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了探究灌溉水中盐离子浓度及类型对土壤裂缝变化过程的影响,为南方灌溉用水安全提供数据理论支持,采用蒸馏水配置15,10,5和2.5 g/L等4个质量浓度梯度的NaCl,KCl,CaCl2和MgCl2等4种类型溶液,分别浸泡南方亚热带地区的典型红壤,并且采用恒温蒸发模拟干燥过程和喷湿法模拟增湿过程,结合数字图像技术提取土壤表层开裂闭合过程中裂缝主要几何参数,分析盐阳离子类型对红壤裂缝发育过程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红壤干燥过程中,裂缝在土壤质量含水率由30%降至10%时增长最快;在质量含水率低于10%后达到最大值并保持稳定不变.红壤的裂缝面积密度与4种盐阳离子浓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裂缝长度密度与K+及Mg2+呈极显著负相关,与Ca2+呈显著负相关关系.4种盐阳离子对红壤开裂面积促进程度深浅顺序为Na+,K+,Ca2+,Mg2+;4种不同离子浓度的处理中,NaCl质量浓度为10 g/L,而KCl,CaCl2和MgCl2质量浓度为15 g/L的溶液对红壤开裂促进效果最好,其裂缝面积相比于蒸馏水处理分别增大了155.0%,160.1%,109.4%和39.2%.红壤的开裂含水率低于闭合含水率,4种盐阳离子浸泡后会使红壤的开裂含水率和闭合含水率均升高.  相似文献   

2.
采用焦亚硫酸钠对凡纳滨对虾进行冰藏保鲜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凡纳滨对虾经不同浓度焦亚硫酸钠溶液浸泡处理后,其体内SO2残留量随浸泡时间的延长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在浸泡时间相同的情况下,凡纳滨对虾体内SO2残留量随着Na2S2O5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在冰藏保鲜过程中,随着保鲜时间的延长,3组Na2S2O5溶液处理组对虾体内SO2残留量逐渐减少,且保鲜效果均优于空白对照组。其中10 g/L Na2S2O5处理可使凡纳滨对虾在冰藏10 d后具有最佳保鲜效果,该组测得的挥发性盐基氮(TVB-N)、质构、菌落总数、外观变化等指标结果都优于30 g/L和50 g/L Na2S2O5处理组。  相似文献   

3.
NaCl胁迫对梭梭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以NaCl为胁迫因子,设置0、2、4、6、8、12、16、20、24、30、36g/L等11个盐质量浓度,对梭梭进行盐胁迫处理,通过分析相对发芽率、幼芽及幼根长、幼苗鲜质量和细胞膜透性等指标,研究NaCl胁迫对梭梭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NaCl胁迫质量浓度低于8g/L时,梭梭种子相对发芽率均在90...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叶面喷施外源硒与土壤水分互作对温室番茄植株生长、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方法】以温室番茄(京番404)为研究对象,设置4种外源硒(硒源:Na2SeO3)喷施质量浓度(S0:清水对照,S2.5:2.5mg/L,S5:5 mg/L和S10:10 mg/L)和3种灌溉控制水平(灌水下限分别控制为田间持水率的50%(W1:重度干旱)、田间持水率的65%(W2:轻度干旱)、田间持水率的80%(W3:充分供水))的盆栽试验,研究土壤水分和叶面外源硒喷施质量浓度对温室番茄植株与果实生长、含硒量、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随着灌溉控制水平的增大,株高、茎粗及果实平均生长速率均显著增大,且显著影响了叶片含硒量。叶面喷施外源硒对株高及番茄生长速率的影响达到了显著水平(p<0.01),极显著地影响了叶片和果实含硒量(p<0.001),且随外源硒喷施质量浓度的增大显著增大,与S0处理相比,叶面喷施外源硒处理的平均果实含硒量增加了3.5~14.3倍。平均单果质量、单株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随灌溉控制水平的增大而增大,随叶面外源硒喷施质...  相似文献   

5.
外源硒对铅胁迫下小白菜生理特性及铅、硒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铅胁迫下硒对小白菜生理特性及对铅、硒吸收的影响。【方法】采用水培方式,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的硒对铅胁迫下小白菜生长、抗氧化酶及对铅、硒吸收的影响。【结果】当硒质量浓度≤2.0 mg/L时,对小白菜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具体表现为小白菜株高、根长、地上部和地下部干质量以及叶绿素量均增加。低质量浓度硒(Se≤2.0 mg/L)显著降低了小白菜叶片和根中丙二醛(MDA)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铅硒复合处理下,小白菜地上部含铅量随外源硒量的增加先减少后增加,且当外源硒的质量浓度为2.0 mg/L时,小白菜地上部含铅量最低,地下部含铅量随外源硒量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少。【结论】2.0 mg/L的硒能减缓铅对小白菜的胁迫,且效果最好,外源硒能促使铅富集在小白菜地下部,抑制铅向地上部的转运。  相似文献   

6.
肥液浓度和生物质掺混量对微润灌溉入渗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肥液质量浓度和生物质掺混质量比对微润灌溉土壤水分入渗特性的影响,采用室内土箱模拟试验的方法,设置3个肥液质量浓度水平(清水F0:0 mg/L,低浓度FL:200 mg/L,高浓度FH:400 mg/L)和4个生物质掺混质量比水平(自然风干土B0:0 g/kg,低掺混量BL:15 g/kg,中掺混量BM:30 g/kg,高掺混量BH:45 g/kg),以发酵腐熟花生壳粉末为掺混生物质,研究微润灌溉的水分入渗速率、累积入渗量、湿润体体积以及湿润体质量含水率的分布特征.试验结果表明:肥液质量浓度和生物质掺混质量比对微润灌溉的初始入渗速率、稳定入渗速率、累积入渗量和湿润体质量含水率均值影响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与水平F0B0相比,增加肥液质量浓度和生物质掺混质量比可提高初始入渗速率13.02%~44.85%、稳定入渗速率13.50%~48.78%、累积入渗量5.65%~56.62%和湿润体质量含水率均值6.62%~30.09%;不同入渗时间内的累积入渗量符合Kostiakov模型;湿润体体积随肥液质量浓度和生物质掺混质量比增大而增大,且湿润体体积与入渗时间呈二次多项式关系;湿润体剖面面积和灌水均匀系数随肥液质量浓度和生物质掺混质量比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7.
废水中高浓度的盐会抑制微藻的生长,通过添加外源植物激素吲哚乙酸(IAA)来促进微藻在盐胁迫下的生长,同时考察不同微藻和盐离子种类对高盐废水培养微藻生长特性与氮磷去除的影响。结果表明,流加模式下培养28 d,小球藻、链带藻、四尾栅藻的最高生物量分别为0.55、0.66、0.75 g/L,总氮和氨氮去除率分别为70.7%、88.5%、79.7%和90.7%、92.6%、92.4%,总磷去除率均达到90%以上。四尾栅藻在模拟高盐废水培养24 d后,高质量浓度IAA(20 mg/L)对其生长效果最好,生物量最高可达0.403 g/L,低质量浓度IAA(≤2 mg/L)对其无明显促进作用甚至抑制生长;高质量浓度IAA(20 mg/L)的总氮和氨氮的去除效果最好,去除率分别为20%和44.1%;总磷去除率为97.2%,其余5组总磷去除率均维持在15%左右。此外,不同种盐条件下四尾栅藻生物量分别为0.667 g/L(空白组)、0.750 g/L(Cl-组)、0.898 g/L(NH4+组)和1.037 g/L(NH4  相似文献   

8.
基于土壤水分下限的宁夏枸杞滴灌灌溉制度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宁杞7号枸杞为研究对象,在宁夏同心县开展2 a田间试验.设置4个关键控水期、3个控水水平共8个处理,研究枸杞不同生育期不同水分下限条件下根区土壤含水率、叶片光合生理指标、产量与品质变化;分析其耗水规律与水分利用效率,提出基于土壤水分下限的宁夏枸杞滴灌灌溉制度.结果表明:不同水分处理枸杞根区20~6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最大;叶片气孔导度随土壤下限升高而增大,高水分下限处理的蒸腾速率相对较大,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则相反;生育期耗水量随土壤水分下限升高而增大,2 a增幅分别为10.8%和12.8%,平均耗水量为386.6~463.2 mm,夏果期耗水量最大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是关键需水期.2 a均为处理S5的产量最大分别为2 208.15和2 571.30 kg/hm2,水分利用效率最高为0.39 kg/m3;水分处理对蛋白质含量影响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低土壤水分下限的枸杞多糖含量相对较高;全生育期分为6个灌水期,其中萌芽期灌水(春水)为375 m3/hm2;春梢生长期、花期、夏果期、秋果期的土壤质量含水率下限分别为50%θff为田间持水率),65%θf,65%θf,55%θf,而上限为95%θf;休眠期冬灌量为450 m3/hm2.  相似文献   

9.
为揭示不同灌水量和灌水盐分下老化生物炭对温室气体排放与玉米生长的影响,设置2个生物炭水平:0 t/hm2(B0)、60 t/hm2(B1),2个灌溉水含盐量:0.71 g/L(S0)和4.0 g/L(S1),2个灌溉水平:充分灌溉(W1)和亏缺灌溉(W2,1/2 W1),于2022年4—9月在甘肃武威绿洲农业高效用水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进行了春玉米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亏缺灌溉相较于充分灌溉CO2累积排放量减少24.13%~52.68%,但二者的N2O排放没有显著差异。微咸水灌溉导致CO2和N2O累积排放量分别增加9.06%~24.79%、9.95%~18.03%。在4种灌溉处理下,老化生物炭使CO2和N2O累积排放量分别减小7.33%~18.78%和21.14%~29.76%。不同处理间的CH4排放无显著影响。亏缺和微咸水灌溉抑制了作物的生长;老化生物炭显著提高了春玉米生物量,总体增加7....  相似文献   

10.
盐胁迫下谷胱甘肽对玉米幼苗根系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80mmol/L NaCl溶液模拟盐胁迫,研究了谷胱甘肽对盐胁迫下滑玉14幼苗根系抗氧化酶活性、抗氧化物质和膜质过氧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盐胁迫对玉米幼苗根系造成了氧化胁迫。同时,根系可以通过提高抗氧化酶SOD、CAT和POD活性及抗氧化物质AsA质量摩尔浓度,以抵抗盐胁迫造成的氧化胁迫。与单独盐胁迫相比,GSH处理则可以显著提高盐胁迫下根系的APX和DHAR活性及AsA质量摩尔浓度,分别提高了200%、503%和66%;显著降低了膜透性和MDA质量摩尔浓度,分别降低了34%和41%。外源谷胱甘肽处理可以提高玉米幼苗根系的抗氧化能力,以抵御盐胁迫所造成的伤害。  相似文献   

11.
以黄淮海平原地下微咸水为研究材料,通过实验室模拟,采用冻融法,研究地下微咸水冰晶融冻过程中融水含盐量以及离子动态变化特征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融冰初期(进程10%)融水含盐量高达14.71g/L。随着融冻进程融水含盐量及Cl-、SO24-、CO23-、HCO3-、Na+、Mg2+、K+等离子均呈逐渐递减趋势,且与融解进程呈极显著指数相关(P<0.01),相关程度均达90%以上;Ca2+则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与融冰进程呈显著抛物线关系。当500mL地下咸水冰晶融解掉79mL水后,剩余水含盐量将会低于2g/L,融掉216.5mL时,可将盐分控制在1g/L以下。融冰前期,离子主要以Na+、Mg2+、Cl-为主,随着融冻进程逐渐演变为以Na+、Mg2+、Cl-、SO24-为主。地下咸水冰晶融冻时含盐量与离子变化具有高度一致性,冰晶融冻技术可达到地下咸水脱盐和控制离子组成的双重目的。  相似文献   

12.
对不同浓度盐碱胁迫下乌拉尔甘草幼苗的存活率、株高、叶数等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NaCl、NaHCO3对甘草幼苗存活和株高、叶片生长的抑制作用小于Na2SO4、Na2CO3,各阴离子致死幼苗和抑制幼苗生长的作用由强到弱顺序为CO32-、SO42-、Cl-、HCO3-;在以中性盐浓度增加为主的情况下,NaCl对甘草幼苗茎长和叶片生长的抑制作用小于Na2SO4;在以碱性盐浓度增加为主的情况下,NaHCO3对甘草幼苗茎长和叶片生长的抑制作用小于Na2CO3。表明乌拉尔甘草适应于中性和以HCO3-为主的弱碱性环境,这对盐碱和盐漠地的生态恢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开都河流域农业灌溉区地下水化学时空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描述性统计、空间插值、Piper三线图示法和Gibbs图示法,基于2016年1月(冬季)、3月(春季)、7月(夏季)和9月(秋季)的4次开都河流域农业灌溉区地下水样品的采集及水化学主要参数的分析测试,开展了开都河流域农业灌区地下水化学特征方面的研究。【结果】①开都河流域农业灌溉区地下水整体水质良好,矿化度较低,地下水中主要离子为HCO3-、Na+、Ca2+、SO42-,溶解性固体总量(TDS)冬季高夏季低;地下水埋深与TDS变化具有一定的程度的关联性,灌溉季节地下水埋深变浅、水体TDS相对降低;②研究区地下水阳离子中Na+和Ca2+时空分布特征差异性较为明显,阴离子中SO42-时空分布差异较为明显;③研究区地下水主要水化学类型为HCO3--SO42--Na+-Ca2+型,水化学类型季节性差异较小;④地下水离子组成主要受岩石风化作用控制,在春季、夏季和秋季的绿洲区与滨湖区的地下水化学离子组成受人为干扰较明显,灌溉力度较小的区域和非灌溉季节的地下水受人为干扰较小。【结论】灌区在农作物灌溉季节应适当合理开采地下水并加强对地下水水质的监管工作。  相似文献   

14.
枸杞中黄酮类化合物的超声波强化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提高枸杞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效果,通过超声波细胞粉碎仪的强化作用,对枸杞中的黄酮类化合物进行提取研究,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乙醇体积分数80%,液料比50 mL/g,超声波工作/间歇时间3 s/1 s,超声波功率500 W,提取时间50 min.在此条件下提取率达到89.87%.  相似文献   

15.
不同盐结皮光谱特征及其盐渍化信息预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俊华  孙媛  贾科利  高曦文  张学艺 《农业机械学报》2018,49(12):325-333,370
盐碱地是我国重要的后备耕地资源,为及时、准确获取土壤盐渍化信息,以宁夏银北地区不同盐结皮土壤为研究对象,运用土壤学和地统计学方法,以土壤野外原位光谱数据和室内盐分指标测定数据为基本信息源,系统分析不同盐结皮光谱特征,确定对结皮层pH值、电导率(EC)和盐分离子含量最敏感的土壤光谱反射率转换形式、波段和光谱盐分指数,进而建立并验证基于敏感盐分指数的盐分指标预测模型。结果表明:研究区白碱结皮光谱反射率在450~1050nm波段最高,马尿碱结皮次之,黑油碱结皮最低。通过野外光谱反射率可以将研究区主要盐结皮类型进行分类。反射率平滑后再经过一阶微分、倒数对数一阶微分、连续统去除和连续统去除一阶微分转换后,最大相关系数比只作平滑处理的反射率显著增大。与pH值、EC和CO2-3、Mg2+含量相关性最强的转换方式是连续统去除一阶微分,与SO2-4、Ca2+、K+含量相关性最强的转换方式是倒数对数一阶微分,与HCO-3、Cl-、Na+含量相关性最强的转换方式是一阶微分。整体上连续统去除一阶微分与各盐分指标的相关性最强。整体来看,盐分敏感区域在蓝光450、470、485nm附近,绿光501、575nm附近,红光680nm附近和近红外多个波段。与各盐分指标相关性最强的盐分指数分别为:pH值为盐分指数S1,Cl-、K+含量为盐分指数SI3,SO2-4、Mg2+量为盐分指数S2,EC和HCO-3、Na+含量为盐分指数S3,CO2-3、Ca2+含量为盐结皮指数SCI。除CO2-3含量外,利用敏感盐分指数可以准确预测土壤结皮层pH值、EC和其他盐分离子含量,其中对Na+含量的拟合度最大。该研究可为银北地区不同盐结皮土壤分类及盐渍化信息的准确预测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探究适于引黄灌区枸杞的水分调控和种植模式,以解决水土资源紧缺的生产实际问题。采用两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进行大田试验,设置4个水分梯度(充分灌溉W0,75%~85%;轻度亏缺W1,65%~75%;中度亏缺W2,55%~65%;重度亏缺W3,45%~55%)和2种种植模式(枸杞单作D、枸杞间作苜蓿J),研究不同灌水种植模式对土壤水分含量,以及枸杞耗水特征、生长、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枸杞总耗水量随水分亏缺程度加重而减小,间作较单作增加了耗水量,但同时提高了灌水利用比例。枸杞生长随水分亏缺程度加重而减缓,间作苜蓿抑制枸杞生长。轻度亏缺W1提高了枸杞干果百粒质量,充分灌溉枸杞产量最大,轻度亏缺枸杞水分利用效率最高,DW1处理水分利用效率为3.83 kg/(hm2·mm)。间作苜蓿对枸杞产量影响不显著,降低了枸杞水分利用效率,但因苜蓿的产出而提升了综合效益。综合考虑,轻度水分调控W1的枸杞生长与水分利用效率均较优,间作会一定程度上影响枸杞生长,但能提高水土资源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7.
以国土资源部地下水科学与工程试验基地—深州基地为依托,针对不同深度含水层,开展了分层水样采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100m地层深度由浅至深分别分布有两层咸水和两层微咸水,水化学类型咸水以Cl?SO4-Mg?Na为主、微咸水以Cl?SO4-Na为主。咸水TDS均大于10g/L,且硬度较大,微咸水TDS较浅部两咸水层有显著降低约为1~1.5g/L;离子比例系数结果表明, SY01中γNa/γCl比例系数接近海水比值,但结合Cl/Br和γMg/γCa比例系数分析,可以得出该层地下水在成因上主要还是受大陆溶滤水演化的影响;SY02、SY03、SY04中γNa/γCl比例系数偏离海水比值,可能是由于水中Na+离子与地层中离子发生阳离子交换导致的。  相似文献   

18.
北运河流域地表水化学特征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1980—2009年北运河水质监测资料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数学统计、三角组分图、Gibbs图等方法,分析研究了北运河流域长达30年时间内地表水化学特征变化趋势。结果表明,HCO3-和Ca2+在河水中质量浓度相对稳定,绝对值较大,分别是决定河水水化学特征的最主要阴、阳离子。1991年与2006年河流中水化学离子相关性差异...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明水肥配施对枸杞生长、产量和品质等方面的综合影响,以获取最适水肥配施方案,设置3个不同灌溉定额(194,254,313 mm)和3个不同N-P2O5-K2O配比施肥量(135-45-90,180-60-120,225-75-90 kg/hm2)9个组合,采用完全随机设计,利用AHP和熵权法相结合的综合评判方法对枸杞的4类一级指标和12类二级指标进行综合评判,以构建枸杞水肥配施综合评判模型.通过最小二乘法对AHP法和熵权法进行优化组合,计算综合评判权重,以自然间断法将综合评判权重进行分类,确定水肥配施方案的决策依据.以综合评判指数为因变量,以灌溉定额和总施肥量为自变量进行逐步二项式回归分析,建立回归方程,分析水肥耦合下对综合评价指数的影响,并确定在综合评价指数最大时对应的水肥配施方案.结果表明,综合评判指数随水肥施量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与生产实际相符;各类因素对综合评判指数的影响中,粒度、百粒重、干果产量和总糖这4个因素对枸杞生长的综合评判影响较大,占总评判指数73.3%以上.基于AHP和熵权法组合优化后得出的枸杞最优水肥方案:灌溉定额为252~278 mm(不含春冬灌),配比施肥量(N-P2O5-K2O)为197-66-131 kg/hm2~203-68-135 kg/hm2,枸杞综合效益最佳.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枸杞的产量和品质,根据其生物学特性,探讨枸杞苗木建园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鲜果采收的技术要点和关键环节,为促进中药材产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