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索绿僵菌侵染后竹林筛胸梳爪叩甲幼虫保护酶系统的应答反应,为筛选高致病力的绿僵菌菌株提供依据。【方法】生物测定平沙绿僵菌WP08菌株、金龟子绿僵菌WTKH菌株及蝗虫绿僵菌菌株3种菌株在不同浓度条件下对该幼虫的致病力,同时测定不同侵染时期幼虫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及过氧化氢酶(CAT)3种保护酶含量及活性变化情况。【结果】3株绿僵菌对筛胸梳爪叩甲幼虫均具有致死性,WP08菌株最优,WTKH菌株次之,蝗虫绿僵菌最低。不同菌株的致病力随着浓度的增加而提高,WP08菌株在108spore·g~(-1)干土浓度条件下的致病效果最好,16天时供试幼虫已经全部死亡,但与107spore·g~(-1)干土浓度条件下的致病效果无显著差异。幼虫的3种保护酶在抗绿僵菌侵染过程中其活性变化趋势不同,SOD活性变化无显著差异,CAT活性变化则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POD活性波动虽与CAT相似,但其后期(5~7天)差异不显著。【结论】平沙绿僵菌WP08菌株对筛胸梳爪叩甲幼虫的致病性优于其他2种菌株,可作为林间应用的首选菌株。绿僵菌可对竹林金针虫体内的3种保护酶活性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且在本次取样时间内CAT的活性变化较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筛选对杨干象幼虫具有高致病力的真菌菌株,测定防治效果,为生物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用7株虫生真菌菌株对杨干象幼虫进行室内致病力测定,筛选出高致病力菌株并进行林间生防试验,对受侵染的杨干象幼虫的致病症状进行研究。【结果】1)用菌株CFCC87323以108conidia·m L-1分生孢子悬浮液处理杨干象幼虫,校正死亡率达93.38%,致死中时LT50为3.536天,致死中浓度LC50为7.0×103conidia·m L-1;林间生防试验采用108conidia·m L-1孢子悬浮液涂干法,校正死亡率达77.62%。2)用菌株ACCC30830以108conidia·m L-1孢子悬浮液处理杨干象幼虫,校正死亡率达81.46%,致死中时LT50为4.248天,致死中浓度LC50为5.43×103conidia·m L-1;林间生防试验采用108conidia·m L-1孢子悬浮液涂干法,校正死亡率达66.06%。3)用菌株ACCC30831以108conidia·m L-1孢子悬浮液进行室内生物测定,校正死亡率达73.51%;林间防治试验采用108conidia·m L-1孢子悬浮液涂干法,校正死亡率达58.48%。4)用菌株CFCC87327以108conidia·m L-1孢子悬浮液进行室内生物测定,校正死亡率达72.85%;林间防治试验采用108conidia·m L-1孢子悬浮液涂干法,校正死亡率达56.32%。5)观察杨干象幼虫感染的致病症状发现,杨干象幼虫被菌株CFCC87323侵染后,从出现明显症状到死亡变成僵虫需要(74.67±2.31)h,到虫体布满菌丝需要(93.67±3.21)h。【结论】白僵菌菌株CFCC87323对杨干象幼虫致病力最高,菌株ACCC30830次之。菌株ACCC30831和CFCC87327对杨干象幼虫也表现出较好的致病效果。  相似文献   

3.
浙南柳杉毛虫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柳杉毛虫(Dendrolimus latipennis Walker)在浙南山区一年发生一代,以卵在柳杉针叶腋间越冬,其周期规律,短周期26年,长周期29年,暴发后可连续为害3~4年。早春低温可使幼虫大量死亡。对10年以下柳杉被害死亡率为19.2%,10~20年生被害死亡率为35.3%。在柳杉毛虫4~5龄幼虫期进行每亩1kg白僵菌或每亩3kg烟剂进行防治,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阿维菌素与杀铃脲对舞毒蛾幼虫的联合作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舞毒蛾幼虫解毒酶活力、保护酶活力测定,研究阿维菌素和杀铃脲对舞毒蛾幼虫的联合作用机制,为上述2种农药的混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人工饲料中添加不等量的9 000μg·mL~(-1)阿维菌素丙酮溶液和25 000μg·mL~(-1)杀铃脲丙酮溶液,分别配制成含有阿维菌素、杀铃脲的单剂和复合剂混毒饲料。饲料中药剂含量:低浓度处理组单剂阿维菌素0.50μg·g~(-1),单剂杀铃脲8.30μg·g~(-1),复合剂阿维菌素0.50μg·g~(-1)、杀铃脲8.30μg·g~(-1);高浓度处理组单剂阿维菌素1.10μg·g~(-1),单剂杀铃脲16.60μg·g~(-1),复合剂阿维菌素1.10μg·g~(-1)、杀铃脲16.60μg·g~(-1)。采用含毒饲料处理3龄舞毒蛾幼虫,24 h后统计幼虫死亡率,测定存活幼虫解毒酶CarE和GST活力以及保护酶SOD、POD、CAT和PPO活力。【结果】对照组、阿维菌素和杀铃脲单剂处理时舞毒蛾幼虫死亡率为0,低浓度复合剂处理的舞毒蛾幼虫死亡率为1.15%,与对照组、单剂处理组无显著差异;高浓度复合剂处理的舞毒蛾幼虫死亡率为4.11%,与对照组、单剂处理组有显著差异。阿维菌素和杀铃脲单剂处理、复合剂处理的幼虫CarE和GST活力均高于对照组;阿维菌素和杀铃脲单剂处理时,幼虫CarE和GST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复合剂处理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阿维菌素和杀铃脲单剂处理及复合剂处理时,幼虫SOD、CAT和PPO活力均高于对照组,而POD活力均低于对照组;复合剂处理SOD、POD和CAT活力均高于单剂处理,而复合剂处理PPO活力则均低于单剂处理。【结论】阿维菌素和杀铃脲联合作用主要是通过抑制舞毒蛾幼虫解毒酶CarE和GST活力,再辅以抑制保护酶PPO活力,从而提高毒杀效果。  相似文献   

5.
2016年8月在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保护研究所实验室,利用绿僵菌FJMa2014-0501菌株对缀叶丛螟的致病力进行室内测定。结果表明,绿僵菌FJMa2014-0501不同浓度孢子悬浮液处理缀叶丛螟幼虫后,其累积死亡率均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以较高浓度的孢子悬浮液(1.0×10~9、1.0×10~8孢子·mL~(-1))处理6、7 d后,所有缀叶丛螟幼虫全部死亡,以1.0×10~7孢子·mL~(-1)的孢子悬浮液处理11 d后死亡率达100%;而以较低浓度的孢子悬浮液(1.0×10~6、1.0×10~5孢子·mL~(-1))处理14 d后,缀叶丛螟幼虫累积死亡率分别为91.2%、55.6%。用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time-dose-mortality model,TDM)对不同浓度孢子悬浮液对缀叶丛螟幼虫的致病力数据进行模拟,所建模型均通过Hosmer-Lemeshow拟合异质性检验,表明模型拟合良好。由模型估计得出:绿僵菌FJMa2014-0501接种缀叶丛螟幼虫4、5、6、7 d后的半致死剂量对数值(LC50)分别为8.41、7.58、6.29、5.69;以1.0×10~7、1.0×10~8、1.0×10~9孢子·mL~(-1)的悬浮液接种缀叶丛螟幼虫后,致死中时(LT50)分别为5.42、4.48、3.28 d。说明绿僵菌FJMa2014-0501菌株对缀叶丛螟幼虫具有较强的致病力,是一株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优良菌株。  相似文献   

6.
用天幕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Nucleus Polyhedrosis Virus,NPV)对黄褐天幕毛虫Malacosoma neustria testacea Motschulsky幼虫以胃毒方式进行生物测定.结果表明:NPV对黄褐天幕毛虫幼虫具有较强的致病力,幼虫感染后的死亡率与病毒浓度呈正相关.1.824×102,1.824×103,1.824×104,1.824 × 105,1.824 × 106,1.824×107 PIB/mL 6种病毒浓度接种天幕毛虫幼虫后死亡率分别为26.63%,34.78%,48.37%,72.83%,80.98%和94.57%,致死中浓度为1.096×104 PIB/ mL.接种1.824×10 7,1.824×106,1.824×105 PIB/mL浓度的幼虫致死中时分别为6.8,8.2,9.1d.  相似文献   

7.
不同球孢白僵菌菌株对星天牛幼虫的致病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出可用于星天牛生物防治的高致病力菌株,测定了8株球孢白僵菌菌株(Bb Ma A-01、Bb MQ-04、Bb MQ-07、Bb QZ-01、Bb QZ-02、Bb YXTR-03、Bb TK-02、Bb XJ-11)的生长速度和产孢量及其对星天牛幼虫的致病力。结果表明:不同球孢白僵菌菌株的生长速度、产孢量和对星天牛幼虫致病力差异十分显著。采用浸渍法接种15 d后,不同球孢白僵菌菌株对星天牛幼虫累计致死率(幼虫死亡率)在70%~100%之间,其中Bb XJ-11、Bb QZ-02菌株对幼虫的累计死亡率最高,均达100%;且接种后星天牛幼虫的僵虫率(感染率)也分别高达90%、80%;致死中时(LT50)较短,分别为5.38 d、5.83d。研究结果表明Bb XJ-11、Bb QZ-02菌株对星天牛幼虫的致病力较强,同时2个菌株的生长速度快、产孢量高,故可作为防治星天牛的优良菌株加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选择3种菊花提取物中杀虫效果最好的一种处理黄褐天幕毛虫幼虫(Malacosoma neustria testacean),测定其对黄褐天幕毛虫保护酶、解毒酶活力以及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影响,分析其对黄褐天幕毛虫幼虫营养状况及酶活的影响机制。采用超声提取的方法,获得三种菊花黑心菊(Rudbeckia hirta)、波斯菊(Cosmos bipinnata)、菊芋(Helianthus tuberosus)3种菊花提取物。在20 mg/mL浓度下,测定了三种菊花提取物对黄褐天幕毛虫的毒力,选择杀虫效果最好的菊芋提取物对天幕毛虫进行处理,测定对黄褐天幕毛虫12 h、24 h、48 h、72 h解毒酶GST和保护酶SOD、POD、CAT、PPO活力及蛋白质含量、碳水化合物含量及海藻糖含量。结果表明在20 mg/mL浓度下,菊芋花提取物对黄褐天幕毛虫的致死率高达97.52%。对黄褐天幕毛虫的保护酶POD、CAT主要表现为激活作用,而解毒酶GST活性明显被抑制;菊芋提取物诱导了蛋白质含量增加,碳水化合物和海藻糖含量则显著下降。20 mg/mL菊芋花提取物对黄褐天幕毛虫体内解毒酶和保护酶系统有干扰作用,对蛋白质含量有诱导促进作用。此外,菊芋花提取物还影响黄褐天幕毛虫体内碳水化合物的转化利用,使碳水化合物和海藻糖含量下降。  相似文献   

9.
橙带蓝尺蛾(Milionia basalis)是近年来严重危害罗汉松和竹柏的一种重要食叶害虫,为筛选出对该虫具有高致病力的优良菌株,对5株不同来源的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MaFZ-13、MaFZ-16、MaQL-02、MaXJ-04、MaZPTR-01)在PDA培养基上的培养性状及其对橙带蓝尺蛾幼虫的致病力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绿僵菌菌株菌落的生长速度、产孢量及其对橙带蓝尺蛾幼虫的致病力差异十分显著。菌株接种培养15 d,菌落直径最大的为MaZPTR-01菌株,达6.5 cm;其次为MaFZ-13菌株,达6.2 cm。产孢量最高的为MaFZ-13,达1.33×10~8孢子·cm~(-2),MaZPTR-01菌株次之,达1.28×10~8孢子·cm~(-2)。MaFZ-13、MaXJ-04菌株对橙带蓝尺蛾幼虫的致死率较高,15 d后分别达到96.7%、95.0%,其它菌株均低于90%;幼虫僵虫率分别为75%、71.7%;致死中时(LT_(50))也显著短于其它菌株,分别为5.01 d、5.48 d。绿僵菌MaFZ-13和MaXJ-04菌株不仅生长速度快、产孢量高,而且对橙带蓝尺蛾幼虫的致病力强,可作为优良菌株进一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多杀菌素对黄褐天幕毛虫的杀虫活性及作用机制,采用叶片药膜法测定多杀菌素对黄褐天幕毛虫幼虫的毒杀效力,并用分光光度法检测LC50剂量药剂处理后不同时间点幼虫体内各种解毒酶和保护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多杀菌素对4龄、5龄幼虫均表现出极高的杀虫活性,见效速度块;而且黄褐天幕毛虫4龄、5龄幼虫经过多杀菌素处理后,谷胱甘肽S-转移酶均表现为复杂的抑制-激活-再抑制作用,多功能氧化酶活性则均表现为先抑制后激活的作用.多杀菌素对4龄幼虫羧酸酯酶活性具有激活作用,对乙酰胆碱酯酶和过氧化物酶均具有先激活后抑制作用,对超氧化物歧化酶具有先激活再抑制后激活的作用,对过氧化氢酶则表现为复杂的先抑制再激活后抑制作用.对5龄幼虫羧酸酯酶、乙酰胆碱酯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及过氧化物酶活性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对过氧化氢酶则表现为先抑制再激活后抑制的作用.因此,多杀菌素能有效干扰昆虫解毒和保护系统,扰乱其正常的生理代谢,从而起到较好的毒杀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为了评价白僵菌和绿僵菌对红火蚁的致病力,寻找其生物防治菌株资源,采用浸液法测定了11株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 Balsamo)和9株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 Metschnikoff)菌株对红火蚁工蚁的致病力。结果表明:以浓度1×10^7个孢子·mL-1接菌红火蚁工蚁,10 d后,白僵菌和绿僵菌对其校正死亡率范围分别为(6.47±0.98)%67.14±0.22%和(35.13±1.25)%81.93±0.94%;白僵菌BSX-PC和绿僵菌MaWys-01菌株对红火蚁的致病力较强,致死速度较快,致死中时(LT50)分别为(5.64±0.52)d和(4.78±0.46)d。测定不同浓度对红火蚁的致病力,白僵菌BSX-PC和绿僵菌MaWys-01菌株以浓度1×10^8个孢子·mL^-1接菌后10 d,其校正死亡率分别为(79.59±0.5)%和(99.20±0.80)%,僵虫率为(63.24±0.51)%和(81.92±1.39)%,两菌株对红火蚁6 d的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1.01×10^6和2.42×10^5个孢子·mL^-1。通过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分析,两个菌株致死效应最强的时间均是接菌后3~5 d。综合分析,白僵菌BSX-PC和绿僵菌MaWys-01菌株在红火蚁生物防治中有较大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2.
应用7个球孢白僵菌菌株对橄榄蛀果虫———芒果小齿螟的致病力作了室内测定,并进行林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自竹绒野螟的BbCeFZ01菌株和思茅松毛虫的Bso6菌株有较强的致病力,在107个孢子.mL-1浓度下,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2.6%、88.9%。林间Bso6粉剂(含孢量2.7×1010孢子.g-菌1粉)防治效果最好,达96.5%;其次为Bso6菌株粉炮(125g菌粉.个-1)和BbCeFZ01水剂(1×107孢子.mL-1),效果分别为91.6%和87.8%。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分离自美国白蛾幼虫虫尸的1株白僵菌菌株BH01进行紫外线诱变,以获得高毒力突变株,为美国白蛾的生物防治提供新的工程菌株。【方法】将白僵菌的孢子悬浮液置于紫外灯下进行诱变处理,诱变处理后获得的菌株进行培养后以产孢量超过原始菌株2倍以上作为依据筛选正向突变菌株,测定其对美国白蛾5龄幼虫的致病力,筛选高毒力突变株进行继代培养,研究其产孢量和致病力的稳定性。【结果】对原始菌株BH01经紫外线诱变处理后获得28个菌落,孢子校正死亡率为85.5%,将获得的菌落重新接种于PDA平板上得到产孢量高于原始菌株2倍以上的正突变株BH01-5、BH01-12、BH01-25。其中诱变菌株BH01-5对美国白蛾5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明显低于原始菌株,BH01-25与原始菌株相当,而BH01-12的校正死亡率和LT50值分别为原始菌株的1.30和0.68倍,具有显著差异。将突变株BH01-25和BH01-12继代培养6次,发现诱变菌株BH01-25菌株在继代过程中产孢量和致病力明显降低,表现出与原始菌株类似的趋势,但其产孢量始终高于原始菌株,另外,原始菌株培养第4代时即开始降低,BH01-25至第6代时才出现明显的降低,表现出了更好的稳定性。诱变菌株BH01-12在试验的6代继代培养过程中,无论产孢量还是对美国白蛾幼虫的致病力方面均未出现下降,且均明显优于原始菌株。【结论】经过对分离自美国白蛾幼虫的1株球孢白僵菌BH01进行紫外诱变,得到了产孢量和致病力均高于原始菌株的突变株BH01-12,该菌株经过继代培养后,其产孢量和致病力均未出现降低,表现出一定的遗传稳定性,具有很好的生产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油桐鹰尺蠖Biston suppressaria (Guenée) 是一种杂食性食叶害虫,近年来在速生桉树林分中大 面积发生,造成较大的损失。文中研究了不同来源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 菌株生长与产孢 特性及对油桐鹰尺蠖幼虫的致病力,旨在筛选出高效防治该虫的生物资源。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 绿僵菌菌株间菌落生长速度和产孢量差异显著,MaZPTR-01 菌株15 d 的菌落直径为6.5 cm,显著较其它 菌株大;MaFZ-13 和MaZPTR-01 菌株培养15 d 产孢量最高,分别为1.33×108 孢子· cm-2 和1.28×108 孢 子· cm-2。致病力测定结果表明:不同菌株对油桐鹰尺蠖幼虫的致病力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接种MaFZ-13 和MaZPTR-01 菌株的幼虫校正死亡率、僵虫率均较其它菌株高,接种后15 d 幼虫校正死亡率分别达到 94.5%、92.7%,僵虫率分别为75%、61.7%;这2 个菌株的致死中时(LT50)显著比其它菌株短,分别为 4.34 和4.52 d。绿僵菌MaFZ-13 和MaZPTR-01 菌株对油桐鹰尺蠖幼虫的致病力强,且具有良好的生产性 状,可作为该虫的生物防治资源进一步开发应用。  相似文献   

15.
果梢斑螟是红松球果主要害虫之一,为探索其无公害防治方法,以采自林间果梢斑螟幼虫为靶标,对球孢白僵菌10株菌株的致病力进行了测定,从中筛选出2株对果梢斑螟幼虫有较高致病力的菌株.结果表明:A3菌株的毒力最高,其处理后10 d的LC50为2.97×105个·mL-1,含1×107个·mL-1菌液的LT50为4.13 d,对果梢斑螟表现出较强的致病力,具有一定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 Bt)对蚜虫的生物活性影响及作用方式,以苏云金亚种(Bacillus thuringiensis subsp.thuringiensis)为目的菌株,以发酵产物为材料。利用5种不同浓度的菌液分别喷雾处理柳蚜,72h校正死亡率为29.74%~78.88%,其浓度与及死亡率呈正相关关系。苏云金杆菌亚种发酵液和发酵液滤液处理柳蚜后,12~24h柳蚜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比活力均被抑制,其抑制率分别为21.06%~38.11%和4.69%~36.79%,其中18h、24h对SOD比活力的抑制达显著水平(p<0.05)。发酵液和滤液处理组18h前对柳蚜过氧化氢酶(CAT)比活力的影响总体呈激活趋势,其中发酵液和滤液处理组分别在18h、12h对柳蚜CAT的激活率最高,其CAT比活力分别为对照的1.8890倍和2.9463倍。滤液处理组对柳蚜POD比活力总体呈激活作用,其激活率为14.78%~57.39%;发酵液处理组6h和18hPOD比活力显著高于对照,其他时间点POD比活力与对照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福建林业科技》2015,(4):18-22
利用2个对油茶象(Curculio chinensis Chevrolat)幼虫具有高致病力的金龟子绿僵菌FJMa201101和FJMa201205菌株培养的菌剂,采用林间地表喷菌的方式(引入试虫后第5天喷菌、喷菌后当天引入试虫、喷菌后第5天引入试虫、喷菌后第15天引入试虫4个处理方式)对其进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喷菌后油茶象幼虫校正死亡率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升高;施菌后30 d油茶象幼虫校正死亡率为34%~56%,喷菌后引入试虫的防治效果好于引入试虫后再喷菌的处理,FJMa201101菌株处理的油茶象幼虫死亡率比FJMa201205略高;喷菌后180 d,油茶象幼虫校正死亡率均超过70%,不同处理间的差异不显著;喷菌后300 d,油茶象幼虫校正死亡率均超过了80%,但不同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且2个菌株处理的幼虫校正死亡率也没有显著差异。说明绿僵菌对油茶象幼虫具有持续控制的效能。  相似文献   

18.
哈尔滨市区利用昆虫病原线虫防治光肩星天牛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异小杆属(Heterorhabditidae)的HB-NJ品系线虫和斯氏属(Steinernematidae)的S.glaseri、S.feltiae和Sc-All 4个品系线虫对光肩星天牛幼虫进行了室内生物测定,结果表明:HB-NJ品系线虫和Sc-All品系线虫对光肩星天牛幼虫均有较高致病力,侵染5d后对幼虫累计校正死亡率分别为100%和93.3%。并对哈尔滨市绿化树种糖槭树上光肩星天牛幼虫进行了林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HB-NJ品系线虫和Sc-ALL品系线虫在林间防治光肩星天牛幼虫14d后防治效果均可达到80%以上。  相似文献   

19.
褐足角胸叶甲Basilepta fulvipes在广东省1 a发生6代,以幼虫越冬.利用绿僵菌M09菌株对该虫进行生物测定试验,在(1 ×103)~(1 ×108)孢子/g 6个孢子浓度梯度下,随着浓度的提高,褐足角胸叶甲的死亡率从20%上升至100%,该菌株对褐足角胸叶甲有极强的致病力.  相似文献   

20.
竹林金针虫是南方竹林笋期最为重要的害虫之一,筛胸梳爪叩甲幼虫是竹林金针虫的优势种群,应用绿僵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测定了3株绿僵菌对筛胸梳爪叩甲幼虫的毒力,并比较了毒土法和毒饵法两种施菌方式对绿僵菌致病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平沙绿僵菌WP08菌株和金龟子绿僵菌30104菌株对筛胸梳爪叩甲幼虫具有明显的致病效果,在30 d的试验期内,校正累计死亡率分别为90.0%和66.3%,半数致死时间(LT50)分别为15.8 d和25.8 d;毒土法的校正累计死亡率略高于毒饵法,分别为60.1%和52.0%,LT50分别为22.6 d和28.0 d。金龟子绿僵菌LRC112菌株对金针虫无致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