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 毫秒
1.
为研究在培养料中施加外源硒肥对毛木耳子实体的富硒能力、产量、菌丝长势和子实体经济性状的影响,通过添加硒肥使培养料中硒的含量分别为0、30、60、90和120μg·g-1,进行毛木耳栽培试验。结果显示,使用30、60和90μg·g-1含硒培养料时,毛木耳产量较对照组分别增产2.25%、5.68%和8.72%;毛木耳硒含量分别为2.29、4.40和8.33 mg·kg-1。使用120μg·g-1含硒培养料时产量减少3.16%;毛木耳硒含量为8.86 mg·kg-1。表明添加适宜的硒肥可以促进毛木耳菌丝生长,缩短菌丝满袋时间,并增加产量;而添加过量硒肥则会抑制其菌丝生长,延长菌丝满袋时间,并减少产量。综合考虑产量及国家富硒食用菌标准,推荐毛木耳栽培中添加硒肥的培养料中最佳硒含量为60μg·g-1。  相似文献   

2.
以1株鸡腿菇菌株Cc-900为试材,采用平板培养和液体发酵培养的方法,研究不同浓度的外源硒对鸡腿菇菌株Cc-900的生长、富硒效果和菌丝合成蛋白质和多糖的影响,以期为富硒鸡腿菇的栽培和产品的开发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鸡腿菇菌丝可耐受10 mg·kg-1硒浓度的固体培养基和最大硒浓度为3 mg·L-1的液体培养基,高浓度硒对菌丝活性损伤较大;当液体培养基中硒浓度为3 mg·L-1时,菌丝干质量可达1.97 g·L-1,菌丝干粉的硒含量为38.24 mg·kg-1,其硒富集系数可达12.75,菌丝中粗蛋白和多糖含量分别为2.58%和3 081.82μg·g-1,发酵液中可溶性蛋白质和多糖含量分别为50.98μg·mL-1和266.38μg·mL-1。液体发酵培养中硒浓度在3 mg·L-1以下可促进鸡腿菇菌丝的生长和硒的富集,同时促进菌丝中蛋白质的合成和释放,但会抑制菌丝中多糖的合成。  相似文献   

3.
以武陵山区常用的6个香菇菌株‘238’‘236’‘705’‘808’‘60’‘夏菇1号’为研究对象,以亚硒酸钠为硒源进行富硒驯化,对硒富集能力比较强的菌株进行了袋料栽培试验,并比较了不同硒浓度下香菇的营养品质,以期为富硒香菇的生产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低浓度的硒可以促进香菇菌丝体的生长,且硒浓度与香菇子实体产量呈正相关,在菌棒中亚硒酸钠浓度为60 mg·L-1时,香菇子实体产量为1.20 kg·袋-1,硒含量344.28 mg·kg-1、有机硒占比98.83%,其中,蛋白质含量为24.10%、多糖含量为56.98 mg·g-1,相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15.59%、24.98%。综合来看,一定浓度的硒可以促进香菇的生长,对香菇的营养品质也有一定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以白萝卜为试材,采用土培盆栽试验法,研究了施加不同浓度外源硒(0.5 mg·kg-1和1.0 mg·kg-1)对不同浓度镉(5 mg·kg-1和30 mg·kg-1)胁迫下白萝卜光合色素含量及硒和镉吸收转运的影响,以期为外源硒缓解镉对植物毒害作用的最佳浓度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单镉处理,随镉浓度的增加,叶绿素a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明显降低,白萝卜地上部和地下部镉含量显著增加,硒含量明显降低,使镉和硒的转运系数逐渐增加;单硒处理,随硒浓度的增加,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逐渐增加,但对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不显著,地上部和地下部镉含量逐渐降低,硒含量逐渐增加,使镉和硒的转运系数逐渐增加。硒镉交互作用与对照相比白萝卜叶绿素a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升高,地上部和地下部硒含量与对照相比均显著增加,硒镉交互作用下与对照相比白萝卜叶绿素a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升高,地上部和地下部硒含量均显著增加,施加0.5 mg·kg-1外源硒与单镉处理相比镉含量和镉转运系数均增加;外源硒与5 mg·kg...  相似文献   

5.
以白萝卜为试材,采用土培盆栽试验法,研究了施加不同浓度外源硒(0.5 mg·kg-1和1.0 mg·kg-1)对不同浓度镉(5 mg·kg-1和30 mg·kg-1)胁迫下白萝卜光合色素含量及硒和镉吸收转运的影响,以期为外源硒缓解镉对植物毒害作用的最佳浓度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单镉处理,随镉浓度的增加,叶绿素a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明显降低,白萝卜地上部和地下部镉含量显著增加,硒含量明显降低,使镉和硒的转运系数逐渐增加;单硒处理,随硒浓度的增加,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逐渐增加,但对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不显著,地上部和地下部镉含量逐渐降低,硒含量逐渐增加,使镉和硒的转运系数逐渐增加。硒镉交互作用与对照相比白萝卜叶绿素a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升高,地上部和地下部硒含量与对照相比均显著增加,硒镉交互作用下与对照相比白萝卜叶绿素a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升高,地上部和地下部硒含量均显著增加,施加0.5 mg·kg-1外源硒与单镉处理相比镉含量和镉转运系数均增加;外源硒与5 mg·kg...  相似文献   

6.
以4个秀珍菇菌株为试验材料,探索栽培料总硒浓度对秀珍菇产量及子实体硒含量、营养成分、重金属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栽培料总硒浓度直接影响秀珍菇子实体硒含量,随总硒浓度增加,子实体硒含量升高;总硒浓度为0.07~1.47 mg·kg-1时,子实体硒含量在《富硒农产品》(GH/T 1135-2017)规定范围内,硒未超标,产品安全;总硒浓度为0.22 mg·kg-1时,供试菌株的生物学效率均较高;总硒浓度增加可以提高秀珍菇子实体粗蛋白含量;栽培料总硒浓度增加时,子实体的砷、镉、铅含量不会相应增加,富集的硒与砷、镉、铅也不会产生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覆土中硒对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子实体产量与品质的影响,采用在覆土中添加亚硒酸钠的方法,进行双孢蘑菇的栽培试验,测定了不同硒浓度处理下双孢蘑菇产量、子实体外观性状、主要营养成分和硒含量。结果表明,覆土中添加0.15 mg·kg-1~0.60 mg·kg-1浓度的亚硒酸钠可显著提高覆土中有效态硒与总硒含量,同时可提高双孢蘑菇子实体产量、有机硒与蛋白质含量及子实体紧实度,而对子实体的粗脂肪、粗纤维、粗多糖、碳水化合物和氨基酸含量无明显影响。试验结果为富硒双孢蘑菇的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以平菇为试材,采用平板培养、液体培养及袋料栽培等不同培养方式,研究了添加不同浓度的硒对平菇生长的影响,以及在液体、袋料培养中平菇对硒的富集能力,探讨3种培养方式的最佳添加硒浓度,以期为平菇栽培的各环节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平板培养试验中,硒浓度低于10μg·mL-1时长势较好,菌丝浓密、整齐,随着硒浓度的增加,菌丝生长缓慢,在1μg·mL-1时生长速度最快;液体培养试验中,随着硒浓度的升高,菌丝生长受到抑制,平菇菌丝硒含量增加,添加硒浓度为20~30μg·mL-1时,菌丝体生长量和富硒量最佳。袋料栽培试验中,硒元素添加量对袋料栽培平菇菌丝生长的影响不显著,生物学效率随着添加硒元素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平菇硒含量整体呈现上升趋势,最佳添加硒浓度为100 mg·kg-1,平菇硒含量达到最大,菌丝生长最快,生物学效率最高,且各茬平菇硒含量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
天椒20号是以自交系112-1-1-1为母本、自交系82-1-3-2-1-1-1为父本选育而成的早中熟杂交1代新品种。该品种始花节位9~10节。果实羊角形,果面皱,青熟果深绿色,果长25.03 cm,果径3.1 cm,果肉厚度0.28 cm,单果质量51.3 g,鲜椒中维生素C、可溶性固形物、脂肪、水分含量(w,后同)分别为139.09 mg·100 g-1、6.5 g·100 g-1、0.57 g·100 g-1、91.39 g·100 g-1。鲜椒中辣椒素总含量0.085 g·kg-1,斯科维尔指数1304,辣度为9度,辣味强。保护地栽培667 m2鲜椒产量3700 kg以上。适宜在甘肃省及相同生态地区进行保护地栽培。2018年通过农业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  相似文献   

10.
以市售11种野生食用菌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粗多糖、总三萜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腺苷含量。结果表明,11种野生食用菌的粗多糖含量为1.44~5.27 g·100-1·g-1,总三萜含量为0.75%~1.60%,腺苷含量为657~3 349 mg·kg-1。其中,白牛肝菌(Boletus bainiugan)的粗多糖和腺苷含量最高,香肉齿菌(Sarcodon aspratus)的总三萜含量最高。3种活性物质的变异系数从高到低依次为腺苷、粗多糖、总三萜。  相似文献   

11.
以水芹品种金陵1号为试材,采用富营养水栽培方式,利用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MS/MS)测定水芹不同器官的氨基酸组分及含量,并评价其营养价值与风味特征。结果表明:在水芹中检出22种水解氨基酸、23种游离氨基酸,其中包含8种必需氨基酸、9种药用氨基酸;总水解氨基酸在不同器官中的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叶(19.29 mg · g-1)>根(5.79 mg · g-1)>茎(4.06 mg · g-1),总游离氨基酸含量为:茎(1.99 mg · g-1)>根(1.48 mg · g-1)>叶(0.85 mg · g-1);根、茎、叶中药用氨基酸含量与总氨基酸含量的比值(M/T)分别高达65.18%、72.75%、61.86%。营养评价显示,水芹各器官必需氨基酸的比值系数分(SRCAA)由高到低依次为:叶(62.94)>根(59.78)>茎(56.59)。风味评价显示,鲜味氨基酸为水芹主要呈味氨基酸,鲜、甜味氨基酸含量...  相似文献   

12.
鲜食枣新品种‘浙鲜枣1号’是由‘义乌大枣’中发现的优株选育而来。在浙江义乌地区果实脆熟期为9月5日左右。平均单果质量13.3g,果实可食率96.99%。果肉白色,质地脆,肉质细,汁液多,有蜂蜜味,总糖含量10.93%,可滴定酸含量4.4 g·kg-1,维生素C含量平均2.69 mg·g-1。品质优良,适宜于浙江省及类似气候地区栽培。  相似文献   

13.
施硒对大蒜产量和含硒量的影响   总被引:46,自引:2,他引:44  
  以土壤施硒(0. 1 g·m-2) 研究大蒜对硒的吸收、转化及硒对大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4 个大蒜品种吸收硒的能力为: 应县大蒜> 忻州大蒜> 榆次大蒜和太谷大蒜。以土壤施硒(0. 01、0. 1、1、10 g·m-2) 、叶面施硒(10、100、1 000 mg·kg-1) 和硒浸种10、100 mg·kg-1) 3 种方式处理应县大蒜, 结果随着硒处理浓度的提高, 大蒜的产量先升后降,大蒜含硒量随着硒处理浓度的提高而提高, 但无机硒转化成有机硒的比率下降。  相似文献   

14.
韦端蜜红是从福建省古田县吉巷乡韦端村桃园中优选出的晚熟桃芽变新品种。具有晚熟、果大、肉脆、味甜、抗逆性较强等优良性状。果实近圆形,果顶微凸,果实缝合线浅且较明显,平均单果质量259 g;果皮底色黄绿色,果面带有深红色红晕;果肉黄白色,果汁多,风味甜,可食率达93.73%,成熟果实硬度为10.91 kg·cm-2。果实汁液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后同)12.6%~14.5%,总糖含量(以葡萄糖计)10.4%~11.0%,可滴定酸含量(以苹果酸计)0.15%~0.21%,抗坏血酸(维生素C)含量10.2 mg·100 g-1,果皮花青素、总酚、类黄酮含量分别为18.03 mg·kg-1、1.65 mg·g-1和1.53 mg·g-1。在古田县3月上旬始花,果实成熟期为7月下旬至8月上旬,果实生长发育期约为135 d,在株行距5.02 m×5.03 m条件下,5年生树株产达92.41 kg。适宜在福建省桃主产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网纹甜瓜果实品质,筛选出叶面喷施鱼蛋白最适宜的浓度和喷施时间,测量网纹甜瓜株高、茎粗、叶面积、单瓜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以及可溶性糖含量、抗坏血酸含量等指标,比较不同浓度、不同喷施时间对网纹甜瓜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1.00 g·L-1鱼蛋白处理的单瓜质量较高,为1.89 kg,边部和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后同)均最高,分别为14.93%和17.13%,分别较对照显著提高18.21%和11.96%,可溶性糖含量最高(58.94 mg·g-1),比对照显著高16.89 mg·g-1,糖酸比适宜、果实口感好、品质较优。此外,生殖生长阶段喷施鱼蛋白可促进果实发育,增加单瓜质量;在授粉后45 d喷施鱼蛋白能显著提升果实品质,授粉后10 d和45 d均喷施(P6)的处理边部和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5.30%和18.63%,分别较对照显著提高14.29%和11.11%,可溶性糖含量较对照显著提高了20.79 mg·g-1,授粉后45 d喷施处理(P5)的糖酸比最高,果实风味好。在授粉后45 d喷施质量浓度为1 g·L...  相似文献   

16.
以北方地区常用的多年生黑麦草和草地早熟禾为试材,施加不同浓度的内生菌剂,浓度梯度T1为10%,T2为30%,T3为50%,T0为不施加菌剂的空白对照,以菌剂拌种的方式施加菌剂,在正常养护60 d后做侵染检测,测量不同菌剂浓度下植物的根系活力、相对电导率、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和叶绿素含量的指标变化,研究了施加不同浓度的菌剂对黑麦草和草地早熟禾的影响,以期筛选出最适菌剂浓度,提高植物的生长质量。结果表明:在所试植物材料中施加菌剂浓度在50%时侵染效果最佳,草地早熟禾和多年生黑麦草侵染率可达38.71%和46.73%,其中草地早熟禾根系活力提高至13.22%,电导率降低至14%,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达2.91 mg·g-1,可溶性糖含量达28.84 mg·g-1,叶绿素含量可达3.10 mg·g-1;而多年生黑麦草根系活力提高至114.42%,电导率降低至11.00%,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达3.51 mg·g-1,可溶性糖含量达27.28 mg·g-1,叶绿素含量可达3.22 mg·g  相似文献   

17.
 ‘宁杞5号’枸杞新优良种是由‘宁杞1号’生产园中发现的雄性不育植株(YX-1)经单株无性扩繁育成的。它具有生长旺盛、成枝力强、树体成形快,果实成熟期显著提前,结果性状好等优良特性。鲜果平均单果质量1.1 g,最大单果质量3.2 g。果实平均纵径2.54 cm,横径1.74 cm,果肉厚0.16 cm,内含种子15 ~ 40粒。干果含总糖560 mg · g-1,枸杞多糖34.9 mg · g-1,类胡萝卜素1.20 g · kg-1,甜菜碱9.8 mg · g-1。鲜果粒大,肉厚,果形优美,口感甘甜但不失枸杞特有的药香味,可鲜干两用。  相似文献   

18.
针对西瓜连作障碍问题,研究了不同浓度下2种分子质量的氨基多糖对连作西瓜生物学与土壤环境的影响。利用盆栽试验,分析不同肥料1(甲壳素)和肥料2(氨基多糖水溶肥)对连作西瓜生长和土壤养分、酶活性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肥料1和肥料2对西瓜生长和土壤环境均有一定影响。在肥料1施用量为3 g·kg-1时的综合效果最佳,西瓜平均株高为157.67 cm、干质量为11.00 g、蔗糖酶活性为18.08 mg·g-1·24 h-1、脲酶活性为0.93 mg·g-1·24 h-1、真菌数量为30.67×104 cfu·g-1、细菌数量为47.33×105 cfu·g-1。与对照相比,西瓜的株高和干质量分别提高60.02%、139.71%,蔗糖酶活性增加62.35%、脲酶活性增加29.98%、真菌数量减少36.54%、细菌数量增加2.8倍。综上所述,施用3 g·kg-1肥料1有利于促进西瓜生长、提高土壤酶活性、改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研究结果可为缓解西瓜连作障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以萝卜为试材,采用室内盆栽,结合施用肥料“3414”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氮肥(N)、磷肥(P2O5)及Pb胁迫对萝卜生长和不同部位吸收Pb的影响,以期为重金属污染的土壤安全种植萝卜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在中水平Pb(100 mg·kg-1)胁迫下,施用氮、磷肥均可促进萝卜叶长、茎粗、地上部和根系鲜质量的增加;氮肥的施用对萝卜根系吸收Pb作用不显著,施加磷肥会抑制萝卜根系对Pb的吸收,尤其中(150 mg·kg-1)、高(225 mg·kg-1)水平抑制效果最为显著且二者之间无显著差异;基于作物产量与质量安全生产之间的关系,萝卜种植氮肥(N)、磷肥(P2O5)最佳施用量分别为287.29、154.49 mg·kg-1。在中水平氮(300 mg·kg-1)、磷(150 mg·kg-1)肥施用量的基础上,高(350 mg·kg-1)水平Pb处理促进了...  相似文献   

20.
‘华栗3号’是经实生选优获得的锥栗新品种。坚果长椭圆形,红褐色,油亮,外观漂亮,平均坚果质量8.41 g,种仁含可溶性糖7.07%,淀粉36.56%,蛋白质3.72%,脂肪1.04%,维生素C 313.5 mg·kg-1,Ca 364 mg·kg-1,Fe 9.15 mg·kg-1,Zn 4.43 mg·kg-1。嫁接第2年挂果,盛果期平均产量达4 250 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