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中国地方鸭遗传资源的分子评估与保护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从分子遗传学的角度对鸭的遗传资源在群体遗传多样性、群体起源、进化及构建遗传图谱等多个方面的评估进行综述,并对分子遗传标记技术在鸭遗传资源的保护利用上的应用进行概述,以期通过现代动物分子育种技术加快鸭的育种进程.  相似文献   

2.
本文着眼于现代分子数量遗传新技术在鸭遗传育种中的应用前景,对鸭繁殖性状的分子遗传研究进行综述。介绍繁殖相关激素和调节因子的基因研究、与肝脏及卵巢中脂肪酸代谢相关功能基因的研究、与生长发育相关基因的研究等进展情况;同时介绍鸭分子遗传标记的开发和连锁图谱构建等方面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3.
石狮市水禽保种中心是唯一承担着国家级水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品种鸭类资源保种、育种任务的单位,该中心建立的“国家水禽品种资源基因库”,今年正在建设的一期工程,将对我国濒危的、富有地方特色或遗传多样性的12个鸭品种进行活体保存,目前已备份保护了金定鸭、莆田黑鸭、连城自鸭、山麻鸭、绍兴鸭、巢湖鸭、攸县麻鸭、莆田黑鸭白羽系等多个品种,前3种是福建省入选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的品种,其中金定鸭、莆田黑鸭、绍兴鸭已采用科学的“家系等量随机选配”方法进行保种。  相似文献   

4.
家兔是中国传统的畜禽品种,同时也是中国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产业升级,生物技术快速发展,国内外家兔遗传育种取得了较大进展。文章分别从传统育种与分子育种2个方面对2020年国内外家兔遗传育种与繁殖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家兔种质资源利用与保护提供参考。国外在传统育种与分子育种上均作了较多研究,在传统育种上主要针对选择和环境因素对家兔生长及繁殖性能的影响进行研究;在分子育种上对生长及肉质相关基因、繁殖性能相关基因及遗传多样性等方面进行研究。国内开展的家兔遗传育种与繁殖研究数量相较国外更多,研究重点集中于分子育种,包括对皮毛性状、肉质性状及繁殖性能相关基因的研究;传统育种主要包括选择和环境效应对家兔生长与繁殖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1猪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 猪遗传连锁图谱,既是遗传研究的重要内容,又是猪种资源、育种及分子克隆等许多应用研究的理论依据和基础。高分辨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使遗传育种学家对根据图谱定位数量性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通过对亲本和分离群体进行标记分析,所得资料用特定的统计分析处理,  相似文献   

6.
从蛋白质多态性的概念入手,综述了鸭血液蛋白多态性的研究状况及其应用,并简要比较了生化遗传标记与分子遗传标记,指明了分子遗传标记在鸭育种中的特性,提出了生化分子遗传相结合与鸭育种是今后学子研究的趋势,旨在为鸭的选种、培育、繁殖、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猪分子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榜 《猪业科学》2010,27(1):90-91
<正>分子育种主要是一种利用DNA水平上的分子标记对生物群体进行遗传改良。动物分子育种方法主要包括标记辅助育种、转基因育种和体细胞克隆育种。本文主要从标记辅助  相似文献   

8.
分子育种主要是一种利用DNA水平上的分子标记对生物群体进行遗传改良。动物分子育种方法主要包括标记辅助育种、转基因育种和体细胞克隆育种。本文主要从标记辅助育种和转基因育种两个方面综述猪分子育种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这是对科技部、农业部关于“十五”重大科学工程项目的一个建议。21世纪的大量动物产品都将是“工程技术产品”或“分子育种产品”,许多发达国家为了占领未来的市场和确保科技的领先地位,纷纷建立了动物分子遗传育种工程中心。我国有丰富的农业动物遗传资源,应当跟上国际动物遗传育种的科学前沿,发挥自己的长处,力争在国际动物分子育种领域中占有一席之地。建议阐述了建立“农业动物分子遗传育种与种质资源保存工程中心”的重要性,该工程中心可能承担的任务,以及通过该中心建立全国性的畜禽遗传资源保存和利用网络等。1 对国际上…  相似文献   

10.
利用8个微卫星标记分析7个鸭群体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应用8个微卫星标记对7个鸭群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检测。利用等位基因频率计算了各群体的基因杂合度、多态信息含量及群体间的遗传距离,并根据遗传距离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8个微卫星标记中除SMO13(PIC=0.480)和APL83(PIC=0.372)为中度多态外,其余标记均为高度多态,可作为有效的遗传标记用于鸭群体间遗传多样性分析和系统发生关系分析。7个鸭群体在微卫星座位的平均杂合度在0.514~0.646,最高的莆田黑鸭为0.646,最低的康贝尔鸭为0.514。从聚类分析结果来看,北京鸭与中型母本、小型母本聚为一类;康贝尔鸭和金定鸭聚为一类;莆田黑鸭与山麻鸭聚为一类。  相似文献   

11.
4个微卫星标记分析6个鸭群体之间的遗传关系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利用4对微卫星引物(AJ272577、AJ272578、AJ272579和AJ272580)对6个鸭群体(绍鸭、番鸭、樱桃谷鸭、北京鸭(Z4、Z1)和奥白星鸭)300只鸭的等位基因频率、群体多态信息含量、有效等位基因数、杂合度和遗传距离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4个微卫星基因座在6个鸭群体中均存在多态性,可以用于鸭的遗传多样性评估;且基因座AJ272578变异最大,基因座AJ272579变异最小,从不同群体来看,北京鸭Z1的遗传变异最大,奥白星鸭的遗传变异最小。基于Nei氏标准遗传距离,采用UPGMA方法构建了系统发生树,将绍鸭和樱桃谷鸭归为一类,北京鸭Z1、奥白星鸭和北京鸭Z4归为一类,番鸭归为一类。鸭的微卫星基因分型技术为检测品种(群体)之间的遗传关系提供了一个有用的工具。  相似文献   

12.
以临床分离的鸭圆环病毒(duck circovirus)(GenBank登录号:GU168779)阳性病料为材料,根据GenBank中所登录的鸭圆环病毒基困序列设计引物并对设计的引物5′末端进行磷酸化处理,通过引物设计替换碱基,以突变形成EcoRⅠ酶切位点。利用PCR方法扩增鸭圆环病毒的基因,经胶回收后,用T4 DNA连接酶进行环化,以获得鸭圆环病毒具有感染性的核酸。在含有分子标记的两端设计引物,进行PCR扩增,对PCR产物进行胶回收,连接T载体后测序,对胶回收产物进行EcoRⅠ酶切鉴定,均证明在第587位成功插入EcoRⅠ酶切位点。结果表明,本试验已成功构建带有分子标记的鸭圆环病毒的感染性核酸,为进一步开展该病毒的分子调控机制、致病性和开发基因工程疫苗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地方、培育、引入品种资源的保存与发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者就20世纪 80年代以来我国多次畜禽资源调查的结果作了详细的介绍,报道了576个品种在近30年来的变迁情况。除了常见的马、驴、黄牛、水牛、大额牛、牦牛、绵羊、山羊、猪、鸡、鸭、鹅、特禽的品种以外,尚有7种,如骆驼、兔、梅花鹿、马鹿、水貂、貉、蜂等动物。其中地方品种426个,培育品种73个,引入品种77个。已有19个地方品种灭绝,37个受严重威胁。作者回顾了20世纪末开始应用遗传检测手段,包括个体、细胞、蛋白质和分子水平4个层次的研究进展。证明多层次综合研究才能反映品种的全貌。建议资源调查中要着重选育强度带来的影响,品种调查提纲必须周密,要以品种特征和外貌为主,与遗传分析相结合,才可能提出可行的保种和开发方案。作者论证了配子和胚胎超低温保存、DNA保存的前景,并指出与企业合作进行保种的动向,国家应长期重点加以支持。  相似文献   

14.
为了分析北京鸭和樱桃谷鸭的遗传关系,采集包括北京鸭、在英国培育而成的肉鸭品种樱桃谷鸭及其它5个中国地方鸭品种共248个个体,利用11个微卫星标记对这7个鸭品种进行遗传关系分析.FST分析结果表明北京鸭与樱桃谷鸭的遗传分化程度最低,只有0.0795;遗传距离(Ds)分析发现北京鸭与樱桃谷鸭的遗传距离最近,为0.1079;群体分化时间分析表明二者的分化时间为98年,北京鸭与其它地方鸭品种的分化时间在282至694年之间;聚类结果显示北京鸭、樱桃谷鸭和建昌鸭聚为一类;巢湖鸭、高邮鸭、绍兴鸭和金定鸭聚为另一类.这些结果表明了北京鸭与引进品种樱桃谷鸭有非常密切的遗传关系,为樱桃谷鸭培育自北京鸭这一说法提供了分子遗传学的证据,同时本研究还发现北京鸭与樱桃谷鸭在遗传背景上已经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分化.  相似文献   

15.
国家水禽基因库七个家鸭群体遗传多样性检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试验通过微卫星标记对国家水禽种质资源基因库保存的7个家鸭保种群体的保种效果进行了遗传检测。结果表明:28个微卫星位点中有25个高度多态位点,可作为有效遗传标记用于各群体的遗传检测。7个鸭群体中,平均杂和度范围是0.5137~0.6035,最高的是荆江麻鸭,最低的是山麻鸭,反映了各鸭群体保持了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Ds遗传距离表明各品种间的遗传距离较远,巢湖鸭与金定鸭之间最远,为0.8835;金定鸭与山麻鸭最近,为0.2674。7个家鸭群体间的Ds值都比较大,说明各群体间的基因交流较少。上述结果反映了在国家水禽种质资源基因库所保存的7个地方鸭群体的保种方法良好,保种效果有效。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中国鸭源H5N6 AIV的HA和NA基因特征及其遗传变异情况,研究选取了NCBI流感病毒资源库里的32株具有完整ORF编码区的中国鸭源H5N6 AIV的HA和NA基因序列,利用分子生物学软件分析其HA和NA基因特征及其遗传进化情况。结果显示,中国鸭源H5N6 AIV的HA裂解位点有REKRRKR↓G、RERRRKR↓G和KEKRRKR↓G三种类型,HA有6个潜在的N-糖基化位点,其中第182、222、224位氨基酸依次为N、Q、G,具有与禽源唾液酸α-2,3受体结合的特性,然而HA发生了S123P/T、T156A、S223R氨基酸位点突变,部分毒株发生了I151T氨基酸位点突变;HA基因核苷酸遗传进化分析显示,中国鸭源H5N6 AIV遗传进化上均处于clade2.3.4.4分支,并进一步进化出Ⅰ和Ⅱ两个亚分支。部分中国鸭源H5N6 AIV NA第59~69位缺失11个氨基酸,中国鸭源H5N6 AIV NA基因遗传进化上分为两个大的分支,分别对应NA基因颈部缺失型和完整型两种类型;NA颈部完整型的NA有6个潜在的N-糖基化位点,NA颈部缺失型的NA由于第59~69位氨基酸的缺失,导致其第67位丢失了一个N-糖基化位点。研究为中国鸭源H5N6 AIV的生物学特性和遗传进化特征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遗传标记在苜蓿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刘振虎  卢欣石  葛军 《草业科学》2004,21(11):26-30
介绍了当前广泛应用的苜蓿遗传多样性研究技术及其研究现状,包括苜蓿Medicago形态学和等位酶分析、种质资源和种内杂合性、进化与亲缘关系、抗逆性以及遗传连锁作图等几个方面的研究概况,同时提出了今后苜蓿遗传多样性分子标记研究的重点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中国地方鸭品种资源的分子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通过筛选的28个多态性较好的微卫星标记,检测了我国24个地方鸭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利用等位基因频率计算了各群体的遗传参数和群体间的遗传距离,采用邻接法构建了聚类图,并进行了系统发生分析。结果表明:28个微卫星座位在我国家鸭群体中的多态信息含量除APL23和APL79为中度多态外,其他座位均为高度多态座位,可以作为有效的遗传标记用于鸭种之间遗传多样性分析和系统发生关系的分析;我国所有家鸭群体平均杂合度(0.569)低于国内的家鸡和家鹅,其遗传多样性相对贫乏;聚类结果分析表明了各家鸭品种的分子系统发生关系与其育成史、分化及地理分布比较一致。  相似文献   

19.
利用8个微卫星标记测定半番鸭亲本间的遗传距离,并分析了亲本遗传距离与半番鸭主要经济性状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亲本间微卫星标记遗传距离与杂交后代日增重相关程度较高,相关系数0.9285~0.9978;与饲料转化率呈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0.7838~-0.8965;与10周龄的半净膛率和全净膛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0.9094和0.8838;与胸肌率、皮脂率和腹脂率也呈强正相关,相关系数0.9027、0.9378和0.7983,与腿肌率则呈强负相关,相关系数-0.8898.  相似文献   

20.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exon gene and the classification candidate of duck adenovirus A under the Adenoviridae family, the Hexon gene fragments of duck adenovirus A (designated as strain JX2016) were amplified. 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cloned Hexon gene of duck adenovirus A (strain JX2016) was 2 733 bp in length, coding 910 amino acids. Nucleotide homology comparison showed that the strain JX2016 shared the highest nucleotide (99.8%) homology with reference strain FJ12025, also displayed higher than 99.4% nucleotide homology with other duck adenovirus A reference strains. However, the nucleotide homologies with strain GR (duck adenovirus 2, unclassified virus), Phelps (fowl adenovirus A) and P29 (goose adenovirus) were 54.5%, 53.6% and 55.2%, respectively. The genetic evolu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all the duck adenovirus A strains were at the same subgroup, under the same Atadenovirus genus branch with ovine atadenovirus D (strain OAV287). Meanwhile, the duck adenovirus 2 (strain GR) at the same branch under Aviadenovirus genus branch with fowl adenovirus A (strain Phelps) and goose adenovirus (strain P29). Based on the Hexon protein genetic evolution analysis, we suggested renamed the duck adenovirus A as duck-origin atadenovirus and renamed the duck adenovirus 2 as duck-origin aviadenoviru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