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5.现代系列名茶婺源的历史名茶推动了大宗优质绿茶———路庄茶的出口,最终形成了“婺绿”品牌。解放后,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婺源炒青绿茶不再冠以“婺绿”,而是由国家外贸部门统购包销,作为骨干茶,与其它绿茶拼配加工后,以“中国绿茶”的品牌出口。“婺绿”...  相似文献   

2.
“婺绿”驰名中外。江西婺源县位于皖、浙、赣三省交界的边缘山区,宜茶的生境和良好的生物群落,促使了“婺绿”茶园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自然品质最佳的有“四大名家”,即溪头梨园茶,砚山桂花树底茶、大畈灵山茶、济溪上坦源茶。  相似文献   

3.
德兴县地处赣东北,是驰名中外“婺绿“原产地之一,气侯温和,雨量充沛,群山环抱,山高云雾多。在历史上,群众素有生产茶叶的习惯,是发展“婺绿”生产得天独厚的优越自然条件。党的三中全会以来,  相似文献   

4.
“婺绿”是婺源绿茶的简称。它源于唐朝之尖有悠久的生产历史。由于婺源山区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使其品质(特别是内涵品质)在中国绿茶中首屈一指。威廉·乌克斯在《茶叶全书》中称“婺绿”是中国绿茶中品质之最优者”。多少年来,它一直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赞绝。  相似文献   

5.
素负盛名的“婺绿”除品种优良,栽培精细外,与在茶叶初制中掌握高温杀青,小桶快揉、分段干燥和低温长炒的工艺是分不开的。目前,“婺绿”约占全省茶叶产量的三分之一,认识其初制要点,对改进制茶工艺,提高毛茶品质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婺源县“七五”期间的茶叶发展规划是向12万担的目标进军。在“婺绿”的腾飞进程中,有个急待解决的问题,就是制茶用柴短缺。在某种程度上茶叶的发展将受到柴源  相似文献   

7.
绿茶占我省茶叶总产销量的百分之七十以上,亦是我省主要茶类之一。“婺绿”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茶树在得天独厚的环境下生长,茶叶的自然品质优异,深受消费者的欢迎;“饶绿”和“赣炒青”是改制  相似文献   

8.
一、“婺绿”的溯源婺源产茶历史悠久。早在唐代,著名的茶叶专家陆羽(公元728——804年)所著的《茶经》一书中,曾评说各地的茶叶  相似文献   

9.
上梅州种性状鑑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梅州种是一九六五年“全国茶树品种资源利用学术会议”上确定,列为全国第一批推荐的21个茶树优良品种之一。产于我省“婺绿”茶区的婺源县车田的“上梅”洲地上,种植成片集中,为地方无性繁殖系,所以取名为“婺源上梅州种”。以往茶农采用压条及分株繁殖,栽  相似文献   

10.
最近,江西省茶叶学会在盛产“婺绿茶”的婺沅县茶科所召开了第二届理事会,学会理事长郭之松同志主持了会议,到会的有正付理事长,全体理事共24人(因公缺席一人)。会上着重研究了学术活动内容、论文选题等问题,经全体理事充分酝酿和讨论,确  相似文献   

11.
六、婺绿的兴衰婺源早在唐朝以前就盛产茶叶。宋代婺源已是全国的重点茶区。明成化20年(公元1485年)婺源茶树有一百七十六万二干五百三十九株,以每株产茶二两计,年茶约二干二百余担。清乾隆间婺绿外销,茶叶生产盛极一  相似文献   

12.
著名的“婺绿”茶区的婺源县秋口公社秋口大队沙城洪一、二生产队,是个地处低山丘陵田少劳多茶叶多的地方。历年以种粮、茶为主,生产条件、经济条件和社员生活,在全县来讲,均属于中等偏上水平。两  相似文献   

13.
“鄣科1号”品系产于婺源县鄣公山垦殖场茶叶科研站(地处清华镇),于1969年从福鼎大白茶种籽后代实生苗中选育而成,我校于1974年在“婺绿”茶区进行茶树品种资源调查时发现,并从该地剪取枝条回校繁殖,定植于茶树品种园内。通过两年观察,在生育等方面都较为突出,于1977年夏再行繁殖,1979年冬定植于品种对比试验园,在小区内进行对比观察。现将试验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上饶地区名茶评比会议于一九八三年五月十八日至十九日,在盛产“婺绿茶”的婺源县茶科所举行,会议由行署农业处主持。成立名茶评议小组,由高级农艺师刘隆祥同志任组长,下设三个小组,分别由高级工程师王钟音,农艺师胡百熔、农艺师王金盛同志任小组长。  相似文献   

15.
四、经营“婺绿”的店厂行栈和流通渠道婺源以茶叶为经济命脉,农家大都以植茶为付业,东北乡山多田少,茶叶生产收入更为这些地区人民的衣食住行等提供了主要的经济来源。茶叶种植、制作历来以各家各户进行。据1935年调查统计:婺源种植茶叶  相似文献   

16.
铜鼓县生产的“宁红”茶和上饶的“婺绿”茶、庐山的“云雾”茶一样,都被誉为茶中珍品,曾一度盛誉国内外市场,素有“茶盖中华,价甲天下”之称建国以来,在党的正确领导下,铜鼓县的茶叶生产恢复和发展很快,特别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引下,“铜鼓名茶十里香。”据地区统计局年报,1987年全县茶园面积4256亩,总产茶叶200担。铜鼓县茶叶生产的发展,对促进我区内外贸易、活跃市场、增加国家税  相似文献   

17.
婺绿是我国绿茶中的姣姣者,外销历史悠久。其品质特点:条索紧匀,色泽光润,汤色明亮,滋味醇厚,香气浓郁,叶底嫩绿,被誉为绿茶中的珍品,深受国内外销费者青睐。作为一个极负盛名的产品,应保持和发扬它的传统风格。但自1988年以来,婺绿品  相似文献   

18.
选用婺源绿茶、苦丁、胶股蓝为原料,通过不同复合配料试验,坯料经汽蒸压制成型、烘房低温干燥等工艺,加工成复合苦丁沱茶,对其外形、内质进行感官品质综合评定,旨在探求婺绿复合苦丁沱茶最佳品质风味的形成;并就婺绿复合苦丁沱茶产品的品质风味以及其作为旅游茶产品的市场前景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9.
华夏民族发现和利用茶叶已有五千年的历史,茶产业也有两千多年的发展史。在社会发展历程中,茶产业是唯一从农业跨人工业化较先进的产业,也是农业产业中最具有持续性发展的产业。茶叶是江西广大山区的主要经济作物,虽然其产值只占全省农业总收入的一小部分,但茶叶可使广大山区农民走出贫困,迈向小康。凭借优越的品质,依赖区域品牌和悠久的历史,“浮梁茶”、“婺绿”、“狗牯脑”、“庐山云雾”使浮梁的瑶里和西湖、婺源的大鄣山和水岚、遂川的汤湖和戴家铺等偏远山区的茶农富了。  相似文献   

20.
婺源是江西的茶都,也是全国重点茶区之一。县内山峦叠障,云雾缭绕,溪间纵横,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是得天独厚的传统名茶产地。一九八七年,经过我局反复试制,终于成功地创制了色泽墨绿、汤色黄绿清澈,香气高爽、形如雏菊的婺源墨菊,成为婺绿名茶中的新秀。通过一九八七年全区名茶评比,获上饶地区创新优质名茶奖,为婺绿名茶史册上增添了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