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杂交方法选育顺农2、顺农3两品种(组合)经省抗青枯病品种比较试验结果其抗病性73.4%和76.3%,属中抗水平,极显著高于对照(易感品种)且产桑量高,叶质好,于1994年3月17日通过省桑、蚕品种审定小组审定合格,可在青枯病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2.
桑树抗青枯病杂交组合顺农2号的育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用杂交方法选育的桑优良杂交组合顺农 2号具有抗青枯病的特性 ,其发病率仅为 2 6 88% ,属中抗水平 ,并且产叶量高、叶质优。该品种已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适宜青枯病为害的蚕区推广  相似文献   

3.
桑树抗青283×抗青10杂交组合的育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有性杂交、病地添菌、人工诱变等方法,经省桑树抗青枯病一代杂交组合品比鉴定试验,选育出抗青283×抗青10杂交组合。该杂交组合对桑青枯病菌的抗病率为71.03%,达到中抗水平,极显著高于对照种而且产量高、叶质优。该杂交组合于1994年3月17日通过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桑桑专业组的审定,认定合格,可在青枯病区推广。  相似文献   

4.
对8个抗青枯病桑树杂交组合经三年品比结果,其抗病性均极显著高于推广品种沙2×伦109,但均不同程度低干抗青品种抗青10号。不同菌株的致病力有差异,以化州菌株致病力强于顺德菌株。在未发病或轻微发病情况下参试组合的产桑量均低于对照,但当发病严重时则极显著高于对照种沙2×伦109。桑叶养蚕结果与对照没有显著的差异。根据抗性、产桑量和叶质等方面评选出以顺农3号、顺农2号、桑抗1号和283×抗10等4个组合较优,建议可在青枯病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5.
青枯病是华南地区主要的桑树病害之一,选育优质高产的抗青枯病杂交桑品种具有重要意义。利用抗青枯病桑种质资源作为亲本,采用杂交组合、人工添菌、病地筛选等方法,育成了优质高产抗病杂交新品种粤桑110。以283×抗10为抗病对照品种,在青枯病疫区开展多点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粤桑110对青枯病具有高抗性,相对抗性率比对照品种提高16.7个百分点;桑叶产量增加26.4%;通过养蚕鉴定的桑叶品质也有所提高。该品种高抗青枯病、产量高、叶质优,生长势旺盛、群体整齐,遗传性状表现稳定,适宜在长江流域以南的青枯病疫区种植。  相似文献   

6.
利用抗青枯病能力较强的桑树资源人工组配了24个杂交组合,并鉴定其抗病能力;对具有不同抗性水平的杂交组合的叶片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物酶(PPO)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进行比较分析。抗病能力鉴定结果表明,24个桑树杂交组合对青枯病的抗性存在明显差异,其中04-19×抗10和69×98-8为2个强抗组合。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桑树叶片中的POD活性与桑树杂交组合抗青枯病能力有密切关系,强抗性杂交组合的POD活性明显高于感病杂交组合。可将桑树叶片中的POD酶活性作为生化遗传标记之一,并结合常规抗病鉴定方法应用于桑树抗青枯病品种的杂交亲本选择。  相似文献   

7.
2007年,从广东引进4个抗青枯病桑品种,其中:1个为抗青10号扦插苗,3个为抗病杂交组合(桑籽)。抗青10号在桐庐县经过7年田间种植和嫁接强桑1号种植试验,证明对桑萎蔫病和桑青枯病具有较强抗性;3个杂交组合品作为砧木,分别嫁接浙江省现行推广桑品种强桑1号、强桑2号和金10,经过1年4点培苗试验和3年4点种植试验,证明具有一定的抗性。综合试验结果,浙江省桑萎蔫病和桑青枯病病区可选用抗病组合抗青10号(砧木)与强桑1号或金10(接穗),嫁接方法可采用贴芽接法。  相似文献   

8.
家蚕新品种粤枫三号(全称“五·选×28·32”)是广东省蚕业技术推广中心和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蚕丝科学系合作承担国家茧丝绸发展风险基金第四批项目育成的四元杂交蚕品种,适应于广东、广西、福建、江西南部等华南蚕区全年饲养。该品种在2004~2006年参加广东省桑蚕新品种审定鉴定,各项经济技术指标达到或超过广东现行生产品种两广二号,具有体质强健、抗高温多湿、抗氟化物和大气污染、好饲养、产量高、茧丝质优良、蚕种繁殖系数高等特点,已于2006年12月14日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  相似文献   

9.
<正> 在2003年11月16日召开的三水白鸭配套系国家级品种审定会上,广东省佛山市三水白鸭顺利通过国家禽畜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这是三水区第一个通过国家级品种审定的农产品。以中科院院士吴常信为首的6人专家审定组,经过  相似文献   

10.
根据农作物新品种审定的相关规定和要求,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于2007年接受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育成的桑蚕新品种粤蚕8号(越&#183;春5&#215;航诱7&#183;研7)参加省2007-2008年非主要农作物新品种审定。在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下,使品种审定工作得以顺利完成。现将二年的品审鉴定工作汇总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由1997年在广东省和平县上陵镇一果园内发现的椪柑优良单株选育而来,2008年1月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登记。  相似文献   

12.
冯家新 《蚕桑通报》2010,41(4):32-37,41
<正>21世纪最初10年间,浙江省在家蚕育种工作中取得了可喜成绩,先后由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家蚕新品种共11对杂交组合。概括如表1。根据表1,按品种类别分:春用品种1对,春秋兼用品种3对,夏秋用品种4对,雄蚕品种3对;按杂  相似文献   

13.
以桂桑优12号为对照,对3个桑树品种抗青283、抗青10号和抗青283×抗青10号进行了3年的抗青枯病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抗桑青枯病桑树品种抗青283、抗青10号和抗青283×抗青10号都有一定的抗桑青枯病的能力。在象州县的桑青枯病疫区,抗青283的产叶量高于其它品种,平均每667m^2桑园生产桑叶2429.0kg,比对照品种桂桑优12号增产桑叶23.34%,且采用埋条繁殖方式种植时的抗病力最强,抗青283的平均抗病率达95.30%。  相似文献   

14.
"粤英甜桔"是1978年在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乌石镇榕林村的百年生老桔园发现的自然杂交实生单株中选出的新株系,2007年6月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特征特性树势较强,  相似文献   

15.
软枝大粒梅是从广东省普宁市高埔镇龙堀村青竹梅群体中选出的无性系新品种.2009年7月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6.
广东新桑品种一多倍体杂交桑粤桑11号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采用多倍体育种技术与杂交育种手段相结合的方法选育而来,该品种具有群体整齐、生长速度快、叶片大、叶肉厚、桑叶产量高、叶质优、适应性广等特性,于2006年1月通过了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  相似文献   

17.
桑树青祜病是威胁华南地区蚕桑生产的主要细菌性病害之一,选育高产、优质的抗病杂交桑新品种并在生产上推广应用,对于蚕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前期创制鉴评筛选出的抗青枯病优异种质资源作为亲本材料,采用杂交育种、室内添菌筛选、重病地种植筛选等方法,育成了优质、高产抗青枯病杂交桑树新品种粤桑120.在青枯病疫区多点田间品比鉴定表明,该品种对青枯病的相对抗性率指数比抗病对照品种283×抗10提高10.6%;在同等栽培条件下单位面积桑叶产量平均比抗病对照种品283×抗10增产31.4%,春秋季平均万蚕产茧量提高5.0%,平均万蚕茧层量提高5.2%,平均100 kg桑产茧量提高6.6%.该品种生长势强、群体整齐,遗传性状表现稳定,叶片大、产量高、叶质优,适宜在长江流域以南地区青枯病疫区种植.  相似文献   

18.
《中国果业信息》2013,(2):55-56
“热农2号”是从美国红杧的实生后代选育而成,属实生变异类型,2012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粤审果2012005。  相似文献   

19.
“粤椹大10”简称“大10”,是我所育成的三倍体果桑品种,已于2006年1月通过了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该品种果粒大、产量高、品质好,果长径2.5~6.2cm,果横径1.3~2.0cm,  相似文献   

20.
以不同抗性的四个桑树品种为材料,对桑青枯病菌侵染桑树发病过程中叶片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所有抗痛和感病品种的叶片接种青枯病菌后,过氧化物酶活性均有所提高,但易感品种塘10&#215;伦109的过氧化物酶峰值活性及上升幅度远小于中抗杂交组合的翁抗1&#215;抗10、283&#215;抗10和LK5&#215;抗10的酶峰值活性和上升幅度。抗感品种之间过氧化物酶活性变化的差异有一定规律性,可作为一种生化指标来鉴定品种对桑青枯病的抗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