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移民垦殖西北是国民政府西北开发的重要一环。国民政府从设立垦务机关、制定屯垦法规、筹办水利和交通事务、优待边疆工作人员等入手谋划移民垦殖西北,在凸显出与历史上王朝屯垦西北边疆相异特点的同时,也取得了实际绩效。囿于国民政府缺乏宏观掌控和深陷财政困顿;西北自然与社会环境以及国人对西北固有的传统观念等因素,屯垦总体成效与国家需要相去甚远,虽如此移民垦殖西北仍然有重要的历史象征意义。国民政府移垦西北的筹划体现国民政府关注西北边疆、实现国家统一的情怀;也使得西北边疆与内地之间互动加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增强,西北边疆与内地一体的观念在各族群众中得以巩固。  相似文献   

2.
西北地区位于祖国边疆的边缘地带,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国防战略格局中的前哨阵地。鉴于地缘政治的考量,民国时期学界即已密切关注西北的移民垦殖问题,并纷纷刊文出书立说,很多有价值的思想随之问世,国民政府则立法保障该项事业的顺利推进,并由此形成了政界和知识界的良性互动。本文将从国防、国家统一等层面说明西北移民垦殖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梳理民国时期学界的移民垦殖思想。由于经济社会发展,当今中国社会存在大量的移民现象,如何合理有效地安置移民成为政府面对的重要问题。研究民国时期的移民垦殖问题无论从国家统一、安全角度,还是从经济社会发展层面,都可对当今中国社会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提高农村的环境教育水平,普及环保知识,促进粤东西北农村环境教育的建设与发展,是建设美丽中国的一个必要课程。以粤东西北农村环境教育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实践分析得出粤东西北农村环境教育发展现状及其特点,指出粤东西北农村环境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4.
汉唐两代对西北进行了大规模的农业开发.屯田与官营畜牧业是汉唐两代西北开发的主要内容.汉唐农牧业开发最初受军事目的驱动,后变为军事与政治双重因素的驱动.政府主导、军事与经济安全的需要,气候温暖湿润,分裂后的大一统,导致大片的土地沙化是汉唐西北开发的共同特点.其经验与教训对今天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李琨 《甘肃农业》2006,(7):23-24
畜牧产业是西北民族地区历史悠久的基础产业。随着国家开发重点的西移,抓住机遇,充分发挥西北民族地区畜牧资源和科技优势,加快西北民族地区畜牧产业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总结西北地区畜牧业发展现状及成因的基础上,从生产要素提升、产品市场竞争、产业组织优化等六个方面提出西北民族地区畜牧产业提升战略。  相似文献   

6.
杨乙丹 《古今农业》2007,(4):111-117
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多次通过了开发西北的决议,形成了"开发大西北"的热潮。这次西北开发,在舆论宣传、交通运输、高等教育、科技引进和法制建设等领域都有许多创新之处,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当时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但是,由于政策的贯彻不力和较为单一的政府行为,开发的政策与措施表现出短期行为的特点,造成西部开发效益的局限性。另外,动荡的社会局势也严重制约了这次西北开发的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7.
西北农业大学建国前编辑出版的学术期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文献资料为依据,阐明了西北农林专科学校于1936年创办的校刊《西北农林》,在历史渊源上是今日《西北农业大学学报》的早期刊物。西北农林专科学校创建于1934年,1939年改名为西北农学院,1985年改名为西北农业大学。《西北农林》为农林研究期刊,其内容为“学术精深之研究”,“专载具有研究性之学术论文”。于右任先生题写了刊名。1936~1938年共出版4期,为不定期刊。由于抗日战争关系,曾停刊8年。于1947年出版第5期后,与学校另一学术性刊物《西北农报》月刊合并,改为季刊,以《西北农报》刊名出版。《西北农报》从1946~1948年共出版13期。在《西北农林》停刊期间,学校曾编印综合性刊物《西北农学院院刊》,承担部份学术性文章报道任务。从历史事实看,西北农业大学学报的创刊时间应以《西北农林》的创刊时间1936年为准。  相似文献   

8.
黔西北位处长江、珠江的中上游,就自然背景而言,其主体为典型的疏林草坡生态区,生态系统十分脆弱,一旦开发不当,就会出现土地石漠化、沙化等生态灾变。历史上,生息在这一地区的氐羌系统各民族一直实施农牧混合生计模式,这样的生计模式不仅繁荣了当地的经济,维护了生态系统的稳定,而且还为长江、珠江中下游水资源的稳定做出过重要贡献。康熙"改土归流"后的300余年间,随着垦殖面积的扩大,无序的矿业开发,不但没有出现经济的大繁荣,反而诱发了诸种生态灾变,成了当前贵州省结构性贫困和经济性贫穷的重灾区。因此认真总结历史时期黔西北畜牧业衰落的经验教训,对于当前贵州省的经济建设、生态建设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9.
张玉山 《农业考古》2015,(3):140-144
左宗棠在开发经营西北经济的过程中,十分重视对西北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改善,并从多个方面入手对西北生态环境进行了综合治理。在他的构想和实践中折射出了朴素的环境保护意识。尽管方法还很粗糙,理论的高度和系统性还很不够,但他致力于环境保护的这种意识、毅力和勇气,仍是一笔值得我们借鉴和继承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0.
嘉道时期的西北史地研究学人众多,名家辈出,著作颇丰。江南西北史地学人沈垚作为嘉道年间西北史地学者群中的一员,为西北史地学作出了重大贡献。他以其经世之作《新疆私议》而闻名遐迩,后人研究较多。但他是一位沿袭传统舆地学治学理路,深受乾嘉学术的影响的学人,他早期的众多作品都是沿袭考据学的脉络而作的传统舆地学。他之所以能作出经史之作《新疆私议》,这与他早期的西北史地学研究是分不开的。本文就他早期的治西北史地学的脉络进行梳理和研究,从而得知他走上经世之学道路的缘由,明晰该学者完整的治学理路。  相似文献   

11.
西北军政委员会是新中国成立初期设立于西北的最高政权机关,虽然它主要是为实施军事管制、建立政治社会秩序而设立的,但是作为军政合一的政权组织。西北军政委员会在建国初期,为挽救西北地区破败的农业经济,无论是对该区农业经济、还是与之相辅相成的林业经济发展,都提出了诸多的保障措施,并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农林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在为建国初期的西北农林建设和发展做出了积极而有力的贡献的同时,也为长远的西北农林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专家和学者对西北近代牧业经济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民族牧业社会经济、晚清西北国营牧业的兴衰和民国时期西北地方政府对畜牧业开发3个方面。文章将对这3个方面的研究状况加以论述并对其历史发展现状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3.
黔西北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的建设,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通过认真抓好科学规划与布局、生产特色产品、实施品牌战略和培育龙头企业等几方面的工作.从而实现最佳经济效益、良好的社会和生态效益。园区建设的实践充分说明,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是新阶段农业发展的需要,是黔西北农业走向现代化、城市化、商品化的必由之路和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4.
犯罪防控体系是犯罪预防与控制的系统、体制、方法和计划。针对西北民族地区最贫困人口的基本需要,在西北地区大开发着眼于区域大发展的基础上,坚持党委政府主导、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犯罪综合治理的方式。  相似文献   

15.
“水资源是指地表水和地下水”,它是工农业生产、经济发展和环境改善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振兴西北经济,必须振兴西北农业,要振兴农业,必须高度重视和切实做好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16.
通过组织实施《黔西北花卉及观赏树木研究与开发利用》项目,建立了黔西北最大的花卉及观赏树木生产基地16.2hm^2;创办了具有黔西北独具特色的园林绿化精品工程示范样板103个。累计示范面积达145.93hm^2;建成了黔西北首家集休闲娱乐、科普教育、旅游观光、农业生产为一体的综合性生态农业观光园——泰丰园,为园林绿化和农业生态旅游提供了精品样板,实现园林绿化工程和花卉苗木产业开发收入迭609.93万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7.
中国西北有2亿多亩盐渍土,在这一特殊的生态环境中的生长着许多其它地区难以见到的一些资源植物。其中药用植物至少60~70种,还有大量的纤维植物,油脂植物,芳香油植物,淀粉植物和维生素类植物等,这些都是开发西北盐渍区的宝贵资源。  相似文献   

18.
孟奎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7):16847-16849
[目的]研究我国西北干旱区春季降水与全球海温的相关特征。[方法]利用1979~2008年GPCP全球逐月降水资料和NOAAERSST海温资料,采用相关分析和合成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西北干旱区30年来降水特征及其与全球海温的相关分布特征。[结果]1979~2008年西北干旱区春季降水量均呈波动增加;15°S~22°N、45°~105°E范围的印度洋海温对西北干旱区春季的降水具有持续性影响,可以作为一个预报西北干旱区春季降水的稳定因子。印度洋、孟加拉湾、阿拉伯海地区的海温偏高时,春季西北干旱区的降水有可能偏多;同时前期夏、秋、冬季赤道东太平洋附近的海温若偏高,对于次年西北干旱区春季降水很有利;阿拉伯海、中印度洋以及西太平洋地区的海温场是影响西北干旱区春季降水的关键因素。[结论]该研究为干旱区降水的预测预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国民政府时期,随着日本侵略的不断加剧,西北在国家战略架构中地位跃升,开发西北以建设抗战后方战略基地成为各界共识。国内学界以报刊杂志为平台掀起开发西北的舆论热潮。作为西北开发重要一环的农业开发也引起学界的高度关注。学界精英在书写西北农业现状基础上,从营造良好农村社会环境、兴筑交通和水利设施、协调农业开发与水土保持、普及农民教育、农业人才培养与农事试验等方面构建西北农业开发思想,为国民政府的西北开发实践提供重要的农业开发思想理论基础,也为新中国建立后的农业开发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文章旨在分析我国西北旱区农业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探讨西北旱区农业遥感发展存在的机遇与挑战,并为发展西北旱区农业遥感提出相应建议。【方法 】该文分析了特色农业资源调查、抗旱种质资源选育、现代农业发展、区域耕地保护、乡村振兴、推动落实“一带一路”倡议等西北旱区农业发展对农业遥感技术的迫切需求,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作物对象众多、自然条件苛刻、新平台新数据大量涌现、现有遥感产品难以直接应用、实地观测数据和区域专家知识缺乏等西北旱区农业遥感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指出了旱区发展农业遥感技术在国家政策、科技发展等方面的机遇,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结果 】西北旱区农业发展对农业遥感技术的需求极为迫切,但当前的农业遥感算法和农业遥感产品难以满足西北旱区农业发展的定制化需求。【结论 】通过构建旱区特色农业遥感样本数据库、加强旱区特色农业遥感算法研究、建立西北旱区盐碱地“天—空—地”立体监测网络、完善全国农业遥感区域网络、建立旱区农业遥感多级合作机制与平台等方式,加强旱区农业遥感技术和平台建设。总之,助力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是当前西北旱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迫切任务,也是促进农业遥感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