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对晚清西北舆地学的重要学者张穆及其代表著作《蒙古游牧记》进行梳理。在张穆诸多作品中,其《蒙古游牧记》成就最高,此书是张穆在蒙古地理历史和西北史地领域经心研究的结晶,它成为最早的研究边疆史地的著作,在当时和后世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2.
瑞安孙氏家族是南宋永嘉学派在晚清复兴的启动者。孙氏家学长于《礼》学,尤精于温州方志研究。孙氏两代“经世”观都是以经为本,兼重史学,但在对待西学和诸子学上的态度迥异。孙衣言对诸子学,尤其对西学是极其排斥的,但在孙诒让的学术思想体系中,却为诸子和西学给予了一定的空间。孙氏两代“经世”观的差异表明嘉道年间复兴的“经世”之学发展至清末,已不再限于传统的“通经致用”、“以史致用”,而是会通中西,旁通诸子,推动了儒学形态的近代化与传统学术的转型。  相似文献   

3.
瑞安孙氏家族是南宋永嘉学派在晚清复兴的启动者。孙氏家学长于《礼》学,尤精于温州方志研究。孙氏两代“经世”观都是以经为本,兼重史学,但在对待西学和诸子学上的态度迥异。孙衣言对诸子学,尤其对西学是极其排斥的,但在孙诒让的学术思想体系中,却为诸子和西学给予了一定的空间。孙氏两代“经世”观的差异表明嘉道年间复兴的“经世”之学发展至清末,已不再限于传统的“通经致用”、“以史致用”,而是会通中西,旁通诸子,推动了儒学形态的近代化与传统学术的转型。  相似文献   

4.
湖湘文化中有着一以贯之的治史传统。近代以降,湖湘学人分别参与了西方“新史学”理论以及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引进和传播,从而促成了传统史学的近代转型。转型后的中国史学,取得了十分丰硕的成果,这其中便包括湘籍历史学人的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5.
马瑞江 《农业考古》2002,(3):262-267
周肇基教授在中国科学史和农业史研究上 ,是承前启后的一代学者中引领大家前进的学者之一。他的大作《中国植物生理学史》于 1998年在广东高教出版社出版。阅后快吾心志 ,欣然命笔 ,望众人从中受益。  一、从两代学人在农业史上的艰辛跋涉 ,看《中国植物生理学史》的学术地位迄今为止农史研究仍然是个比较年青的学科 ,大体上有三代人在这充满荆棘的研究之路上跋涉。第一代是解放前完成大学教育的老一代学者 ,其代表人物是石声汉、梁家勉、王玉瑚等 ;第二代是在文革前完成学业的 ,周教授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第三代是文革后毕业的新生代。巧…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天野元之助教授(1901~1980年)在中国农业和农业史研究领域的众多学术成果作了介绍,重点就天野氏的中国古农书研究的学术成果、中国古农书的文献学研究方法、中国传统社会农业技术的存在方式等三方面作分析评介.  相似文献   

7.
清代大学者阮元与金正喜、柳得恭和朴齐家等朝鲜著名学者均有交往,堪称清代对朝鲜学术界影响最大的中国学者之一。朴齐家、金正喜、李尚迪三代朝鲜学人,都深受阮元的影响,在经世致用之学或考据学方面留下了许多重要著述,并对阮元的学术成就和思想在朝鲜的流播以及发扬光大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8.
明清时期山水志书的学术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光明 《农业考古》2006,(1):223-225,245
自《隋书·经籍志》以来,在中国传统目录学中,山水志书一向列入史部地理类中。清代《四库全书》又进一步将其划分为“河渠之属”与“山川之属”二小类,以前者总括有关国计民生的河渠水利之书,即所谓“崇实用也”;后者总括侧重于记载山川风景名胜之书,即所谓“广见闻也”。山水志书,向来是传统舆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包括地方志等地方文献的主要内容之一,因其实用与见闻的功能而备受历代学者与各级官吏的重视。明清时期是山水志著述的全盛时期。《四库全书总目》著录的明代与清前期中期的山水志书有150余种。清后期,山水志的著述更为兴盛。…  相似文献   

9.
2013年10月19日至20日,由新疆师范大学主办,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新疆师范大学黄文弼中心/文学院/西域文史研究中心和新疆龟兹研究院共同承办,拨弄个由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赞助的“黄文弼与中瑞西北科学考查团”国际学术会议在新疆师范大学隆重召开。来自英国、德国、俄罗斯、日本等国以及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相关研究领域的80余名著名学者专家共襄盛会。  相似文献   

10.
嘉道之后的《诗》学承乾嘉之余绪,固有重考据之风,然亦有其相当复杂的一面,首先是考据中有今文一派的兴起,其次是重视考据研《诗》的学者,无论是古文、今文学派,两种文本都很重视;三是所谓宋学,即重视义理、诗旨、文气的研究方法,并未因考据学的兴起而终止。王先谦的《三家诗义集疏》及其经学思想比较典型地反映了嘉道以后《诗》学的复杂状况。  相似文献   

11.
国内外土地利用变化研究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扬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9):12-16,104
土地利用变化研究是当今地学研究的一个热点,同时也是相关学科研究的基础,引起了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关注。查阅相关文献,从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的数据来源、研究尺度、研究内容3个方面介绍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成果和现状,提出土地利用变化研究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倪根金 《农业考古》2005,(3):195-204
相当长的时间以来,热心于中国蝗史研究的历史学者一直把目光集中在内地,菟集史料,探赜索隐,初步勾画出历史时期我国内地蝗灾和治蝗的基本脉络。然而,对边疆地区却重视不够,少有关注,尤其是雪域高原——西藏的蝗灾几乎所有的研究论著均无涉及,给人以青藏高原古代无蝗灾之错觉。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在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古老的《春秋》学如同其他传统学术一样,面临着向近代学术转型的痛苦抉择。现阶段关于研究《春秋》及其三传的论文甚多,其中不乏有众多名家的精辟论述。专著的撰写,不管是通论,还是断代性质,左传学、公羊学均有代表作,近代《春秋》学也时常出现在一些学术著作和文章中。时下学人的初步研究,主要围绕某一学派和单个学者或近代时期的某个阶段作零星的研究,亦有其著作考辨和资料整理。但把近代春秋学作为专题性研究的论文或专著则付之阙如,而把近代的春秋学研究放在整个近代中国社会大背景之下,与近代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巨大变迁结合起来的全局式、整体式研究的著作至今尚未出现。因此其学术全貌和内涵不得而知,近代《春秋》学研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4.
嘉道之际,兴盛一时的乾嘉汉学在总体上开始走下坡路,但在原有汉学不发达的地区却呈现局部上升的趋势。嘉道间福建鳌峰书院学风转变就反映了这点。当时福建境内社会危机加剧,促使福建学者关注现实,思想逐步由虚空转入务实。在传统士人眼里,社会风俗的变化与学术人心的改变紧密相关。于是反思学术人心成为扭转危机的重要途径。陈寿祺等人通过改革作为福建书院教育中心的鳌峰书院,促使福建的学风发生了变化,在福建兴起崇经致用的新学风。同时,陈寿祺所倡导的学风也体现了注重经世致用、汉宋学并重等嘉道以后的汉学新风气。  相似文献   

15.
根据《师伏堂日记》可以窥探皮锡瑞经学观 ,归之为三 :通经致用的为学旨趣、“义理必兼考证”的治经方法和力戒门户的经学立场。皮氏以其治学主张与成就 ,使今文义例之学、典制之学和经世之学融为一体 ,堪称清代今文经学之集大成者。  相似文献   

16.
在新疆兵团三团众多的自营经济专业户中,颜树财无疑是一颗耀眼的星——他是唯一从深圳携资百万来三团创业的外地人。颜树财在深圳有自己的房地产和旅游公司,还经营着两个宾馆。是什么使他放弃舒适的都市生活,不远万里,到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西北边缘的农一师三团来投资的呢?  相似文献   

17.
胡道静老先生博学多才,是我国出版界、文史界和科技史界的老前辈,也是国际上素享盛誉的知名学者。在“四人帮”横行的日子里,他曾受到残酷的推残,不仅长期积累的藏书和文稿一荡而尽,而且身体也被折磨得弱不胜衣。但胡老并没有因此而灰心丧气,他孜孜矻矻,忘老忘病,从头开始,奋斗不息,为祖国的科学文化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不愧为博古通今一学人。  相似文献   

18.
周邦君 《农业考古》2016,(1):127-131
《郡县农政》是鸦片战争前后杰出经世学者包世臣的农学杰作,但长期遭到冷落,其远程原因在于:近现代位居世界主流的欧美文化惯于漠视农业生产,特别是极端鄙薄传统农业技术,致使人的愚蠢性发生漫无遮拦的全球化蔓延之势。在欧美工商文化的影响之下,即便是富有生态品格的中华传统农业文化也无力阻挡这种势头。但是,人们若对《郡县农政》之类传统农书抱以赤子之心,将有助于缓解人性退化的程度。  相似文献   

19.
真德秀是宋代理学史和文学史上一位比较重要的人物,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海内外学者对他的研究逐渐深入,在真德秀的理学思想、经世思想、文学思想以及他的生平和他在学术史上的地位等方面,已经取得比较丰硕的研究成果。但过去的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还有一些可以继续深入研究的问题。真德秀的思想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应该注重从整体上的研究。真德秀所留下的思想资源还值得进一步挖掘。  相似文献   

20.
王国维是中国近代著名学者,他不仅具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旧学修养,而且还接受了西方的哲学思想和美学思想。他将新旧、中西思想与研究方法相融合,运用于众多学术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人间词话》是王国维进行词体研究的代表作,他的治学思想与方法在该作品中得以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