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羊脑包虫病的病原体是多头绦虫的幼虫.脑多头蚴(coenurus cerebralis)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多头绦虫属于扁形动物门绦虫纲的多节绦虫亚纲带科。多头蚴是狗多头绦虫(Taenia multiceps)的幼虫,传染给羊,多寄生在羊脑部或椎管内,亦会感染人,侵害羊、人神经系统,发生人、羊脑包虫病。2004年在河北大厂县某农场的羊群中发现有走路转圈、卧地不起为主要症状的疾病。通过临床症状、病理解剖、实验室检测诊断为脑包虫病。病早期用吡喹酮50mg/kg治疗5天或70mg/kg治疗3天,脑部浅层包虫手术摘除,并切断传播途径等措施之后,疫情得到有效的控制。  相似文献   

2.
绵羊脑包虫病又称旋回病,是由多头带绦虫的幼虫(脑多头蚴)的寄生而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该病各地均有发生,尤其在白城地区发病率较高。因虫体寄生的部位不同,症状也不尽相同。寄生小脑的畜不转圈,斜着行走,行走时患侧前肢高举落地慢,很容易跌倒,因无有效药物治疗,死亡率很高,对养羊业影响很大。近年来笔者用手术方法摘除绵羊“小脑”脑包虫病多例效果良好,治愈率达85%。现将治疗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羊脑包虫病是常发生的寄生虫病,我镇每年因羊脑包虫病死亡达300多只,是目前羊病中死亡率较高的一种疾病。笔者利用中、西药品试治,全无效果。从1981年以来,用手术摘除羊脑包虫病75例,  相似文献   

4.
羊脑包虫病(羊多头蚴病)是羊常见的寄生虫病,尤其内蒙流行较广。对本病的治疗主要用手术方法摘除多头蚴包囊。从前,摘除多头蚴包囊后,局部应用青霉素(稀释  相似文献   

5.
羊脑包虫病也称羊多头蚴病,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的寄生虫病,也是一种人畜共患病,本病分布广泛,发病率和死亡率比较高,给养羊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目前国内外对羊脑包虫病的诊断及防治技术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有些免疫学诊断方法尚未在生产实际中推广应用,治疗方法仍停留在常规手术摘除阶段,造成诊断困难,治愈率低,为研究出切实可行的羊脑包虫病诊断及防治技术,笔者自1979年以来,开始研究羊脑包虫诊断及防治技术,现已成功地摸索出较为实用的羊脑包虫病诊断及防治技术,此方法操作简单,便于实地推广应用,是目前国内外对羊脑包虫病实现早期科学诊断和早期治疗较为理想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用吡喹酮治疗羊脑包虫病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患有羊脑包虫病的藏系羊病例样本61只,为其提供口服吡喹酮与肌注吡喹酮两种治疗方法,探究两种治疗方法下对于羊脑包虫病治疗效果.结果 纳入本次实验研究的61只患有羊脑包虫病的藏系羊病例样本共取得了70.5%的治疗总有效率.结论 为患有羊脑包虫病的藏系羊提供吡喹酮治疗能够有效改善病羊疾病症状,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脑包虫是由多头绦虫的幼虫期多头蚴寄生在动物脑脊髓引起的以神经症状为主的疾病,在脑部形成包囊俗称“脑包虫”,它主要侵害2~3岁的幼年牛羊。近年来我乡牦牛脑包虫病发生呈上升趋势,幼年牦牛死亡严重。笔者在近6年来进行手术摘除脑包虫包囊134例,无1例死亡,治疗后1~2d症状消失  相似文献   

8.
脑包虫病又称多头蚴病,是由多头绦虫的幼虫脑多头蚴寄生在牛羊等动物的脑内引起。黄牛是一个古老品种,它性格温驯、耐粗饲、食量小,在我省农区担负着重要的役用功能,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饲养数量很多。但据观察,黄牛比牦牛易染脑包虫病,本病病程长、危害大;用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经多次  相似文献   

9.
绵羊脑包虫病是由多头带绦虫(Taenia multiceps)的中绦期幼虫——脑多头蚴(Coenurus cerebralis)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羔羊的寄生虫病。脑多头蚴主要寄生于牛羊等反刍动物的脑和脊髓中,病畜出现一系列神经症状,最终导致死亡。介绍绵羊脑包虫病的病例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剖解变化、诊断、手术治疗,分析发病原因,提出了针对脑包虫病的综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0.
脑包虫摘除手术在羊和一岁牦牛上比较容易,因为在羊和一岁牦牛上发生脑包虫病后,头骨一般就会软化,但是二岁牦牛头骨比较硬,而且在额骨形成蜂窝状结构后,骨质不但位置不好确定,而且解剖时会增加很大的难度。1手术时机的选择平时在牛群中要注意观察,发现有脑包虫症状的就立即做进一步诊断,确诊之后立即  相似文献   

11.
羊脑包虫病即羊多头蚴病,羊多头囊尾蚴寄生在羊脑所发生的,是一种人畜共患的中枢神经系统的寄生虫病。本病分布广泛,发病率与死亡率都比较高,给养羊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本文从羊脑包虫病的病因、临床症状、治疗等方面总结出一些心得与大家共同分享,从而提高对羊脑包虫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笔者通过手术成功治疗1例山羊脑多头蚴病(俗称脑包虫病)。手术过程中采用全身麻醉和局部浸润麻醉相结的方法,用骨钻钻开病羊的头盖骨,成功取出包囊,病羊恢复良好。表明手术治疗羊脑包虫病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牛“小脑”脑包虫病系多头蚴引起。因虫体寄生的部位不同,症状大不一样。寄生小脑的病畜不转圈、斜行走、行走时患侧前肢高举落地慢,很容易跌倒,是我区常发生的寄生虫病,因无有效药物治疗,死亡率很高,对发展牲畜和农业生产影响很大。1969年以来,我院用手术摘除牛小脑脑包虫病二十五  相似文献   

14.
羊脑包虫病又称多头绦虫,由多头绦虫寄生于羊脑和脊髓引起的疾病.笔者工作初期对2头患有脑包虫病的羊进行手术疗法,后经多年的畜牧兽医工作,对该病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为减少因脑包虫病给养殖带来的损失,现就该病的防治体会简述于下,以供同行参考.1 临床症状该病一般分为急性型或慢性型两种.  相似文献   

15.
2013年冬季,新疆塔城地区一冬牧场暴发绵羊脑包虫病,确诊后采取综合防控措施,经半个月的治疗,将该次疫情控制住。对该起羊脑包虫病的发病情况及诊治经过作一介绍,以期为临床有效预防和控制该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笔者在基层工作9年来,对幼畜脑包虫病经过详细的调查发现,本地区脑包虫病发病率达15%~20%,死亡率极高,手术成功率为60%左右,而用碘硝酚片每年春秋两季驱虫时可将发病率降低到20%。  相似文献   

17.
羊脑包虫病是由于绦虫感染羊后进入羊的脑内,形成羊脑包虫病。羊在感染后会导致病羊行走不协调,容易受惊以及死亡,给羊养殖场带来巨大的养殖风险和经济损失。本文总结了羊脑包虫病的病原、临床症状以及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2种治疗方法,并提出了提升饲养管理意识和饲养管理技术、做好环境卫生以及消毒工作等措施。  相似文献   

18.
羊脑包虫病也称脑多头蚴病,是脑多头蚴寄生于羊的脑脊髓中导致的寄生虫病,且人畜共患.患病羊表现为脑膜炎、脑炎,呈周期性转圈运动,该病多呈地方性流行,发病率较高,不仅会影响养殖业的健康发展,也会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一定的威胁.本文阐述了羊脑包虫病的危害性,介绍了羊脑包虫病的病原、临床症状、诊断方法以及综合防治措施,意在帮助广大...  相似文献   

19.
牛羊脑包虫病可严重影响牛羊养殖效益,增加牛羊淘汰率,不利于牛羊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基于此,主要从染病过程、症状表现、诊断、治疗以及防控等方面具体分析牛羊脑包虫病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0.
近来有读者来信,希望介绍绵羊脑包虫病的手术方法。王树民等同志的《手术治疗绵羊小脑脑包虫病》一文论述的比较详细,现刊登,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