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通过在海水池塘内放养不同密度的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日本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和硬壳蛤(Mercenaria mercenaria),构建"红鳍东方鲀-日本对虾-硬壳蛤"海水池塘多营养层次养殖模式;将养殖尾水排入养殖尾水处理池塘,在尾水处理池塘内采用池塘表面栽种海马齿,池塘中层吊养牡蛎,池塘底层底播硬壳蛤的方式对养殖尾水进行净化处理。该养殖模式不仅提高了养殖效益,生态效益也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2.
<正>集排污理念提升及技术装备的开发应用是对传统池塘养殖方式反思后的一场革命。传统池塘养殖养鱼和养水同塘,为追求高产而大量投饲,残饵粪便无法排出池塘,引起水体富营养化,一方面带来水质调控和鱼类病害风险,另一方面养殖尾水排放对周边水域环境造成污染。近年来,池塘养殖集排污及生态化处理已引起业内人士不断重视,一些新的集排污装备和技术应运而生。目前正在江苏示范推广的池塘工业化生态养殖系统的主要优点之一就是可以对养殖污物进行收集与排放处理,以解决池塘养殖自身污染和面源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3.
正池塘内循环微流水养殖(又称池塘工程化养殖、流水槽养殖等)主要是通过现有池塘改造以及新设施、新技术的集成与应用,将传统池塘"开放式散养"创新为池塘内循环微流水"圈养",通过工程化、集中式的养殖设施对养殖的残饵粪便进行收集和资源化利用,从而大幅度减少水体有机物的输入;并利用原有池塘95%左右的水面对养殖尾水进行生态净化处理,循环利用,从而实现  相似文献   

4.
王珍 《科学养鱼》2022,(3):14-15
东台市梁垛镇为推进池塘生态化改造及尾水综合治理,选择该镇兴鹤村连片216亩养殖池塘作为试点,2021年通过"三坝两池"尾水设施处理后各项指标均达到排放净化标准,在实施过程中该镇依照实际水体水系,敢于创新,勤于探索,利用钢结构做过滤坝,为本地区推广池塘生态化改造提供了高标准、低成本、易操作、可复制的样板范例.  相似文献   

5.
正海水池塘养殖是我国沿海地区主要养殖模式,也是我国水产养殖支柱产业,主要以养殖虾、蟹等甲壳类为主。近些年发展极为迅速,养殖总产量及面积持续增长。目前我国海水养殖尾水处理几近空白,相关技术研究滞后,管理对策缺失,导致海水养殖海域乃至整个近海海域水体水质恶化,赤潮、病害等污染事件频繁发生,养殖用水资源匮乏,渔业产量和品质下降,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研究海水养殖尾水处理与排放  相似文献   

6.
正为推进水产绿色健康养殖"五大行动"实施,引导渔业生产向生态养殖转型,2020年郑州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开展了郑州168池塘底排污生态养殖试验。试验侧重开展养殖尾水净化后循环利用、水体循环对排污效果与养殖水体环境的影响等研究,验证了该模式的生态作用和养殖尾水净化后的循环利用效果,得出水体在15m3/h持续循环条件下排污彻底、水质稳定、减少病害,养殖水体和净化水体均可达到淡水养殖二级排放标准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我国的池塘水产养殖密度日益增大,甚至超过池塘本身的容纳能力,造成养殖水体富营养化。水质污染导致鱼体生长缓慢、成品品质下降,已经不符合绿色健康生态养殖的发展需求。池塘养殖密度过大,养殖饵料投喂增多,相应造成养殖水体的氨氮和亚硝态氮增多。有研究表明,在池塘养殖投喂的饲料中,有5%~10%未被鱼类食用,而被养殖鱼类食用的饲料中又有25%~30%以粪便形式排出体外,而且养殖池塘的尾水、  相似文献   

8.
以山东烟台青鳞铺区域海水养殖入海排污口综合整治项目为例,通过建设海水工厂化养殖尾水池塘梯度利用工程、池塘多营养层次生态养殖工程、池塘进排水控制工程、池塘养殖尾水生态处理工程、池塘岸堤绿化工程,打造海水养殖尾水梯度利用和现代生态渔业示范项目,提升了渔业基础设施质量,提高了水产养殖尾水生态处理能力,降低水产养殖对海洋环境的影响,保障水产养殖行业健康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
国内     
江苏吴江水产养殖试水尾水循环利用未经处理的养殖尾水中,含有大量氮、磷等成分,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杀手。江苏吴江横扇镇通过技术创新,尝试水循环利用。该池塘养殖水净化与循环利用工程通过调整养殖模式、调优品种结构来提高自净能力,再通过技术手段实现养殖水的循环利用,有效控制因水产养殖形成的农业面源污染。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梨形环棱螺与伊乐藻组合对池塘养殖尾水的净化效果,设计了梨形环棱螺不同密度与伊乐藻组合对水体浊度、氨氮、亚硝酸盐、磷酸盐和pH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梨形环棱螺与伊乐藻组合能在短时间内显著降低水体浊度,提高水体透明度,并对氨氮、亚硝酸盐和磷酸盐等有一定调节作用,此结果可为池塘养殖水体净化调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水产科技》2008,35(4)
未经处理的养殖尾水中,含有大量氨、磷等成分,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杀手”。江苏吴江横扇镇通过技术创新,尝试水循环利用。该“池塘养殖水净化与循环利用工程”通过调整养殖模式、调优品种结构来提高自净能力,再通过技术手段实现养殖水的循环利用,有效控制因水产养殖形成的农业面源污染。  相似文献   

12.
在分析池塘养殖污染成因和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应从池塘底质改良与养殖尾水复合生态湿地治理相结合的工艺路线,从根本上解决养殖尾水治理难题,并提出具体工程技术措施,为实现养殖尾水的有效治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正池塘内循环养殖模式是一种新型的绿色养殖模式,采取"内塘养鱼、外塘养水"的相对封闭的自我修复技术理念,可保证水体在符合养殖标准的前提下降低养殖尾水所产生的污染,使渔业达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重庆市自2015年经潼南区、梁平县、璧山区试验成功后,先后在巴南、潼南、合川、涪陵、万州、开州等区县的部分养  相似文献   

14.
如东县因南美白对虾产业的不断发展,成为中国南美白对虾第一县。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县南美白对虾养殖总面积109711.69亩。2018年南通市和如东县两级政府开始了对南美白对虾养殖污染的规范整治工作。养殖尾水的处理和达标排放是全面规范对虾养殖产业主要的主要内容。具体要求是养殖产生的尾水应采取有效处理措施,防止污染周边土壤和水体。笔者就目前县域范围内现有的几种养殖尾水的处理模式进行了简要的汇总和分析,供养殖单位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探明集中连片池塘排放尾水中氮磷经尾水处理系统各净化功能区的削减状况,分析尾水处理系统氮磷的削减机制,比较论证养殖尾水在各净化功能区的季节、月份变化规律,建立了一个具有养殖尾水处理系统的集中连片池塘养殖小区,对总氮(TN)和总磷(TP)在养殖试验周期内开展持续的时空监测。结果显示:生态沟渠和湿地+净化池塘组合构成的养殖尾水处理系统,6~10月间,对养殖尾水TN显著削减43.02%,TP显著削减30.39%。养殖小区排放水TN(1.318±0.408 mg/L)、TP(0.325±0.160 mg/L)符合SC/T 9101—2007《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一级排放标准。夏秋季与沿程交互作用对TN有显著影响(P0.05),夏秋季与沿程对TP不存在交互效应,夏秋季对TP的主效应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表明:湿地+净化池塘组合对TN的净化效果优于生态沟渠,生态沟渠是TP的主要净化功能单元,养殖尾水处理系统秋季对TN的削减优于夏季。  相似文献   

16.
正本项目采用"三池两坝"的淡水池塘养殖尾水处理工艺流程,以养殖面积8%~10%的占比建造尾水处理净化设施,合理安排尾水处理容量,通过滞留、沉淀、过滤、曝气、生物吸收等方法,有效降低水中氮、磷含量。检测结果显示,与养殖池塘相比较,生态池pH值更稳定,生态池的总磷、总氮平均值显著降低,降幅分别为56.6%、39.8%,悬浮物平均值降低15.2%,主要水质指标符合SC/T9101尾水排放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17.
周志新  陈欣 《齐鲁渔业》2006,23(3):33-33
池塘污染是指养殖池塘的自身污染,即在养殖过程中,因养殖方式或养殖技术等方面原因,造成对池塘水体环境的污染。 1 池塘污染的特点与原因 1.1 池塘污染特点池塘高密度养殖,残饵、药物残留、水生生物排泄物增多,淤泥增厚,其后果不仅直接危害养殖生物,还破坏了养殖水体的微生态平衡。 1.2 池塘污染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药害。由于水产疾病防治技术滞后及养殖户用药知识匮乏等原因,导致许多养殖者使用价廉、残留严重的农药、鱼药及化工原料,造成对养殖水体的污染。二是残饵。饲料质量较差或投饲过多、方法不当造成对水体污染。由于片面追求产量,放  相似文献   

18.
底排污技术是指在池塘底部修建集污孔,在池塘边修建排污井和沉淀过滤池,达到改善池塘底部环境、养殖水体循环利用、尾水零排放的良性循环效果。笔者经过查阅相关文献,发现淡水池塘养殖底排污技术在我国四川、江苏、宁夏等地区示范应用效果显著,不但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更是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经过对天津地区淡水池塘养殖的调研,笔者2019年在天津地区淡水养殖池塘进行了底排污处理技术应用。  相似文献   

19.
董学鹏  李彤  于洁  孙万胜 《河北渔业》2019,(5):13-15,48
经济效益是每家生产企业追求的目标,池塘养殖业因为追求高效益,采取了高密度养殖,这样势必会造成病害传播及养殖水域的污染。现在渔业发展对养殖水体环境及排放的要求非常重视,我国在2018年制定了水产养殖水排放标准,养殖者必须遵守。近年来我中心对天津市的62家水产生产企业进行了尾水监测,监测结果显示,大部分池塘富营养化、COD超标,尤其是高密度养殖池塘。多年来水产工作者摸索了各种养殖模式,不断探索池塘养殖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不破坏养殖水域环境的养殖模式。2016年,通过参观学习交流,摸索出了适于天津的池塘养殖模式“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技术集成”。它是将一片池塘分成生态净化区、水质净化区、养殖水槽3个区域,水体在池塘中循环流动,养殖水除蒸发和渗漏需适当补水外,养殖水达到零排放,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双赢,此养殖模式有很好的发展前景,还有很多值得探索和提升的空间,对池塘养殖的发展有重要意义。2017年开始进行了3个养殖企业的试点建设,2018年开始向全市推广。本文详细介绍了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技术,以期为这一养殖模式的推广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20.
正江苏省是斑点叉尾鮰的重要养殖区域。本文通过监测江苏省鱼主养区养殖池塘水质和底泥的各项重要指标,采用单项污染指数、负荷比和综合污染指数等方法分析池塘水质和底泥的理化性质和污染特征,对鮰鱼池塘养殖环境做出评价,掌握养殖鮰鱼养殖生态环境状况;针对江苏省斑点叉尾鮰主养区养殖环境中主要污染物情况,分析水产养殖污染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合理的建议,从而为水产养殖水质管理、养殖尾水污染物达标排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