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运用传统的水蒸气蒸馏法,分析了岷山地区巴山冷杉精油的含量,结果表明,岷山地区巴山冷杉精油含量较高,三年生的针叶和枝条精油含量最高,而且相互之间差异显著,同一年龄的针叶精油含量远远高于枝条,为合理开发利用冷杉精油提供了有价值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秦岭冷杉和巴山冷杉树脂道分布与结构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秦岭冷杉和巴山冷杉树脂道的分布与结构特征进行了解剖学研究,结果表明:冷杉树干皮层、枝条皮层、针叶及球果中均有树脂道分布,都能分泌树脂,以树干皮层和针叶中的树脂含量高,具有采集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巴山冷杉和秦岭冷杉精油比较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巴山冷杉和秦岭冷杉枝叶精油含量和营养成分研究结果表明:巴山冷杉和秦岭冷杉枝叶精油含量分别为:1.84%和1.74%,其比重(d2020)、折光率(D20D)、旋光度(α20D)分别为0.8710和0.8872、1.4796和1.4872、-35.94°和-43.65°;巴山冷杉和秦岭冷杉针叶中粗蛋白、氨基酸、维生素C、粗脂肪、总糖、粗纤维、灰分的含量分别为:4.03%、1.67%;7.85mg/100g、8.15mg/100g;63.6mg/100g、55.0mg/100g;7.83%、4.57%;19.8%、14.13%;23.07%、23.30%和1.7%、2.2%。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巴山松、马尾松和油松的木材和针叶的挥发性萜类进行了分析比较,共鉴定出60多种单萜、倍半萜、非萜烃类和一些酯类化合物。计算了各种样品间的相关系数和距离,结果表明巴山松在分类上与油松关系较接近。巴山松不论是木材精油还是针叶精油其中都以单萜成分占优势;木材精油中主要成分是α—蒎烯(最高含量达92%),并特含有脂肪酮;针叶精油主要成分可以是α—蒎烯(最高含量35%),也可以是石竹烯(最高含量30%)。马尾松木材精油中高含量的是长叶烯(20.51%);油松特含有广藿香烯。  相似文献   

5.
巴山冷杉精油抑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通过贴滤纸片法对巴山冷杉精油及其几种新产品进行了水、空气和食品中常见菌的抑菌作用效果测试,结果表明:巴山冷杉精油对枯草杆菌、蜡状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青霉菌、黄曲霉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和酵母菌等8种菌均有明显的抑菌作用效果,其最佳作用浓度依次为10%、30%、30%、5%、5%、30%、30%和20%。巴山冷杉精油牙膏、香皂、香水、空气清新剂对以上菌种也具有良好的抑菌作用效果。  相似文献   

6.
冷杉精油对几种瓜蔬幼苗立枯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天然巴山冷杉精油为主料,五氯硝基苯为辅料进行的西瓜、茄子、辣椒种子萌发及其幼苗立枯病防治试验结果表明:高浓度的冷杉精油对种子萌发有一定抑制作用。不同稀释倍液的冷杉精油对西瓜幼苗立枯病均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1500倍液的五氯硝基苯和1000倍液冷杉精油混合使用对西瓜立枯病有良好的防治效果,较单独使用1500倍液的五氯硝基苯防效提高了33.3%。  相似文献   

7.
巴山冷杉精油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巴山冷杉精油提取工艺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高温短时间歇加压水蒸气蒸馏工艺技术提取巴山冷杉精油效果良好,精油质量高,达到了国内外同类产品的质量要求。这一工艺的最佳流程为:原料→阴干→粉碎→蒸馏→分离→精制→产品;其主要工艺参数为:原料粉碎度为2mm~3mm;蒸馏时间为4h;蒸馏压力为0.03MPa。  相似文献   

8.
巴山冷杉的针叶为材料,选取超声需要的温度、超声需要的功率、超声需要的时间、乙醇提取液的体积分数、料液比等5个因素做单因素试验,在此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BBD)法进行4因素3水平的试验设计得到总酚类物质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表明:在料液比为1:40的条件下,得到的最佳提取工艺为:超声温度为66℃、时间为51min、功率为350W、乙醇体积分数为52%,巴山冷杉针叶中总酚类物质的提取率为9.012 22%,验证值为9.005%。用DM-2,AB-8,NKA-9,D101,HPD-400大孔树脂对巴山冷杉针叶的醇提物进行纯化,结果表明:D101具有最好的纯化能力,吸附率为89.75%,解析率为85.52%。  相似文献   

9.
对9个不同种源的北美香脂杨在加拿大温哥华扦插繁殖的苗木枝条进行分析,分另4测定带芽枝条可溶性糖、淀粉、糖组分的含量,扦插后萌发的叶干质量和根干质量。结果表明:不同种源枝条的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差异极显著;扦插生根和叶的干质量与淀粉含量间呈现正相关关系,与各地的地理位置(纬度、经度、海拔)无显著相关性;不同种源枝条内淀粉含量与其扦插生根特性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太白山巴山冷杉林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定性分析巴山冷杉林种类组成及生活型港基础上,根据法瑞(Braun—Blanquet)学派概念,以林下植物种类组成作为依据,用定量分类方法将巴山冷杉划分为:杜鹃──巴山冷杉林;藓类──巴山冷杉林;草类──巴山冷杉林;茶 子──巴山冷杉林;忍冬──巴山冷杉林5个类型,分别简述了各类型特点,并对巴山冷杉林更新状况及大小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巴山冷杉林为稳定的异龄林。  相似文献   

11.
用电石、乙烯利和三十烷醇3种化学试剂刺激巴山冷杉树脂增产试验的结果表明:电石、乙烯利、三十烷醇处理冷杉立木都可以提高冷杉树脂产量,增产率分别为98.9%、85.7%和66.2%。电石和30%乙烯利处理的增产效果最显著,增产率达73%以上。二者之间无显著差异。用化学刺激剂刺激50龄级的巴山冷杉后增产效率最大。  相似文献   

12.
在秦岭林区对不同生境条件下濒危种秦岭冷杉(Abies chensiensis)和广布种巴山冷杉(Abies fargesii)种群的年龄结构、生命表、存活曲线以及时间序列预测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秦岭冷杉在各个坡向上幼龄林林木株数均明显小于巴山冷杉.在各个坡向上,秦岭冷杉均呈衰退型,而巴山冷杉均呈稳定型.坡向对秦岭冷杉种群存活曲线的影响比巴山冷杉的影响大.在未来的20、40及60a,秦岭冷杉种群Ⅱ、Ⅲ龄级的种群表现为先增后减的不稳定趋势,而Ⅳ龄级以后的种群表现为小幅度的增加趋势.巴山冷杉种群各龄级株数在未来的20、40及60a均呈明显的增加态势.最后,给出了对不同生境的秦岭冷杉应采取的具体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和鉴定长叶竹柏叶片和枝条挥发油的化学组成,测定长叶竹柏叶片和枝条挥发油及其甲醇提取物对7种供试细菌的抑制活性,为长叶竹柏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长叶竹柏叶片和枝条的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提取得到的挥发油进行化学成分分析,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化学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并以抑菌圈法和薄层层析—生物自显影法分别测定长叶竹柏枝叶挥发油和甲醇提取物对供试细菌的抑制活性。【结果】长叶竹柏叶片和枝条挥发油的得率分别为0.104%和0.078%。从长叶竹柏叶片挥发油中鉴定出45种成分,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92.63%,主要成分为(1R)-α-蒎烯(34.50%)、大根香叶烯B(22.82%)、大根香叶烯D(5.46%)、绿花烯(4.74%)和α-古芸烯(3.15%);从长叶竹柏枝条挥发油中鉴定出44种成分,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95.51%,主要成分为(1R)-α-蒎烯(43.86%)、δ-杜松烯(7.93%)、1-石竹烯(4.92%)、(3aS,3bR,4S,7R,7aR)-7-methyl-3-methylidene-4-(propan-2-yl)octahydro-1H-cyclopenta[1,3]cyclopropa[1,2]benzene (4.91%)、2-isopropyl-5-methyl-9-methylene[4.4.0]dec-1-ene(3.72%)、古巴烯(3.68%)、γ-杜松烯(3.60%)和蒜头环烯(3.04%)。长叶竹柏叶片和枝条挥发油对供试细菌表现出一定的抑制活性,但差异不明显;长叶竹柏叶片挥发油对根癌土壤杆菌的抑制活性最强,抑菌圈直径为9.0±0.0 mm,而枝条挥发油对溶血葡萄球菌和黄瓜角斑病菌的抑制活性最强,抑菌圈直径均为8.3±0.6 mm。除桉树青枯病菌外,长叶竹柏叶片和枝条甲醇提取物对其余6种供试细菌均表现出较好的抑制活性,其中叶片甲醇提取物对供试细菌的抑制活性强于枝条。【结论】长叶竹柏叶片和枝条中的抗菌活性物质主要为非挥发性的物质,可作为天然抗菌活性物质资源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秦岭山地巴山冷杉林的更新特征及其更新影响因子,为巴山冷杉林的天然更新趋向判定及近自然化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典型样地调查,以乔木层与灌木层重要值及乔木径级结构、林下木本植物更新特征为指标,分析巴山冷杉林的更新特征,并通过林下木本植物更新层的密度分析不同因子对其的影响。【结果】乔木层中巴山冷杉(Abies fargesii)重要值为193.96%,为建群种,亚优势种为牛皮桦(Betula albosinensis var.septentrionalis),二者的径级结构中0~≤5 cm个体缺乏。林下更新层中乔木树种有7种,仅占总种数的17.9%,箭竹(Fargesia spathacea)的重要值最高,达到90.78%;林下的更新方式以灌木萌生为主,该森林群落乔木更新较差,处于衰退阶段。当海拔从2 300 m上升到2 726 m时,林下幼苗密度逐渐增加,随着海拔继续升高,幼苗密度却呈逐渐下降趋势;而幼树密度随着海拔的上升一直呈下降趋势。当林分密度从460增加到880 株/hm2时,林下自然更新的幼苗密度达到57 000 株/hm2,其后随林分密度的增加逐渐减少;而幼树密度在林分密度最小(460 株/hm2)时达到36 500 株/hm2,随后随林分密度的增加而急剧下降。当坡向从阳坡SE15°转至半阳坡SE84°时,林下幼苗密度呈现增加趋势,继续转向阴坡NE32°的过程中,则呈现递减趋势;林下幼树密度在由阳坡转向阴坡的过程中逐渐减少。【结论】秦岭山地巴山冷杉林乔木更新较差,处于衰退阶段;林下箭竹的过度生长对乔木树种的拓殖有严重抑制作用;海拔、林分密度、坡向等是该林分天然更新的主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15.
黔产透骨香根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陶晨  罗亚男  杨小生  王道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114+117-114,117
[目的]测定透骨香根挥发油化学成分,为透骨香根的开发提供依据。[方法]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透骨香根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结果]共鉴定出7种化学成分,其中含量最多的3种成分为水杨酸甲酯(89.815%)、甲基环戊烷(6.528%)、环己烷(2.693%)。[结论]透骨香根挥发油主要成分为水杨酸甲酯,这为透骨香根的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以裂叶荆芥为试验材料,设氮肥全部底施、底施+分枝期追施、底施+分枝期追施+蕾期追施和不施肥(CK)4个处理,研究了等氮量条件下不同施肥方法对荆芥产量以及挥发油和总黄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氮肥可以促进荆芥生长,明显提高小区产量,其中底施+分枝期追施效果最好;显著增加分枝总数和穗数,但受不同施肥方法影响不大;显著提高芥穗的总黄酮含量积累,其中底施+分枝期追施+蕾期追施效果最好。在氮肥等量条件下,不同施氮方法对荆芥产量以及挥发油和总黄酮含量的影响均不相同,其中,氮肥全部底施可显著增加株高,促进芥穗和全株的干物质积累,但不利于茎叶的干物质积累,可以明显提高茎叶的挥发油含量和产量,但显著抑制茎叶的总黄酮积累;底施+分枝期追施可显著增加株高,促进干物质积累,显著提高挥发油产量以及茎叶的总黄酮含量和产量,但使挥发油含量降低;底施+分枝期追施+蕾期追施可使株高略有降低,促进干物质积累,提高挥发油含量和产量,但显著抑制茎叶的总黄酮积累。  相似文献   

17.
猫儿屎内生真菌分离鉴定及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鲜猫儿屎为材料,采用组织分离法从其茎、叶、果实中分离内生真菌,采用形态学方法进行初步鉴定;采用滤纸片法测定猫儿屎内生真菌次生代谢产物的抑菌活性.从猫儿屎的茎、叶和果实中共分离出91株内生真菌,分别属于6目7科15属;曲霉属为优势种属,占总量的32%;91株内生真菌具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活性,菌种DS37、DS58、DL06和DL14的抑菌活性较强.结果表明,猫儿屎内生真菌种类具有多样性,次生代谢产物具有广泛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水蒸气蒸馏法和溶剂萃取法提取金钱草鲜草与干草叶中挥发油成分。[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金钱草鲜草与干草叶中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并采用峰面积归一法确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金钱草鲜叶和干叶所得挥发油中分别鉴定出了19和14种化合物,采用溶剂萃取法从金钱草鲜叶和干叶所得挥发油中分别鉴定出了20和11种化合物。用两种方法提取的挥发油中化学成分的组成不同。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挥发油中,相对含量最高的成分都为β-香叶烯(鲜叶和干叶中分别达到39.67%和42.80%),而用溶剂萃取法提取的挥发油中,相对含量最高的都为邻苯二甲酸二乙酯(鲜叶和干叶中分别达到18.05%和28.64%)。[结论]不同的提取方法所得金钱草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不同,且不同的预处理方式对挥发油的成分也会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和鉴定池杉Taxodium ascendens叶片和球果挥发油的化学组成,测定挥发油对7种供试细菌的抑制活性。【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池杉叶片和球果中的挥发油,通过GC-MS对提取得到的挥发油进行化学成分分析,采用滤纸片扩散法测定挥发油对供试细菌的抑制活性。【结果】池杉叶片和球果中挥发油的得率分别为0.211%和0.657%。从池杉叶片挥发油中鉴定出21种成分,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90.410%,主要成分为(1R)-α-蒎烯(70.149%)、α-松油醇(7.072%)、4-蒈烯(2.025%)和β-蒎烯(2.012%);从池杉球果挥发油中鉴定出13种成分,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95.285%,主要成分为(1R)-α-蒎烯(78.609%)、铁锈罗汉柏醇(4.276%)、4-蒈烯(3.355%)、柠檬烯(2.324%)和β-萜品烯(2.179%)。池杉叶片和球果挥发油中相同的成分只有4种,分别是(1R)-α-蒎烯、4-蒈烯、柠檬烯和冰片。池杉球果挥发油对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的抑制活性最强,抑菌圈直径为(34.5±2.3)mm,而池杉叶片挥发油对溶血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haemolyticus的抑制活性最强,抑菌圈直径为(16.0±1.2)mm。【结论】池杉球果中挥发油的含量高于其叶片,二者的主要成分均为(1R)-α-蒎烯,池杉球果挥发油的抗细菌活性明显强于叶片挥发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