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水产渔业   7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正>锦鲤(Cyprinus carpio L.)是一种名贵的观赏性鱼类,隶属于辐鳍鱼纲、鲤形目、鲤科、鲤属,被称为“水中活宝石”和“会游泳的艺术品”,其祖先为红色鲤,起源于我国广西、江西、浙江的龙州锦鲤、兴国红鲤、金鲤,在日本经改良培育和人工选育后,现已形成丰富的品种体系[1]。因锦鲤具有色彩鲜艳、适应性强、饲养简便、食性较杂、易于繁殖、  相似文献   
2.
<正>一、发病情况2019年6月中旬,在重庆市荣昌区某草鱼养殖场发生草鱼患病死亡现象,主要症状表现为病鱼行动缓慢、反应迟钝、常离群独游,打开鳃盖,发现鳃丝腐烂、鳃丝末端黏液较多,带有污泥和杂物碎屑(图见彩中插2),现场初步诊断为草鱼烂鳃病。在显微镜下观察病鱼体表发现有锚头鳋和较少量车轮虫寄生,鳃丝表面没发现寄生虫侵袭  相似文献   
3.
正池塘内循环养殖模式是一种新型的绿色养殖模式,采取"内塘养鱼、外塘养水"的相对封闭的自我修复技术理念,可保证水体在符合养殖标准的前提下降低养殖尾水所产生的污染,使渔业达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重庆市自2015年经潼南区、梁平县、璧山区试验成功后,先后在巴南、潼南、合川、涪陵、万州、开州等区县的部分养  相似文献   
4.
黑斑侧褶蛙主要以稻田、池塘、水渠等作为栖息、繁殖和捕食场所,因其营养价值丰富、生长迅速、抗病力强等优点,深受广大养殖者的喜爱。目前野生黑斑侧褶蛙的数量稀少,已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名录。随着水域环境污染及人为捕捞的影响,野生黑斑侧褶蛙的数量再次大幅减少,其种质资源面临灭绝的危险。  相似文献   
5.
为确定重庆彭水地区杂交鲟患病死亡的原因,从患病鲟肝中分离到一株优势菌CQST-2,对其进行形态学观察、人工感染、理化特性测定、分子生物学鉴定、毒力基因检测与药敏试验,进一步对患病组织进行病理观察。结果表明,该菌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感染健康杂交鲟可复现与自然患病鱼类似病症;16S rRNA、gyrBrpoBcpn60基因与维氏气单胞菌的同源性分别达99.7%、99.9%、99.4%和99.8%,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与维氏气单胞菌聚为一支;在水温为(22±1)℃时,对杂交鲟的半数致死量LD50为2.0×105 CFU·g-1;毒力基因检测发现,该菌携带ompAactaerhlyAalt等5种基因;病理组织观察发现,患病鱼肝细胞结构模糊,肝血窦扩张充血,肠绒毛坏死脱落,肌肉层充血,鳃小片弯曲,上皮细胞增生。药敏试验表明,菌株CQST-2对氧氟沙星、氟苯尼考等18种药物高度敏感,对麦迪霉素、吉他霉素、青霉素等9种抗菌药物耐药。研究结果表明,菌株CQST-2是杂交鲟的致病菌,该菌对杂交鲟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可引起多个器官发生病变。  相似文献   
6.
<正>纤毛虫病是鳖、虾、蟹养殖中常见寄生虫病之一,但养殖对象被寄生后不会直接死亡,故而容易被忽视。该病可引起鳖食欲不振、机体消瘦、生长缓慢,影响鳖的生长发育。鳖被大量纤毛虫寄生后不加以治疗,会继发细菌感染,诱发腮腺炎、腐皮病、穿孔病和红脖子病等常见疾病,造成死亡和影响商品价值,所以在病情发生早期要积极防治。现将1例中华鳖稚鳖感染纤毛虫病的治疗情况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探明引起彭水县某鲟养殖场杂交鲟(Acipenser baerii♀×A.schrencki♂)患病的病原,本研究从患病杂交鲟的腹水中分离出一株细菌(A20)。通过菌落形态观察、革兰氏染色、溶血性实验、生理生化特征、16S rDNA基因和gyrB基因序列分析对菌株A20进行鉴定,同时探究菌株A20的耐受性、毒力基因、半致死浓度和药物敏感性等生物学特性。结果显示:菌株A20鉴定为气单胞菌属(Aeromonas spp.)短杆状革兰氏阴性菌温和气单胞菌(A.sobria);菌株A20生长的最适pH为7,对温度和盐度的耐受力较强;该菌携带hlyA、ompA、alt、aer 4种毒力基因;人工回归感染实验结果表明菌株A20为导致杂交鲟患病的病原菌,LD50为1.37×107 CFU/mL;药敏结果表明,该菌对氟苯尼考、恩诺沙星等15种抗菌药物敏感。  相似文献   
8.
<正>岩原鲤俗称岩鲤、墨鲤或水子,广泛栖息于水流缓慢、岩石较多的底层水体,是生活在长江上游和金沙江中下游的广温性鱼,其肌间刺少、肉质鲜嫩,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深受消费者的青睐。随着岩原鲤人工繁殖技术成熟、规模化人工养殖技术的发展,由于养殖密度过大、生产过程中管理不当等因素导致岩原鲤病害频发,造成养殖效率低下,严重威胁到岩原鲤养殖业的健康发展。近日,重庆市荣昌区某养殖场暴发了一例岩原鲤的小瓜虫病,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