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有关种籽和花粉传播植物病毒的重要资料,指出种籽传播病毒的特征,目前已知的在分类上属于23群的108种和未归类的9种传植物病毒中,我国已见报道的17种;花粉传播的植物病毒共10种,9中分属于3个分类群,另有1种尚未归类,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讨论,这些问题包括多种过去被误认为是种传的病毒、同物异名的种传病毒、隐性病毒、未经证实的种传病毒以及通过花粉和种籽传播的“类病毒”等。  相似文献   

2.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有关种籽和花粉传播植物病毒的重要资料,指出种籽传播病毒的特征.目前已知的在分类上属于23群的108种和未归类的9种种传植物病毒中,我国已见报道的有17种,花粉传播的植物病毒共10种,其中9种分属于3个分类群,另有1种尚未归类.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讨论.这些问题包括多种过去被误认为是种传的病毒、同物异名的种传病毒、隐性病毒、未经证实的种传病专以及通过花粉和种籽传播的“类病毒草”等.  相似文献   

3.
蚜虫传毒专化性与病毒附着蛋白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免疫荧光标记研究发现,桃蚜下颚口针有非持久性病毒WMMV-2和TEV的病毒附羊位点,距口针尖端45~60μm,结合区全长约45~55μm,病毒随着蛋白含有α-D-甘露糖残基。用0.2%DOC溶液处理1h可破坏病毒附着位点。用0.2%DOC处理蚜虫后,分别饲取PAV和GPV,结果禾谷缢管蚜传播GPV和PAV的能力显著降低,麦长管蚜和麦二叉蚜则不能传播GPV和PAV。从禾谷缢管蚜虫体提取的RP1和R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抑癌基因p53小分子抑制剂PFT-α对ILTV侵染宿主细胞的影响。[方法]用PFT-α处理LMH(鸡肝癌细胞),通过结晶紫染色技术检测细胞感染ILTV 24 h后的细胞死亡情况,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PFT-α对ILTV吸附、进入LMH细胞的影响,通过倒置荧光显微镜和高内涵细胞筛选系统检测PFT-α对ILTV在细胞间扩散的影响。[结果]结晶紫染色表明,PFT-α促进了ILTV感染后的细胞死亡,流式细胞术结果表明,PFT-α对ILTV吸附细胞没有影响,但是促进了ILTV进入细胞。同时,倒置荧光显微镜和高内涵细胞筛选系统检测结果表明,PFT-α对ILTV在细胞间扩散没有影响。[结论]研究初步检测了PFT-α对ILTV侵染LMH细胞过程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ILTV与宿主互作过程提供了理论补充。  相似文献   

5.
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的囊膜蛋白在提纯的过程中易脱落,用传统的密度梯度离心方法不易获得完整的病毒粒子,对传统的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方法加以改进后,可以获得大量完整的病毒粒子.用患白斑综合征病毒病的中国对虾鳃制备WSSV粗提液,感染螯虾(Cambarus proclarkii),选取25%的蔗糖溶液用作病虾鳃的匀浆液,然后经蔗糖密度梯度离心,分取各带负染后电镜观察,大量完整的病毒位于46% ~52% 蔗糖梯度之间,病毒粒子末端带有很长的尾;而病毒裸露的核衣壳位于40%~46%蔗糖梯度之间;在57%~62%之间观察到较多完整病毒粒子和少量细菌.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病毒提纯方法较好,可得到大量完整的带嚢膜的病毒颗粒.  相似文献   

6.
香菇病毒的分离,诊断,侵染途径和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7.
李玉红 《新农村》2007,(2):34-34
只要有肝病的一般知识,平时又有所警惕,充分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早期发现病毒性肝炎是完全可以做到的。1.近半个月至半年曾与病毒性肝炎患者密切接触,或吃过半生不熟的海产贝类食物,或输过血,或用过消毒不严格的注射器,或接受过针灸、文身,或有过不洁性接触等,都有被传染上病毒性肝炎的可能。  相似文献   

8.
新城疫病毒F48E8株cDNA文库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SPF鸡胚繁殖我国标准新城疫病毒F48E8强毒株,经蔗糖密度梯度超速离心纯化病毒。再以酚-SDS法提取病毒基因组RNA,作为反就模板,采用Promega公司商品试剂合成双股cDNA。以同聚物加尾的方法将cDNA克隆 粒pGEM 3Zf中,经AIX平板筛选,限制性内切酶分析和Digoxigenin标记的核酸探针检测,共获得插入外源片段大小在0.6-4.8kb的阳性克隆75个,初步构建了F48E8株  相似文献   

9.
利用弱病毒防治植物病毒病害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0.
对自然状态下能侵染烟草的病毒种类及其研究状况进行了概述,这些病毒分别来自7科10属23种、未定科4属8种和分类地位至今尚未确定的1种,共计32种。  相似文献   

11.
郁金香种球传带南芥菜花叶病毒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从荷兰进口的郁金香种球进行检疫,应用培育长出的叶片作为检测材料,采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方法(DAS-ELISA)和RNA逆转录PCR扩增法(RT-RCR)进行南芥菜花叶病毒的检测。从这些种球上发现了我国进境植物检疫二类危险性有害生物一南芥菜花叶病毒。  相似文献   

12.
植物病毒复制抑制物的提取和其抗性测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烟草花叶病毒接种抗性植物心叶烟后,采用离心和ZnAc2沉淀的方法提取植物胞间液中的病毒复制抑制物(IVR).5%~15%的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IVR的分子量为26000.对IVR进行的抗性检测实验表明,IVR对三生NN烟原生质体内TMV的复制抑制率达78%,对植物体内病毒的抑制率达47%~70%.  相似文献   

13.
马铃薯主产区病毒病发生情况调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明确马铃薯病毒病的发生特点,对中国10个马铃薯主产区进行病毒病发生情况调查。随机抽取马铃薯脱毒试管苗、原原种、大田种薯样品共1 330个,应用血清学DAS-ELISA方法对PVX、PVY、PVS、PLRV、PVM和PVA 6种病毒进行实验室检测。初步分析了马铃薯各级种薯病毒病的发生情况,并与2004~2006年病毒病的发生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4.
山东省烟草病毒类型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78~1980年山东4个地、市产烟县(区)调查采样,据100个标样鉴定结果,对山东烟草上的病毒类型已明确有三种:烟草花叶病毒(TMV),黄瓜花叶病毒(CMV),马铃薯Y病毒(PVY)。  相似文献   

15.
为评价不同佐剂的新城疫(newcastle disease,ND)灭活疫苗对鸡的免疫效果,选用铝胶佐剂、国产油佐剂及进口油佐剂与新城疫病毒抗原混合制成疫苗,免疫雏鸡,探讨不同佐剂的疫苗对鸡的安全性、新城疫的HI抗体水平及攻毒保护率。结果表明,3种佐剂的疫苗注射部位无不良反应;28天时HI抗体分别为28.2、28.5和28.8;56天时HI抗体分别为27.4、28.8和29.2,攻毒后的保护率分别为90%、100%和100%,铝胶佐剂、国产油佐剂、进口油佐剂配制的新城疫灭活疫苗以及对照组攻毒后肛棉拭子NDV阳性率分别为10%、0、0及100%。用进口油佐剂配制的疫苗可刺激接种动物产生快速免疫应答反应,抗体产生的效价高、维持的时间长,其效果优于其它佐剂,有望成为ND灭活疫苗的候选佐剂。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由于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传染性法氏囊病(IBD)的得到了较好的控制。但传染性法氏囊病是一种主要传染幼鸡和雏火鸡的急性、高度接触性、杀淋巴细胞性疾病,可引起免疫抑制进而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其它传染性疾病。因此,该病仍引起有关学者的关注。该病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引起。主要对该病毒的基因、蛋白及其分子致病机理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从临床发病的疑似感染鸡呼肠孤病毒的白羽肉鸡病料中分离鉴定获得1株鸡源呼肠孤病毒SD18,对SD18株进行致病性及传播特性研究,为该病毒的深入研究和综合防治奠定基础。【方法】无菌采集疑似感染鸡呼肠孤病毒发病鸡跗关节处的肌腱和渗出物,分离病原物,在LMH细胞上培养,并连续盲传3代,经无菌生理盐水倍比稀释,采用Reed-Muench法测定病毒鸡胚半数致死量(ELD_(50))和组织细胞半数感染量(TCID_(50));对分离毒株进行理化特性和血凝特性测定;利用设计的鸡呼肠孤病毒L1和S1基因特异性引物,对提取的病毒总RNA进行RT-PCR扩增,经PCR鉴定为阳性的菌落进行基因测序以及核苷酸同源性比对和系统遗传进化分析;用该分离株病毒对SPF鸡和白羽肉鸡进行动物回归试验,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攻毒后的SPF鸡血清中呼肠孤病毒抗体滴度。【结果】从疑似感染鸡呼肠孤病毒发病鸡跗关节处的肌腱和渗出物中分离获得1株鸡源呼肠孤病毒SD18,其ELD_(50)为10~(-6.5)/0.1 mL,TCID_(50)为10~(-7.36)/0.1 mL。RT-PCR结果显示,目的基因片段长度分别为1 100,750,265 bp,依次为鸡呼肠孤病毒的S1、σC和L1基因片段。核苷酸同源性比对结果显示,该分离株SD18与Ⅴ群鸡源呼肠孤病毒TW-918(台湾株)的S1基因序列同源性达92.7%,与Ⅰ群鸡病毒性关节炎疫苗S1133株的同源性仅为59.0%。核酸序列遗传进化分析表明,该分离株SD18与Ⅴ群鸡源呼肠孤病毒TW-918(台湾株)处于同一进化分支上,与Ⅰ群鸡源呼肠孤病毒S1133株处于不同的进化分支上,说明新分离的肉鸡呼肠孤病毒SD18株属于基因Ⅴ群,可能是Ⅰ群经典鸡源呼肠孤病毒S1133株的变异毒株。SPF鸡和白羽肉鸡回归试验表明,SD18株病毒能够引起鸡病毒性关节炎,与临床发病一致,并能水平传播。接种试验表明,病毒SD18能致死鸡胚,打开死亡鸡胚可见其绒毛尿囊膜增厚、尿酸盐沉积、胚体出血等症状,符合呼肠孤病毒的致病特点。【结论】该分离株SD18为新型肉鸡呼肠孤病毒,能够引起鸡发生病毒性关节炎。  相似文献   

18.
葡萄卷叶病毒的脱毒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葡萄离体培养快繁体系,探索葡萄组培苗的脱毒技术,以防治葡萄卷叶病的发生。【方法】依据葡萄茎尖分化、伸长和生根3阶段中所需激素比例的不同,以1/2 MS、B5和GS为基础培养基,并适当调节激素之间的比例,筛选适合不同时期的最佳培养基;同时研究了葡萄微茎尖大小、热处理方式和时间、不同病毒钝化剂处理等对葡萄组培苗的脱毒效果。【结果】筛选出从葡萄茎尖分化到生根的最佳激素配比,其培养时间比常规微茎尖培养缩短12~19 d;在脱毒处理中,将热处理与茎尖培养相结合,使成活率和脱毒率较单纯茎尖培养提高7.5%和8.5%,其中变温比恒温处理成活率提高15.6%,而脱毒率相差不大;病毒钝化剂处理与微茎尖相结合培养结果表明,病毒钝化剂对葡萄病毒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但对茎尖的生长发育有影响。【结论】葡萄微茎尖培养与热处理及病毒钝化剂处理相结合,是葡萄组培苗较好的脱毒方法。  相似文献   

19.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人工感染新型鸭肝炎病毒雏鸭体内的病毒分布进行了动态观察。结果表明:接种后不同时间,在肝脏、脾脏、胰脏、胸腺和法氏囊组织中均可检测到新型鸭肝炎病毒抗原,而肾脏、心脏、脑组织中均未检测到病毒抗原。病毒抗原均位于阳性细胞的细胞质中。研究结果提示,感染雏鸭的肝脏和胰脏的组织病理变化与病毒的分布有关。  相似文献   

20.
1985、1986年试验结果表明,以3.325×10~7PIB/ml 山楂粉蝶核型多角体病毒液感染山楂粉蝶不同龄期幼虫进行 AcrNPV 病毒的再生产,幼虫体内病毒产量较高,3龄末~4龄幼虫每头平均产1.16×10~9PIB;4龄末幼虫每头平均产1.803×10~9PIB;5龄幼虫每头平均产3.283×10~9PIB。分别为食入多角体的136倍;227倍;395倍。在同一温、湿度范围内,同浓度病毒液感染不同龄期山楂粉蝶幼虫,其病毒生产量随着龄期的增加而增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