫链的检验方法;以常用的均值标准差法、灰色关联分析法和集对分析法为代表,采用交叉验证法和马尔科夫链分别研究各方法所得分类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建立分类差异指数和转移概率差值,用于评价不同分类方法划分年径流丰枯类别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最后以黄河上游唐乃亥站1956—2021年的年径流序列为例进行验证。【结果】(1)基于交叉验证法和马尔科夫链,不同分类方法得到的年径流丰枯状态均存在差异,表明不同分类方法划分和预测年径流丰枯状态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不同。(2)对唐乃亥站而言,分类差异指数表明GRA法的稳定性最好,SPA法其次,MSD法最差;转移概率差值表明GRA法的可预测性最好,SPA法其次,MSD法最差。(3)综合考虑各分类方法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对唐乃亥站而言,GRA法划分年径流丰枯状态最为可靠,SPA法其次,MSD法最差。【结论】不同年径流丰枯分类方法在同一流域存在可靠性差异,基于交叉验证法和马尔科夫链的方法能...  相似文献   

2.
应用加权马尔科夫链数学模型对农业灌溉用水进行年和月尺度预测,并对比分析未加权马尔科夫链的预测精度,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未加权马尔科夫链,加权马尔科夫链的农业灌溉用水预测精度明显有所改善,其与调查的农业灌溉用水的年和月尺度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712 1和0.866 6,高于未加权的马尔科夫链的预测精度;对于不同时间尺度而言,加权马尔科夫链模型预测的灌溉用水和调查灌溉用水量虽在月尺度相关系数大于年尺度相关系数,但年尺度预测相对误差明显小于月尺度预测相对误差。  相似文献   

3.
在模拟逐日降水数据方面,近些年来的一种通用方法是联合应用一阶马尔科夫链和伽玛分布函数建立随机模拟模型,这种方法在国外很大的环境范围内被证明是有效的。为此,应用黑龙江省14个站点56年的实测降水数据,针对马尔科夫两状态转移概率和伽玛分布参数的不同来源,即统计分析实测降水数据直接获得和利用实测降水数据建立回归模型间接推求,分别模拟了各站点的1 000年逐日降水过程。结果表明:应用一阶马尔科夫链和伽玛分布函数可以很好地模拟黑龙江省14个站点的逐日降水过程,模型的模拟精度很高,证明了这种方法是有效的;但国外推求转移概率和伽玛分布参数的经验模型和长系列法在黑龙江省不完全适用,应用重新建立的回归模型推求的转移概率和伽玛分布参数模拟的逐日降水数据的精度同样很高。  相似文献   

4.
为更好地研究地下水位预测模型,选用灰色GM(1,1)、叠加的马尔科夫链和BP神经网络3种模型,选取2007-2010年长春市的地下水位资料进行地下水位预测研究,对比分析了3种模型的预测结果以及其适用情况。结果表明,3种预测方法的平均绝对误差均小于10%,在一定程度上表明3种模型均具备一定可信度,其中叠加的马尔科夫链模型的误差相对较大,另外两种则相差不大。灰色GM(1,1)模型适用于把握数据的大体变化趋势;叠加马尔科夫链模型适用于对相对稳定的数据的预测;BP神经网络模型需要基于相对较多的数据进行有弹回地校正模拟,且预测的结果相对拟合程度更好,预测结果更理想。  相似文献   

5.
改进灰色-马尔科夫模型在年降水量预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三点滑动法对灰色GM(1,1)模型优化,用模糊聚类FCM算法对马尔科夫模型状态分组阶段进行改进,用多种步长的马尔可夫链加权算法来预测年降水量。将上述改进后的灰色模型与马尔科夫模型结合,对地区年降水量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灰色-马尔科夫模型既提高了马尔科夫模型对预测波动性降水数据的准确性,又充分利用了灰色系统预测结果精度高的优势,提高了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6.
基于2008—2018年冀北山区21个县域的面板数据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超效率SBM模型对冀北山区农业生态效率进行测度分析;通过Kernel密度估计的时序分析和ArcGIS的方向分布探究农业生态效率时空分布格局和宏观演变特征;构建传统与空间马尔科夫转移概率矩阵,进一步探究冀北山区农业生态效率时空演变的内在规律,并预测长期演变趋势。2008—2018年冀北山区农业生态效率整体呈现波动中上升的趋势,大多数县域达到相对有效,县域间农业生态效率差距缩小,农业生态效率重心向东北方向偏移3.95 km;冀北山区农业生态效率受地理邻域背景影响作用较为显著,空间溢出效果明显,具有维持原状态的稳定性,相邻年份间难以实现大幅度跨越式转移,同时,冀北山区农业生态效率向中高等级转移聚集的趋势明显,具有一定的提升潜力,但难以实现整体向高等级的转移。研究农业生态效率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发展趋势,定量化反映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水平,可为当地政策的制定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基于灰色马尔科夫的参考作物腾发量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参考作物腾发量(ET0)是估算作物蒸发蒸腾量的关键参数,它的准确预测对提高作物需水量预报精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GM(1,1)模型在原始数据变化幅度较大且趋势不明显时预测效果差的情况,作者提出了用马尔科夫对GM(1,1)模型修正的组合模型,该模型结合了灰色模型可以揭示预测数据的发展趋势以及马尔科夫预测适合描述随机波动性较大的预测问题的优点,将其应用于沈阳地区参考作物腾发量预测中,对比分析了GM(1,1)模型与灰色马尔科夫模型的预测结果。结果表明,灰色马尔科夫模型不仅能反映系统的动态特性,还具有比GM(1,1)更高的预测精度、逼近性和稳定性,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田维 《南方农机》2022,(7):93-96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重要战略部署,其主要内容包括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个方面.本研究主要集中于生活富裕方面,从生活富裕层面来反映乡村振兴的实施程度,首先通过分析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消费支出之间的关系,利用散点图证明了可支配收入越高,消费支出也会越多;其次在研究中还发现,地区...  相似文献   

9.
尚永犇  梁龙  滚学凯 《南方农机》2024,(5):100-103+122
农村劳动力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参与主体,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使农村居民获得了更高的家庭收入,但也造成了农村劳动力缺乏的困境。因此,课题组利用文献调查、访谈、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以台江县旧州村为个案,研究贵州民族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整理分析具体的就业统计数据、访谈数据和问卷调查数据,发现贵州民族地区劳动力转移存在外出劳动力素质和技能水平低、外出劳动力就业稳定性弱、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途径单一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课题组从乡村振兴的战略角度出发,提出了加强农村职业教育与培训、提高劳动力素质,多维度提高外出劳动力就业稳定性,拓宽农民工就业信息获取渠道等对策与建议,以期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以及乡村高质量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案。  相似文献   

10.
马尔科夫链预测法对四川各地区人均GDP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尔科夫在近代物理学、生物学、公共服务事业、信息处理、制动控制、通信及计算机方面有广泛的预测应用.利用马尔可夫转移概率矩阵来对四川各地区人均GDP的研究,可以预测未来几年四川地区的小康情况.  相似文献   

11.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国家对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农村居民进行经济救助的社会保障制度,该制度对于缩小收入差距、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有重要意义。笔者依靠文献计量方法,运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从关键词、核心作者等方面对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研究近年来的研究取向及作者合作网络,提出了后续研究应更加注重学界合作网络的广泛性和稳定性,研究内容要关注农村低保理论体系的构建、法律体系建设、与其他社会救助之间的捆绑问题以及防止返贫问题。  相似文献   

12.
安吉白茶是浙江安吉特色农业的重要支柱之一, 对浙江安吉茶园格局动态变化规律的探究, 有利于区域茶产业的优化调整和可持续发展。本研究基于安吉2012、2016和2020年土地利用相关数据, 运用土地利用动态度指数、土地利用拓展程度综合指数和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等方法, 对浙江安吉2012-2020年茶园格局进行动态变化过程和差异性特征研究分析。结果表明: 2012-2020年安吉县域茶园格局动态变化存在明显的时空差异;(1)从转移数量和空间分布来看, 2012-2016年茶园土地转移数量极少, 茶园面积基本稳定, 空间分布较为零散; 而2016-2020年茶园面积明显增长, 且新增茶园分布相对集中。(2)从转移过程来看, 2016-2020年较之2012-2016年更为强烈, 转移数量显著增加, 且转移过程导致茶园空间分布更为集中。(3)从转移类型来看, 2012-2016年茶园主要转为耕地, 几乎无转入, 转移类型较为单一; 而2016-2020年, 茶园主要转为林地、园地和建设用地, 转入主要是林地、耕地和园地, 转移类型多样。以上结果明晰了浙江安吉2012-2020年茶园格局的时空动态变化特征, 为区域茶园时空动态变化研究和未来可持续发展规划提供了数据基础和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13.
安吉白茶是浙江省安吉县特色农业的重要支柱之一,探究浙江省安吉县茶园格局动态变化规律有利于区域茶产业的优化调整和可持续发展。基于安吉县2012、2016和2020年土地利用相关数据,运用土地利用动态度指数、土地利用拓展程度综合指数和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等方法,对浙江省安吉县2012—2020年茶园格局进行了动态变化过程和差异性特征研究分析。结果表明,2012—2020年安吉县域茶园格局动态变化存在明显的时空差异。从转移数量和空间分布来看,2012—2016年茶园土地转移数量极少,茶园面积基本稳定,空间分布较为零散;而2016—2020年茶园面积明显增长,新增茶园分布相对集中。从转移过程来看,2016—2020年较2012—2016年更为强烈,转移数量显著增加,转移过程导致茶园空间分布更为集中。从转移类型来看,2012—2016年茶园主要转为耕地,几乎无转入,转移类型较为单一;而2016—2020年,茶园主要转为林地、园地和建设用地,转入主要是林地、耕地和园地,转移类型多样。以上结果明晰了浙江省安吉县2012—2020年茶园格局的时空动态变化特征,为区域茶园时空动态变化研究和未来可持续发展规划提供了数据基础和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居民经济收入和消费水平快速增长,农村用电收费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有的收费方式已不能满足不同类型的客户需求,收费难问题日益突出。县级供电企业如何做好电费回收工作,如何规避电费回收风险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为探寻长岭县降水量序列的特征及变化规律,基于长岭县1954-2005年降水量资料,采用统计学方法、Mann-Kendall方法、叠加的马尔科夫链方法,对长岭县的降水量特征值、年内年际变化、降水量自相关性以及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长岭县年内降水量和典型年年内降水量主要集中在6-8月份,分别占70%、80%;降水量年际变化呈现出丰-平-枯的变化趋势,平均8年出现一次降水变化小周期;降水量系列是相互独立的,并且降水量系列呈递减的趋势,枯季降水量平均每年减少4.86mm;叠加的马尔科夫链方法可用于长岭县降水量的预测,但需要结合总体的降水量变化周期,以消除大旱或大涝年份导致的误差。  相似文献   

16.
将灰色系统理论与马尔柯夫链结合在一起,建立了灰色-马尔科夫模型,并以此模型来对浙江省名优茶年产量进行预测,以达到科学指导生产、规划销售的目的。首先根据2000-2010年浙江省名优茶产量的统计资料,建立灰色系统GM(1,1)预测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运用马尔柯夫链理论对预测结果进行修正,得出更精确的预测结果。实例计算后发现,运用灰色马尔柯夫模型得到的预测结果较之单纯的GM(1,1)模型准确性有较大程度的提高。结果表明,灰色马尔柯夫模型更适用于对随机波动性较大的数列进行预测,此方法用于名优茶产量的预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针对降雨量序列的复杂性和随机性,基于马尔科夫链原理,采用聚类分析对降雨量序列进行分类,引入隶属度对样本状态向量进行测算。建立了聚类-模糊马尔科夫降雨量预测模型,并对结果进行了改进。采用全国各地共16个站点的2011-2013年48个降雨量数据作为待测样本进行计算,结果表明:48个预测样本的平均绝对误差为12.4%,误差低于10%的年份占56.25%。精度较高,将模型用于降雨量的预测是合理的,可以为水资源合理规划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了增进对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的理解,在地理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以分形理论为指导,利用"二调"数据库,定量计算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2008年、2018年2个时期各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形维数和稳定性指数。通过对阎良区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计算分析,可以看出从2008年—2018年,全区的耕地、园地、草地、交通用地、城镇用地、村庄用地、水域分形维数减低,稳定性指数提高。林地、设施农用地分形维数提高,稳定性指数降低。针对结果现状,分析各土地利用类型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原因,为区域土地规划及其土地资源合理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朱利  张丹  陈湘灵 《南方农机》2021,(8):48-49,52
文章从代际流动和农民教育公平角度出发,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0—2016年间获取的数据,运用中间变量法、分位数回归方法探究我国农村教育与代际收入流动的内在联系。研究结果表明,农民代际收入流动的转移与父代收入的增加正向相关,教育对农民子代收入的影响作用超过了父代收入对其的影响。教育具有切断代际贫困传递、推动代际收入流动的重要社会功能,对于促进中国农村低收入家庭的子女社会地位的跃升和经济阶层的向上流动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掌握永久基本农田非粮生产地块特征、空间集聚及驱动因子可为优化作物种植空间布局、完善耕地精细化管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基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分析全区永久基本农田非粮生产现状、类型以及地块特征,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最小二乘法、地理加权回归模型识别永久基本农田非粮生产空间集聚特征、驱动因子及其作用效应的空间差异。结果表明:全区永久基本农田非粮生产地块主要分布在中部、西部、北部,非粮生产类型以果树和乔木为主,占非粮生产面积的88.85%;非粮生产地块的耕地质量、灌溉条件低于全区平均水平,但集中分布在地势平坦的区域,田面坡度小于等于6°的地块占77.86%;非粮生产比例在县级尺度上呈现显著空间正自相关性,H-H型主要分布在中部和西南部,L-L型主要分布在东部和西北部,H-L型集中分布在西部;田块规模、人均永久基本农田面积、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各县到省会城市距离与县域非粮生产比例呈正相关,耕地质量、灌溉保证率与县域非粮生产比例呈负相关,不同驱动因子对非粮生产的影响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性。未来应从优化作物布局、加强质量建设、监管属性特征、完善保护补偿等方面加强全区永久基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