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蛋白质组学在水稻生长发育研究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水稻不同生育时期的蛋白质组学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对揭示水稻发育的分子机制具有重要价值.通过分析蛋白质组学在水稻生长发育研究中的应用现状,提出了亚细胞蛋白质组学和翻译后修饰蛋白质组学将是未来几年水稻蛋白质组学研究的热点,而技术手段的多样化、分析层次的多元化及与其他学科的紧密融合是水稻发育蛋白质组学的主要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水稻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琳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5):17419-17420
简述了蛋白质组学研究的背景,详述了蛋白质组学在水稻组织器官的发育、亚细胞水平结构、逆境胁迫、激素诱导和突变体的形成等方面的应用研究,并且对水稻蛋白质组学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蛋白质组学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蛋白质组学(Proteomics)是一门相对于基因组学(Genomics)而提出的,旨在综合研究某一基因组所表达的全部蛋白质的新型学科.蛋白质组学在生物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依赖于蛋白质组学技术如二维电泳(2-DE)、高效液相色谱(HPLC)、质谱以及生物信息学等获得快速发展和逐渐成熟,综述了蛋白质组学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亚细胞定位、结构、酶学活性、作用机制、功能等方面介绍了近年来ATP-柠檬酸裂解酶(ACL)的研究进展.ACL酶的结构复杂,不同的生物体中其结构不同;研究发现,随着进化的发生,该酶的两个异源结构有向同源结构方向发展的趋势.ATP-柠檬酸裂解酶在生物体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如:生成胞间乙酰-CoA、作为脂肪酸合成的调控酶、提高植物抗逆性、参与有性生殖的调节等.近年来,对ACL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酶学活性上,发现其能提高油菜的产油量和抗旱性.今后可对各种作物的ACL功能及开发利用进行深入研究,尤其在提高作物产油量和抗旱性方面应加大研究力度,提高产油作物的产油量、增强作物对干旱环境的抵抗力;此外,利用不断发展的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宏基因组学等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和先进、有效的手段,深入发掘ACL的潜在功能,扩大ACL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蛋白质组学(Proteomics)是一门相对于基因组学(Genomics)而提出的,旨在综合研究某一基因组所表达的全部蛋白质的新型学科。随着蛋白质组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趋于成熟,蛋白质组学在生物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这里将就蛋白质组学研究在植物生理学上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油菜素内酯在植物生长发育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油菜素内酯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甾醇类激素,参与调控了植物多方面的生长发育过程。近几年,研究人员结合遗传学、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细胞生物学等方法,使油菜素内酯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主要针对油菜素内酯在促进植物细胞伸长、细胞分裂、生殖发育、植物光形态建成、植物抗逆性及向性生长等方面的分子机制研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概述了蛋白质组学研究中主要应用的技术与工作流程;分别从水产生物生长环境、捕获方式、饲料成分、加工与贮藏方式等方面介绍了蛋白质组学技术在水产品品质研究中的应用;从微生物污染物鉴别、过敏原检测、原料鉴别3个方面综述了蛋白质组学技术在水产品安全研究方面的应用现状;对目前蛋白质组学技术应用中存在的诸如2-DE电泳重现性差以及由水产品蛋白质分子量大、溶解度低、离子化水平低带来的局限性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就此展望了新技术开发、多种组学方法结合和完善水产生物基因与蛋白质数据库等方面的发展前景,旨在为更好地开展水产品蛋白质组学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对生物体在体内生命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代谢产物做全面分析将有助于揭示生物基因型和表型之间的联系。代谢组学是应用"组学",包括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综合分析代谢产物的方法;通过使用先进的分析技术结合应用新一代测序和统计学方法来提取信息,对数据诠释,实现细胞代谢物识别和量化,从而理解生物体对环境刺激或基因干扰的生物学反应。今简介代谢组学的数据库资源及研究方法,并以最近3~5年的应用实例来诠释植物代谢组学最新进展,包括植物在非生物胁迫下的响应及代谢谱的变化,诱发突变和转基因事件对代谢谱的影响,代谢产物的鉴定及其进化。  相似文献   

9.
水稻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蛋白质组学研究是后基因组时代功能基因组研究的重要手段,简述了蛋白质组学研究传统及新近的一些方法;详述了蛋白质组学在水稻发育中,环境胁迫下和水稻突变体三方面的应用研究;同时列出当前日益丰富的蛋白质组数据库,并对水稻蛋白质组学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棉花蛋白提取方法及其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棉花是一种重要的纤维作物。综述了棉花蛋白的提取方法、棉纤维发育和棉花抗逆性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并对蛋白质组学研究在棉花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逐步深入,蛋白质组学已经成为了一种新的重要技术手段和方法。首先,综述了蛋白质组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常用技术包括双向凝胶电泳,质谱技术,蛋白芯片技术,酵母双杂交系统、生物信息学,总结了蛋白质组学在农业生物科研领域中的应用概况,介绍其在植物保护、农业制药,食品和畜牧兽医方面的应用。最后,对蛋白质组学在农业生物领域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为了满足人们对木材的需求和缓解对森林的压力、培育品质与产量兼优的树木品种,以及在分子整体水平上认知木材形成的生物学过程,在阐述分子生物学基础知识和木材形成的生物学过程的基础上,以应力木系统为例,从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和生物信息学数据处理5个方面,阐述了多组学技术在木材形成的分子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根据目前这一领域的研究存在的不足,提出了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生物学技术已经发展到后基因组时代,蛋白质组学是在整体水平上研究细胞内蛋白质组成及其活动规律的新兴学科。二维差异凝胶电泳(Two dimension difference gel electrophoresis,2D-DIGE)技术是在双向凝胶电泳(Two-dimensional electrophoresis,2-DE)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的荧光标记的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是分析和鉴定基因功能的强有力工具,比经典的2-DE技术具有更高的动力学范围和灵敏性。该文就2D-DIGE技术的发展以及在昆虫研究上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酵母双杂交技术研究与应用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酵母双杂交是利用遗传学方法在酵母真核细胞体内研究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的非常有效的一种分子生物学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蛋白质组学、细胞信号转导和功能基因组学等领域,已成为分子生物学研究领域的重要实验手段之一,获得了许多有价值的重要发现。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在酵母双杂交的基础上又建立起了酵母单杂、反向双杂交、三杂交及核外双杂交等多项技术,并已经成功地运用于蛋白质之间、蛋白质与DNA、RNA和配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对酵母双杂交及其相关技术与应用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可以预见,在人类、水稻和拟南芥等模式生物基因组测序完成后,酵母双杂交及其衍生技术将在功能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的研究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壳聚糖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薇 《农技服务》2009,26(3):169-170
壳聚糖为甲壳素脱乙酰化的产物,其应用研究已取得较大进展,并且已有相当部分进入实用阶段或商品化阶段。壳聚糖的应用面广,其在生物学、医学领域以及食品、化妆品、环保、纺织、印染、造纸等工业上均有较大的应用价值。介绍了壳聚糖在生物、医学及食品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植物蛋白质组学研究概况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植物蛋白质组学是21世纪细胞生物学最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本文简要介绍了植物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内容、技术改进和最新研究成果,并结合橡胶研究展望了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试论视频资料在生物学教学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俊  戴静芳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2):210-211
生物学视频资料是指利用特殊的摄影技术和动画技术制作的可以在微观或宏观上展示生物界中各种生物(包括人类)的结构特点、生长发育过程、生活习性和环境的相互作用等内容的动画或影片等。本文从生物学的教学实践出发,根据生物学的教学特点及现状,总结了视频资料在辅助生物学教学中的作用,并对进一步加强该辅助作用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从双向电泳的历史、原理、操作步骤及其在植物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的应用等几方面进行综合阐述,最后提出双向电泳技术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展望了其在植物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的未来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达里诺尔湖经济鱼类生物学研究(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保护达里诺尔湖鲫鱼的种群,同时开发达里湖鲫鱼的优良特性,本文对达里湖鲫鱼进行了细致的生物学研究,得出:(1)达里湖鲫鱼是偏向植物性饵料的杂食性动物。(2)达里湖鲫鱼的肥满度变化规律是随年龄的增大,肥满度值处于一恒定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