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丰产抗虫常规棉花新品种sGK中3017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GK中3017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以中棉所35为母本,以sGK9708优系为父本,通过杂交系谱法选育而成的常规棉花新品种。2011—2012年在河南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中,皮棉平均产量1479kg/hm2,比对照鲁棉研28号增产6.2%。2013年在河南省棉花品种生产试验中,皮棉平均产量1486.5kg/hm2,比对照鲁棉研28号增产10.9%。枯萎病和黄萎病病情指数分别为15.2和22.0,抗棉铃虫。该品种于2014年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黄河流域棉区种植。  相似文献   

2.
新春11号是由石河子大学农学院麦类育种课题组主持育成的超高产、优质中强筋型的中熟春小麦品种。该品种适于在新疆温凉的春麦区或冬春麦兼种区种植,在中上等肥力条件下单产一般7500kg/hm2以上,曾在连片1.33hm2的面积上创造出单产11728.5kg/hm2的超高产纪录,是新疆当前春小麦主栽品种之一。笔者介绍了为保证新春11号在适宜条件下获得8250~9000kg/hm2丰产所应采用的配套耕作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3.
南疆超高产棉花源库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在南疆自然生态条件下,研究超高产棉花源库指标,阐明超高产棉花产量形成机理,为新疆棉花高产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中棉所49号为供试材料,采用大田调查方式,对不同皮棉产量水平(超高产:皮棉3 000 kg/hm2以上;高产:皮棉2 225~3 000 kg/hm2;中低产:皮棉2 225 kg/hm2以下)产量构成因素、LAI、干物质积累、叶片SPAD值、"三桃"比例及叶面积载荷量等源库指标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棉花产量构成因素中群体成铃数对棉花产量贡献率最大(r=0.997**),超高产棉花生育前期LAI增长速率高于高产、中低产田,峰值大且出现较早.而前期LAI的快速增长提高了伏前桃、伏桃比例,同时也促进了中后期光合产物向库器官积累.[结论]超高产棉花叶源生育前期增长较快,峰值大且中后期保持较高水平,增源扩库是超高产棉花产量形成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新春14号(98-16)春小麦是新疆农科院核生所育成的集高产、优质、多抗于一体的超高产春小麦品种,2004年2月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4~2005年在我州种植,2005年在温泉县种植0.8万hm2,平均单产7500kg/hm2,高的地块达到9300kg/hm2,个别地块达到10500kg/hm2,是新疆近几年春小麦产量水平较高的品种.  相似文献   

5.
0 引言 棉花新品种K7是优质高产抗病虫,适合高密度栽培方式.2007年,224团引入试种600 hm2,采取棉林间作种植模式,最高产量达7380 kg/hm2;2008年种植面积1100 hm2,最高产量达7800 kg/hm2,而且表现出抗病、抗虫、早熟、综合性状优良等优点,试种效果明显,是一个值得推广的良种.  相似文献   

6.
2005年由新疆锦棉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和农七师农科所选育的棉花优质高产、抗病新品种JM04—6,在奎屯123团场生产示范80hm2,平均单产为4820kg/hm2,最高单产为5251.85kg/hm2,该品种适应北疆垦区种植,对北疆棉花品种种植更新换代提供了优良的品种资源,现将2005年在123团生产示范种植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棉花 3种高密度种植模式与常规种植模式进行试验 ,研究不同密度棉花个体及群体营养生长、生殖生长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 ,个体生长发育减弱 ,而群体的生长发育则以株距加密 (2 6 1万株 /hm2 )的模式最强 ,表现群体结铃数多、产量最高。在产量构成中 ,棉株中下部铃占总产的 85 %以上 ,而棉株内围铃占总产的 90 %。据此认为 ,在进行棉花高密度栽培生产时 ,应选用株型紧凑的Ⅰ、Ⅱ类分枝型品种 ,中等肥力田 ,采用株距加密 (理论株数 2 6 1万株 /hm2 )的模式进行种植 ,并加强管理 ,促进中下部多结玲 ,可望实现更加理想的产量  相似文献   

8.
新疆是我国棉花的重要生产基地,随着棉花膜下滴灌节水新技术的应用推广,新疆棉花的单产水平不断提高。近几年,在南北疆主要棉区不断涌现出单产皮棉过3 000kg/hm2甚至4 000 kg/hm2超高产棉田。许多学者对新疆高产棉花产量形成的生理机理进行了研究,但与超高产棉花栽培密切相关的群体质量指标的研究报道甚少,而且多局限在内地省区。试验通过对新疆南疆棉区定向培育的超高产棉田田间调查和测定,比较分析不同产量水平棉田棉花在不同生育阶段群体生长发育的变化差异,以期确立新疆高产棉花群体质量的主要诊断指标,为新疆棉花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体系的构建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2005年阿克苏地区9万hm2冬小麦,平均单产近6300kg/hm2.其中1万hm2麦田单产达到7500kg/hm2.这些年,生产上涌现出许多单产水平达8250kg/hm2甚至9000kg/hm2的高产攻关典型.本文根据这几年来在组织、实施冬小麦超高产攻关过程中所摸索、研究出的各项有效措施,结合各地高产栽培的经验,对阿克苏地区进行大面积超高产栽培进行研究、总结,提出实现大面积超高产水平的关键性技术措施,供广大同行借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测定不同品种的生育期、生物量、冠层结构、产量及纤维品质等指标,分析其各自的特征差异,筛选出适宜于新疆南疆地区种植的优良棉花品种。为新疆南疆机采棉高产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6个棉花品种为试验材料,于2016~2018年度在新疆南疆阿拉尔地区设置品种比较试验。【结果】年际与品种对棉花熟性、地上部干物质、光辐射截获率、叶面积指数均存在影响,但品种作用更大。在机采棉种植模式下,鲁棉研36号和中棉所57号早熟,中棉所75号、中棉所88号和中杂7号中熟,中棉所60号晚熟。6个棉花品种相比,中棉所88号生育期适中,叶面积指数和光截获率均最高,干物质积累量最大,其增幅较最低的鲁棉研36号分别达到31.48%~36.59%、25.52%~28.02%,22.85%~29.97%,籽棉和皮棉产量均最高,分别达到6 470.87和2 612.65 kg/hm2,;产量构成因子中,中棉所88号棉铃数高且空间分布更合理,衣分和铃重显著提高,有利于增产;纤维品质指标中,中棉所88号上半部平均度、整齐度数和断裂比强度均最高,3年中均值分别达到30.21 mm、85.12%、30.48 cN/tex,马克隆值和断裂伸长率均最低,纤维品质综合表现较好。【结论】中棉所88号是较为适合南疆种植的棉花品种。  相似文献   

11.
棉花高密度种植群体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通过对棉花3种高密度种植模式与常规种植模式进行试验,研究不同密度棉花个体及群体营养生长、生殖生长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个体生长发育减弱,而群体的生长发育则以株距加密(26.1×104株/hm2)的模式最强,表现群体结铃数多、产量最高.在产量构成中,棉株中下部铃占总产的85;以上,而棉株内围铃占总产的90;.认为在进行棉花高密度栽培生产时,应选用株型紧凑的Ⅰ、Ⅱ类分枝型品种,中等肥力田,采用株距加密(理论株数26.1×104株/hm2)的模式种植,促进中下部多结铃,实现更加理想的产量.  相似文献   

12.
豫棉15号是河南省农科院经作所从夏棉商855中的天然变异株中经过连续选择定向培育集丰产、优质、早熟、抗病于一体的棉花新品种.1996年该品种在新疆试种成功,1997年种植面积为1 259.9 hm2,1998年在南疆5地州种植面积猛增到22 666.7 hm2,并于当年12月上旬经新疆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通过,准予在新疆棉区南疆亚区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草埠湖农场紧密结合实际,坚持用工业化理念谋化农业,突破性的发展棉花生产,使棉花成了该镇的支柱产业。2009年,全镇棉花面积0.33万hm2.实现优质杂交一代棉品种种植和两膜棉栽培两个100%,棉花单产90kg(皮棉),同比增长66%;皮棉总产2774t。  相似文献   

14.
农一师十二团全团8066.7hm2(12.1万亩)棉花,采用高密度栽培技术,长绒棉平均皮棉110kg/666.7m2以上,细绒棉平均148kg/666.7m2,实现了全团棉花大面积丰产,显示了棉花高密度栽培的增产优势,体现了科学种田的强大生命力.  相似文献   

15.
省工棉2号最佳种植密度及最适施肥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省工棉2号的高产栽培技术,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其最佳种植密度和最适施肥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桃园县地区,省工棉2号的最佳种植密度为5.25万株/hm2,在该种植密度下,司尔特棉花专用缓释肥的最佳施用量为900kg/hm2,籽棉产量可达3422.5kg/hm2。  相似文献   

16.
张峰 《北京农业》2012,(21):19-20
当前,国内外关于大豆高产与超高产技术方面的研究甚多,并记录下了高产与超高产的国家。比如美国的Cooper选择培育的半矮秆大豆品种,年产量达到了400.0kg/667m2,最高产量甚至达到了530.0kg/667m2。日本所选择培育的东京1号大豆年产量达到了210.0~413.0kg/667m2。我国黄淮地区安徽省蒙城县种植的"MN91413"生产田为1081.21m2,年产量达到了315.1kg/667m2,2000年辽宁省海城市,生产田为3134.90m2,年产量达到了327.2kg/667m2,我国大豆产量最高的要属1999年新疆选育的"新大豆1号"在生产田为765.05m2中,年产量达到了397.1kg/667m2。主要以新疆为例对大豆超高产的品种及栽培技术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7.
新彩棉7号是由新疆天然彩色棉花研究所育成的绿色棉新品种,具有早熟、优质、抗病等特点.随着彩色棉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绿色棉的种植面积也有了很大的提高,2005年在新疆沙雅县新源农场种植41.67hm2,其大田表现和品质都较原有绿色棉新彩棉3号好,是今后几年绿色棉大面积种植的主要品种.  相似文献   

18.
以杂交油菜黔油17号为样本进行油菜不同密度和栽培方式的高产和超高产产量试验,结果表明:①在施肥量及栽后管理一样的情况下,免耕栽培和翻耕栽培之间没有明显的产量差异。②平均而言,高密度处理的产量比低密度处理的产量要高。③翻耕12.75万株/hm2的处理产量为3396.90kg/hm2,翻耕5.25万株/hm2的处理产量为2673.00kg/hm2,免耕12.75万株/hm2的处理产量为3 049.80kg/hm2,免耕5.25万株/hm2的处理产量为2 902.65kg/hm2。④就经济效益而言,高密度栽培不一定比低密度栽培合算,因为前者投入的肥料和人工都要高于后者。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掌握棉花适宜种植密度及田间小气候条件,以棉花新陆早45号为供试品种,设计5个不同密度,选择棉花郁闭度最大的开花后期,测定群体不同层次温度、空气相对湿度、透光率和光照度,收获期测定棉花农艺性状。结果表明,不同密度群体间温度差异较小,而株间梯度温度差异明显,适宜棉花群体间梯度温度差应小于0.4℃。群体间空气相对湿度高密度处理(27.00万株/hm2)比低密度处理(9.00万株/hm2)高3个百分点。棉株间地面透光率应在5.5%以上才能实现高产。棉花种植密度与株高、茎粗、单株铃数、单铃重均呈显著负相关。在当前栽培管理水平下,北疆早熟棉花品种的种植密度应在18万~22万株/hm2为宜。  相似文献   

20.
棉花新品种酒棉15号为酒泉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酒棉1号为母本、905为父本杂交,经定向选择、航天搭载系统选育而成。该品种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30.5 mm、整齐度指数86.5%、断裂比强度29.9 cN/tex、麦克隆值4.3、伸长率5.9%、反射率75.8%、黄度7.9、纺纱均匀性指数157,在2010年甘肃省棉花新品种生产试验中,皮棉平均产量为1 953.0 kg/hm2,比对照品种酒棉8号增产10.6%,抗枯萎病。适宜于甘肃河西走廊及生态条件类似棉区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