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安吉白茶是浙江安吉特色农业的重要支柱之一, 对浙江安吉茶园格局动态变化规律的探究, 有利于区域茶产业的优化调整和可持续发展。本研究基于安吉2012、2016和2020年土地利用相关数据, 运用土地利用动态度指数、土地利用拓展程度综合指数和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等方法, 对浙江安吉2012-2020年茶园格局进行动态变化过程和差异性特征研究分析。结果表明: 2012-2020年安吉县域茶园格局动态变化存在明显的时空差异;(1)从转移数量和空间分布来看, 2012-2016年茶园土地转移数量极少, 茶园面积基本稳定, 空间分布较为零散; 而2016-2020年茶园面积明显增长, 且新增茶园分布相对集中。(2)从转移过程来看, 2016-2020年较之2012-2016年更为强烈, 转移数量显著增加, 且转移过程导致茶园空间分布更为集中。(3)从转移类型来看, 2012-2016年茶园主要转为耕地, 几乎无转入, 转移类型较为单一; 而2016-2020年, 茶园主要转为林地、园地和建设用地, 转入主要是林地、耕地和园地, 转移类型多样。以上结果明晰了浙江安吉2012-2020年茶园格局的时空动态变化特征, 为区域茶园时空动态变化研究和未来可持续发展规划提供了数据基础和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2.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and use/cover change,LUCC)是当前全球变化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近20年来,受自然环境和人文社会经济双重影响的海南岛土地利用变化显著,但其时空动态变化特征及其格局尚不明确。基于GLC30全球地表覆盖数据,分析了海南岛近20年来土地利用时空分布格局、时空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海南岛土地利用/覆盖类型空间分布格局以耕地和林地为主,耕地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林地主要分布在中部山区。2000—2010年海南岛土地利用时空变化格局以林地面积增加为主,主要由耕地、草地、湿地和水体转化而来;2010—2020年海南岛土地利用时空变化格局以耕地和建筑用地显著增加为主,耕地增加主要来源于林地的转化,建设用地的增加则来源于耕地和林地。2000—2020年,海南岛林地和建筑用地面积显著增加,耕地和草地明显减少;湿地、水体、裸地和海域的面积变化较小。林地增加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海南岛中部山区及东北部文昌市,大部分由草地转化而来;建筑用地主要来自于耕地、林地和草地的转化,另一部分则来自于湿地、水体和海域的开发,主要分布在海南岛沿海城镇居民点的周边地区;耕地减少主要是转化为林地,分布在海南海口、昌江、琼海和万宁等市县;草地减少区域主要分布在海南岛中部山区,转化为林地。2000年、2010年和2020年海南岛土地利用程度在各个时期变化较小,总体数值处于中间偏上水平,表明海南岛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稳定性较高,人类对土地的开发强度适中。通过本研究可为海南岛土地利用合理开发及未来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黄土丘陵区的土地利用变化规律以及驱动机制,以罗玉沟流域作为典型流域,基于1986、2001年的TM影像为数据源,对土地利用格局分布进行分析,并运用CA-Markov模型,以2001年的土地利用格局为基础,预测了2016年流域的土地利用的空间格局分布。结果表明,罗玉沟流域土地利用格局在1986年以前,以坡耕地为主,面积占59.67%,其次为梯田、草地和林地。从1986年到2001年林地和梯田的面积均有显著增加,坡耕地面积则显著减少,其余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不大。从单一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来看,面积增加大  相似文献   

4.
课题组以佛山市顺德区作为研究对象,利用1992年、2002年和2012年三期遥感影像解译获取的土地利用信息,在系统分析研究区土地利用/覆被类型时空动态变化的基础上,进一步评价该地区的生态环境效应。结果表明:1)1992—2012年,顺德区土地利用格局变化较大,土地动态转移较明显,土地利用程度较高;2)从生态环境效应评价来看,顺德区综合指数呈现逐渐上升趋势,但总体上综合指数都较小,综合生态环境状况一般,反映出顺德区在研究期间生态环境处于较严峻的态势。研究结果为研究区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以及生态环境保护提供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不同情景下的未来土地利用时空演变格局,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科学规划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和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助力。【方法】研究团队以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为研究对象,选取2000年、2010年和2020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运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CLUE-S模型,分析研究区2000—2020年土地利用变化特征,模拟自然增长情景、生态保护情景和经济增长情景下2030年吴忠市土地利用演变特征。【结果】1)2000—2020年吴忠市草地面积占比最大,其次是耕地和未利用地,建设用地面积不断增长;建设用地面积变化最快,并以耕地转化为建设用地为主。2)2030年建设用地面积在自然增长情景下将会减少,生态保护情景下林地面积增幅较大,经济增长情景下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较小。3)在3种情景下,吴忠市2030年土地利用结构仍然以耕地、林地、草地为主,建设用地面积在生态保护情景和经济增长情景下将呈增长的趋势,在自然增长情景下将呈减少趋势。【结论】生态保护情景下的预测结果更符合国土空间规划要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该研究成果对推动吴忠市未来土地利用格局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基于CA-Markov模型的土地利用演化模拟预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究城市发展过程中土地利用变化规律及各类驱动力的影响,以北京市顺义区为例,基于2000、2005、2010年3期遥感影像解译数据,分析研究区域的土地利用类型的动态变化程度,并基于Markov模型定量分析了土地利用的转移方向及转化程度。结合GIS分析功能,探讨多种土地利用驱动力对于土地利用类型转移的影响,并采用模糊计算的方法,将各类影像土地利用转移的因子标准化,并利用GIS中加权线性方法将其整合,结合元胞自动机马尔可夫模型,模拟出2010年的土地利用分布,经验证模拟的精度高达81.41%,Kappa指数为0.776 9,得到了较为理想的结果,证明了方法的可行性及精度的可靠性。并以2010年的土地利用格局为基础,预测2020年的土地利用状况并分析2010—2020年10 a间的土地利用变化。分析结果表明,除草地、林地变化不明显,耕地、水域面积继续保持减少的趋势,但减小的趋势渐缓,建设用地仍在不断增加,但也逐渐趋于饱和的增长趋势。此研究可为当前及未来的土地利用规划、管理和生态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以挠力河流域为研究区,选择2000、2010、2020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从土地利用动态度和转移矩阵两方面分析土地利用时空变化,运用CLUE-S模型对研究区2030年土地利用变化格局进行模拟验证,设基线、农业发展和生态保护3种情景预测2030年土地利用变化格局,最后对3种情景下耕地适宜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为主,2000—2020年森林、湿地、水体和人造地表呈增加趋势,耕地和草地呈减少趋势。2000—2020年土地利用转移主要发生在耕地、草地和森林之间,2000—2010年草地面积转入最多,耕地次之,森林最少,转出面积相反;2010—2020年森林转入转出面积最多,草地次之,耕地最少。CLUE-S模型对挠力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具有良好的模拟能力,Kappa系数为0.894,模拟总体精度为91.18%;基线情景下耕地、草地和水体地类面积减少,其他地类面积增加;农业发展情景下耕地面积增加23.68%,人造地表面积未发生变化,其他地类面积均较少;生态保护情景下与农业发展情景正好相反。依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分析计算出3种情景下耕地位于适宜区的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96%...  相似文献   

8.
为了增进对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的理解,在地理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以分形理论为指导,利用"二调"数据库,定量计算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2008年、2018年2个时期各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形维数和稳定性指数。通过对阎良区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计算分析,可以看出从2008年—2018年,全区的耕地、园地、草地、交通用地、城镇用地、村庄用地、水域分形维数减低,稳定性指数提高。林地、设施农用地分形维数提高,稳定性指数降低。针对结果现状,分析各土地利用类型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原因,为区域土地规划及其土地资源合理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气候变化和土地利用变化会改变蓝绿水资源的时空分布,量化二者变化所带来的影响对水资源管理具有重要意义。黄河中游的河龙区间(河口镇至龙门)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大规模生态修复工程的实施改变了流域的土地利用格局,蓝绿水资源时空分布受到影响。研究基于遥感数据,分析河龙区间近40年土地利用的变化特征;结合VIC模型和四种情景设置,定量分析气候与土地利用变化对流域内蓝绿水的时空影响。进一步分析了生产性绿水流及非生产性绿水流对气候及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规律,以便开发绿水资源的生产潜力。结果表明:(1)河龙区间平均最高气温和平均最低气温在1997年发生突变,变化趋势由减小转为增大;降水量在2006年发生突变,变化趋势由减少转为增加。草地和耕地是河龙区间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1980-2020年间耕地减少了3 407 km2,林地、草地和灌木林的面积均呈现增加趋势,与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密切相关。(2)气候变化和土地利用变化对蓝水流的贡献率分别为90.89%和9.11%,对绿水流的贡献率分别为103.13%、-3.13%,对绿水储的贡献率分别为89.07%、10.93%,气候变化对河龙...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乌鲁木齐河流域基于Landsat数据的植被覆盖度时空分布特征及驱动因素,为乌鲁木齐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社会生产等方面提供参考。【方法】以乌鲁木齐河流域为研究区,选取2000—2020年中2000、2005、2010、2015年和2020年5个时期Landsat TM/OLI遥感影像为数据源,用像元二分法、植被覆盖度转移矩阵,选取2000—2020年乌鲁木齐河流域植被覆盖度(FVC)的时空变化数据,定量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和地形分异特征对其影响程度,并基于地理探测器模型对流域高程、气温和降水等8种影响因子对流域FVC空间分异驱动力进行探测。【结果】乌鲁木齐河流域2000—2020年植被覆盖度总体上呈先减少后增长趋势,主要以高、低植被覆盖度为主,呈现上游极高,中、下游低的格局。研究区内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FVC表现为林地>耕地>草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植被覆盖度变化受地形因子的影响明显,随高程升高而有所波动,高程在500 m以下和在2 000~2 500 m的植被覆盖度较大;FVC与坡度负相关,坡度越高植被覆盖度越低,并且随坡度增大而急剧减少。因子探测结果...  相似文献   

11.
为科学防治茶树虫害,对影响日照茶区的小绿叶蝉、绿盲蝽、黑刺粉虱和螨类4种主要虫害发生发展规律进行分析,介绍了4种主要虫害各发育期适宜发生的气象指标,并进行了病虫害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无农残生态防治是当前及未来茶园防治病虫害的主要模式,日照茶树主要虫害气象指标可作为指导北方茶园防治虫害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以淮南市为研究区,选择1985、1995、2005、2016年土地利用数据,在分析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特征的基础上,利用CLUE-S模型模拟预测了未来土地利用格局。结果表明:1985—2016年,研究区耕地面积减少11.62%;建设用地和水体面积百分比分别增加7.98个百分点和4.29个百分点。2005—2016年是各地类变化最强烈的阶段,其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最大,为13.46%。建设用地变化速率最快,其土地利用动态度为5.19%。土地转移主要发生在耕地、水体和建设用地之间,以耕地向建设用地和水体的转换为主。耕地转为建设用地的面积达207.61 km2,新增水体集中分布在潘谢矿区。加入空间自相关性和土壤质量因子后,耕地和建设用地的Logistics回归效果显著改善,ROC分别增加0.201和0.133。年均降水量是影响耕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与耕地分布概率呈负相关;而建设用地变化主要驱动因子为GDP。土地利用模拟的Kappa系数为0.74,CLUE-S模型在研究区域具有较好的模拟能力。运用CLUE-S模型预测了研究区2028、2034、2040年土地利用空间分布,未来...  相似文献   

13.
分析浙江省安吉县农机推广工作的现状、困难和问题,提出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4.
松溪县旧县乡六墩村地处闽浙两省交界。是闽北通往浙江的重要门户。近年来,随着农业总量的不断增加和农业经济的发展.该流域内原有的水利设施已经不能适应农业发展的需要,境内许多农田、茶山、果园、竹林等急需建设相应完善的农业及水利设施。2007年,松溪县农业综合开发旧县乡小流域治理项目的顺利实施。大大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提高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郭玲  王兆华 《农业工程》2022,12(11):143-147
以山东省16个地市2006-2020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各类农业基础设施对全省及东中西部地区的影响。结果表明:从山东省来看,交通基础设施对农业产出具有明显的正向作用;水利基础设施对农业产出无明显影响;电力基础设施对农业产出具有负向作用。从省内各地区来看,交通基础设施对东中西部都有明显的正向作用;水利基础设施对西部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对东西部具有明显的负向作用;电力基础设施对东中部有具有负向影响,对西部无明显影响。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是导致各要素对农业产出产生不同影响的直接原因,应因地制宜加大能够促进农业产出的要素投入,确保投入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6.
分析浙江省安吉县农机化发展现状及发展的政策机遇和发展环境,就农机部门如何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为更好地服务新农村建设提出一些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7.
王佳璐  柴华  张晓华  李炜 《农业工程》2022,12(12):92-97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全面改革转型对规划编制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成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重要基础。在快速城镇化的形势下,农业空间的保护与优化需求更加迫在眉睫。系统梳理了相关理论基础和技术规程,基于陕西省武功县政府数据,评价分析了该地区农业生产适宜性等级分布情况,总结了评价过程中的实践经验,为我国正在开展的国土空间规划提供了实践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